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市地图全图,绍兴和金华两个城市的区别是什么?
金华和绍兴,都是浙江省辖地级市,绍兴位于浙江的中北部,金华位于浙江的中西部。绍兴下辖越城、上虞、柯桥三个区以及新昌一个县,代管诸暨、嵊州两个县级市。金华下辖婺城、金东两个区以及磐安、浦江、武义三个县,代管义乌、东阳、永康、兰溪四个县级市。论市域面积金华要比绍兴大出一个县,但是绍兴主要都是平原,而金华处在盆地之中,周围都是大山。
要说两个城市,毫无疑问,金华没有绍兴的实力,绍兴是最早的会稽郡驻地,是浙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但是自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以来金华的地位日益上升,加之杭州作为浙江的行政中心以后,掩盖了绍兴的光芒,金华虽然不如绍兴,但是确是浙江中西部的中心城市,是杭州的西大门,是古代社会,军事力量进入浙江的必克之地,毫无疑问的军事重镇。
论两个地区现今的地位,绍兴是长三角的腹地城市,是杭州湾的城市之一,是杭州都市圈成员城市,而金华呢,金华也是长三角的腹地城市,还是G60科创走廊的成员城市,但是金华确是杭州周围唯一不是杭州都市圈的省内城市,或许这也正是浙江省委要金华不依靠杭州,自己独自作为浙江西部的中心城市的依托。
绍兴的GDP要比金华多出了一个柯桥,在百强市的位置也一直在金华的前面,人均GDP可以把金华压得死死的,但是这样一个经济大市,市内最高的却仅仅是绍兴北站和诸暨站这样的二等客运站,而经济实力不如绍兴的金华,却又金华站和义乌站两个客运一等站,金华还有金华东站一个编组一等站,金华还是上海铁路局金华车务段的驻地,铁路的差距就是两城之间的缩影,绍兴虽然经济强大,但是周围强市如云,掩盖了其本身的光芒,未来不是说绍兴能变得多么强大,而是会不会在国家打造中心城市的情况下,杭州市绍兴区,或者宁波市嵊州区呼之欲出,而金华,虽然义乌的转型压力之大,也是城市的福祉所在,但是金华周围都是弱市,或者是浙西门户衢州,浙南西藏的丽水,又或是号称浙西第一强县的桐庐,老严州的府治建德,他们谁有实力与金华在各领域一决高下呢,都没有,说的通俗一点,绍兴好比是大哥手下的小弟,而金华是丐帮的帮主,虽然绍兴宰相门房,但是金华做自己的丐帮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最后,希望两地发展的更上一层楼,也希望我们的浙江出现更多的强市,我们的目标不是在省内,而应该是苏锡常那样的城市群
丽水市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浙江省丽水市,古称处州,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先秦时丽水属于百越之地,到隋朝时,正式建立了处州。丽水拥有悠久的历史,到近代时,作为蒋介石家乡浙江的一部分,丽水更是涌现出无数历史名人。
陈诚说到丽水的近代名人,一定少不了曾任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副总裁、台湾地区“行政院长”等职的陈诚、陈辞修。陈诚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和最重要的助手,有“小委员长”之称。在当时国民党内,还流传着“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的说法。
在纸醉金迷、贪污腐败的国民党高官内部,陈诚是少数几个能够出于泥而不染、品行高洁之人,用军统“老板”戴笠的话说:“陈诚是少数不要钱肯苦干的将领,应多亲近”。陈诚麾下的土木系更成为国民党蒋介石中央军中最重要的军事力量。
不仅如此,陈诚的主要才华其实并不在军事,有人说,陈诚是“政治一流,练兵一流,指挥二流和作战三流”,某种程度上这么说也是对的。陈诚在治理地方,尤其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对于国民党稳定台湾的统治,拥有极大的功劳。
尤其是陈诚在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之际,在台湾进行了整编部队、改革币制、推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才最终稳固了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蒋介石才有了败退台湾的可能。
钟松解放战争期间,虽然大多数战场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但也有少数国民党将领,凭借高超的军事才华,与解放军打得有来有往,甚至还屡屡占据上风。这其中,就有在西北胡宗南麾下担任三十六师长的钟松。
钟松,原名钟雍田,1900年生于浙江丽水松阳。1924年,不甘心只做一名小学教师的钟松前往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了“天子门生”黄埔第一期的学员。
可惜的是,在黄埔军校上学期间,由于感染伤寒,病情加重,被校医误诊直接判了死刑,送入了太平间。还是老乡检查之后才发现钟松仍然活着,才将其领出太平间,最终治愈。由于这一番折腾,钟松已经无法跟上一期课程,被迫进入黄埔军校二期,并在二期毕业。
钟松在国民党军队中先后参与了北伐战争、军阀混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国民党众多将领中表现堪称出色。在胡宗南进攻陕北期间,钟松率领的三十六师成为彭德怀元帅麾下的西北野战军最狡猾和顽固的敌人。
也因此,钟松被彭德怀元帅称之为“打不死的钟松”。胡宗南集团在大陆覆灭后,钟松先到香港后到台湾,并仍在国民党军队内任职。1970年,钟松到荷兰定居,1995年因病在荷兰去世。
浙江的面积在全国排第几?
