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域名备案查询,如何看待最近区块链的投资热潮?
前一阵,徐小平一段对话泄露,将他本人和“区块链”推上风口浪尖。
这段话发在“真格被投企业CEO”的微信群里。徐小平称,“区块链革命已经到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呼吁大家马上“投身区块链的浪涛”。
区块链为何既是风口,又让人避之不及?“投区块链+投币”的奇怪组合,是怎么风靡创投圈的?区块链创业的正路又在哪里?
大佬们正蜂拥而至,徐小平也不能免俗
徐小平
徐小平是什么时候瞄上区块链的?这可能要从两年前说起。
2016创新中国大赛上,云象科技上台后,评委徐小平问旁边的贝塔斯曼中国CEO龙宇:“区块链到底是一种什么糖果?”龙宇说:“区块链是一块大蛋糕啊!”结果,徐小平当场以100万元,买下云象科技1%的股份。
除他本人外,真格基金还投资了“公信保”和“房钛科技”。“公信保”做的是基于公有链的“去中心化数据交易所”,目前共享+打通数据是各金融机构的一致诉求。“房钛科技”则更聚焦房产金融方面。他个人投资的“云象科技”做智能合约,比真格基金投的两家更接近底层技术,但风险更大。
就这点看,把徐小平老师与ICO挂钩确实冤枉。真格基金+徐小平投的都是应用层/技术层项目,并且很有节操,虽建立了区块链但并不发行虚拟货币。
李笑来
在公信保的投资方中,除了真格基金,还出现了“李笑来”。他因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项目而闻名。他说自己持有六位数的比特币,首位数是1,按2017年底价格算,总价值也超过1亿美元。因此,他也被称为“中国比特币首富”。
凭借这一身份,李笑来在《得到》上开设了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价格为199元/年,但仍有近19万人订阅。李笑来称,自己是“把各种知识拼接起来,判断出比特币上涨,最终实现了财富自由”。
这一名称借鉴了《通往奴役之路》,作者哈耶克是20世纪经济学家,因对货币周期理论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为币圈所知,则因开创性提出了“非国家化货币”这一概念,即比特币的经济理论基础。看到自己书名被这样利用,不知做何感想。
李笑来在积累大量财富后,先后创立了PE“比特基金BitFund”和天使投资机构“硬币资本INBlockchain”。其投资的典型项目有虚拟货币交易所“BEX交易所”、区块链房产权证平台“咔咔买房”和“ICOINFO”等。
薛蛮子
被李笑来拉入区块链圈的,除了徐小平老师,还有备受争议的天使投资人薛蛮子。
2017那年7月9日,薛蛮子晒出和李笑来的合影,宣称“我终于找到争取财富自由之路啦!”此时正值李笑来ico.info和press.one上线前夕。
一个月后,薛蛮子决定彻底投身区块链。他出席区块链峰会,访问数十个项目,并陆续投资Bex包罗、墨链、比原链、量子链等项目。这类项目大多自己搭建区块链网络,并发行运行其上的虚拟资产。换言之,这些项目能从“虚拟货币暴涨”中获益。
在他投资后,几乎一夜间,运行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开始暴涨。
除了李笑来引荐,薛蛮子其实在更早就有尝试。2014年,薛蛮子购买孙宇晨创立的瑞波币(XRP),并在瑞波系统上发行了“蛮子币”。孙宇晨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创业者。在薛蛮子买入时,瑞波币单价在3分钱左右,2017年5月已涨到3元多,涨幅100倍。其回报可想而知。
奇怪的区块链投资:投产业不如投点虚拟币
薛蛮子很可能最早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投资逻辑:投资一点区块链项目,顺便买入发行其上的虚拟币。若干年甚至几个月后,只要区块链还活着,其虚拟币可能已随大潮身价倍增。
因此,投资回报很可能不是企业价值上升,而是乘上了虚拟币增值的大潮。
