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服务器哪个线路快,大数据有哪些具体的成功应用?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基建狂魔”,但基建是离不开工程机械的,而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徐工集团旗下,专注于混凝土机械领域的“徐工施维英”。
“别人以为我们数字化转型很光鲜,但其实刚开始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徐工施维英作为混凝土行业里的老大哥,别的企业都觉得他们数字化一定做的很完善,但这背后的迷茫和困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其实,相比其他企业来说,徐工施维英的信息化系统是非常完善的,搭建了以SAP-ERP、MES、CRM、PDM等平台。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发现由于数据散落在各个系统中,如果想要了解某个指标,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人工进行筛选、整合、分析,再汇总形成报告。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这种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还存在口径不一的问题,不能实时高效支持企业决策。
在发现以上痛点后,徐工施维英明确了自己的改进需求:做整个企业的指标可视化,搭建经营管理看板,构建一个基于目标管理的数据分析平台,打通数据壁垒,让业务信息实时透明。
“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后,通过正确的IT规划和合适的管理工具,来真正创造价值”
正确的IT规划:基于战略和经营需求,以管理目标为向导,通过不同业务场景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使用PDCA管理模式完善指标,从而实现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经营管理体系化。
数据仓库架构图合适的管理工具: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数据运营管理平台,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水平的实施团队。经过多方市场调研了解,徐工施维英最终采用帆软报表开发工具FineReport,作为数据支撑平台。
“创造价值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实实在在体现于各项业务、各个流程”
许多企业在构建完IT架构、采购完软件工具后,就以为自己做好了数字化转型,根本没去考虑做了这么多,是否真的对提升业务有实质帮助?IT有可能一年忙到头,只会让老板觉得白花钱,让基层人员浪费时间学工具。因此,判断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数字化,是否真的落地在各个环节,为业务创造价值。
福利领取私信「国企」,即可免费获取10+份数字化转型合集
不说空话,这里分享3个帆软助力徐工施维英,完成数字化转型后的3个应用场景。
场景1:搭建运营驾驶舱,实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在使用FineReport做报表之前,徐工施维英在数据方面常会面临:取数困难,业务人员需要从系统中导出数据再通过Excel进行整理,花费大量时间;展示效果差,分析不全面,无法深究到问题本质原因;数据严重滞后,往往月中才能将上月的经营情况发送给领导,经营决策较为滞后。
所以徐工施维英计划打造一个以企业整体经营效果的变化为依据,实时反映企业经营数据的管理驾驶舱。
集中监控企业指标:
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将公司全局运营指标梳理出来,统一数据模型,开发全局指标集中监控看板,围绕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人力六大主题,实现指标实时运算。标红警示异常指标,实时刷新,并可穿透分析定位异常原因。
营销驾驶舱:
营销驾驶舱展示企业营销情况,可以对各战区进行对比,对于经营不佳的战区可以进行穿透详细分析。除此之外营销驾驶舱还展示了各产品的营销情况,配合时间维度的筛选,可以直观地看到时间段内各产品的销售情况。
生产装配下线统计:
从MES系统实时接入数据,展示每日产量走势、年度完成情况、月度完成进度、每日计划执行情况等关键信息,将大屏安装在生产现场,工人实时掌握计划完成进度,合理安排工作。
生产流程监测:
对生产十二道工艺流程进行定制化大屏设计,实时展示各环节进度、产量、设备状态以及现场实时监控等信息,领导在办公室只需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实时掌握各环节生产情况。
单板自动化生产线大屏:
对关键设备进行联网,将实时工作参数、状态、产量等数据实时接入MES系统,针对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电流电压、探伤合格率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
场景2:建立客户数据分析模型,做到精准营销
在传统的营销中,无法分辨哪些是真正有需求的客户,没有做到针对性服务,导致销售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一个客户身上,最终却没有达成交易。另一方面,真正有需求的客户,却因为没有及时跟进沟通,被竞争对手抢占,导致客户成交率不高,所以推动建立客户数据主题分析。
第一步就是严格完善客户档案,保证客户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对客户的年龄、地域、行业、企业经营状况等维度进行分析,然后梳理客户全部历史交易,按照FineBI中的RFM模型,将客户归为8大类别,针对不同类别制定相应营销方案,最终制定客户分析看板,进行多层穿透可以精准定位特定客户的全貌画像。
场景3:学会主动用数据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拍脑袋做决定
在利用帆软搭建了可视化管理看板后,无论是电脑上还是移动端上,高层及管理者都可以看到日报、周报、月报等报表,实时查看经营数据,一线员工也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业绩达成情况、排名情况等。比如说销售部门,可以监控每个月的销售计划的达成情况,如果没达成,需要具体分析是哪些环节有问题,通过帆软大屏数据,层层钻取,发现问题的根源。
企业从下到上,大家开始愿意主动去用数据解决问题,而不是拍脑袋做决定
“以前各部门的报表都是我们主动去询问他们需不需要,现在都是各业务口的人会找过来提需求,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局面一下子打开了。”
“今天早上还遇到营销的同事,见到我就给拦住了,说要做整个销售服务的绩效模型,营销口不希望统计工资还要靠人工的方式算,希望每个月只要结束之后,自动能够把每个月的工资核算出来,把营销服务的成本核算出来,然后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能够更精准地算出我们的管理成本。现在业务部门非常积极。”
通过数据文化的建立,公司高层、中层和基层建立起统一认知,推进数据组织建设、平台建设,包括实施数据治理,数仓建设等一系列数据标准化流程就水到渠成了。
故事最后
在写这篇故事时,能深切感受到徐工施维英数字化建设给业务部门带来的价值。离开公司时,我们看到了大厅里挂着一幅世界地图的缩影,在夕阳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上面有八个大字“中国力量 世界徐工”,数字化的力量正如这徐工的愿景一般,将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带去更多可能!
