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油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无论是食品工业、化妆品行业还是生物制药领域,都对蛋白油有着一定的需求,初级蛋白油的制备是获取高品质蛋白油的基础步骤,了解其详细过程对于相关从业者以及科研爱好者至关重要,本文将全面且详细地阐述初级蛋白油的制取方法,涵盖从原料选择到最终成品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原料选择
- 植物类原料
- 大豆:大豆是制取初级蛋白油的常见原料之一,大豆富含蛋白质,一般蛋白质含量在35% - 40%左右,优质的大豆颗粒饱满、色泽均匀,无虫蛀、无霉变,在选择大豆时,应优先考虑非转基因大豆,其安全性更高,且在市场上更受消费者青睐,例如东北大豆,以其高蛋白含量和良好的品质,成为制取蛋白油的优质选择。
- 花生:花生同样是富含蛋白质的原料,蛋白质含量约为25% - 30%,花生的选择需注意其新鲜度,避免选择有哈喇味的花生,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油脂已经氧化,挑选颗粒完整、种皮鲜艳的花生,能保证较高的蛋白提取率,像山东的大花生,品质优良,是制取花生蛋白油的理想原料。
- 动物类原料
- 牛奶: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主要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牛奶作为原料制取蛋白油,通常选择新鲜、无污染的全脂牛奶,在大型乳制品加工厂,会对奶源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符合生产标准,包括蛋白质含量、微生物指标等,新西兰的牛奶以其纯净的品质和较高的蛋白含量,常被用于高端蛋白油产品的生产。
- 鱼类:一些多脂鱼类如三文鱼、鳕鱼等,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选择鱼类原料时,要确保鱼的新鲜度,刚捕捞上岸且保存良好的鱼是最佳选择,例如在挪威,当地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制取鱼类蛋白油提供了充足且新鲜的原料。
预处理
- 植物原料预处理
- 清理:以大豆为例,首先要去除杂质,如泥土、石子、金属等,可以通过筛选、风选等方法进行,筛选可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将大豆中的大颗粒杂质和小颗粒杂质分离出来,风选则是利用风力将轻杂质如灰尘、瘪粒等吹走,保证大豆的纯净度。
- 破碎:清理后的大豆需进行破碎处理,一般破碎至2 - 4瓣为宜,破碎的目的是增加大豆与溶剂或水的接触面积,提高蛋白提取效率,破碎设备可选用齿辊破碎机,通过调节齿辊间距来控制破碎程度。
- 去皮:大豆皮含有较多的纤维素,会影响蛋白油的品质,因此需要去皮,去皮方法有干法去皮和湿法去皮,干法去皮是通过加热使豆皮变脆,然后通过机械摩擦将豆皮去除;湿法去皮则是将大豆浸泡在水中,使豆皮吸水膨胀后更容易剥离。
- 动物原料预处理
- 牛奶预处理:新鲜牛奶首先要进行过滤,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如毛发、饲料残渣等,然后进行离心分离,将牛奶中的脂肪与乳清和酪蛋白初步分离,离心的转速和时间需根据牛奶的量和设备性能进行调整,一般转速在3000 - 5000转/分钟,时间为10 - 15分钟。
- 鱼类预处理:捕获的鱼类要尽快清洗,去除表面的黏液、鳞片和内脏,清洗后将鱼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以便后续的加工,对于一些小型鱼类,也可直接进行匀浆处理。
提取方法
- 有机溶剂提取法
- 原理:利用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来提取蛋白油,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正己烷、乙醇等,以大豆为例,正己烷能较好地溶解大豆中的油脂,同时使蛋白质沉淀。
- 操作步骤:将预处理后的大豆粉放入提取罐中,加入适量的正己烷,料液比一般为1:3 - 1:5(g/mL),在一定温度下(一般为40 - 60℃)搅拌提取1 - 3小时,提取结束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出溶剂相和固相,溶剂相经过蒸发回收正己烷后得到粗油脂,固相则含有大豆蛋白。
- 水提法
- 原理:基于蛋白质的亲水性,在适当的条件下,蛋白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蛋白质溶液,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分离出蛋白油。
- 操作步骤:以牛奶为例,将牛奶加热至40 - 50℃,然后加入适量的酸(如柠檬酸)调节pH值至4.6左右,此时酪蛋白会沉淀析出,通过离心分离得到酪蛋白沉淀,上清液为乳清,将酪蛋白沉淀重新溶解在适量的水中,调节pH值至中性,再通过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酪蛋白产品,乳清则可进一步处理提取乳清蛋白油,一般通过超滤、纳滤等膜分离技术,去除乳清中的小分子杂质,然后浓缩、干燥得到乳清蛋白油。
- 酶解法
- 原理:利用蛋白酶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然后通过后续处理提取蛋白油。
- 操作步骤:以鱼类为例,将鱼块匀浆后,加入适量的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等),酶的添加量一般为原料质量的0.1% - 1%,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40 - 50℃)和pH值(根据所用蛋白酶的特性而定)下酶解2 - 6小时,酶解结束后,通过加热灭酶,然后离心分离,上清液可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或膜分离等方法提取蛋白油。
分离与纯化
- 固液分离
- 过滤:无论是有机溶剂提取法还是水提法,在提取结束后都需要进行固液分离,对于颗粒较大的固相和液相体系,可采用常压过滤,使用滤纸或滤网进行过滤,对于颗粒较小的体系,可采用真空抽滤,提高过滤速度和效果,例如在大豆蛋白油提取中,经过正己烷提取后的混合液,可先通过常压过滤去除较大的豆渣颗粒,然后再通过真空抽滤进一步去除细小的杂质。
