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级元素结晶,dnf泰拉石巨剑怎么做?
320个精炼的泰拉石=320*(5个疯狂伊凡上校的火药+5个哈尼克的牙齿+5个牛头机械王的碎片+10个泰拉石+10个林纳斯的铁匠铺使用卷)泰拉要320精炼泰拉,平均2次一个那么一共要打640次,一天156点PL,牛图有6个图,那么一天能刷26次。所以大概25天出太拉,要6400个灵魂。1次10灵魂,需求6400。下面是做泰拉武器,这些材料平时升级刷图收集应该都有,那么50个无色大晶体的成本:50*500金币(制作无色大晶体手续费)=25000金币400个特级硬化剂成本:400*1400金币/个+400*1400(制作手续费)=11,20,000金币80个赫伦皇帝勋章成本(相信你有的……)18卡坤的火炉使用卷:18*100000=1,800,000金币320个下级结晶元素:320*300=96,000金币48级 就能做了
什么叫天地玄黄?
题主问了三个问题。
1. 天地玄黄
2. 五伦
3. 三纲五常
这三个问题如何能关联到一起呢?
兴许题主是一时疑惑,兴许题主是经过缜密思辨。
其实这三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来关联,那就是血字。
先说第一个问题:天地玄黄。
天地玄黄这个说法出自千字文,千字文的首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其中天地玄黄的说法源自《易经》的坤卦上六: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周易》文言传中解释道: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后世学者往往将玄和黄理解为两者颜色。
说玄是黑色。
玄其实是古人记录的一个关于天文学现象,用现代的术语就是日行迹。
日行迹是每日在固定地点固定时刻观察太阳的位置,一年下来所有位置点的连线形成一个数字8的形状,年复一年,不断重复。
古人没有高科技手段无法直接拍摄,但可以在地面纪录日影。
玄字的古文正是一个数字8的形状。
在篆体中,数字8上面加了一个弓箭符号,其实是午字的省略。正午时刻记录的日行迹8字是个正立的形状,早上记录的日行迹则左倾,下午记录的则右倾。篆体中的玄字是对日行迹的限定,表示正午时刻记录的日行迹,此时日行迹南北正向直立。
午字在古文中有三个要素:
1. 一弯,表示太阳每天由东往西划出一道弧线;
2. 一竖,表示太阳每天达到最高点的位置一年下来连成一条南北正向的直线段;
3.一点,表示当天太阳达到了最高点,即为午字的本义。
古代有两种记录时间的仪器,刻漏和日晷。于是“午”分为正午和中午。
所谓正午,就是通过刻漏来确定的时刻,这个时刻太阳的位置离南北正向竖线有所偏离,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古人观察日行迹必须依赖刻漏来确定每天在相同时刻进行记录。
古人把日行迹的动态过程比喻为龙的运动,在《易经》乾卦中,提到四条龙。
潜龙勿用就是冬至,亢龙有悔就是夏至,飞龙在天就是秋分,见龙于田就是春分。
对应上图中的四个绿点。
传统文化中有双龙戏珠的图样,其中的火珠就是太阳,双龙就是阴龙和阳龙。
传统节日中的龙抬头在春分前几日,就是比喻阴龙即将抬头转而向上。
上去干嘛?下雨呀!
龙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的辰。
八卦中的震卦,对应的象就是雷。
震卦是龙之体,乾卦是龙之用。
所谓中午,就是通过日晷来确定的时刻,这个时刻太阳的位置达到最高点,但是对应刻漏上的时刻,每日却又不一样,时快时慢。每天中午刻漏时间的偏差曲线就叫做均时差曲线。
《西游记》故事中,太上老君有八大法宝,其中紫金红葫芦就是日行迹,而幌金绳就是均时差。
说这么多还是没说明白什么是天玄地黄呀!
别急,说完玄,接着说黄。
黄是什么?
古文中,黄=田+炗。其中炗是古文的光。
所以黄=田+光。
什么是田?
日行迹图中的参考线不恰好是个田字吗?
天字的外围是个方框,表示日行迹的范围。中间一横表示赤黄两道重合。
田就是见龙于田,为何能见龙,因为有光。
三横一竖为王,什么是王,王就是天子,天下共主,通天地的至大之人。
所以王字古文是两横中间一个大,后来演变成三横一竖。
王字两边加两竖就是田,田就是王的封疆。
诸侯大夫有田,他们的田都是由王所封而得。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何古人将龙与黄和帝王关联起来了。
《易经》中有小畜和大畜,而畜=玄+田。
那么光是什么?