中国和俄罗斯的电脑操作系统是什么?
目前有多种操作系统共存与市场,每种操作系统都有各国语言版本(中国大多为简体中文版,俄罗斯的当然是俄文版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莫过于微软的windows了,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几种操作系统:
DOS操作系统:DOS似乎只有现在的老鸟有过接触,新学电脑的人对DOS只是一知半解。它曾经占领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大部分,全球绝大多数电脑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由于DOS系统并不需要十分强劲的硬件系统来支持,所以从商业用户到家庭用户都能使用。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它不是出色的操作系统,但微软软件向下兼容的特点,决定了Windows出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在DOS下才能得到解决,因此了解与学习DOS还是很有必要的。为支持中文,还衍生出了UCDOS、CCDOS等。
Windows 操作系统:从微软1985年推出Windows 1.0以来,Windows系统经历了三十年风风雨雨。从最初运行在DOS下的Windows 3.x,到曾经风靡全球的Windows 9x、Windows 2000,及至当下的windows7、windows8、windows10,Windows已经完全代替了DOS曾经担当的位子,成为了新一带的操作系统大亨。其市场占有率最高。
Linux操作系统 :Linux是目前十分火爆的操作系统。它是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个大学生Linus B. Torvolds在1991年首次编写的。标志性图标是一个可爱的小企鹅。由于其源代码的免费开放,使其在很多高级应用中占有很大市场。这也被业界视为打破微软Windows垄断的希望。
FreeBSD操作系统:FreeBSD是一种运行在x86平台下的类Unix系统。它以一个神话中的小精灵作为标志,由BSD Unix系统发展而来,加州伯克利学校(Berkeley)编写,第一个版本由1993年正式推出。BSD Unix和Unix System V是Unix操作系统的两大主流,以后的Unix系统都是这两种系统的衍生产品。这款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网络服务器端,不太适合个人用户。
BeOS 操作系统:如果说Windows是现代办公软件的世界,Unix是网络的天下,那BeOS就称得上是多媒体大师的天堂了。BeOS以其出色的多媒体功能而闻名,它在多媒体制作、编辑、播放方面都得心应手,因此吸引了不少多媒体爱好者加入到BeOS阵营。由于BeOS的设计十分适合进行多媒体开发,所以不少制作人都采用BeOS作为他们的操作平台。
世界运行最快时速最快的是?