- 离心:离心是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方法,在牛奶蛋白油提取中,通过离心可以快速将酪蛋白沉淀与乳清分离,离心力的大小根据原料的特性和所需分离的程度进行调整,一般在3000 - 10000转/分钟之间。
- 蛋白油纯化
- 脱胶:提取得到的初级蛋白油中可能含有磷脂等胶体杂质,需要进行脱胶处理,脱胶方法有酸法脱胶、水法脱胶等,酸法脱胶是向油中加入适量的磷酸,使磷脂等胶体杂质凝聚,然后通过离心或过滤去除,水法脱胶则是向油中加入适量的水,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使磷脂吸水膨胀后沉淀分离。
- 脱酸:蛋白油中可能含有游离脂肪酸,会影响油的品质和稳定性,需要进行脱酸处理,常用的方法是碱炼脱酸,向油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游离脂肪酸,生成皂脚,然后通过离心或水洗去除,碱的用量根据油中的酸值进行计算,一般略过量。
- 脱色:初级蛋白油可能带有一定的颜色,影响其外观和品质,脱色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吸附剂,如活性白土、活性炭等,将吸附剂加入油中,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吸附色素,然后通过过滤去除吸附剂,脱色温度一般在80 - 100℃,吸附时间为20 - 60分钟。
- 脱臭:蛋白油中可能含有一些挥发性的异味物质,需要进行脱臭处理,脱臭一般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在高温(200 - 250℃)和高真空(残压不高于266Pa)条件下,使异味物质挥发去除。
质量检测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凯氏定氮法:这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将样品与浓硫酸共热,使蛋白质中的氮转化为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用硼酸吸收蒸馏出的氨,再用标准酸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计算出氮的含量,最后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一般为6.25)得到蛋白质含量。
- 分光光度法:利用蛋白质中的某些基团与特定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物质,通过测定有色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蛋白质含量,例如考马斯亮蓝法,蛋白质中的碱性氨基酸与考马斯亮蓝G - 250结合,使溶液颜色由棕红色变为蓝色,在59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 油脂质量指标检测
- 酸值:酸值是衡量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指标,通过滴定法测定,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以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酸值,酸值越低,说明油脂的质量越好。
- 过氧化值:过氧化值反映油脂的氧化程度,通过碘量法测定,油脂中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根据消耗硫代硫酸钠的量计算过氧化值,过氧化值过高,说明油脂已经发生氧化变质。
- 色泽:通过比色法测定,将油脂样品与标准色板进行比较,确定其色泽等级,色泽是油脂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储存与应用
- 储存
- 包装:初级蛋白油应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防止其与空气、水分等接触,一般采用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罐包装,对于需要长期储存的蛋白油,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避光性,如棕色玻璃瓶。
- 条件:储存温度应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在0 - 10℃为宜,同时要避免储存环境的温度波动过大,防止油脂发生氧化和水解,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 应用
- 食品行业:初级蛋白油可用于制作营养强化食品,如添加到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中,提高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在饮料行业,可用于生产蛋白饮料,如大豆蛋白饮料、乳清蛋白饮料等。
- 化妆品行业:蛋白油具有良好的保湿和滋润性能,可用于制作护肤品、化妆品,如面霜、乳液、唇膏等,其能够改善皮肤的质感,增强皮肤的弹性。
- 生物制药行业:某些蛋白油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包裹药物成分,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一些蛋白油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用于研发具有特殊功效的药物。
制取初级蛋白油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从原料的精心选择,到预处理、提取、分离纯化以及质量检测等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严格把控各个环节,才能制取高质量的初级蛋白油,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提取技术和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涌现,相关从业者应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以提高蛋白油的品质和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