浙江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排25.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
中国各省市城市排名分布如下: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 西藏自治区 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 内蒙古自治区 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 青海省 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 四川省 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 黑龙江省 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 甘肃省 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
8: 云南省 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 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 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 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 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 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14: 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 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 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 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7: 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 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
20: 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 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
22: 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 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
24: 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 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26: 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28: 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 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30: 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 天津市 面积1.13万平方千米
32: 上海市 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 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 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
丽江过去还有个名字叫丽水吗?
严格来说:丽江市区没有江,但是丽江市北部就是紧紧地靠着长江,这段长江就是赫赫有名的金沙江——金沙江的古名,曾叫丽水,你没听错!就是丽水,跟浙江丽水同名。哦,对了,在韩国也有一个叫丽水的城市。
听起来是不是乱乱的?它们几个地名之间,是偶然巧合还是有相互联系?且听细细道来。
笔者常常往来于浙江小城丽水与京城之间。
丽水,浙江省行政区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深居这个省的西南部。全省海拔最高的几座山峰几乎都位于这里,以丽水为代表的浙西南,堪称「浙江屋脊」。
丽水曾是浙江省存在感最低的地名之一,别说北方人不知道,就连许多南方同胞也未必能说出其方位。如今,随着当地旅游和民宿业的繁荣,丽水以及其管辖的诸县市,知名度日渐上升。
记得,我第一次去丽水时,有这么一段对话:
朋友:「最近去哪了?」
我:「丽水。」
朋友:「哦,又去云南了啊。」
我:……
他显然把丽水当成了丽江。二者一字之差,字面意思相近,将二者混淆并不意外。
上图是作者朋友圈一位丽水朋友的“遭遇”。
因为部分朋友地理知识不扎实,造成这样的尴尬其实并不少见。
|丽江市与丽水市位置关系图|底图:手机百度地图|
娱乐比地理容易走红的当下,东部沿海省份身居山区的丽水,知名度和存在感,远远不如西部云贵高原上文(艳)艺(遇)青年们的聚居地——丽江。
俯瞰丽江古城
而在一衣带水的朝鲜半岛,韩国全罗南道地区,也有一座叫丽水的城市,它跟中国浙江省丽水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结成友好城市。
韩国丽水市:2012世博会举办地
从字面上来讲,丽水或丽江,都很容易被理解为「美丽的河流」。
「丽」,我们今天最熟悉的意思是:漂亮、颜值高。古体「麗」,其字本作「丽」,后加上「鹿」成为形声字,表示二鹿成对,并驾。我们熟悉的「美丽」,是后来的引申义。
|丽:隶书、篆体、金文、甲骨文、骨刻文|图源: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
从地名上看,云南的丽江在地图上诞生于元代、浙江的丽水出现在唐代。熟悉古典文化的人对《千字文》中的「金生丽水」并不陌生,这四个字联用,肇始于南朝梁时期(公元6世纪上半叶)。
南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由对仗且押韵的四字句组成,这就是《千字文》,其中有两句与本文主题相关——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宋徽宗赵佶书《千字文》局部|
|元赵孟頫书《千字文》局部|
黄金、玉石是两种名贵矿产,很早就被古人开采利用。最好的玉石来自西域昆仑山北麓和田河一带,正所谓「玉出昆冈」。那么,「金生丽水」指的是哪里呢?