一家位于美国加州森尼维尔的小型电子设计公司Micro Magic宣称设计、生产出了全世界最快的64位RISC-V内核,比苹果的M1 芯片和 Arm Cortex-A9 表现还要出色。
据Micro Magic的声明,这款原型CPU在1.1v电压下可以达到5GHz的时钟速度,远高于运行速度为3.2GHz的英特尔Xeon服务器芯片E7,CoreMarks跑分达到13000分。而1.1伏时,该芯片只需要消耗1瓦的功率,不到英特尔Xeon功率的1%。此外,单个Micro Magic核心在0.8V下可以达到4.25GHz,CoreMarks跑分达到11000分,但消耗的功率仅为200mW。据称,该RISC-V芯片的速度和效能同样超过了三星基于Arm Holdings Plc计算核心的Exynos 4芯片。
图灵奖获得者,计算机体系结构先驱 David Patterson表示:“这真是太神奇了……我认为IBM的大型主机有5GHz的液冷产品,但需要100瓦才能运行。”
该款芯片不仅在低功耗下速度更快,在基准得分上也赶超英特尔和三星的芯片。在 CoreMark 基准测试中,这款 RISC-V 芯片的得分为 13000 分,是基于 ARM 的 Exynos 单核性能得分的两倍多。虽然英特尔 Xeon 名义上单核性能更高,达到 26009 分,但 Xeon 需要更多线程,120 个线程才能达到上述结果。
事实上,近期RISC-V获得越来越多公司和机构的支持。就在近日举行的2020 RISC-V线上高峰会上,希捷科技宣布设计出两款处理器,皆以开放式RISC-V指令集架构(ISA)为基础。
希捷科技表示,这两款处理器,其中一种是为高性能而设计,并已经在机械硬盘中进行了测试;另一种则注重面积优化,已设计完毕,目前正在制作阶段。两款RISC-V处理器皆可提供安全功能,能让边缘至云计算的资料信任度、安全性和行动力更为稳固可靠。
在RISC-V峰会上,一家初创公司Esperanto宣布将推出自研的ET-SoC-1处理器,主要面向大规模机器学习应用,这个处理器只用单芯片就集成了1000多个RISC-V内核。Esperanto公司称,ET-SoC-1处理器能够提供多倍于x86、GPU、FPGA解决方案的性能,使得数据中心的性能密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国内方面同样捷报频传。赛昉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基于RISC-V的高性能处理器内核天枢系列处理器,以解决企业在多场景下处理复杂工作负载及高算力的爆发式需求。据称,作为由中国本土团队自主开发设计的芯片,天枢处理器除了具备优越的处理性能和处理表现外,还采用12级流水线,具备乱序执行、超标量设计、支持向量运算以及虚拟化技术等特点。
2019年7月,阿里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发布了成立以来首款产品——RISC-V处理器玄铁910以及普惠芯片计划。2020年7月,智能语音芯片厂商全志科技和平头哥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将基于平头哥玄铁处理器研发全新的计算芯片,并将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领域,预计3年出货将突破5000万颗。
2019年8月,半导体供应商兆易创新宣布,在行业内率先将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引入通用微控制器(MCU)领域,正式推出全球首个基于RISC-V内核的GD32V系列32位通用MCU产品,提供从芯片到程序代码库、开发套件、设计方案等完整工具链。
Facebook值得同情吗?
作为拥有超2亿月活用户的世界级社交软件,脸书(Facebook)自今年3月曝出泄 露5000万用户信息的丑闻之后,成为互联网数据安全问题的风暴眼。从3月下旬开始,美国行政部门与州级司法部门开始对脸书进行调查,范围波及全美41州。
然而,随着追责工作的展开,这一事件也越发暴露出美国联邦法律在互联网隐私保护方面的缺失。作为互联网行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为什么在数据安全领域出现了技术和立法的双重漏洞,美国政府又将怎样把社交媒体关进数据安全的笼子?
没有黑客的数据泄露危机今年3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先后披露,一家名为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英国公司在未获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超过5000万人在社交软件脸书的数据,以对不同用户精准投放政治广告。这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数据泄露丑闻,并有可能对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产生了影响。
克里斯托夫·怀利 来源:Flickr
根据曾在剑桥分析任职的告密人克里斯托夫·怀利(Christopher Wylie)披露,2014年,他曾与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亚历山大·科根(Aleksandr Kogan)合作,通过在脸书上邀请用户填写名为“这就是你的数字生活”(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的有偿问卷,通过获得授权抓取用户信息。怀利向《纽约时报》表示,这项问卷总共获取了超过5千万人的资料,其中约3千万份资料中包含了居住地等重要信息,但仅有27万受访者授权科根使用他们的个人数据进行“学术研究”。
与以往的用户数据泄露事件不同,这次丑闻中没有出现黑客行为,所有数据都是通过脸书第三方接口流出,这使得美国行政和司法部门将调查的重点放在了脸书可能犯下的失职和违法行为本身。3月26日,联邦商务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FTC)正式宣布对脸书开始进行调查。
同一天,来自美国37个州、特区和海外领地的检察长(Attorney General)也联名致信脸书,要求脸书就用户数据泄漏事件提供更多信息,配合各州司法部调查。截止目前,要求脸书配合调查的州已经增至41个。
司法行政联合出击美国现行司法制度存在两套平行的系统:联邦法律和州法律。两套系统相互独立,监管范围有明确划分,国家最高法院对各州法院没有管辖权。州一级的检察长可以在州法律体系内提起刑事诉讼,但在案件规模较大时,会出现多个州同时起诉相同对象的情况。如90年代,美国50个州的检察长曾对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等4家烟草公司以诈骗消费者的罪名提起诉讼,从而发起了全国规模的控烟运动。
3月28日检察长致Facebook信件中部分签名 来源:国家检察长协会
在脸书一案上,共和党和民主党达成了难得的一致。在致信脸书的41位检察长中,除一位来自海外领地之外,有23位来自民主党,17位来自共和党。俄勒冈州检察长艾伦·罗森布鲁姆(Ellen Rosenblum)在信中声明:“来自两党的州检察长高度关心选民个人信息的安全。使用脸书不代表用户签署了放弃隐私的终身合同……我们必须保证此类数据泄漏事件不再发生。”检察长们在信中向脸书提出多个问题,如:网站服务条款是否清晰易懂?是否监测第三方数据使用情况?各州分别有多少用户受到影响?