看乾坤两卦的卦辞,我们可以想象古人对温度和湿度的认知。
古人用火来比喻温度,用水来比喻湿度。火是离卦,卦象是日;水是坎卦,卦象是雨。
天是温度的源头,乾卦湿度为零;地是湿度的源头,坤卦温度为零。。
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
而其他六卦则是温湿度的结合。
其实光我们是看不见的,我们看到的都是泽。即物体对光线的反射。
物体为何有泽?因为有湿度,有湿度的物体才能反射光泽,至干之物,如天,如真空,是“黑”的。如果说玄是一种颜色,那么这种颜色就是类似黑,但不是黑,我们日常看到的黑色其实还是光泽,比如碳是黑的,但碳还是有一定的湿度,只是最接近玄的一种颜色。不反观的物体也许就像黑洞那样。
玄是天的颜色,天对古人而言就像时间,所以玄是时间的颜色。对应的,地对古人而言就像空间,而黄是空间的颜色。
时间的颜色,是什么概念?
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个8字的形状,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8字。
这种闭上眼睛也能看到的东西就是玄的。
日行迹是想象出来的,古人在地上记录的日影连线其实只是日行迹的一个“照片”,而不是日行迹本身。
一般而言,玄说的是事,黄说的是物,因为事是事物在时间中的呈现,物是事物在空间中的呈现。
当我们说一个物很玄的时候,就表明很难理解,为何难理解?因为玄是抽象的,在空间中是不存在的。
当我们说一件事黄了,就表明这件事没希望了,终止了,在时间上不存在了。
废了很大的篇章,说了个天地玄黄,其实还是没说透,但限于篇幅就说到这了。
现在说说第二个问题:五伦。
五伦的说法源自《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什么是伦?
古人常常将伦常并称。
其实常对经,伦对纬。
常=尚+巾。
巾由丝线编织而成。
丝等于两个倒过来的玄字。
两个玄字就是兹,倒过来就是丝。
所以我们常说美滋滋,也说美丝丝。
常说的是时间。年复一年。玄是一年,玄之又玄,就是年复一年。这就是丝,丝汇聚成线,线再汇集成巾。常就是时间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经向的表现。
经是南北朝向的竖线,运动方向是东西左右。
纬是东西朝向的横线,运动方向是南北上下。
经和常对应的是时间是天,纬和伦对应的是空间是地。
伦字的部首仑,古文侖=亼+册。
册的古文是五竖两横,五竖表示竹简,两横表示韦绳,韦是煮熟的皮革。
亼就是集合,合字的省略,亼是天覆,口是地载,合就是天覆地载。
册字为何五竖两横呢?五竖对应五行,两横对应阴阳。
中间一竖稍长,对应五行中的土,五常中的信。
伦和常的划分在于辈,
《说文解字》:伦,辈也。
常对类,伦对群。常对族,伦对辈。
伦,比也。常,周也。
伦,理也。常,道也。
伦,对应空间,常,对应时间。
在血脉延续中,伦是就一世一辈而言,而常是就所有世代而言。
五伦是人在当世的五种关系。
第三个问题:三纲五常。
三纲:君臣,父子,夫妇。
三纲和五伦似乎有所重叠。
其实君臣就是兄弟,夫妇就是朋友。
三纲说的是三种最基本的关系,康德将关系划分为三类。
类属关系Categorical (inherence and subsistence)
假定关系Hypothetical (casuality and dependence)
伴随关系Disjunctive (community)
父子之间是类属关系。也叫继承关系。
君臣之间是假定关系。也叫因果关系。
夫妇之间是伴随关系。也叫互惠关系。
父是怎样,子就是怎样,天定的,这是类属问题,狗生狗,猫生猫,没法改变。
君臣其实是兄弟,君子小人都是君的儿子,君子是太子是未来之君,将来继承父位,而小人是其他儿子,是公子,将来是臣。所以君臣的本质就是兄弟。
夫妇其实就是朋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血脉虽然不同,但一起经营。
五伦中其实还缺了一样,就是师徒。而师徒的本质就是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亲父子之间继承的是样貌,师徒之间继承的是心志,都是继承。
父子之间是天道,就时间而言,先有父,后有子,倒过来是不可能的。这种关系是不会变的,不管你认不认,这种关系一旦建立,是不可能消失的。从血脉的角度而言,这是基因的继承。
君臣之间是地道,就空间而言。君臣是假定的,兄弟中谁当了君,谁就是老大,老大的权利是假定的,由所在之位赋予的。位是空间而言。这种关系是假定的,谁在那个位置上,谁就是领导,领导退了,以前的领导就不是你领导了。领导是在公司而言,君王是在国家而言,一个意思。你在这公司打工,他就是你领导。发命令的是领导,执行的是下属。从血脉的角度而言,这是基因的竞争。
夫妇之间是人道,就意识而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可以人为选择的,如同朋友也是可以人为选择的。从血脉的角度而言,这是基因的合成。
三纲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相同意思的康德的理论就是哲学,悲哉!!!
