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宣布更名,BAT华为小米这些你我都熟知的公司为什么这样取名?
怎么说呢,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作为互联网的三大巨头,组合起来的BAT也已经被大家叫习惯了,至于当时起名的初衷,网上的解释也是有很多的,无非是出自典故、自己名字、公司渊源和愿景,在这就不一一赘述了。
大家熟悉的国产手机品牌有OPPO、VIVO、华为和小米。前两个就不说了,“华为”为什么不是“有为”呢?独角兽工场对任正非的解释持有保留态度,他说:当时墙上正好有“中华有为”四个字。不能这么草率吧,这可是一家公司的名字,涉及到进一步传播和未来发展的。被消费者熟知之后,再想改名可就不容易了。
小米嘛,第一感觉有点“苹果”的作风,与水果、动物、颜色有关的名字,更容易勾起大家的想象,加深印象和好感度,对公司的品牌树立和推广作用还是很大的。大俗即大雅,小米这个名字,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陌陌从YY手里收购探探一事,看着满屏的陌陌、YY、探探,脑子有点发晕,这要是再加上脉脉、抱抱,估计对大家也是一种伤害。由此,应该感谢BAT没有起这么让人伤脑筋的名字,不然整天面对,实在吃不消。
可见,想出一个夺目、好记又有故事性和话题性的名字,难度也是很大的。名字就相当于第一张名片,无论对于人还是公司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记起来曾有一个姑娘抱怨自己的爸爸:为什么叫我“朱会飞”呢?相比较而言,各大公司在起名字这方面,还是比这位爸爸用心很多的。
优拜单车切入区块链?
对于优拜单车宣布引入区块链技术,我对此只用用“呵呵”两个字形容。很明显这是一个噱头。
但是也许这会是一个很有用的噱头。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下边来慢慢解释:
目前的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是在实验阶段,远还未落地。目前的区块链概念的火爆,在国外是因为比特币在去年的爆炸式增长,引发了投资者对数字虚拟币的高度关注同时带火了区块链概念。在国内是因为真格基金的徐小平的一番内部言论外传,引发了人们对区块链的热议。
然而在互联网公司圈里,想BAT这样的企业早在16年就开始布局和研究区块链项目。区块链技术可以广泛的运用于金融,会计,医疗,数字版权和食品安全问题中。随着区块链技术以后成熟落地可以在这些行业里引发颠覆性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还在实验性阶段,并没有报道称有一项区块链项目已经到了真正落实全面应用的阶段。
在国外,目前区块链项目经营最好的应该算是以太坊了,它成功的将智能合约引入到了区块链里,被人们称为区块链2.0。目前在以太坊上的区块链项目有两百多项。但目前这些项目也基本都是在实验性阶段,大多是以博彩类和“区块链猫”项目为主。因为智能合约实际上也是一个程序,并要放在公开透明的区块链中。对其程序的严谨性要求非常高。2017年7月21日,一名黑客正式利用了智能合约的程序漏洞,一夜之间盗取了15万枚以太币,当时价值3000万美元。
所以此次优拜单车宣布借助区块链项目,我们只能说它是一只拼命跑向风口的猪。
在去年,基本所有宣布进军区块链项目的企业都有获利在去年,老迈的柯达公司宣布进入区块链技术。宣布推出柯达币,并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照片数字版权领域。(引入到数字版权领域的区块链技术我还是认为比较靠谱的,版权问题是图片界的痛点) 消息一传出,柯达的股价在短时间内就增长了2.5倍。
美图宣布进军区块链项目,但时机并不是很好。当时比特币正在大跌。但美图的股价还是涨了20%左右 。
更早一点的,2017年11月份比特币行情暴涨时期。一个和区块链技术八根子打不着的一家饮料公司——长岛冰茶。宣布改名为“长区块链”,当时股价在短时间内就涨了五倍。这是股票市场对区块链概念已经失去理性的表现。
所以我认为,优拜单车宣布引入高大上的区块链技术。不管以后的结果如何,项目是否能真的落地。对优拜单车只会有好的影响。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又何乐而不为呢。
共享单车企业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盈利问题和押金的监管问题盈利问题始终是悬在共享单车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每一家共享单车企业都是靠不断的资金输血来维持运营的。无法获得新的盈利模式,单靠租车的费用完全无法维持单车企业高额的运营成本,更不用说还有更高额的造车,市场投放的资金投入。
在单车企业普遍资金链紧张的现状下,大笔的租车押金就躺在单车企业的账目上。我相信任何一家单车企业都会挪用租车押金的冲动。但目前为止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这两项才是目前单车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单车运营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我个人认为意义并不是很大。并不能解决单车企业的痛点。
但是如果借着区块链的概念,也许可以让优拜单车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赢得更多的输血以活到最后成为胜利者。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优拜的这步棋走的还是不错的。
腾讯和阿里谁更有长远优势?