相比之下,联邦商务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对脸书泄露用户数据的问题有着更持久的关注和更具体的把握。作为美国联邦政府辖下旨在保护消费者、鼓励市场竞争的行政部门,FTC在2011年11月曾就用户隐私问题对脸书展开过调查。调查之后,FTC向脸书提出多项指控,其中包括涉嫌在声称保密的情况下依然允许用户数据公开,以及在未对第三方应用进行审查的情况下允许开发者和广告商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等。
根据调查得出的指控,FTC要求脸书在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进行整改。2012年,双方最终达成和解,脸书承诺将遵守FTC规定,停止在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问题上向用户提供不实信息、在向第三方提供额外信息时征求用户明确同意,并设立隐私部门,在产品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确保用户信息安全。虽然当时没有进行罚款,但和解条约中明确规定,未来FTC有权对脸书的每一次违规罚款4万美元。
2012年FTC与Facebook最终和解 来源:FTC官方文件截图
3月26日,FTC正式宣布开始调查脸书是否违反了2012年和解条约的要求。前任消费者保护局负责人大卫·弗拉戴克(David Vladeck)在3月底向彭博表示:“在我看来(此次泄漏)严重违反了FTC的要求,接下来将会有严重的惩罚。”脸书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则在4月5日的采访中作出回应:“我们很自信脸书的数据安全操作符合FTC要求。”
脸书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 来源:Flickr
目前,学界认为即使脸书没有直接违规也存在失职行为,预计相关调查将持续一年左右。届时,FTC可能会对脸书进行数亿美元的罚款,并对其未来的数据商业运营模式作出进一步要求。
漏洞重重:怎样把社交媒体关进“笼子”在网络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问题上,虽然以加利福尼亚为首的美国各州都为当地居民制定了一定的法律保护,但在联邦层面上,美国目前仍缺少一份全面、具体且与时俱进的法案。
2012年,奥巴马政府曾起草《用户隐私法案》(Consumer Privacy Bill of Rights),希望推动国会能就消费者在数字时代的权益作出明确规定,但最终失败。
美国国会山 来源:Flickr
至今,许多数据安全相关案件的法律依据依然是1986年通过的《电脑诈骗法案》(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该法案进行规定的单位依然停留在“个人电脑”,远远落后于互联网行业迅猛的发展。
受制于数据安全相关法律在力度和范围上的缺失,美国各州司法部门对脸书进行追责的路径也更显曲折。在美国制度下,作为政府的一部分,司法部门只能在法庭上追究谋杀等刑事责任。这意味着虽然各州检察长将展开调查,但是基本不可能直接起诉。
“检察长正在调查(本州)居民的隐私泄漏,但这里不存在刑事罪名。不像欧盟,美国没有制定个人数据方面的刑事法律。” 在接受世界说采访时,关注保护数字版权和用户隐私的美国电子前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律师杰米·威廉姆斯(Jamie Williams)说,“但是,脸书很可能面临集体诉讼(class action)。
集体诉讼指的是在多名受害者希望发起诉讼但总体人数过多的情况下,选取其中一人或数人的为代表进行诉讼。2015年,由于职场社交网络领英(LinkedIn)在没有得到用户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向用户联系人发送大量邮件,多名用户发起集体诉讼,最终达成庭外和解,由领英向全体原告赔偿1300万美元,每人最多可以收到1500美元。目前,已经有三名脸书用户在加州联邦法庭提交诉状,希望发起集体诉讼。各州在调查中所收集的证据最终很可能会在用户发起的民事集体诉讼中使用,而非直接帮助各州检察长追责。
领英 CEO Jeff Weiner 来源:Flickr
作为互联网行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在技术监管方面并未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欧盟,脸书、谷歌、苹果等企业已在数据安全等领域经历过数轮官司,但美国的相关法律依然空缺。因此除了行政和司法机关之外,立法机关也将在此次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脸书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确定将于4月11日接受美国参议院商业委员会和司法委员会的联合质询。在收集充分信息后,国会很可能会在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领域立法,填补美国司法在这一方面的长期空白。
可以肯定的是,本次“脸书事件”刺激之下的司法系统判例、FTC行政处罚以及国会的立法,都将为美国互联网行业的法律监管奠定基础,深刻影响未来的行业运营模式和个人数据使用规范。在用户隐私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的背景下,美国将如何灵活利用本国政治制度来填补科技和法律的漏洞,值得长期观望。
世界说
车钦仪
责任编辑 | 徐一彤
运营编辑 | 贾珍珍
版面编辑 | 彭宁楠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谢绝商用
如需转载请私信
微博 @世界说globusnews
世界前沿的汽车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有哪些?