三纲对应三才之道,天地人,人对情,地对理,天对法,所以中国人讲情理法。由于文化的不同,西人则没有这样的概念划分,西人一般只讲法,对情理比较淡漠。
其实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人与我们之间的关系都在三纲之内。
比如路上遇到的行人。路人是同道之人,就是朋友关系,而朋友关系归根到底就是夫妇关系。就是伴随关系。
比如小卖部老板,就是同志之人,什么志?完成一个买卖呀。事业有大有小,一起完成一个项目的就是同道之人。
比如领导和你是君臣关系即兄弟关系;而同事和你就是夫妇关系,即朋友关系,即伴随关系。
最后说五常:仁义礼智信。
这个难说。
一般理解为五种为人处世的五种原则,其实五常说的是心。
心就像太极,太极统阴阳,而心统性情。
五常对五行,
而性情对阴阳。
很多学者对八卦中没有五行感到疑惑,八卦是周文王时代就有了,而五行是战国时期才有的概念。其实五行早已以五常的形式存在于八卦之中。也就是说先有五常后有五行。
关于五常可以参考下图,仔细品味。
题主的三个问题,其实都和血有关,都和心有关。
心是装着血,泵着血。
物有心,有心才能生物。
物包括物质世界中的物和精神世界中的物。
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三纲,五伦,五常。
DNF地下城与勇士里什么叫附魔师?
附魔师是DNF中一类副职业,在升级到一定等级之后,系统会自动提示成为副职业。
成为附魔师仅需要四步就可以:
第一步需要100个无色小晶块
第二步需要与亚贝罗谈谈
第三步需要一个魔力溶解剂
第四步跟亚贝罗学习附魔
完成以上步骤就可以成为以为初级附魔师了。
附魔师需要升级到11级就可以赚钱了,那么如何将自己的附魔师升级到11级呢?
在副职业商店内购买蓝色魔力的产物,其次准备3000个魔力结晶和3万个蓝色小晶块,然后点开副职业,生产蓝色魔力产物,开始的时候一次只能生产10个,不过随着附魔等级的升级,到达3级后每次就可以生产100个,一直做这个蓝色魔力产物就可以了,做满2000多个就能将1级的附魔师升级到满级了。升级一个满级附魔师的时间大概只要10分钟左右!大约只需要100万金币左右就可以升级到满级。然后再去亚贝罗副职业商店购买魔力提取器设计图,依次将魔力提取器升级到满级。这样就可以提取地下城中掉落的装备,这边建议提取异界装备,一件异界装备可以提取8个魔力溶解剂和8个金色小金块。最后愉快的上架拍卖行!
定陵为什么是两个皇后?
