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血来潮,想跟大家伙儿聊聊古琴的琴面,这可是个顶顶重要的部件!我之前也是一头雾水,后来自己动手弄一张琴,才算摸清门道。
我就琢磨着,这琴面到底有啥用?后来查资料才知道,琴面的作用就是把琴弦的声音传到琴体里面,让整个琴身产生共鸣。就像个喇叭一样,把声音放大。
知道原理,我就开始琢磨用啥木头网上说,只要是传音快的木头都行,像什么松木、杉木、椿木、杨木啥的。我当时就犯难,这咋选?后来想想,反正我是新手,先随便找块木头试试手。
我找块老家的松木板,就开始动手。第一步,就是要把琴面做成一个弧形。这可把我难住,我哪会这个!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可以用一个叫“弦路板”的模板来确定弧度。我赶紧去买一个,照着模板的样子,一点点地把琴面刨成弧形。
- 先用铅笔在木板上画出模板的轮廓。
- 用锯子沿着轮廓把多余的木头锯掉。
- 用刨子一点点地把琴面刨平,刨出弧度。
刨琴面的时候,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琴面靠近琴头的地方要往下弯,这叫“低头”。我一开始不知道“低头”要从哪里开始弯,后来也是看资料才知道,“低头”的开始位置和琴面的弧度一样,都是有讲究的。
除“低头”,琴面中间还要有一个微微下凹的地方,这叫“塌腰”。这个“塌腰”的位置也很关键,关系到琴弦的高度和按弦的手感。如果琴弦太高,按起来就费劲,这叫“抗指”,是古琴的“三病”之一,必须得避免。
这回做琴面的经历,让我学到不少东西:
- 琴面是古琴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负责传导声音。
- 琴面的弧度、低头、塌腰,都有讲究,影响着琴的音色和手感。
- 做琴面需要耐心和细心,一点点地打磨才能做出好琴。
虽然这回做的琴面还很粗糙,但总算是有模有样。下次再做的时候,我肯定能做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