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乌克兰死亡人数,俄罗斯为什么要发动对乌克兰军事行动?
首先我可以明确、清楚地告诉大家,今年俄罗斯之所以急匆匆地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其实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俄罗斯非常害怕乌克兰真的加入北约了;那样一来,俄罗斯也就无法继续“欺负”乌克兰了。苏联解体以后,俄、乌之间的关系彻底的变差应该是在2014年的时候。这一年,乌克兰彻底地倒向了西方、这一年俄罗斯拿走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当然了,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在历史上也不是太好,例如:二战前发生的大饥荒问题、二战中乌克兰积极欢迎德军入驻的现象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一个事实:俄、乌之间以前的关系,也并不是很多人说的“亲兄弟”一般的关系。
2014年俄罗斯拿走了克里米亚地区以后,俄、乌之间的关系就彻底破裂了。后来俄方面又在乌东地区积极策动:乌东的俄族人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双方的关系算是彻底的没救了。
由于当时乌克兰的实力很差,所以无法单独地对抗俄罗斯的实力。于是乎,乌克兰开始不顾一切地投靠西方、希望加入北约来抗衡俄罗斯的侵蚀。另外西方和北约也想拉着乌克兰来削弱俄罗斯的实力,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了。
很多人都说是乌克兰投靠了西方以后,俄罗斯才采取的行动。其实这些人忘记了一个根本的逻辑问题,那就是:乌克兰为什么要投靠西方、向往北约呢?其实本质原因只有一条:乌克兰人想过好日子、想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罢了。
说完了俄乌冲突的大概原因之后。我再来总结一下:俄罗斯发起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具体原因吧!我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前面分析过了,由于乌克兰要加入北约、另外北约也有吸收乌克兰的意愿。这一点让俄罗斯有点紧张,北约内部有共同防御条约的存在。一旦乌克兰真的加入北约以后,那么乌东地区,甚至是克里米亚地区——俄罗斯也就玩不转了。
二是,俄罗斯内部高层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误判。大家试想一下,一个国家攻击另外一个国家,前提条件是:战前一定认为自己可以赢、而且会赢得很轻松。为啥我们没有看到:有国家主动攻击美国呢?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美军的强大实力、美国的强悍实力而已。
俄罗斯在战前的情报分析大概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种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决心、低估了西方援助的力度;二是,同时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不过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基本正常的,毕竟俄罗斯自己不太正常。
三是,俄罗斯在近20年间都采取了一条:用外部矛盾来转移内部矛盾的搞法,例如:俄格冲突、叙利亚问题、对抗西方等等。这一次的特别军事行动本质上也是这种办法的体现,只不过踢到铁板上了而已。
四是,俄内部某些人的欲望造成的,这一点我就不展开分析了,反正大部分正常人应该都可以想到。
以上就是俄罗斯发起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本质原因了。至于很多人说的:俄是为自己的安全而战,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条理由不太成立。
俄罗斯家里面有近7000枚核弹头以及强大的核打击力,这样还不安全吗?如果这样还不安全的话,全世界也就没有哪个国家会安全了。
最后我想说,通过这次的俄乌冲突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另外就是:千万别低估了任何一个国家保卫自己国家的决心和意志。一个国家往往和一个人也差不多,只有经历了失败和痛苦以后才能觉醒、才能真正地知道自己原来是几斤几两哦!战争让乌克兰人口消失1450万?
答:谢谢邀请!说乌克兰国总人口是4410万,从开战到2022.11.23.俄乌战争已经打了273天,乌克兰有超过1550万人逃离乌克兰,意味着35.1%的人逃离乌克兰。那这些逃离的人去了哪里呀?网说:大部分人跑到了波兰,其次去了俄罗斯,剩下的去了匈牙利,还有进入殴盟国家的,有770万人在殴洲登记为临时保护接受者,少有的跑到周围邻国了。看见俄乌战争的悲催和残酷,让人国没有国,家没有家的,过着颠沛流离,亲人失散,远走他乡,寄人篱下的生活。是谁之罪?让乌克兰人民受尽战争折磨。我们呼吁和平!但别人要把刀架在脖子上,不打也不行,泽连斯基也难哟。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专车相继出事?
战争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专车相继出事。如果单纯归结为巧合恐怕说不过去!
9月15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披露,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新闻秘书谢尔盖·尼基福罗夫称,泽连斯基的车队在基辅遭遇交通事故,“一辆轿车与乌克兰总统专车和护送车辆在基辅相撞。车队医生为轿车司机提供了紧急援助,并将其交给救护车。总统接受了医生的检查,没有发现严重的伤害。”目前,乌克兰正在调查详情!当下,乌军正集结重兵反攻俄罗斯,已经从战斗民族手里夺回了8000平方公里的失地。好巧不巧,乌军大举反攻之际,泽连斯基出事了!
