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服务器搭建云手机,华为在逐渐退出鲲鹏服务器市场了吗?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ARM服务器不太被中外市场认可,风光和前几年是不能比了,再加上美国限制令的影响,华为的鲲鹏服务器大概要休息一阵子了。
鲲鹏920是2019年发布的7纳米工艺ARM架构处理器,也是你所说的鲲鹏服务器的主力核心芯片。没看错,鲲鹏也是7纳米工艺台积电代工,所以现在鲲鹏的情况大家也就明白了吧。鲲鹏服务器和麒麟手机一样,都是在数着仓库里芯片的数量过日子。所以,就不用讨论鲲鹏芯片的性能到底是强是弱了,因为它也处于用一片少一片的窘境下。所以,你觉得鲲鹏是在扩大市场还是坚守市场,或者让出市场?
不过,也算是有一个让中国人依旧无法高兴地“好”消息吧。那就是鲲鹏920的直接对手,飞腾FT2000处理器也被美国人的限制令波及了。飞腾和华为是中国大陆获得了ARM公司ARMv8架构完全开发权的唯二的两家公司,理论上两家公司都拥有在ARMv8架构上进行任意开发的权力,而且两家公司也确实都开发出来了性能几乎相当的处理器。但很可惜,美国人的限制令把两家公司都扫到了,现在鲲鹏920黄掉了,但它的直接对手飞腾FT2000也一样黄掉了。
至此,华为的鲲鹏服务器有变成一个梦的趋势,而其直接对手,飞腾FT2000连梦都没来得及做,也成了昨日黄花。所以,现在非X86服务器市场上,中国最有希望的两个平台就都因为同一个原因出局了。
但又有一个算是可以让人高兴点的消息,就是ARM架构服务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的市场前景,虽然高通、AMD、华为、飞腾等等中外主打ARM架构的公司在一个劲儿地扇呼,但市场并不是太买帐,AMD和高通折腾了几年,已经都认输了,砍掉了ARM服务器的研发部门。现在,华为和飞腾再被美国人废掉武功,ARM架构在服务器领域内对X86的进攻差不掉就偃旗息鼓了。
所以现在的这个鲲鹏服务器,市场前景大概就是上面说的这些了。估计,华为或许还不甘心于无法切入服务器市场,但在美国的限制令下,国内的ARM平台服务器大概也是进入了低潮,一时半会儿是缓不过劲儿来了。
云电脑云手机技术原理?
云手机,ARM云技术下诞生的虚拟安卓手机,可以理解为架设在远程云服务器的Android应用系统手机。云手机,是在Android原生系统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开发的(例如小米,华为的Android系统,都是定制开发过的)客户可以通过远程连接软件,控制远程云服务器的无数台云手机,以实现群控同步去操作手机上的APP。(由于IOS系统是封闭了,现市面上还没有苹果系统的云手机!)
通俗的说:云手机就是装在云服务器里的Android系统虚拟手机,相当于远程连接这些虚拟手机,然后在自己的电脑上用软件来操作控制这些服务器里的手机,是一种云服务!(这些手机是用服务器虚拟出来的,并不是真实手机,也不是模拟器!)
v会被限制吗?
可能会被限制。因为risc-v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指令集体系结构,其与专有架构相比具有可扩展性、自由度高等优势,因此在“自主可控”的国家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由于它与某些现有技术存在不兼容性,产生了某些厂商的不满。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可能有人利用其开放性进行非法行为的风险,因此政府有可能出台相关限制的政策。risc-v的兴起是一个基于开放平台的技术变革,它与ARM、x86等专有架构之间的竞争将在未来持续,未来的政策和市场对其影响还有待观察。同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充分挖掘和应用开放源代码技术创造更多的价值。
接下来华为的路该怎么走?
如果美国禁令没有出现松动,则华为接下来的路很难走,尤其是高端手机方面,很可能会面临无芯可用的境地。
美国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芯片制造来打压华为在高端芯片方面的设计水平,避免华为设计水平超过美国。
9月15日,台积电就要断供华为,不再为华为代工芯片。这也意味着,华为自研的高端麒麟芯片将无法被制造。
这对华为的高端手机的打击程度,完全可以用“致命”来形容。
美国这招非常狠,只要用到美国技术的所有代工厂,都不能为华为芯片提供代工,这里也包括我们的中芯国际。
换句话讲,就是华为自研的高端芯片将无法加工制造,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任你研发水平再高,造不出也没用。
那么,华为手机接下来将何去何从?
首先应提前备货。在禁令生效之前,向台积下充足的订单,储备更多的高端麒麟芯片。
虽然这不是长久之计,但也算是一个应急办法。据媒体报道,华为在两个月前已向台积电追加订单,用来备货。
据说这个备货量可以维持到明年年初,虽然说能维持手机的出货,但整个出货量肯定会呈下降趋势。
其次就是向联发科和高通采购手机芯片。这算是一个折中的替代方案,是否可以买到高端芯片,还是未知之数。
而且这个还得看美国是否追加禁令,若是将设计方面也囊括在禁令中,那华为就真正无芯可用了,至少要断代。
从目前情况来看,华为可以采购联发科的芯片,联发科的芯片都是自研的,也是台积电来代工,不受禁令影响。
华为是否可以向联发科定制麒麟芯片?这个肯定是不行的,面临美国制裁的风险很大,联发科不会去冒这个险。
这样虽然可以得到芯片,但华为引以为傲的麒麟芯片将被束之高阁,这样华为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拼凑商。
不但如此,华为的整个手机生态圈将被破坏,自研系统及功能定制将被限制。从这方面讲,美国也算达到目的。
华为在与联发科签订采购意向书的同时,也与高通签订了意向书。但二者的情况又有所不同,高通在被禁之列。
也就是说,联发科拿走了华为大部分订单,这让高通如坐针毡,相当于将数十亿美元的市场拱手让给了联发科。
据美媒报道,高通正在游说美国政府允许其向华为出售芯片。如果高通能成功,则说明禁令还可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高通被否决,那华为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困难。在中芯国际无法提供芯片的情况下,联发科将成为唯一选择。
最后就是走自研自制之路。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虽然路途可能非常艰险,但这也是无奈之下的最后一种选择。
中芯国际也很难受,没有高端光刻机,高端芯片无法制造。如果勉强使用低端芯片,华为手机性能将出现断代。
自建生产线又谈何容易,再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华为手机的将来该何去何从?这可能是华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余承东所言非虚,华为芯片确实即将枯竭,怎么破局?
对华为来说,这将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大考,可能挺过之后就是晴天。加油吧!华为。
ARM云会是新出路吗?
ARM云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因为ARM的功耗相对较低,设计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小,所以使用ARM作为云处理器,对于很多数据中心,特别是低功耗数据中心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ARM本身也是由于功耗限制,目前还主要应用于移动平台,比如手机、平板以及低功耗笔记本等等,这就意味着ARM的性能并不能够——或者说尚不能够——和普通的处理器相提并论。对于计算需求十分强劲的数据中心以及云数据平台来说,ARM所能提供的算力未必足够。
另外一点就是华为虽然提出了ARM解决方案,但只是边缘计算的解决方案,并没有涉及到云服务比较中心的部分,如果只是建立一个专门的云平台的话可以考虑这种使用方式,如果云平台本身是服务于广泛领域的话,也许这个方案未必是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