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域名管理体系是怎样的?,不支持非业务域名什么意思?
就是微信小程序后台业务域名白名单,不在里面的不允许请求。
微信小程序,小程序的一种,英文名Wechat Mini Program,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
全面开放申请后,主体类型为企业、政府、媒体、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开发者,均可申请注册小程序。微信小程序、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微信企业号是并行的体系。
什么是数据中心?
当前,作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产业领域,数字经济正引领新一轮经济周期发展。各地区正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以期实现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升级演进,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这一过程中,担负着数据存储、处理等功能的数据中心可谓起着基石作用,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数据中心存在着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问题,在“双碳”目标下,如何对数据中心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在扩大数据中心产业的同时推动数据中心节能低碳成为相关各方必须进行的思考,且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所以,2022年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将呈现三大新趋势: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持续提升;高算力支撑将成为数据中心发展重要目;为数字化转型赋能。2021 年 11 月 24 至 25 日,被誉为数据中心行业“风向标”的“2021 CDCC 第九届数据中心标准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图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腾讯智维的重要合作伙伴出席了腾讯数据中心技术专场。近年来,图扑软件和智维研发团队在技术上深入合作,共同研发了专注于数据中心领域的组态工具,在本次大会上,该组态工具也迎来了首次亮相。图扑专注于可视化领域,为可视化领域提供了完备的流水线作业工具链。推出了视图组件设计、图标设计、2D 图纸设计和 3D 场景设计的一站式开发工具,这不仅能实现设计师与程序员的协同作业开发,还能快速落地 2D、3D 可视化成果。基于自主研发的 HT 图形引擎,可快速构建实时数据驱动的可视化集装箱数据中心,为数字孪生提供丰富的可视化展示形式和效果。加入3D可视化模块,通过三维仿真技术完整还原数据中心全貌,进一步实现对众多子系统集中调配管理的目的。做到在线实时查看、操作便捷、多重视觉体验,降低机房管理难度,减轻机房运维压力。为大型户外作业、电力通信基站等场地资源受限、业务诉求不断增长的特定模式下提供了最佳且灵活的解决方案。载入动画:界面由车载集装箱映入眼帘,而后展示集装箱内数据机房的构造;随着画面的加载完毕,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 HT的可视化仿真机房基础设施设备情况。以及右侧为 2D 数据面板,实时了解机房设备情况。环境可视化自主研发核心产品 HT for Web,实现可交互式的 Web 三维场景,可进行缩放、平移、旋转,场景内各设备可以响应交互事件。结合 HT 引擎强大的渲染能力,保证场景在 Web 中高效流畅地加载运行并保证场景优秀的可视化效果。在3D可视化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中,可查看当前数据中心的概况,如容量统计、资产统计、管线统计、告警统计等。支持展示环境内结构布局,以及对应集装箱机房的机柜、服务器、空调、发电机、配电柜、UPS等设备信息。容量管理可视化系统可对机柜U位、电力负荷、各区域承重及存储容量情况进行直观查看和及时更新,可通过2D面板了解该环境下基础设备容量使用的详细数据。当数据中心机柜有新设备上架时,系统会直接获取新设备的数据信息以及当前U位的使用情况;对机房机柜电力负荷情况进行分布统计,可选择通过不同颜色进行区分机柜功率的大小。还原真实场景,满足上万条数据同时进行自动更新,兼顾空间、配电、设备等多维度因素,提升空间可用性和能用率,管理者轻松掌控机房全局容量。资产管理可视化传统资产管理形式能用性较差、效率低下,不适用于资产量庞大或种类繁多的数据中心。采用Hightopo 3D 数据可视化技术,即使面对再繁杂的资产,也可通过检索功能快速查找资源设备,对其进行定位及信息详情展示。在3D场景中可任意查询资产对象,如设备型号规格或CPU负载状况。支持运维人员在线远程调取支配该资产对象的检修记录、履历信息和当前运行状态等任意信息。如下:监测蓄冷罐:在机房发生故障时是否正常启动的放冷模式、充冷模式和保冷模式;监测膨胀罐:是否正常运作,确保水压平衡,机房正常运作;监测冷却塔:是否正常进行循环水冷却等。将虚拟资产与现实资产一一对应,让资产管理变得更为简洁直观,能实现多个机房资产集中监控,提升资产设备的实用性和使用率。管线可视化在 3D 可视化环境中能清楚看到管线分布的全景视图,运维人员可点击查询单设备的所有链路信息或展示链路中包含的全部设备,呈现数据中心从高压市电引入至列头柜(智能母线、PDU)输出的变配电系统设备和线路。