其实不仅泽连斯基,就在9月14日,希腊 Pentapostagma 报道披露,《每日邮报》根据反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透露,普京的豪华轿车在一次可能的“攻击”中“被一声巨响”击中,但这位俄罗斯领导人没有受到伤害。
报道指出,根据未经证实的说法,普京的汽车在乌克兰战争期间可能遭到暗杀。当时,普京乘坐的专车左前轮一声巨响,随即浓烟从车辆中冒出。虽然普京没有受伤,但他的安全部门逮捕了多人 。所谓擒贼先擒王,普京和泽连斯基总统专车出事,不完全是意外事故!
乌克兰称俄军撤离后发现410具平民遗体?
乌克兰宣称俄军屠杀了布查市的410名平民,还把照片给发出来了,正常人一看就知道那是假的,是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在自导自演把屎盆子扣在俄罗斯头上,用心相当恶心!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可是演员出身啊,自导自演一个俄军屠杀平民的戏实在太简单了,随便找个摄影师和群众演员,摆出被屠杀的情景,拍出来的照片当然能骗人了!可现实是骗不了人的。俄罗斯既然撤军了怎么可能节外生枝屠杀平民拉仇恨呢,俄军占领布查市的时候,市里的民众可以自由出入,俄军还对民众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哪家没有粮食吃可以去俄军那里领,如此善待乌克兰民众又怎么可能出现屠杀平民的事呢!俄罗斯从出兵乌克兰开始就一直致力于保护平民,所到之处向民众提供物资等人道主义援助,与乌克兰政府谈判建立人道主义走廊,帮助民众撤离到安全地带,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俄罗斯打乌克兰战胜是不成问题的,当然没有必要造成更多的无辜民众伤亡了,而且还是在撤退的时候,俄罗斯已经基本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就更不可能去屠杀平民了,普京一直在强调俄军只是打击顽固的“纳粹化”乌克兰士兵,对民众从来都是善待的!
泽连斯基知道乌克兰已经输了,可是不甘心啊,所以在战争将要结束的时候恶心一下俄罗斯,找一些人摆拍出俄军屠杀平民的照片,不就把不人道的屎盆子扣在俄罗斯身上了嘛,不管有没有用恶心一下俄罗斯出一口气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泽连斯基自导自演也太假了,反而让他自己丢了脸,你这演技也太幼稚和低级了,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起到反作用,让大家觉得他无能素质低。泽连斯基做出这么幼稚的行为,恰恰反应了他焦虑的情绪,他知道自己输了,政治生涯没有多少日子了,迟早被大家讨厌赶他下台,就搞出那样的事情,以为能挽回民众的支持,不是我无能,是俄军太残酷哦,只是谁相信呢,你泽连斯基滚蛋是一定的,别再挣扎做一些无谓的事了!
为何依旧伤亡35万人?
这个35万是苏联方面公布的,国际上普遍认为,实际伤亡的人数远高于这个数字。苏联攻打柏林之前已经做好了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胜利的决心。某种程度上,柏林战役(4月16日-5月2日)政治意义高于军事意义,毕竟,柏林是纳粹的政治中心,是红军们一定要摧毁的邪恶堡垒,绝对不能丢弃,也绝对不可分享。必须不惜伤亡打下柏林,终结纳粹,否则也谈不上后来的分区占领和两次柏林危机,这涉及到战后的格局和政治话语权问题。
而对于德国来说,意义同样极其巨大,因为这场战役也是第三帝国最后的希望,只要能将苏联人在这场战役中击败,德意志第三帝国就不能完全被当作“战败国”,德国高层甚至有可能同西方盟国达成一个能使第三帝国继续生存的协议(希姆莱的如意算盘,下图对话),即有条件投降,而不是割地又赔款,国家一分为二的这种无条件投降(下图)。
第一、柏林的外围是苏军需要突破的第一道重围,即奥德—尼斯河地区,德军修筑了坚固的防线。另外,苏军在向德军阵地突进时,原本想要利用数百盏探照灯扰乱德军的视线。但是,正赶上大雾,分散了灯光,德军反而能够更加清楚的看见苏军的动向,在德军炮火的攻击下,苏军首战死伤惨重。加之,周边的沼泽地也阻碍了不熟悉地形的苏军的进攻。