有硅谷投资者对新芽确认了这一趋势。正常投资人会投资区块链项目,通过技术发展获得回报。但不少人已经开始在注资时购入一部分“代币”。一位当地投资人说,代币上涨的速度比区块链估值快得多。他投资的一个项目,“代币在一年后已经上涨了数百倍”。
(当然,你投的区块链项目得自己发行虚拟币。)
但也有人不愿随大流,希望以踏实的投资获取“技术红利回报”。Benhamou Global Ventures创始人Eric Benhamou说,“我的不少老朋友们都成立了专门投资区块链的基金。”他的基金专注于投资早期企业项目,已经完成了第四期基金的投资。
在他的投资中,他将区块链技术与自己投的“传统项目”,如云、工业物联网、安全结合,使区块链以它的本来面目——“大规模协同数据库+信任网络”产生价值。他说,区块链会成为未来工业物联网的重要支撑,“数字化一定是趋势”。
发行代币就能发财,整个世界都陷入疯狂
投“区块链+代币”和投“区块链+行业应用”,哪一种才是未来?也许有人说是后者。但人们都在涌向前者,整个世界都在陷入疯狂。
昨天早上,“柯达”宣布发行“柯达币”,随后股价暴涨130%。柯达此前发行了“区块链管理照片所有权”的平台KodakOne,柯达币为内部代币。柯达称,这是为了给摄影者创造“交易和收付款的新形态”,但是否如此自有公论。
昨天,“人人币RRCoin”刚被叫停。人人网宣称,RRCoin是用来“改造其社交生态系统”,以人人币为令牌,为平台智能合约、交易提供媒介。人人网原本打算,将RRcoin应用于直播、商业推广、社交游戏、钱包应用中。当然,这是公开说法。
更早,迅雷推出的“玩客币”在40天内上涨80倍,迅雷股价则在30天内累计上涨近5倍。后来只因为迅雷与“迅雷大数据”大打出手,迅雷大数据称“玩客币是非法发行,变相ICO和非法集资”,迅雷集团才因政策风险短暂关停。
对这三家公司,有人说:主业日薄西山,才更热衷炒币。
但一些主业强势的互联网公司,也并不介意蹭一波热点。网易在一周前被曝出,将发行数字宠物“网易招财猫”,支持用代币兑换。猎豹移动被曝出,上线了区块链挖矿项目“黄金鲍”。搜狗被怀疑买下“ofCoin”相关域名。但目前都未证实。
往日教训:空对空必死,水泥+区块链才是正道
有人形容,区块链正成为“94年的互联网”:人们知道金矿在脚下,但并不知从何挖起。于是有人放长眼光,投资行业应用;有人见好就收,投资代币赚钱。
但可以预见,“空对空”项目可能很快会迎来死亡潮。大量的项目并没有实业应用场景,挂上“区块链”的名字,把国外开源代码改一改就能拿来融资。甚至由于虚拟币特性,很多融资不需要走通常流程,做尽调,签协议,而是能通过出售虚拟货币募资。
某币圈导师的著名项目,发布白皮书五天后融到了1.85亿美元,整体价值达到近50亿美元,被称为“50亿美元的空气”。后来再出项目时,他干脆白皮书都懒得写了,直接挂出募资额。“写了你们也看不懂,反正没人看”。
即使是刚创立的新项目,开口就要募资2亿美元。看似不可思议,但大V站台后,吸纳数百万元并非不可能。监管中的投资门槛总是在保护投资者。很多募资干脆在QQ群里完成,投资者不乏大爷大妈,并不知区块链为何物,只称是“@@@的币”。
徐小平老师的“区块链风波”虽是虚惊一场,但他澄清中一段话却很有教益,也许是这个行业,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有人高调发声:
“互联网革命的时候,有所谓‘水泥加鼠标’的说法,只有鼠标没有水泥(实体价值)的公司,没一个成功的。现在区块链时代到来,我想提出一个‘水泥加链条’的说法。只有链条没有水泥的公司,也会重蹈覆辙。”
新品牌做品牌推广重要吗?
互联网时代,一个用户去了解产品或者服务,往往都是通过搜索去了解的。因此,企业在网络上的形象体现,极大的影响着客户成交决策和转化率;很多企业总是想快速,但是没有品牌信息没有覆盖,没有好的展现,很多时候得不偿失。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
我们在线上或者线下看到了某企业的广告,想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然后去了解该企业时,发现对方企业或品牌信息很杂,或者很少,甚至有负面信息。这个时候用户会是什么感受呢?