管线可视化能有效梳理数据中心密集的电气管道和网络线路,让运维人员更直观地掌握数据中心的管线分布及走线情况,从而快速排查及修复管线类故障。主动预警及时告知电力网线布局或输、发、变电环节的不合规情况,打破当前数据分散的局面,提高管线管理水平和故障解决效率。动环监控可视化一、预警告警 智能巡检动环监控系统中的设备监控信息,是通过智能数据接口或传感器采集多方面监控数据(如供配电、UPS、消防系统等),实现设备运行的正常状态监测、异常状态预测、告警阀值设定、功率参数、应急预案的智能监控功能。当设备数据超过预设阀值时,系统将进行预警提示。在 3D 可视化环境内结合 2D 面板展示出来,确保机房内始终保持合适的动力供应。系统支持对该可视化场景提供智能巡检方案,运维人员自定义规划巡检路径,对各个巡检节点进行安全管理。辅助运维人员做出科学决策,一改往日“关门看报告、拍脑袋定方案”的现象。二、3D温度云图数据中心“喜冷怕热”,随着计算规模的逐步增大,热量也会逐渐升高。通过装设温湿度监测模块,进而呈现出该环境内所有的热源分布,及时发现快速定位异常温度区域并提醒管理人员。鼠标点选设备可查看子设备实时温度数据,数据由2D面板呈现。采用3D温度云图,实时感知机房内部温湿度情况,较大程度上缓解机房温度过高问题,杜绝被动“热处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且在春节期间运维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为保障各大科研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全力做好数据中心运作平稳,3D可视化集装箱数据中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利用车辆快速运输,可根据需求及场地状况分散或集中叠放部署,做到快速调度布局。即使运维人员再少,也能做到24小时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发现机房安全隐患,保证机房运维和医疗机构业务的连续性。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流量的爆炸式增长,数据中心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力消费设备之一。据估算,2020 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约 760 亿千瓦时。如果折算为二氧化碳排放量,2020 年全国数据中心二氧化碳排放量近 4000 万吨。整体看,数据中心耗电及碳排放量规模占全社会比重虽不及电力、化工、交通等高排放行业,但仍不失为一个排放大户。未来数据中心能耗和碳排放还将稳定增长,因此节能减排是数据中心行业长远发展必须锚定的一个关键方向。设立根服务器需要世界相关组织批准吗?
需要ICANN批准。
首先我们要知道,是什么创造了根服务器?1970年之前,美国已经在军队中使用计算机,不过美国空军使用的是IBM制造的计算机,海军使用的Honeywell(霍尼韦尔,现在传感器巨头)的计算机。
当时的计算机之间是不连通,不单单不同品牌之间不连通,就连相同的品牌也不连通。
所以当时的美国科学家想找到方法,让这些计算机可以连通,实现数据共享。
【这种思路,属于很正常的一种思考思路,但是什么技术能实现连通呢?】
出现了第一代互联网arpanet(阿帕网),也是美国军队研究的产物。
第一代阿帕网,从网络结构上面来说,比较简单,只有四个节点:分布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犹他大学四所大学的4台大型计算机。
即使是第一代局域网络,也需要信息传输的协议。ARPANET采用了包交换机制,同时发明了NCP协议(NETWORK Control Protocol),在之后的arpanet(阿帕网)基础上,美国开始大面积布局:第二代互联网的时候,就开始将NCP协议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1973年,两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发明了一个写协议:TCP/IP网关协议。
怎么通俗的理解TCP/IP技术?(以下解释属于通俗化理解)IP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址。TCP就是属于将数据包装起来,然后通过网络运输的方式。
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
整个地球有非常多的地方,我们需要从上海的南京路18店(某某商店),送一个获取到新疆的乌鲁木齐的克拉玛依西街的8号店铺。
现实中,我们都知道,需要目的地的地址,和寄送地址,才能够寄送,不然信息没办法送达。不带有寄件地址的,送到了信息没办法寄送回来。
这就是IP的意义,给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可以是个人电脑,也可以是一整个学校,企业),这个节点有一个地址。这个地址就是信息交换的目标。
所以,我们看到的192.168.0.0 这种IP地址,就是非常典型的IPV4地址。总计32位,分成四组。
看到上面图的标记了:
解释一下:
A类IP地址:这个地址的含义就是前缀是固定的,例如192.xxx.xxx.xxx,怎么理解这种地址,这就好像是圈定了地址是中国。
B类IP地址:这类地址的含义就是,固定了前两个分组的前缀,相当于,锁定了中国——上海,从国家到省份的锁定。(当然这里是比喻,便于理解,专业性指向含义,需要专业对待)
C类IP地址:这类地址的含义是小规模的网络中,例如已经精确到城市,甚至是一个企业内部,这个时候可以分配的IP地址。
有了解过手机号码段命名方式的,多少对这种数字地址方式,还是有了解的!
