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手:盗窃界的传奇
三只手,是谁?
在人们的印象中,“三只手”往往指代小偷小摸,一种贬义的称呼。相传在北宋年间,东京汴梁出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神偷,无人知晓其姓名。这位传奇小偷被称为“三只手”,世人皆知,但却始终捉摸不透他的真实身份。
三只手的由来
对于“三只手”的由来,有两种说法流传甚广。
说法一:
相传,这位神偷拥有一门独特的绝技,可以在不被人察觉的情况下,用三根手指灵活地偷取财物,如同多出了一只隐形的手,因此得名“三只手”。
说法二:
在北宋年间,扒窃盛行,人们为防范偷盗,经常习惯性地用三根手指捏紧钱袋,久而久之,小偷们也掌握了这一防盗技巧,并将其作为自身的标记,于是有了“三只手”的称谓。
三只手,真的有三只手吗?
坊间传说,“三只手”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小偷们用三根手指作案。事实并非如此。小偷们使用三根手指作案,是为了灵活地掌控目标物品,并非拥有三只手。
西方的“三只手”
值得一提的是,“三只手”的说法并非只存在于我国文化中。在西方,也有“三只手”的传说。
在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剧中人物巴萨尼奥在向夏洛克借款时,夏洛克要求他签署一份借据,如果逾期不还,就必须付出自己的“一磅肉”。巴萨尼奥在庭审过程中,以夏洛克没有在借据中写明可以取肉的部位为由,巧妙地躲过了夏洛克的追究。庭审结束,巴萨尼奥对夏洛克说:“请以慈悲为怀,不要援引别人的法律,这样就显露出你的罪恶。火可以焚烧出天使的恶行,把它们逼到人间;火可以洗涤出魔鬼的善行,把它们提升到天上。善始善终,让我凭良心判断,不要用你的第三只手进行报复。”
这里提到的“第三只手”,指的并不是夏洛克的身体部位,而是他贪婪、残忍的本性。这一用法,与我国“三只手”一词的贬义含义相契合。
《红楼梦》中的“三只手”
在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也有“三只手”的出现。
在第二十三回中,贾宝玉被丫鬟晴雯打了一巴掌,他勃然大怒,甩手给了晴雯两个耳光。晴雯气愤之下,忍不住骂道:“三千岁万岁的贼,好不好,作了三只手,就得了意。”
这里“三只手”的含义,与前述解释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形容那些趁人之危、背后使坏的人。
时至今日,“三只手”一词仍在沿用,成为讽刺小偷小摸行为的常用语。亲爱的读者们,关于“三只手”的由来,还有哪些你们所了解的版本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见解和故事,让我们共同探索民间传说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