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容易升本科的学校?
浙江理工大学等专科院校升本率较高。1、因为浙江理工大学等专科院校在教学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要求也较高。因此,他们的教学质量一般较高,学生竞争力相对较强。2、此外,这些院校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上也有不同的创新和探索,例如开设自主招生以及开设“3+2”和“3+1+1”等不同的升本途径,增加了学生升本的机会和渠道。3、同时,浙江省内除了浙江理工大学外,还有浙江农林大学萧山校区、温州医科大学等专科院校,这些也是值得考虑的选择。
高考586分报什么大学?
2020年高考物化586分能上以下这些学校。
北京建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
我们班主任说非985211的文科生?
这句话稍微片面了一些,有些非211大学或者某些专业的出路也是可以的,但没有错得很离谱。总体来说,学文科是一条门槛不高,但比较崎岖的道路。
为什么这么说?
文科高考不容易在高一结束或者高二一开始,文理分科时,选择文科的一般有两类人。一类是文科特别好,自己很喜欢文科;另一类是厌恶理科的,觉得数理化实在太难,文科大部分只需要背一背,还能学下去。
第二类人数量不少,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文科看起来比理科简单,但高考可一点都不简单。文科入门容易,但大部分人都挤在中间位置,考高分不容易。在2019年,北京高分学生统计结果是这样:
650分以上:文科243人;理科2211人。
600分以上:文科1951人;理科7838人。
而文科高考分数线要比理科分数线要高。像2019年北京的分数线,文科的本科分数线是480分,理科是423分。
文科考高分不容易,分数线还高,结果就是文科录取比例远低于理科,一般是9:1。就是本科录取10个人,里面有1个人学文科,其他都是学理科。
ok,假定文科学生考上大学了,是不是就算上岸了呢?困难还在后面。
文科的几个老大难专业文科的专业一般有哲学、历史、语言、考古、新闻、经济、法学、护理等。不少文科专业,像历史、心理学等经常进入就业的红牌榜。下图中除了历史、心理学,还包括了法学。法学究竟是怎么回事,等会说。
在这就业红榜里面还没有包括哲学、社会学、档案学这些专业。前几年,有位人大毕业生伍继红,她学的就是档案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最终沦为低保户。刘强东学的是社会学,在学校,他就知道毕业后很难找工作,就开始折腾做生意。
在文科中,一般认为好专业的是语言、新闻、经济、法学。但这些里面还是有很多陷阱。
新闻传播学前不久,关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大新闻有两个。第一个,清华的新闻传播学院将不再招本科生,只招研究生。这已经暗示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就业率不行了。前2天,华南理工大学直接在官网上向校友求助,新闻传播专业就业率低到惊人的地步,本科生就业率35%,研究生为48%。文科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新闻传播的就业也不行了。
法学当然,在文科中不是没有好专业,像经济、法学都属于很不错的专业。前几天,我看到一位北大经济方面的研究生写今年找工作的事情,她拿到了好几个offer,最终她选择了一个年收入有60多万,一个高技术公司的职位。
但经济学和法学的好职位都属于好学校里的优秀学生的。刚才说到了法学也入了就业红榜,这是怎么回事?大家考了超高的分进去,难道工作不好找?大家都是傻子?
原因是法学两极分化严重。我们看华东政法大学的就业情况。华东政法虽然不是985、211大学,但在国内政法界口碑还是非常不错的,是中国最好的三所政法大学之一,中政、华政和西政。在上海,华政法学的毕业生仅次于复旦法学的毕业生。
在2019年,华政的未就业率是9.41%,总就业率是93.59%,本科生未就业比例更高,全校一共有253人没有就业。
就业的人情况如何呢?具体行业就不说了,说一个平均收入。华政本科生平均月收入是6301元,研究生是7813元。这个平均收入不如理工学校的高。
那为什么那么多高分学生去考华政呢?原来有一部分优秀学生能进入党政机关,还有著名律所。下面是进入著名律所的人数,这些人将来的年薪有可能会百万,是潜在的金领阶层。
文科中适合普通学生的专业那文科中有没有专业适合普通学生呢?我认为有的,语言和护理。
现在护理的人手非常紧缺,大家如果有心的话,就会发现护士的收入已经非常高了。护理专业是文理都收的,这个专业可以考虑。相对来说,护理的分数线并不是太高,比较好考。
语言类专业根据语言,可以分很多。我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是,中文和英文,不是小语种。中文专业、英文专业最大的就业岗位是老师,因此,师范类的这两个专业都不错。而且,对于师范学校来说,并不一定要985、211大学,只要是本省最好或者很有名的师范大学就管用。
对于英语,就业范围就更宽,除了当老师,还可以当翻译,也可以做外贸……所以,一般学生的压力比经济和法学专业的学生要小很多。
因此,学文科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如果觉得自己没有把握考高分,对理科也并没有深恶痛绝,不妨还是坚持一下理科。
浙江夜校有哪些学校?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
应选什么类型的大学?