第1-3位—网络识别号;第4-7位—地区编码;第8-11位—用户号码。
例如131是联通号段,5109是属于南京地区的编码(属于南京的还有一些编码),之后是个人的码号。
其实跟IP有类似的原理。
TCP的含义,相当于数据的运输方式。例如架设了网线之后,怎么打包数据,从哪个路途走,怎么过关卡,到对方目的地了,怎么拆包,拿出来数据。
这就是TCP协议要干的事情。
非常类似于,交通体系+物流体系的现实社会的构成。
TCP我们就不过多解释了。有兴趣的自己学习,可以了解专业的知识。
IP地址出来后,这个时候就有了基本的IP地址的协议方式,也就是整体IPV4的发展脉络。
IPV4资源的分配和枯竭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美国一些大学和公司占用了大量的IP地址,例如MIT、IBM和AT&T分别占用了1600多万,1700多万和1900多万个IP地址
美国现有IP地址 12亿个左右,平均每个美国人有4个IP地址。
中国目前约5400万个,大约24个中国人1个IP地址(按13亿中国人计算)。美国人均IP地址是我们的100倍。
我们补充说一点:网关与路由的问题。互联网的信息传输方式,跟现实社会中的信件传输方式,是共通之处的。
我们见到的路由,交换机,就类似于物流的集散地,分拣,分配运送到不同区域,最后通过某一个快递(某一条网线,路由)传送给某一个人。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旦IP地址协议定下来之后,所有的通信设备都是按照这个协议开发的。也就是说2000年前后,全球最大的通信公司,思科能够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企业的原因。
当时的所有网络通信的承载网,你可以理解为信息高速公路,服务器+交换机都是必备的产品。
也就是说,在ipv4确定的那一刻,这个协议确定后,后续的所有的通讯设备,各类网关设备,都要遵照这个协议去开发。
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情况了:IP协议确定后,只要是想使用这套网络架构,或者说想使用互联网的,硬件,软件都要按照已经确定的协议架构来。
所以说,如果要从新建立一个互联网,放在2020年的今天或许在感觉上不是很大。但是在上个世纪,服务器,交换机,网关等等设备都没有状态下,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想要建设互联网,就必须要按照美国确定的协议体系来。不能胡来。
IPV4和根服务器是什么关系?IP地址本身是一种网络地址的表述方式,就好像:上海市南京路18号,这个地址,其实可以用一个名称代替,可以叫:和记洋行。
IP地址同域名(俗称网址)的对应,就是根服务器要干的事情。也就是域名管理系统根服务器。
有购买过域名的可能都会知道,域名有一个DNS解析,说白了就是,让域名同一个IP地址绑定到一起。
所以我们上面,也说了IPV4是第一代IP地址出现后的产物,他的出现直接确定了,所有网络的传输方式,以及硬件的协议架构。
那么在ipv4时代,中国是没有根服务器的,因为根服务器已经在上世纪就分配完了。
现在共有13个根域名服务器,域名为“字母.root-servers.net”。其中“字母”的范围是从“A”到“M”。根服务器是互联网域名解析(DNS)系统中最高级别的域名服务器,目前的分布是:主根服务器美国1个,设置在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辅根服务器美国9个,英国、瑞典、日本各1个。
但是IPv4的数量已经枯竭了。Ipv6需要快速的启用,以便于在未来的物联网,以及其他领域得到更快的发展。
实时上IPV6也还是ICANN启动的一个计划。中国之所以对IPV6非常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拥有的IP资源太少了。而且已经没有了,未来发展受限了。大量的节点如果不能拥有IP地址,要么不能上网,要么就要用其他的技术,增加成本,并且速度减慢。
IPv6的根服务器,能不能不通过ICANN自己设立?还是不能。
ICANN管理着全球所有域名后缀的使用权。通用顶级域名都归属ICANN管理,三字母,四字母及以上,例如:com,biz,net,xyz这都属于是通用顶级域名,两字母是国别域名,例如。.cn, .jp, .us,.de这类。
说一个容易有误区的域名:.com.cn 这是cn域名的二级域名,属于cn域名。这种中国特有的。
日本特有的是:.co.jp,你会看到不少日本的域名后缀都是.CO.JP这就是.JP的二级域名。
国内管理cn根域名的服务器是在中国的,是由CNICC管理的。也是经过ICANN同意的。cn域名的网站不管怎么样,只要国内根服务器没有问题,是永远不会断网,完全独立的。
现有的所有域名进入到互联网使用,都要先入根域,入根域就需要ICANN同意,这就好像进入族谱一样。没进族谱,这一个脉的所有人,都是没名没姓的人。找不到,是黑户。
那IPV6到底有啥用?IPV6是网络中的节点的地址。说白了,就是城市多了,每家每户都有名字,都有街道给你画好地方。如果没有地址,那就是黑户,可以存在,但是永远找不到。甚至感觉生就是不存在。
IPV6和IPV4是什么关系?现在大部分的网络都还是IPV4的网络,虽然IPV6在中国大力推行。但是在美国IPV4仍然是大量使用的。
在数据直接传输协议上面,如果服务器网关不进行改造设定。是不能实现IPV4向IPV6地址传输数据的。
所以这也才有了IPV6转IPV4的各种技术出现。
IPV4和IPV6会共同出现很长一段时间。怎么理解这两者的关系?