根据百度推广数据显示:
80%的企业在做推广过程中存在着流量转化不理想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只考虑推广的量化而忽略了品牌的因素,导致品牌缺乏信任度,无形间增加了品牌的沟通成本。徐国祥也和百度竞价部门的朋友聊过,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网络转化率比较差,导致竞价效果也不好。
「全网营销」的目的就是通过
视觉(图片、视频)
口碑(知道、问答、知乎、豆瓣、大众点评)
公信背书(百科、媒体、政府、行业领袖)
互动(微博、微信、自媒体、贴吧、社群)
入口(官网、地图、电商、品牌电话、自媒体)等全方位系统化地打造品牌互联网识别体系,从而获取用户好感,增加品牌的认知信任度,从而提高流量变现和销售转化。
品牌极大曝光
全网营销能达到搜索企业相关词,前3-5页,95%以上(甚至100%)都是企业相关信息。既拦截了互联网全部流量导入企业,此举能极大限度的提升品牌曝光率,抢占同行业市场,抢占互联网先机,在竞品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形象提升甩出对手几条街
品牌是否有实力和好评,是用户购买决策主要因素之一。有规划的全网营销,既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还能提升品牌正面形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你的互联网品牌建设甩对手几条街时,你的信用度会直线上升,用户自然会向你倾斜。
流量与成交量双双倍增
互联网之争就是流量之争,当你的企业完成全网营销后,流量将5倍、10倍、几十倍的提升,呈井喷状态;企业形象和好评深入用户内心,订单转化率大幅度提升,客户转化简捷方便,带来成交量的爆发式增长。
防止恶意竞争和网络负面
互联网时代,1条负面信息的价值≈40条正面信息,可能更高;1条负面评价将导致30%的订单流失。当你完成全网营销品牌霸屏之后,竞争对手已经没有位置可用,避免了品牌负面情况的出现。
可管控的信息接口
全网营销不仅能完成互联网流量入口的占位,流量拦截等强势功能,并且由于信息源掌握在自己手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随时调控,重要信息及时发布,走在行业的前面。
大幅度提升市场占有率
品牌霸屏只是全网营销里面一个点,全网营销更多的是做大量的长尾词给企业做排名,让企业相关产品或者服务词页面大量展现在首页;比如装修行业,可以利用某地区所有楼盘和地名做装修哪家好,找谁装修比较好等等这样大面积宣传,持续下去,市场占有率和好评肯定大幅度上升。
为什么百度越来越不行?
百度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最大的互联网信息搜索平台。我做销售经常用百度搜索,他是我们生活很重要的一个知识获取来源,上面什么都可以找到内行专业人士的回答,尤其是我们做销售的,要没有百度任何自己不懂的知识都得去找专家,那效率得多低?而且有的问题你未必可以找到哪方面的专家啊!但是近两年百度每况愈下,我认为他是受移动互联网的冲击,我来举例子说明。2017年7月我们有一批货要发到东莞,我知道专线便宜,我搜新乡东莞专线,结果碰到骗子物流公司了,两吨货承诺1500元到东莞,结果到货给我要4900元。看一下现在的移动互联网配货软件快递物流第三方平台“51快配”app的解决方案,发布一个信息就有司机物流公司抢单报价,你查看报价的时候看一下他的评价,骗子公司还敢上去吗?这样的模式互联网解决不了,越来越多的这样的移动互联网专业平台分走了百度的人流量。再看今日头条也在做问答,同样的问题今日头条搜到好多答案,不同的经历的人用不同的思路在回答,当然详细程度也远超百度,最关键的是你还可以跟回答问题的人互动一下,提出点自己的疑问让答题者更加深入的回答指导,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这样的优势不仅冲击着百度,也就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传统领域和其他的互联网领域。我预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在每一个领域诞生一个滴滴,美团,今日头条,越来越多的专业平台会对百度造成更大的冲击。当然以信息为主的咨询百度还是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