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时事心得体会,你是否被债务压得无能为力了?
本来还想给你加油打气的,没想到你已经过的比我们很多人好很多了,听闻你已经渐渐快走出来了。替你开心。
我是现在刚陷入债务旋涡的,此刻的感觉跟很多负债累累的人一样,很累。
每天有数不清的电话、信息,我一概不理。不是不想去面对,而是面对了也解决不了什么,徒增烦恼。
也听说我的前妻,还有我的一些朋友,也已经被那些讨债公司吵的不行了。深感抱歉。
正如你所说的,惶惶不可终日。比起那些债务,最要命的是现在完全没有收入,因为这笔债务的前身,是我把我这几年赖以生存的行业资源和人脉资源全部耗光了。
我现在最大的窘境就是没有工作,没有收入。
可能很多的人会说我那干嘛不去找工作,是的,我可以去找工作。哪怕眼下糊口的也行。
考虑了滴滴,车子我也已经变卖了,没有车子去跑滴滴了。
考虑到去送外卖,一辆电动车破旧不堪,电池也不稳定,据说也得有两辆电动车轮流跑着去送外卖,一天的收入才会相对可观些。
身上没有任何流动资金,目前居住在我一个朋友家里,用花呗买了最后的几箱泡面。呵呵,是的,眼下的境况就是这样做着最后的苟活。
家里也不能回,不是害怕那些讨债的人,而是被我亲生父亲赶出来了。呵呵,是的,我无家可归的模样,每天在一个人的深夜拉长。
我的母亲因为一些事情还没回来,月底就要出来了。
她回来后会发现,我什么都没了,房子车子都变卖了,而且欠下了两百多万的债务,有银行的,也有民间的,几乎所有人脉关系,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的,都借光了。
以至于我一个这几年对电商完全不懂的人,抱最后的希望想去学习电商,但一点点本钱都拿不出来,厚着脸皮去学几天后,介绍的朋友见我一万块都拿不出来,连一台学习电脑的桌子都没有给我留了。
我也就没有脸再过去了。
这个月开始交社保,我厚着脸皮跟我妹说,帮我两个孩子交下,我这边就不用了。是的,我自己都没有钱交社保了。但是我自己还是无所谓的。
每每想到两个孩子,心里无比愧疚,不是敲打着键盘可以轻易诉说的。
在朋友家寄居,有一顿没一顿的蹭着,中间他家网络断了,我东拼西凑了一百多快给他家交了网路费。
好歹,我可以一个人在网上倒腾些头条之类的平台,顺便学学些自媒体的东西。
对于明天,我真的不知道何去何从。这个阶段的经历,是我长这么大没有经历过的绝望。
因为我已经到了一个顶梁柱的年纪,却把一副好牌打成这样,举目无亲的模样。
曾经的朋友,节日的问候,统统都消失不见了。甚至于拍个抖音上传以前的视频,都会有朋友很生气的责问我,为什么不经过他们的同意就上传了?
我是个很重情义的人。你们知道那种感受吗?
我不想乞求任何人的可怜。除了那些债主,我做有了,会还给你们的,仅此而已。
就像你所说的,我很想努力,很想找个方向。我甚至寄希望在头条这些自媒体上,在我这段难熬的时光,让我尽快的过了这些个什么的问答,让我快点找到点方向也好。
迷茫的深夜降临,我无助的望着窗外。可是我无法忘却我母亲的模样,还有我两个孩子的眼睛。他们都在看着我。我想振作!
也许等到我的老母亲回来后,有个思想交流后,我也能没有更多的顾虑去做些事情。
希望她能原谅我的鲁莽和不负责任!
如果老家再也找不到我合适的工作,也没有对应的启动资金让我去做电商的话,我会选择换个城市重新开始吧。
如果孤独是男人一生的必经之课,那就再狠狠的给我上一课吧。
没事。记得给我留个窗户就好。
加油!我很爱你们,我的孩子!
加油!同样不如意的你们!
有什么开心的事可以分享下吗?
疫情期间最大的不便是骤然改变了原有的日常生活规律,时间好像变长,又好像变短了……
时间变长了……
是因为原来都被安排好或者被填充了各种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活动,好容易有点自我的时间也被段视频等kill time了。时光好似朴实无华而枯燥,但并不需要过多思考,也不会感觉无聊。
没时间去想,或者即使偶尔想了,也没时间去做,有时间去做,也没有动力坚持下去……
重复,偶求变,又担心骤变,不习惯——所谓离开舒适区,怎么就不舒适,不舒适,为什么又要离开?!