千字文内容多是对前人知识的总结,所以「金生丽水」一定很早就有了。向前上溯,「丽水」出现于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内储说上》:
「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
这里不仅提到,在楚国以南之地,有一条叫「丽水」的河流,而且那里盛产金子,当地人常常私自开采。这条「丽水」,具体位于何处呢?
赫赫有名的「金沙江」需要出场了。
云南丽江:蜿蜒的金沙江2
金矿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沙金,一种是岩金。山中出金,即为岩金。水畔产金,是为沙金。长江上游从青海巴塘河口至宜宾的长江河段,被称为金沙江。金沙江西侧还有一条大河,发源于中国西藏、云南交界地带的独龙江,下游进入今缅甸称为伊洛瓦底江——至晚在明代地图上,它被明确标注为大金沙江。
「金沙江」河流得名,就是因为这一带河床中产沙金。
「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出自明人程登吉《幼学琼林》)
这里「丽水」即金沙江,「朱提」是今云南昭通朱提山。我的前辈、摄影师邱峰先生,世代居住在金沙江畔,他告诉我一则谚语:
「涨水漂木,枯水行船,不涨不枯淘沙金。」生于金沙江畔的摄影师罗怀学说:当地百姓俗称金沙江为「金河」。
伟大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提出金沙江是长江干流源头——在此之间,人们都以为长江正源为岷江。
他在著作《溯江纪源》中明确提出:「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
徐霞客特别提到,叫金沙江的河有两处:一个是现在的金沙江河段,「南流北转」;一个是「南流下海」「缅人恃以为险」的河流,即今伊洛瓦底江,俗称大金沙江。至于这两个金沙江,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我们无法明确得知。
可以确定的是:金生丽水所指区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到缅甸一带。但是可以确定,丽江之名来自金沙江,而且跟《千字文》中的“金生丽水”有关。
丽江的《金生丽水》舞蹈
至今,在丽江有很多以“金生丽水”为招牌的店铺。
江苏与浙江两省的综合实力与人均生活水平分别是哪个省高?
江苏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得名。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北接山东,地跨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
江苏拥有江淮、金陵、吴、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韵汉风是江苏文化的特色。
江苏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特征。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的1.12%。下辖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
2016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76086.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5259.00元。截至2016年末,江苏常住人口7998.6万人。
经济、综述
2016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86.2亿元,比2015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78.5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33855.7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38152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5.4∶44.5∶50.1,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江苏人均生产总值95259元,比2015年增长7.5%。
2016年,江苏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90.1亿元,比2015年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845.1亿元,比2015年增长5.7%;公共安全支出632.5亿元,增长21.6%;医疗卫生支出715.3亿元,增长1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7.2亿元,增长8.2%;住房保障支出265.9亿元,增长7.6%。
2016年,江苏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7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8.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5%,比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4.9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10.5%;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2%。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1510.3亿元,比2015年增长8.0%,占GDP比重达67.7%,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占GDP比重为43.6%。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2%。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222.9万户,当年新增50.1万户,注册资本98090.7亿元,比2015年增长34.4%;个体户438.8万户,当年新增77.6万户。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年末城镇化率达67.7%,比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16年,苏中和苏北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3%,沿海地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8.4%。
浙江
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1%,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2],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实际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浙江属于长江经济带南翼,与安徽、江苏、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22年将举办第19届亚洲运动会。
经济、综述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2014年11月,浙江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浙江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6年,浙江生产总值(GDP)4648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5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001亿元,分别增长2.7%、5.8%和9.4%,第三产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62.9%。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2︰44.2︰51.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人均GDP为8353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577美元),增长6.7%。
2016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911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15.9%,占GDP的8.4%,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05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利润总额1808亿元,增长21.4%。
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