“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寥寥数字,勾勒出心不在焉之人的神态,其源于《孟子·告子上》“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一典故如警钟,敲醒我们对专注力量的认知。
专注,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赋予我们深邃的洞察力与超凡的思考力,牛顿专注于苹果为何落地,心无旁骛地研究,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沉浸于洗澡时水溢出的现象,专注思索,得出浮力定律,当我们全身心投入,思维便如激光般聚焦,穿透事物表象,直抵本质,这种专注让科学家们在浩渺的知识海洋中找到指引方向的灯塔,推动人类认知边界不断拓展。
在竞争激烈的体育界,专注更是铸就卓越的关键,羽毛球运动员林丹,比赛时眼神坚毅,心无杂念,他专注于对手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击球,凭借这份专注迅速做出反应,在赛场上所向披靡,无数体育健儿为在赛场上瞬间的辉煌,于训练中专注投入,每一个动作反复打磨,每一次战术演练全神贯注,正是专注,让他们突破身体极限,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于文学艺术领域,专注是孕育伟大作品的摇篮,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专注于书中人物命运与家族兴衰,终成文学巨著;达芬奇画鸡蛋,不厌其烦地从不同角度观察描绘,专注于绘画基础练习,为日后创作奠定坚实基础,创作出《蒙娜丽莎》等不朽画作,艺术家们在专注中注入情感与灵魂,用手中笔、刻刀等工具,将心中美好呈现在世人眼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的状况愈发普遍,手机、网络等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如无形的手,将我们的注意力扯得七零八落,工作学习时,一条消息提示音便能让思绪飘远;课堂上,窗外一点动静就会分散注意力,注意力分散,使效率大幅降低,原本能高效完成的任务变得拖沓,质量也大打折扣,长此以往,我们的思考变得浅薄,难以深入探究事物,创造力与想象力也会因缺乏专注的滋养而枯竭。
要克服“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培养专注能力,需营造适宜环境,工作学习时,关闭手机等可能干扰的设备,打造安静空间,减少外界诱惑与干扰,要明确目标,将大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比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具体到每天学习任务与要达到的效果,目标清晰,行动才更具指向性,专注度也更高,还应培养自律习惯,通过自我约束,在该专注时全身心投入,抵制内心杂念与外界诱惑。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是专注的大敌,而专注是我们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它如明亮的灯塔,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为我们指引方向;似锋利的宝剑,助我们在知识与事业的荆棘丛中披荆斩棘,只有摒弃杂念,专注前行,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收获成功与辉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我们驾驭专注之舟,乘风破浪,驶向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