好不容易进入柏林市,苏军面临的是惨烈程度不亚于斯大林格勒(当然,气候要好得多)的巷战。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防御设施相当完善,工事也是相当坚固。尽管说苏军有着空军和炮兵的支持,但是德军也有主场优势,苏军越是接近柏林市中心,遭到的抵抗也越强烈,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而柏林的蒂尔花园区(下图)是柏林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有着德军最为精锐的武装党卫军驻守。柏林战役中的主角之一就是武装党卫队的外籍军团(国防军只吸纳德国和奥地利公民,只有党卫军才招募外籍人士)战斗力强悍。在柏林战役中,这些外籍军团没有退路,不管向谁投降都是死,作为叛徒,自己的国家也回不去了,加上所谓的坚定的信仰,所以宁可战死也不投降。甚至,维京师等外籍党卫军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将自己绑在了机枪阵地上,继续向红军开火。
而且,在柏林战役中,柏林市民也被党卫队强行武装,比如,老年人和小孩组成的“人民冲锋队”。(下图)训练使用反坦克榴弹只要有劳动能力的柏林男性,如果不去为纳粹冲锋陷阵参加巷战,就会被党卫队枪毙,还把尸体挂起来示众;直面去对抗红军,还是死路一条。甚至在巷战对峙的中,居民楼如果向红军挂上白床单表示投降,就会被后面的党卫队处决,尸体还得挂着牌子“示众”(下图);如果不挂就直接被正面的红军打成筛子,战与不战都是死,不如去死战。
关于德国的死战,举个例子——国会大厦战役。守卫国会大厦的并不完全是SS(武装党卫队),也有国防军邓尼茨营的海军学员、空军和老百姓组成的人民冲锋队,所以非常有代表性。
苏军在外部用炮火轰,坦克递进射击、送到窗口往里面打,压着火力冲进国会大厦。
第一天已经冲进去了,遭到顽强抵抗。
红军进入国会大厦之后,重火力施展不开。双方先是用冲锋枪互相扫甚至拿反坦克的火箭筒,德国称之为铁拳,拿铁拳在房间里面互相打。每个房间都在格斗,打完子弹,有些人甚至抱在一起肉搏,拳头互殴、牙齿互咬,拼死搏斗。
第二天也就是4月29日,红军再次向国会大厦发起冲击。红军潮水般一层一层往上攻,艰难的攻到楼顶,4月30日苏军最后冲上国会大厦的楼顶。为了纪念这一光辉时刻,隔天摆拍了下图的照片。
(这张照片大家都喜闻乐见——“苏联红军攻占德国柏林议会大厦”。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张图片被精心“PS”过。原来,拍摄时,苏军士兵的两只手腕上都带着bling,bling的大手表,为了塑造苏军的正面形象,在照片发表之前,胶卷底片做了手脚,于是,手表消失了。)
第二、希特勒是个性格极端偏执的人,信奉“要么胜利,要么灭亡”的极端人生信条”。但是,死守柏林不是希特勒一个人的主意,此时的纳粹精英们对战局看的相当透彻,他们也坚决主张守卫柏林,心里的算盘是希望柏林落在英美的手里,尽量争取时间向英美投降,这样就能尽可能的保障自己在战后的人身安全和利益。
当时,从将军到士兵,大家都是这么想的。直到柏林战役中后期,德军发现盟军已经完全把柏林让给了红军打,投降无望,只能选择“死战”。第三、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希特勒得知此消息后,顿然又生出战争会出现转折的希望,而且这种充满希望的气氛一直持续至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那天。4月22日,柏林已被苏联红军包围了四分之三,这时希特勒才打破了最后的幻想。
第四、作战士兵基数大,所以伤亡高。柏林战役之前苏军一共派遣了206万的兵力,德国集结了号称80万的兵力,也就是说柏林战役一共有286万的士兵参加到这场战争中。
同时,我们都可以看出的是,无论输赢,二战中苏德战场上的多数战役里,红军的伤亡都大于德军。
到了柏林战役后期,双方都杀红了眼,加之苏军高层的洗脑般政治教育和国耻家仇的激励,胜利前夕的士兵们也陷入了疯狂的状态。结果,攻克柏林后,德国老百姓可是遭了殃,九死一生的苏军自然而然的将国耻家仇和压抑已久的情绪发泄在柏林市民,尤其是妇女身上,留下了一段挥之不去的阴影。
不过,苏联红军损兵折将35万夺取了柏林,然而,之后还得按照45年2月的美英苏三国《雅尔塔协议》让美英法三国占领。而且美英法三国的大柏林占领区面积和人口还大大高于苏占领区(大柏林的面积为889平方公里,苏管区占409平方公里,拥有100万人口,美、英、法国占领区的面积是480平方公里,人口250万,整个大柏林位于苏占区之内),具体情况如下所示:总之,无论是盟军还是苏联红军,在柏林战役上,都没有觉得自己吃亏,双方还比较满意。倒是咱们作为吃瓜群众,替人家操碎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