从发展趋势看,汽车在变身为“最大移动电脑”的同时,也为自身打下了不断进化的基础。随着电动汽车时代、自动驾驶时代的带来,汽车或将发挥超出出行范畴之外的能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已被用于控制发动机或排放系统内的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并监控发动机的运行并警告问题。也就是说,汽车上的计算机并不是我们通常意识上具备图像界面的计算机,而是以另外一种形态存在。
在搭载了计算机之后,汽车提升了燃油效率,让尾气排放变得更加清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计算机也为“造假”提供了可能性:大众汽车就在其柴油汽车中使用发动机计算机在排放测试中蒙混过关。此外,在当下以计算机为核心,汽车正在通过多种车辆摄像头和传感器去收集到的数据,以便保持不断数据的更新。比如,目前汽车的计算机就在变得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不仅可以了解车主的偏好,还可通过与数据的深度连接以评估交通问题和道路状况,并真正对驾驶产生正向影响。
能收集、分析、处理道路上繁多信息的汽车计算机,实际上已经足够强大。或许你对它已经视若无睹,但它却在出行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自动驾驶时代,汽车内部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
毋庸置疑的是,目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个世纪以来的最大转变。三大趋势正在相互融合并相互促成这一趋势的带来:电动汽车的加速普及、自动驾驶的深入研发、将汽车计算机融入数字交通网络。以呈指数级增长的汽车计算能力为基础,各种前沿技术在以更快的速度落地。换个角度看,我们应该真正将汽车视为“车轮上的电脑”。
此外,像宝马这样的汽车公司现在招聘比机械工程师更多的编码员,大众甚至投资了量子计算。而最终的目标,是让车载电脑取代驾驶者并接管城市驾驶。汽车之间将能够相互沟通,并与控制中心进行沟通,从而实现更好的交通管理并减少拥堵。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最近发生的优步和特斯拉的致命事故也在证明,自动驾驶时代或许来的还没那么快。人们可能会拒绝将方向盘交给计算机,尤其是连接到某个中央机构的计算机。为此,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应该尽可能多地考虑如何让人们接受前沿技术。
话说,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周鸿祎针对自动驾驶发表的一番言论,就让人“不寒而栗”。周鸿祎首先表示自己非常期待自动驾驶汽车,但随后就开始泼冷水。他认为智能汽车联网后都可以用手机来控制,因为要跟服务器保持连接,那就一定可以被“劫持”。甚至周鸿祎还称,360研究团队可以做到特斯拉每出一款车,都能以最快速度进行模拟劫持。国内的安全公司尚且如此信誓旦旦,那全球范围内的黑客呢?在没有解决安全的前提下,自动驾驶汽车还得再加把劲儿。但不管自动驾驶汽车现在有多少问题,它始终是汽车行业最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早在此前,美国也开始接受自动驾驶汽车即将到来的现实。2016年2月,美国运输部宣布,它认为人工智能助力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正式成为“驾驶员”,这标志着开创性的历史时刻。
当下,全面普及的手机、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配备多个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汽车计算机、深入的AI学习能力等,都在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的落地。不过即使进行有了巨大的飞跃,完全自动化的汽车还需几年时间才能真正落地,目前仍有软件和机械等障碍需要克服。此外,业界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是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挑战在于确定相关技术是否已达到社会可接受风险水平。但不管如何,自动驾驶汽车都将成为我们学会信赖的第一批机器人。体量巨大的汽车行业,将迎来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