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近新闻最新消息,大陆驻台记者陈轩石现在干什么?
中央电视台海外新闻部二级播音员。陈轩石,1969年生,广州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
。2000年成为《新闻联播》
记者至今,现如今台湾为中央电视台海外新闻部二级播音员。1988年5月至1996年8月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部从事广州话播音工作。代表作《乡音》
《讲新闻》《新闻播音之改革》等。曾获国际台二、三等奖。
在世界上大概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台湾省作为“亚洲四小龙”,已经过了其黄金年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经济曾都也曾高达两位数,一点不亚于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增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台湾已经进入发达经济体的行列。
2017年,台湾省GDP达到了5732亿美元,排名全球第22位,人均GDP24337美元。对于一个面积只有3.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2300万的省份来说,这个成绩是相当不错的。
台湾现代经济发展肇始于1960年代,比大陆的改革开放早了20多年。因此,到了八九十年代,台湾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就已经取得了相当不俗的经济成就。我们以1994年为例,当年,大陆GDP是48638亿元,而一个小小的台湾就达到了22098亿元,占大陆比重45%,几乎是半壁。当年的大陆第一省广东GDP仅为4619亿元,只有台湾的20%。
9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增速明显下滑,但一直在增长,只是没有大陆地区快而已。到2017年台湾省GDP增长到38702亿元,依旧在34省市区中排名前列。只是,占大陆GDP的比重由当年的45%下滑到4.5%了。
台湾的产业竞争力在国际上一直不俗,尤其是发展较早的电子产业。比如,在集成电路领域呵呵有名的台积电。它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席位,由于其生产工艺和技术领先,所以承接了大量芯片生产订单。苹果、高通、三星、英特尔、联发科、华为海思等企业研发的芯片,相当部分都交由台积电代工生产。(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
除了台积电,华硕、宏碁、HTC、联发科、鸿海精密等电子科技企业在国际上均有不俗的竞争力。
普通人如何挺过第一波疫情冲击?
2022年4月6日,台湾做出重大调整,提出了所谓的“新台湾模式”,宣称进行积极防疫、稳健开放,兼顾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与民众的正常生活。
新台湾模式,数据来自福建海峡卫视这个时间点以后,台湾的疫情政策防控水平大幅下降。刚放开时,居民情绪有喜悦,也有疑虑,社会有不同意见,也有一定的对立情绪。台湾疫情整体处于“观望期”。台湾2022年4月6号的新增确诊人数,数据来自Johns Hopkins CSSE、台湾疾管署政策放开的2周内,新冠确诊人数,每日新增从4月6号的531例增长到20号的3058例,增长约6倍;增长趋势虽上升,但相对平滑。台湾2022年4月20号新增确诊人数,数据来自Johns Hopkins CSSE、台湾疾管署随后,居民开始试探性出行,在4月底,单日新增达到了17085例,相比放开前增长约32倍。台湾22年4月底的确诊人数,数据来自Johns Hopkins CSSE、台湾疾管署5月份之后,从数据可以看出,台湾疫情进入“反弹期”,确诊人数开始急剧攀升,在这个时期,不断拉升的确诊人数,导致进一步的恐慌和线下场景消费受阻,也发生了囤药囤粮的现象。随着后期人员流动开始加速;最终,台湾疫情在经历约50天后,在5月26日达到顶峰。单日确诊新增人数达到94855人,相比放开前增长约178倍。台湾22年5月26日新增确诊人数,数据来自Johns Hopkins CSSE、台湾疾管署德邦证券出具的“中国台湾餐饮服务指数”也显示,在4月放开后,台湾餐饮娱乐的游客数量反而因为病例增多而大幅下降,2022年5月底较疫情前下降最大达 37.43%,直到 10 月底仍然低于疫情前,恢复速度慢于预期。台湾4-6月餐饮营业连续下降,数据来自德邦证券在经历高峰后,在6月初,台湾确诊人数开始下降,在7月中旬,进入平滑期,新增人数趋于稳定。每日新增到8月份为止,一直维持在约2.2万的水平。人民也开始,逐步接受和病毒共存的现实。台湾7-8月新增确诊人数,数据来自Johns Hopkins CSSE、台湾疾管署进入9月份后,随着人民抗体的减弱和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的出现,台湾出现了新一轮的疫情反弹。最终在10月初达到了峰值,单日新增达到了5.3万人。最终,这第2波的反弹疫情,由于病毒的减弱,疫情的反弹仅持续了约一个月,确诊人数也相对5月份,少了一半人。台湾10月达到第二波疫情峰值10月中旬确诊人数下降后,到11月中旬,台湾疫情,再度进入了平滑期,社会进入“常态期”,12月14日为止,台湾的日均新增人数,维持在1.5万人左右。台湾11月到12月疫情情况据台湾疾管署统计,自2020年起,台湾累计本土确诊8493332人,其中2022年台湾累计确诊人数8462710人,确诊人数占台湾总人口为36.49%,身边每3个人,有可能就有1个确诊案例。累计死亡13941,占确诊人数的0.163%,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台湾疫情总览而据统计的数据表明,新冠死亡人数中,其中97.2%的人群患有慢性病史,其中75岁以上占比55.3%,65-74岁的占比21.7%,50-64岁的占比19.4%。故可以分析出,台湾的新冠死亡案例中,96.4%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这些老人大多有慢性病史。更多详情,可以阅读以下文章:
与病毒共存,台湾疫情有哪些启示?