这就相当于,清朝的八旗子弟,早年不允许和汉人通婚。但是这两者又都是表述地址的方式。本质上面,并没有区别。所以只能改动服务器方面的协议让这两者可以转换。
美国段了根服务器是不是网络就瘫痪了?美国断了根服务器,外网的访问受限,尤其是贫民访问找到路径入口,是受到限制的。
但是国内影响并不是很大,本身国内域名有根服务器的镜像。同时DNS的解析,并不是所有的都经过美国的根服务器。
尤其是现在的移动APP,更是一个域名的子域名下面,进行数据传输。经过DNS解析,但是压根不经过根域名。
想象一下,要是淘宝双十一数亿的并发,都经过跟服务器,那根服务器得多厉害?要建设多大?你有听说过根服务器在数十年前就做到了这么高的并发了吗?
根服务器,确实重要,但是没有外面传的那么神乎其神。并且互联网的种种协议,都是各国一起构建和制定的。这不是谁想断就能断的。
至于俄罗斯的断网测试,对于中国来说,没必要测试,因为中国的科学长城一直都存在。
推动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与根本要求。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旨在构建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多样、更可持续发展、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立足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教育新基建,夯实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基础条件。
坚持创新引领。深入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教育数字转型。
坚持协同推进。加强部际协同、部省联动和区域协调,提高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能力。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各方主体参与教育新基建,培育良好的发展生态。
坚持统筹兼顾。统筹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统筹存量与增量设施,注重盘活存量,避免重复建设。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畅通连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间的教育网络。提升学校网络质量,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网络服务。
1.建设教育专网。充分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已有建设基础,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国家主干网、省市教育网和学校校园网的衔接,实现网络地址、域名和用户的统一管理。按需扩大学校出口带宽,实现中小学固定宽带网络万兆到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以及部省数据中心、高校超算中心等设施的高速互联。深入推进IPv6等新一代网络技术的规模部署和应用。
2.升级校园网络。推动校园局域网升级,保障校内资源与应用的高速访问。通过5G、千兆无线局域网等方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支持建设校园物联网,推动安防视频终端、环境感知装置等设备联网。通过卫星电视、宽带网络和宽带卫星为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输送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顶级域名与一级域名的区别?
顶级域名(Top-level Domain,TLD)和一级域名(First-level Domain)是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层次结构和功能上有所区别。
顶级域名(TLD):顶级域名是域名系统中最高级别的域名分类。它位于域名的最右侧,例如.com、.edu、.org等。根据国家或地区划分,还包括像.cn(中国)、.us(美国)、.uk(英国)等国家顶级域名(ccTLD)。顶级域名由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如ICANN)或各国相关机构进行管理和控制。
一级域名(FLD):一级域名是相对于顶级域名而言的,指的是在顶级域名下的第一个层级域名。一级域名是由域名持有者自己选择和注册的,并通常与特定的组织、公司、个人或品牌相关联。例如,在.com顶级域名下,一级域名可以是google.com或example.com。
简单来说,顶级域名是整个域名系统的最高级别分类,用于标识不同的域名类型或国家/地区。而一级域名是在顶级域名下的第一个层级,用于标识具体的组织、公司或个人。在域名中,一级域名通常位于顶级域名的左侧,由点(.)分隔开来。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顶级域名和一级域名外,还有二级域名、三级域名等更多层级的域名分类。这些层级的域名用于进一步划分和组织网站、服务器和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