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的冬日,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人们总是期盼着能够在温暖的室内躲避严寒,长久以来,传统的燃煤取暖方式虽能带来温暖,却也对环境造成了沉重负担,成为雾霾等大气污染的重要成因之一,而如今,清洁取暖如同一股热潮,正以迅猛之势席卷而来,为我们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守护着这片蓝天。
清洁取暖,意义重大,从环境层面来看,它是改善空气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以散煤燃烧为例,其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在过去,每到冬季,大量散煤在低矮炉灶中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使天空常常被阴霾笼罩,而清洁取暖采用天然气、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散煤,极大地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让蓝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从能源结构优化角度而言,清洁取暖有助于推动能源体系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我国长期依赖化石能源,能源结构较为单一,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推广清洁取暖,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取暖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有效降低对传统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为建立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奠定基础。
清洁取暖的推行,正在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在农村地区,曾经家家户户烟囱林立,黑烟滚滚,如今不少村庄已换上新面貌,电代煤工程使村民们告别了烟熏火燎的传统取暖方式,只需轻点开关,就能感受温暖,以河北的某农村为例,过去冬季村民依靠烧煤取暖,不仅取暖效果不佳,而且煤渣处理起来十分麻烦,自从实施电代煤后,家里安装了智能电暖器,温度可随意调节,室内温暖舒适,没有了煤灰扬尘,生活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在城市,集中供热企业也在积极推进清洁化改造,一些地区的热电厂通过采用先进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使煤炭燃烧更加充分和清洁,供热效率大幅提升,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新型清洁取暖方式也在城市建筑中崭露头角,这些技术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或空气中的热量,通过热泵技术转化为可供使用的热能,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诸多优点,在北京的一些新建小区,地源热泵系统为居民提供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服务,既满足了居民的冷暖需求,又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和污染排放。
清洁取暖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成本问题就是一大难关,无论是更换清洁取暖设备,还是使用清洁能源的费用,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和企业带来经济压力,以天然气为例,相比煤炭,天然气价格相对较高,对于一些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来说,冬季取暖费用大幅增加,清洁取暖设备的购置和安装成本也不低,比如空气源热泵一套设备加上安装可能需要数万元,这使得部分居民望而却步,技术层面也存在挑战,虽然清洁取暖技术在不断发展,但一些地区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限制,部分技术应用效果不尽人意,在极寒地区,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效果会受到影响,需要进一步研发适应极端环境的技术和设备。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多方协同,共同发力,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力度,对购置清洁取暖设备的居民给予财政补贴,降低设备购置门槛;对使用清洁能源的企业和居民给予价格补贴,减轻用能成本压力,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电代煤、气代煤专项补贴政策,对居民购买电暖器、燃气壁挂炉等设备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同时对使用电、气取暖的居民实行阶梯价格优惠,科研部门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创新,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研发更加高效、稳定、适用的清洁取暖技术,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清洁取暖技术水平,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清洁取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要加强售后服务,为居民和用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和维护保障,广大居民也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支持并参与清洁取暖推广工作,共同为改善环境质量贡献力量。
清洁取暖是关乎民生福祉和生态环境的重大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尽管会遭遇各种难题,但只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广大民众齐心协力,坚定信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政策支持为保障,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让清洁取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实现冬季取暖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为建设美丽中国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温暖过冬”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蓝天白云与暖和冬日将长相伴,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将随着清洁取暖的全面实现而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