别盲目乐观!回看亚洲防控放松后,疫情和经济变化
台湾小学老师性侵学生20年?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台湾一外号“大红帽”的小学教师,跨两校性侵女学生10多名,长达20多年。
而“大红帽”在性侵学生期间,校方知情,却从来没有通报或解聘。
就这样的教师,居然还获得“优良教师奖”,“教育界的美丽风景”。
“大红帽”在性侵女学生期间,是怎么频频得手的呢?
他充分运用了伪装的“性侵烟雾弹”。
1:平时协助学校工作,为领导给予掩盖其不轨行为作铺垫。
2:在班上请学生吃东西,将照片制成光盘发给家长,表面上留作纪念,其实在讨家长喜欢,为其性侵作准备,扫清外围障碍,使家长对其放松警惕。
3:免费课后辅导,零距离接近学生,以“免费”为诱饵,实施性侵行为。
台湾“大红帽”头上顶着“优良教师”的光环,实则干出见不得人的勾当,有失职业道德水准,丧失最起码的人格,其行为之卑鄙,实在令人不齿。
而台湾有关部门在查实案情后,只做出解聘和终身不得再聘为教师的处理。
“大红帽”一点“法律”责任都不承担。试问,台湾还有“法律”吗?台湾人的人身权益还能得到保障吗?
台湾“执政”当局,早把保障台湾人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的所谓“法律”,放在脑后,弃之不管。他们,一切为了权利。
黑帮在台湾是怎样的存在?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台湾电影《艋舺》,虽然有一定的戏剧性,但确实具有台湾黑帮一部分的真实写照。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许海清,绰号艋哥,被称作台湾的“末代黑帮教父”,也是上世纪整个台湾黑帮历史的缩影。
此人5岁时以捡垃圾为生,父母早逝,跟随外婆长大,后来外婆去世,他就靠拉地板车卖水果为生,那时在台北市万华区的河沟头,是众多果贩的聚集地,人来人往,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不到20岁的许海清,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和义气,很快在此结交了一大批“道上的朋友”,年纪轻轻的就很会办事儿,同时也在年轻人中极具话语权,总而言之,谁家出了事儿,不管是经济纠纷,还是江湖恩怨,都会找他去帮忙调节,而且大部分都还能解决,久而久之,许海清声名鹊起,慢慢被推举成为当地年轻黑帮的带头大哥。
手底下有了人,许海清就开始涉足商业,他最开始凭借自己的办事儿效率,帮当地一些权贵办成了很多见不得光的“私事儿”,因此慢慢积累起了政商两界的人脉,从此以后便开办赌场,酒店,银楼,就连杂货店也有几家,生意越做越大,腰包厚实的许海清很有眼光,开始广招各路豪杰,早期手下最多时曾达上百人,后来他把这数百人分成三批,一批“赌场队”,一批“打架队”,还有一批“喝酒队”。
赌场队专门负责看管赌场,处理场内的大小事务,打架队则是遇到有人闹事,就会用武力将对方摆平,属于职业打手。
这喝酒队呢,就特别有意思,一般遇到困难了,比如说台湾警察组织严查,许海清就会让喝酒队出动,暗地里找人把当地的警察安排在一起,请他们吃喝玩乐,这批喝酒队就是专门负责喝酒,属于应付政商关系的一批手下。
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许海清已经具备了企业化管理黑帮的思路,但他辉煌的年纪是在上世纪初,大约是1930年前后开始活跃,后来通过常年累月的积累,许海清很快成为了整个台湾赫赫有名的江湖大佬,手下马仔最多时曾达到过数千人,遍布台湾省各地。
虽然风光一生,但许海清有个最大的毛病:嗜赌成性。
他曾经最多时一天数掉几百万,甚至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当天就会卖掉一套房子换取现金继续赌,也因此到了晚年,许海清几乎将一辈子打下的家底挥霍干净,后来只能靠着子女接济着过活,据可靠消息称,有碍于家族黑道背景,他的四个女儿,没有一个嫁出去,而且到了90岁高龄,许海清不赌博,又迷上了六合彩,常常把身上的钱全部用来买彩票,据说他最后统计下来全部用作买彩票的钱就高达上千万。
许海清死后,台湾各界人士前往吊唁,跟随人员甚至将马路堵的水泄不通,据说人数多达两万余人,其中更不乏政界大佬与商界巨擘,由此可见,台湾的黑帮主要向政商两界渗透,并且拥有大量的政商资源,最疯狂的时期,甚至能参与到台湾省的“选举”之中,影响“选举结果”,其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
欢迎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文化趣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