阿里和腾讯都是拥有巨大体量和业务范围的公司,要回答谁更能占得未来市场的先机,需要从未来市场以及两家公司的布局说起。
阿里和腾讯的定位和布局阿里
根据公司的战略,阿里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要做“商业操作系统(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云智能+数据技术、金融服务、物流&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营销、销售和分销、品牌建设、用户运营、智能制造等等,推动数智驱动商业以及数智驱动的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与发动机:大数据&算力。阿里的出发点是商业,目标是提供商业基础设施,为千行百业赋能。
腾讯腾讯的愿景是“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人类生活品质”,要连接一切,做连接器。腾讯长期致力于社交平台与数字内容两大核心业务:一方面通过微信与QQ等社交平台,实现人与人、服务及设备的智慧连接;另一方面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优质的新闻、视频、游戏、音乐、文学、动漫、影业等数字内容产品及相关服务。另外,还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通过普及移动支付等技术能力,为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腾讯希望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在工业、医疗、零售、教育等各个领域,腾讯为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数字接口”和“数字工具箱”。
总体来讲,阿里和腾讯各自走在不同的赛道上,并且已经构筑起短期内难以撼动的护城河。阿里重点布局了EC、金融、物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腾讯重点布局了社交、游戏、金融、媒体,也在云计算、人工智能方面有一些投入。很显然,在与商业相关的领域(EC、物流、工业大脑等),阿里拥有巨大的优势。而在社交、游戏等方面,腾讯拥有巨大的优势。
谁更容易抢得未来市场的先机?在抢得未来市场先机方面,阿里和腾讯各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又有所差异。
在与商业相关的市场方面,阿里更有机会。不管是电商、物流、零售,还是云计算、工业大脑、城市大脑,阿里都拥有坚实的商业和技术基础。凭着商业操作系统的外延和扩张,阿里将来在商业基础设施方面会渗透到各行各业,机会更多。在与社交、游戏相关的市场方面,腾讯更有机会。腾讯因为QQ、微信、游戏平台方面拥有的巨大体量,能在这些领域以很小的迁移成本获得市场机会。但是,社交领域与新技术新模式相关度很强,被颠覆的可能性比较大,被颠覆的速度也更快。在新兴技术领域,阿里更有机会。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阿里可以在商业操作系统中直接植入这些技术服务。腾讯也有这方面的技术,但是在系统性、2B粘性、落地场景等方面与阿里比起来有较大的差异。总体来讲,阿里的布局被颠覆的可能性更小一些,其商业操作系统的外延和扩展以及对新兴技术应用落地的运营将给阿里带来更多的机会。腾讯虽然拥有社交基础设施,但是被颠覆的可能性相对较大,2C的业务属性也容易被其他新兴势力蚕食。非要说谁更容易抢得先机?我的回答是:阿里。
能为王欣带来新的融资吗?
对王欣以及其产品的关注,目前来看多是出于情怀的考量。但有锤子在先,所谓的情怀能支撑企业成立,但能否支撑企业成长呢?陌生人社交有钱途,毕竟成千上万的孤独男女需要有合适平台来找到宣泄处。王欣能洞察人性,可人性却经不起考验。陌生人交友有着天然需求,但揉扎其中的却有太多的阴暗面。至少在国内是如此。探探下架已经明证。再加上国内资本退朝,马桶无论是否更名,王欣这条路,难!
人人股价1月3日收盘大涨47?
“人人网是中国领先的实名制社交网络平台”,没人承认这点,但是大家都记住了这个宣传语,到2017年,还是有人在怀念12年版本的界面。
几年前,当很多人还用着诺基亚最新的一款触屏机,身边的朋友还没有致敬乔布斯,大家想到的绝对不是发一条朋友圈,而是“我发条人人”。特别是在大学时光,那个记录了自己无数时光漫漫的矫情文字,上传了多张与挚友一起疯、一起high的照片的“人人”。用起了发状态必分组的朋友圈,工作之余刷是漫无目的的刷着微博。还记得几年前玩过的人人网吗?它怎么就没落了?