定陵是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的陵寝,按说皇帝陵有两个陪葬皇后并不奇怪,历史上一个皇帝有几个皇后的并不少见,不过,定陵的两个皇后到与其他的陪葬皇后有一些不同,定陵中的两个皇后,一位是明神宗的原配孝端皇后王氏,另一位是孝靖皇后也姓王,这位王氏就是明光宗的母亲,她是在其孙子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后,才追尊她为皇太后,并将她的棺椁从东井迁移到定陵,与万历皇帝和王皇后一起葬入定陵地宫的。
孝靖王皇后遭遇薄情渣男说到万历皇帝的皇后,就不能不说说这位孝靖王皇后的悲惨遭遇,她诞下皇子,其儿子在她活着时就做了太子,按说母以子贵,她应该会有不错的待遇的,但事实上,历史上像她这样悲惨遭遇的太子亲娘还真不多。
孝靖皇后王氏,是一个下级武官的女儿,她进宫后在慈宁宫侍候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的宫女。万历九年(1581年),16岁的王氏被万历皇帝偶然遇见,也许是万历喝醉了,也或者是一时兴起,就偷偷临幸了她。一般按照规矩,被皇帝临幸的宫女,皇帝会给予一些赏赐,作为临幸的证据。但是万历却在临幸王氏后,又不想负责,他没有给王氏任何赏赐,还将此事进行隐瞒,全当没有发生一样。
这王氏可能属于易孕体质,其他的嫔妃费尽心思都难以有孕,而王氏就被神宗临幸一次,竟然就有了身孕,真是将某些嫔妃给气死了。直到王氏的肚子慢慢地越来越大,终于被李太后发现了,这在后宫里可不是小事,如果不是皇帝干的,就说明有外人勾连内宫。在李太后的逼问下,王氏向她说了被明皇帝宠幸一事。
李太后将万历皇帝叫来想问清情况,可是这个万历死活不承认,最后李太后让太监调出皇帝的《起居注》,里边记录的确有其事,在证据确凿下,万历才极不情愿的承认了这件事。他嫌弃王氏身份低微,但李太后却抱孙心切,在李太后的一再坚持下,万历皇帝才于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十六日,晋封王氏为恭妃,王氏正式成为了皇帝的女人。
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十一日,王恭妃不负重望,生下了万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万历十二年(1584年)七月,王恭妃又生下皇四女云梦公主朱轩嫄。按说这王恭妃为万历皇帝生下一儿一女,而且是他的第一个儿子,万历应该对她很好才对,但是万历皇帝此时只对郑贵妃情有独钟,其他嫔妃包括皇后都难入他的眼了。
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万历宠爱的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这令他颇为兴奋,立即晋封郑氏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但实际上依万历对她百依百顺的宠爱,郑贵妃的地位早已经不在皇后之下了。万历也有意立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为太子,但是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按照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生育嫡子的情况下,应该立长子为太子,现在王皇后没有生子,王恭妃的儿子朱常洛是庶子,那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也是庶子,在地位相同的情况下,就应该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万历皇帝自己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获得的皇位。但是由于万历不喜欢王恭妃,对其所生的儿子也不是太喜欢,就不愿意立朱常洛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问题,迟迟无法定下来。
接下来围绕太子的问题,大臣们与皇帝为此争执了十五年之久,始终没有定论。这个万历也是个奇葩,他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竟然也不关心他的教育问题,一直不让他读书认字,直到儿子13岁时,在大臣们的一再抗议下,才允许儿子读书,但是没有多久,又不让读了,这就造成朱常洛基本上像个文盲差不多。
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见太子的事久久定不下来,就劝儿子立朱常洛为太子,但是明神宗以朱常洛是宫女所生为由予以拒绝,李太后指着儿子骂道:“别忘了,你也是宫女生的。”万历听了此言哑口无声,因为李太后早年也是宫女出身。在这种情况下,万历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同意立朱常洛为太子。
在儿子被立为太子后,王恭妃的身份和处境并没有任何改变,反而处处遭受万历和郑贵妃的排挤和打击,甚至被幽禁在景阳宫,整整十年不能与儿子见面,晋封就更谈不上了,到她儿子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明熹宗)出生了,王恭妃的封号依然没有得到晋升。万历皇帝对她的不公,民间以及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在民间议论纷纷和朝臣们多年来的力谏下,万历皇帝才借着给母亲加徽号的机会,顺便将王恭妃晋封为贵妃、皇贵妃,虽然地位晋升了,但处境依然没有改变,始终处于被幽禁的状态之中。
王恭妃在幽禁中遭受郑贵妃的打压欺凌,一些太监宫女也见风使舵地欺负她 ,据说由于常年哭泣,她的眼睛早已经哭瞎了 。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恭妃在幽禁中病重,万历却始终连看她一眼都没有去,其儿子朱常洛在向万历请旨获得同意后去看望母亲王恭妃,但是王贵妃住的景阳宫却大门紧锁,在找到太监将门打开后,朱常洛才得以进去见到母亲。
据说,十年没有见面的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但由于郑贵妃派人在旁边监视,母子俩默默相对痛哭,却不敢说话。由此可见,朱常洛和母亲二人的生活处境是何等的屈辱。九月十三日,王恭妃去世,终年46岁。