来看看四大校招都去了哪些学校宣讲,基本的结论是四大对学校性质没有明显偏好。
个人认为,若是希望毕业第一份工作将四大(即普华永道pwc,德勤Deloitte,安永EY,毕马威KPMG)作为职业起点,其实无须过多考虑大学和专业的问题。接下来,我将从学校、专业、证书等方面罗列一系列的证据,说明为何不需要过多考虑和纠结。
当然,这里说不需要过多考虑,是指的就毕业进入四大工作而言,就上大学本身而言,自然是需要好好考虑的。
四大会去哪些学校宣讲?这个问题很值得关注,因为去该学校宣讲,代表四大对该学校生源的认可,也就是说明该学校的毕业生肯定不会因为学历这关被卡。
网上四大招聘的情况被一些求职账号添油加醋,让人分不清真相,同时四大招聘的行情确实每年也都在变,所以我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特地去四大官方公号,查询了今年秋招(2020年9月开始,针对2021届毕业生)的最新情况。
以安永和普华永道两家为例,我查询了这次秋招线下宣讲的学校列表,都是最新的2020年9月的宣讲日程。先看安永的:
安永今年将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举办线下宣讲会。整体看下来,财经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各占半壁江山。财经类院校比较典型的比如东财、天财、广外、南审都有,综合性大学则南大、川大、湖大等等也都在,所以首先摒弃所谓只有财经类院校才能去四大的认知。继续看普华永道的:
普华永道去宣讲的学校更多,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还出现了语言特色类院校,比如北语、川外、上外,师范类院校也有华东师范。
我在一开始说不用太担心大学匹配性的问题,也正是因为现在四大在院校选择上已经很多元了。
四大对应届生专业上有什么偏好?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偏好,无论是实际到招聘环节接触到的面试者,还是四大官方给出的招聘答疑指南,都可以发现实际上四大面试者的背景呈现多样性,并非只招收财经类专业。
为了佐证我这个观点,我去四大官网的招聘栏直接截图,看看四大对应聘者专业的要求,一家一家的看:
无一例外,四大均表示欢迎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加入,这是四大各家2020年9月最新的官网招聘栏,所以不用担心这个信息是旧的。毕马威甚至还直接表示,他们有合伙人是化学专业出身的,所以在专业上,确实不用担心,无须刻意为了去四大而选择财会类专业。
从考证书的角度再谈谈四大作为会计师事务所,自然是少不了考证,最主要的就是CPA(注册会计师)。但CPA是需要大学毕业后才可以考的,所以大学时期专业的因素就更加弱化了,因为大家都没法在大学就直接考CPA。
当然,如果是财会类专业,自然之后考CPA的时候会稍微占优势一点,但相当多的人也是跨专业考CPA的,所以也没必要为了考证而故意选某个专业,选大学和选专业时,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兴趣!
不过,其他的一些会计类证书(如ACCA、CMA等)确实可以在大学本科阶段就参加考试,但其实证书对进四大的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其实大家参加秋招的时候,也没几个人考出了像样的证书,很多都是进了四大再慢慢考的,也不必焦虑。
外界对会计一直都存在许多误解,比如「会计就是做账的」、「会计只需要会考证就够了」、「学会计就是求稳定,不愁失业的」等等,但其实这些观点有些还是比较片面的,限于篇幅,以后遇到合适的问题再单独来写。
写这个择校的回答,也不是为了建议应该选财经还是综合性大学,更不是建议该学或者不应该学财经类专业。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说明一个事实:如果是冲着毕业去四大,真的没必要刻意地选择某类大学或者某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