校内网是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的王兴、王慧文、赖斌强和唐阳等几位大学生创办的。而不到一年,,千橡集团陈一舟从王兴手中购得人人网,自此陈一舟成为了决定人人网命运的关键性人物。2009年其将“校内网”改名为人人网,寓意跨出了校园内部这个范围,让社会上所有人都可以来到这里。此后,人人迎来了最辉煌的几年。
一直到2011年,头顶“中国Facebook”光环的人人公司昨日赴纽交所上市,发行价14美元,市值一度超过同期的新浪股价达到77亿美元。而从上市后,有关人人的消息几乎很难再振奋人心……
人人网的前身是校内网,一开始的校内网做的是细分的市场,其目标用户是校内的学生,而以大学生为主体。但是这个的时候产品没有延伸的可能,学生早晚会毕业、会走向社会、而且工作后会需要新的平台,新的平台也就意味着离开。
校内网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为了拥有更广阔的用户市场,改名人人网。但可惜的是人人网没能成为QQ或者微信这样的强社交平台,最终弱社交属性的平台是很难做大的。
校内网曾经一度拥有广阔的用户,但是校内网显然没有专心利用好这一块资源,没有专心的为学生用户群体服务,在有了点名气之后就开始急着地扩大规模,改名什么人人网。然后一群匿名的假用户迅速增多,乱七八糟的虚假信息,诈骗信息铺天盖地。不仅影响了用户的整体体验感,也损害了校内网的自身形象。
对校内网最感兴趣的是80后,这代人中学几乎都没有手机,所以上大学之后急于找回曾经的友情。不像90后、00后,多数人都有手机,所以不是很需要校内这种软件维系和寻找友情。因而校内网没有在80后离开大学之前升级软件功能,是经营上的一大失误。等到80后全面毕业了,校内才姗姗来迟推出桌面登录,错过了最好的做大做强的时机。
2015年1月30日,人人网发消息称将下线站内信功能。
对于人人网的衰落,陈一舟曾多次表示“归结为外部竞争因素”。在人人网没落的这几年,微博、微信在国内迅速崛起。陈一舟曾表示,“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竞争局面与美国是不同的,人人网与美国的Facebook面临的竞争也完全不同,随着移动社交软件微信的崛起,我们的竞争局面变得很困难。”
但是你以为人人网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吗?你想少了!
人人网其实也在做着转型的事情,而且人人网在美股的情况那是可以用指数型增长来形容啊!那最近的人人网在社交领域没落之后,都经历了什么呢?
1、转型做直播
这是一幅完全陌生的景象:首页推送的都是热门直播,而不是熟悉好友的动态。 不难看出,人人网的社交属性已经难觅踪影。
为了快速将直播业务推上去,陈一舟也是拼尽了全力,使出了PC端导流、亲自上阵直播、豪车+美女等多种手段。功夫不负有心人,人人网的广告和互联网增值服务在当年第三季度获得了31%的同比增长,这也是陈一舟在发布2016年年报时强调直播业务的主要原因。
转型做金融
人人自从2011年上市以来,便成为投资界的常客。在2015年投资了雪球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自从2011年11月正式上线以来,雪球一直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沪深、香港、美国),跨品种(股票、基金、债券等)的数据查询、资讯获取和互动交流服务,先后获得红杉资本和晨兴资本的投资。而投资雪球,陈一舟认为,做互联网金融和投资最重要的是优质的、有投资判断力的用户, 这些雪球都有。人人公司投资雪球,是看好雪球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潜力,相信社区产品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其实,人人自从2011年上市以来,便成为投资界的常客。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前50名中,人人投中了三个,包括估值最高的分期网站SoFi,最受关注的股票组合交易网站Motif,以及房产众筹网站Fundrise。
而最近,人人网发布了RRCoin白皮书,要开始搞区块链了。据白皮书中显示,人人公司将为社交网络提供一个开源的区块链平台--人人坊,并会成立RRCoin基金会。
RRCoin作为令牌,为平台的智能合约和交易行为提供运作媒介,应用于直播、商业推广、社交游戏、钱包应用等场景中。用户、PGC、开发人员、广告主、平台方等均可在系统内获得或支付RRCoin。 而从其白皮书中显示,人人坊项目将在2018年1月完成底层架构设计和开发,2019年Q1完成商业系统和大量应用系统接入。
而收到此影响,美股第一个交易日,中概股普遍开门红,人人网大涨,截至收盘股价暴涨19.63%至12.43美元,盘中股价一度突破52周新高达到12.99美元。
转型做全球无人驾驶
人人公司日前宣布,全资收购美国最大卡车社区平台Trucker Path。通过这次收购,人人公司的全球化业务将开始向交通领域探索。未来,人人还会进一步向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或无人车领域延伸。Trucker Path是一款帮助卡车司机的行程规划产品,使得庞大的卡车司机社区中的司机能够协助彼此,实时更新并分享他们在路途中的相关关键点信息。司机可以通过该产品寻找卡车商店、停车场、服务区、DOT称重点、洗车场和其他卡车相关场所。凭借Trucker Path应用软件取得的成功,又进一步推出了Truckloads应用软件,它是一个将卡车司机与发货方进行匹配的移动货运平台,每月发货量在300万单以上。目前Trucker Path拥有全美33%的卡车司机,60万以上月活跃用户且保持稳步增长中。
对于人人公司的全球化业务而言,收购Trucker Path意味着人人在交通板块的布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未来,人人会在智能交通方案或无人车领域继续探索突破。
从上述可以看出,人人其实已经不是昔日那个社交网站了,而是集金融、出行、娱乐直播、投资等一身的平台。那个在不少八零、九零后记忆里的人人网已风光不再。
原创丨艺林小宇,互联网独立观察员,更多互联网回答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