王恭妃生前遭受不公平对待,死后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依万历皇帝的意思,王氏的葬礼就按照嘉靖皇帝的皇贵妃沈氏的规格简单办理。但是,大臣们对此提出了异议,多次上书反对,认为嘉靖皇帝的皇贵妃沈氏没有生下皇子,而王氏的儿子是太子,虽然都是皇贵妃,但太子的母亲应该厚葬。
大臣们的意见,万历并不想采纳,所以王恭妃的葬礼一拖再拖,其棺椁一直停放了十个月都没有安葬,最后在大臣们的一再要求下,万历才命人在天寿山陵区,东井左侧的平岗地为王恭妃选择了墓地,修建了陵园,将其以简单规格进行了安葬,其陪葬品也非常简单,万历皇帝给其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
等到后来王贵妃的儿子朱常洛继位后,就准备追封其母亲的皇后身份,但是这个朱常洛也是个悲催皇帝,他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其母亲的追封仪式都还没有来得及举行。直到王恭妃的孙子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后,才按照其父亲朱常洛的意思,追封祖母王氏为“孝靖皇太后”。
定陵成为第一座被公开发掘的皇帝陵定陵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修建,历时6年修建完成,当时,万历皇帝只有28岁,据不完全统计定陵的修建宫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按照万历皇帝最初的设想,定陵的地宫中间是他自己的位置;左殿是为他的原配王皇后准备的,虽然万历不喜欢她,但是毕竟她是正牌皇后;而右殿则是万历为他的宠妃郑贵妃准备的。
按照万历的意思,定陵是没有孝靖皇后王氏的位置的,所以,在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氏去世的时候,明神宗将她另辟在东井薄葬。 万历四十八年(1620)四月,万历皇帝的孝端王皇后去世,三个月后的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朱翊钧去世,而此时的郑贵妃还活得好好的,这也是郑贵妃后来没有葬入定陵的原因。
万历在死前还一直打算改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在群臣的反对下,改立太子之事没有如愿。就在王皇后去世到万历自己去世这短短的三个月里,他还想册立郑贵妃为皇后,此事也遭到大臣们的反对,直到万历皇帝临终前,他还是决定册立郑贵妃为皇后,看来万历对郑贵妃还真是真爱啊!但是还没有举行皇后册封仪式,万历皇帝就去世了。
皇帝死了,还怎么册封皇后呢?这时候王恭妃的儿子朱常洛也正式登基,这个朱常洛还真准备按他老爹的意思册立郑贵妃为皇后,但是,由于郑贵妃平时依仗明神宗的宠爱,做事较为嚣张,所以许多大臣都对她不满,认为她是个祸国殃民的祸害,大臣们一致反对继续为她举行立后仪式,这样一来,她的皇后位置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这个郑贵妃也不是一般人,她始终不死心,还是希望能将朱常洛从皇位上拉下来,将自己的儿子朱常洵扶上去。
在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不久,就因为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而病倒,他在服用了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药丸后,竟然一命呜呼了,他在位时间仅仅只有一个月,还真是悲催。明朝的两大谜案“梃击案”、“红丸案”都与这个朱常洛有关,这两起谜案的幕后指使者,许多人认为就是郑贵妃,她的目的就是害死朱常洛,好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继位。
即便朱常洛被毒死了,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也没有能够成功继位,而是由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继位,也就是明熹宗。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初三,明熹宗朱由校将明神宗、孝端皇后安葬于定陵,同时,明熹宗也将自己的祖母孝靖皇后的棺椁从东井迁到万历皇帝的定陵,安放于明神宗原本为郑皇贵妃准备的右殿。
而郑皇贵妃于崇祯三年(1630年)去世,被单独葬进了银泉山下的陵墓。不过,到了明朝灭亡后,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皇贵妃的孙子朱由菘在南京登基称帝,就是南明弘光帝,他追尊祖母郑贵妃为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也算园了其祖母的皇后梦。
万历皇帝的定陵在明朝灭亡的时候,李自成大军曾对定陵的地上建筑进行了焚毁,在满清入关后,定陵再次遭到破坏,到了乾隆时期,清政府对定陵进行了修葺,有些建筑进行了重建。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定陵再次遭到破坏。1956年5月,考古人员决定对定陵进行发掘,在经过两个月的挖掘后,考古人员才找到地宫的入口。
在考古人员进入地宫后,发现定陵并没有被盗过的痕迹,在打开万历皇帝的棺椁时,发现万历皇帝的遗体已经全部腐烂了。当时,考古人员从定陵地宫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有瓷器、玉器和一些金器。发掘工作到1957年结束,工作人员又对定陵的地上建筑进行了修葺,1959年,在原址建设了定陵博物馆。定陵也成为被公开发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墓,这次发掘虽然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但也对许多文物造成了一定的毁坏。
下级元素结晶可以换上级元素结晶吗?
下级元素结晶可以换上级元素结晶,
在dnf中,上级元素结晶通常是由粉色装备分解几率获取而来,但是下级元素结晶也是可以兑换的,不过需要一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