疫情来了,所有的节奏都被打断,每天的日常重复没有了,坚持了几十年的日常,断层了,不知道哪天可以恢复,往前看,看不到边际,回首,又已经走了很远……
每天都在想,也许明天或明天的明天就好了,就可以回到那个自己不喜欢但习惯又舒适的重复里。
但每一天都在逐渐肯定,出发的太远了,终点遥遥无期!新的太阳每天照常升起,旧的灰暗的日子却在不断重复,熬,煎熬,煎熬又有一点期待,日子越发漫长了……
时间又变短了……
没有回忆的回忆,不敢说有没有意义,但至少是短暂的,空虚的。当然,长久或者充实未必就是人生的意义,也许,从地球的视角看,时间都是无意义的。
每天不知道做什么,当下是难捱的。神奇的是地球会自转公转,人会睡眠再醒来。
每个不是难以入睡,而是不肯入睡的夜晚,每个明明不困却又要坚持载赖床的清晨或者午后,
日渐变长的头发,想不起上一次是何时对镜贴花光,除了出门买菜外,其余都着睡衣……
这样的没有内容没有回忆点的重复,只能通过凉皮蛋糕等费时的料理(或许不该用料理真的一个有匠人气的词)来强行在时间刻度上画上某个印记或者只是在朋友圈里留下自己存在的影子。
将近50天的日子,除去春节假期,似乎只有凉皮或者某个养眼的电视剧的回忆,一个半月的时光去哪里了?
流逝的无知觉的生命流逝,会看的时候,总是那么快,身处时光大河中的自己,常常忘了抡起胳膊扑腾两下,只是随波逐流,同时空悲切……
愿每个人的生命都无悔,不是在终点处回望,而是在逆流中翻腾。
疫情,终归会过去。你的人生也是……
愿,你,是那个想成为的自己!
你认为电台自媒体和纸质媒体?
【传媒业态类话题】
谢邀。说来凑巧,我在人民日报所属人民网,因一句话评论,竟获得了24小时荣誉:“人民日报2019-08-28 09:00 恭喜您获得‘最佳评论人’称号!由于您在《内蒙古厅级干部被双开:对诈骗犯言听计从 撒谎骗钱文章题目》下的精彩评论: ‘色厉内荏、欺软怕硬的主儿都如此,和提拔者有关系。’您获得了最佳评论员称号,解锁1天限时头像框!”这一传统媒体的纸媒、电媒和新兴媒体的互联网自媒体的融合,揭示的方向:就是万众皆媒由多媒体向全媒体的融媒体前景。
于是,需要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疑问:“现在没人看报纸了?”就这个疑问,自己都不信;一个是反问:“为什么还要大量印刷报纸,难道造纸就不污染环境吗?”而这个反问,二者两码事一一印刷与造纸。作为一个报人,也曾经提问过:“全媒体时代的纸媒从业者,有必要整天担心失业吗?”对,不是只有四选一,即:报刊书纸媒,广电网电媒,融媒体或在全媒体中偏重电媒⋯⋯报纸的印刷和造纸的污染,从单一视角求证两大表象,容易把实质底牌亮错地方。其关联有:
用纸媒和电媒的简单比较,证明全媒体的“全”在哪儿而多媒体的“多”在哪儿。如果将“全”和“多”做比较,“多”可以只有电媒、缺少纸媒,“全”则纸媒和电媒“全”有,缺其一不可称“全”。何况融媒体从大类说应包括纸媒和电媒。报纸期刊总体划分共分有时政类和非时政类两类,在我国时政类主要有三级党报党刊(含民主党派),非时政类主要有部委报刊、行业报刊、群团报刊或都市晚报。以信誉度,既符合相对固定阅读群体之需,也是留赠未来编纂史志之便。
所谓新闻无学是指专业边界划分不清则不搭界和乱搭界,并非是说新闻纸如何定义不准;新闻以事实为生命,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这定义现今或未来依然精当,由新闻纸一类的媒介体来支撑。毕升之后才有四大名著,那王选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印刷品风行天下,证明中国汉字成千上万个单个输入的象形方块字,与其他十位数极少拼音字母输入的词语,同样可以展开舆论学和传播学的双翼为大众揭示播报,更可以满足小众档案学和司法学专业化的特别需要。
2018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林郑月娥透露,自己每天早上平均花45分钟看9份报章,纸媒给她的感觉,电子传媒做不到,阅读者翻报纸,才能知道版面怎样安排、标题怎样写、某宗新闻在哪一版刊登等,而这些都带有丰富的信息。人民日报社确有人写版面是政治、是艺术的论文;其旗下的人民网,时刻更新的新闻稿既有国务院所属经济日报、中宣部所属光明日报稿,也有地方、行业报及电媒稿。今日头条总是实时跟进并转载人民网时势新闻。
纸媒从业者,可以放心的,是内容为王。央视披露自媒体六大乱象。一是:低俗色情;二是:标题党;三是:谣言;四是:黑公关;五是:花钱购买阅读量;六是:伪原创。 自媒体的不光彩,靠全媒体监督纠正痛改前非,包括新闻纸。新闻传播不只是拼速度,还有广度、高度、深度、维度、温度存在,关键在信誉度,再加上辨识度,除速度广度外,新闻纸在全媒体、多媒体、融媒体、流媒体、自媒体中优劣自显、自知、自信。看不懂新闻纸的人,阅读其他也难。
公开出版物的属性无非是: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信息属性、商品属性;哪有没立场的报纸、没态度的期刊,哪有纯文学图书?按规定周四刊以上为新闻纸,但合订本都会列入版本存档;期刊的大众化和小众化极显著;图书全集不全,选集复选集,最成问题,都需要用报纸合订本去作核实。日报是真正意义的新闻纸发布新闻,而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等于在说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史书,永载史册的大事记是新闻。这一新闻指的就是无可辨驳、无可替代的可信度和诚信度,是纸媒和电媒强大互补性。
什么样的三农视频你们才喜欢?
我本身就是搞农业的,主要是水果采摘和茶叶种植,其它农业也有猎涉;我们青岛田横所处地三面环海,山海资源特别丰富,自己的产业和生活也与海洋资源息息相关。所以三农题材中的资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我自己本身也拍摄了一些三农题材的视频,拍之前没有刻意去规划什么,也就是直白记述和描写,我认为当下三农自媒体拍摄如下类别和题材的视频才能比较吸引人:
一、紧贴三农。只有接地气,所拍视频不做作,如实地记录农家生活才能得到广大农人的共鸣,得到城里人对农村生活的回味和向往,满足受众对农村生活的了解。
二、内容和题材的多样化。三农题材非常容易同质化,三农题材的拍摄者往往流于类同。其实三农是一个广阔的题材,农村的视野非常广阔,可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农人的喜怒哀乐,农村的大美风光,新农人的独特思想,新农村的重大变化,农村的历史习俗,都是受众所关注的,也是最带流量的。
三、农村题材不能恶搞。一段时间以来,有部分人拍摄农村题材的视频,存在着一些恶搞倾向,比较低俗,长期以往,不仅受众唾弃,更不会得到流量的推荐。农村题材的表现形式,还是努力正能量的为好,当然,正能量的,表现民众风情的搞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我们大家都是非常喜欢的。
四、农村题材离不了与农产品相融合。城里人关心农村里的事,追寻乡村的回忆是一方面,他们很关心的还有,希望把农村真正好的、优质的农产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和新农人一起享受优质农产品和丰收的快乐。这是三农题材拍摄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五、加强三农题材拍摄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应该说,这些年来三农题材的拍摄者,表现三农、歌颂三农,为弘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了很大的力量,表现出了一大批三农题材报道的佼佼者,可赞可赏。但有的三农报道者由于受其文化修养所限,急功近利,以管窥豹,对农村题材的报道方向、题材把握有所偏向,语言文字描述功力欠佳。这就要求三农报道者努力学习,学习文化,加强自身修养,在报道的客观性、思想性及社会性上多向优秀的三农报道同行学习,让三农题材拍摄和报道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样未来的路才会越来越宽广。
在头条号平台做国际资讯领域?
在头条号平台做国际资讯领域,说它难,确实难,说它不难,其实也不是很难,关键在于对国际资讯的理解。
首先把“国际”两字省略,只谈“资讯”。资讯的大体概念是用户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简言之,资讯就是信息(information)。新闻(news)属于资讯,但资讯不只是新闻,它还包括政策,观点,技术,评论,学术等。同时,新闻和资讯都具有时效性,但资讯的时效范围要宽泛于新闻。众所周知,新闻具有即时性,今天发生的新闻明天不再是新闻,而今天的资讯明天有可能会具备同样的作用。
资讯还具有地域性,于是便有了“本地资讯”,“国内资讯”和“国际资讯”的概念。想要做国际资讯,先须了解获取国际资讯的渠道。
举个例子
我在头条号平台发布的是“汉化”后的英语国际新闻,即将英语新闻翻译为汉语,文章经润色后发布至头条号平台。为啥要润色句子呢,因为英语和汉语的句式不同,在书面表达上有所区别。只有转化为地道的中国话,读者才能看懂,才能知道在某些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国际新闻来自国内外各大网站,如China Daily, BBC, CNN等。当然,不会选一些政治敏感的国际新闻。
所以我做国际资讯,不只是搬运工的角色。
因此,我的观点是,在头条号平台做国际资讯领域,真的不是很难。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