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战机编队飞行,二战中日军为何注重近距离搏杀?
谢邀!对于日军为何执着于近战拼刺刀,其他几位已经回答得差不多了。我在总结的基础上,额外说点其他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
一,国力原因,日本国家资源有限,强调白刃战,是节约国家资源的做法。
二,日军迷信白刃突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日俄战争与毛子交手,通过万岁冲锋+白刃战的方式,尝到了甜头,屡试不爽,所以就执着于近距离格斗了。
三,日军前期主要对手是亚洲国家,诸如中国这类国力孱弱的国家,所以,基本上走的是炮火覆盖+万岁冲锋的模式。日军没有经历过一战欧洲的战场,无法感受到自动火力的洗礼,白刃战,对付中国这类国家军队,绰绰有余,但对付美军就捉襟见肘了。
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武士道的原因了。日本人钟爱所谓的铳剑术,后来甚至给升格为铳剑道,就跟这离不开关系!近战格斗,无疑是对人胆量与信念的考验。到了“二战”后期,日军败局已定,针对盟军作自杀式的万岁冲锋成为精神意义上的行为方式。
说点其他的,这个日本人的万岁冲锋,不光在日本军队有,就在美军也有哦,美军欧洲战场上有个442团,是由在美的日本人后裔组成的,曾经通过一次经典悲壮的万岁冲锋,被美军称作“德克萨斯的拯救者”。1944年10月,442团转战法国东北部,刚到达就加入瓦斯杰斯战役。为了拯救遭到大批德军包围的200名来自德克萨斯州的美国大兵,442团付出了700条人命的代价。几乎是用三条人命救出了一个德州牛仔。为此,422团也一战成名,被美军尊称为“德克萨斯拯救者”。由此可见,万岁冲锋加近战格斗这种武士道精神的体现方式,是流淌在日本人血液里的。
近战格斗,不光就是陆军的专属,海军也有这传统,我一说神风特工队,大家就知道我想说啥了。神风特别攻击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为了抵御美国军队强大的优势,挽救其战败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美国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的自杀式袭击的特别攻击队。你想想,开着飞机直接撞,开着鱼雷直接上,全是自杀式,这绝对是海军特有的“白刃战”。
好了,想看看本子怎么冲锋,那就看看有体现日军万岁冲锋白刃战效果比较好的影视剧
《血战钢锯岭》,日军突然从地道向蝗虫一样冲出来那个镜头,印象深刻吧。
《风语者》,也有本子冲锋镜头!
美剧《太平洋战争》,也有本子的万岁冲锋。
高丽棒子的电影《登陆之日》,也有本子怼苏军的诺门坎战役,冲锋镜头经典。
《二百三高地》是一部剧情片。内容以日俄战争中旅顺攻围战前在203高地为主轴,依据史实描述日军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攻取此高地的故事。该片于1980年出品。里面就有日俄战争万岁冲锋白刃战的镜头。
好了,就说到这了,我举例这些电影,纯粹只是为了做个举例,让大家对本子近战自杀式冲锋有个印象,别无他意!可不能说我是精日哦,那可是大大的冤枉。给我一个赞,日本沉一米!
为什么二战时美苏不将日本分裂成两个国家?
哪怕只有一个苏联士兵未经我的允许而进入日本,我就把苏联驻东京使团全部投入监狱。
说这话的是麦克阿瑟,听到这话的苏联驻东京代表杰列扬科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片刻才说:"老天爷,我相信你做得出来。"
麦克阿瑟斯大林所以,问题,二战时美苏为何不将日本分裂成两个国家,答案是明显的。苏联想登陆日本,是美国坚决拦住了,它要独霸日本!
本来,依照盟国的设想,战败的日本,要成为战败的德国翻版。德国被战胜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分成4块,首都柏林也被分成4块,后来据此成了东德和西德。日本也要被战胜国美国、英国、中国、苏联分成4块,首都东京也是如此。
大家可以看出,唯一的不同是德国的一个占领方是法国,而日本的一个占领方换成了中国。
原定占领日本的4个国家,英国在二战遭受重大损失,打日本只能算打酱油了。至于中国方面,当时的中华民国,蒋介石在忙着打内战。记得当时还想叫有远征军经验的孙立人率军到日本,后来内战一开打,就没有精力到日本了。所以总的来说,就是剩下苏联和美国叫板了。
按计划,日本应该被瓜分设想是很好的,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日本和德国的情况很不一样。打败德国的时候,苏联红军是主力军,连柏林都是苏联红军打下来的。几百万的苏联红军在德国境内,瓜分德国的时候,怎么能没有苏联的一份呢?
至于日本,在日本战败之际,日本的本土防御是完好的,因为还没有哪个国家能登陆日本。当然,美国陆航通过B-29战略轰炸机,以“李梅烧烤”方式把日本炸了个遍;只是,那时候日本还是没有想着投降,等着盟军登陆的时候,来个“一亿玉碎”,说不定到时候能翻本,或起码缔结和约呢。
日本如此死硬,其实也稍可以理解,虽然没有海军、空军了,但是本土防御是完好的,这样就投降有点不甘心了。
如果以美国的“没落计划”来打日本,说不定自己要牺牲数百万人,反正最低起点也是定的50万牺牲,代价太大了,美国非常希望苏联能搭把手。毕竟,苏联红军在欧洲大陆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
没落行动斯大林答应了,虽然和德国浴血搏斗过了,这时候很应该休养生息。但是,富贵险中求,况且,现在手头那么多兵,对日本法西斯宣战是众望所归,不说日俄两国之间的历史恩怨,能在最后的群殴里参战,分一块大蛋糕总是好的。
只是,为了对付德国,苏联把在东方,中苏、中蒙边境当时主要防备日本关东军的军队都调走了,现在要重新集结优势兵力,山长水远(苏联太大了,东西几千里),于是斯大林和罗斯福约了德国投降后的两三个月内对日本宣战。
.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宣布对日本宣战。
9日零时,苏联出动三个方面军,总兵力约150万人,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发起全面攻击,短短一周时间,苏军便击溃了日军主力。整个战役历时24天,共击毙日军8.3万人,俘虏59.4万人,而苏军仅伤亡3.2万人。
在这次“八月风暴行动”中,苏联也派兵攻打千岛群岛。一直到9月5日,在日军已经投降二十多天后,苏联才全面占领了北方四岛。
在拿下北方四岛后,斯大林还试图向北海道进军。但由于麦克阿瑟的态度坚决而强硬,苏联最终放弃了登陆日本本土的念头。日军被俘不得不说,这场战役是非常成功的。
只是,在8月6日、9日,美国对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后,日本天皇也被这初面世的大杀器吓尿了。在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本来以为的还要登陆日本本土,打个一两年的事情,忽然日本就投降了。
怎么办?苏联红军的强大,给人第一感觉是陆军,钢铁洪流。在中国东北,你可以横扫日本关东军。可是,日本是个岛国,到日本本土,你是要登陆才行的。
美军对苏军的真正需求,是让苏联红军把日本在中国、朝鲜半岛的日军消灭掉,不让他们有回援本土的机会。
美军在筹备登陆日本本土的行动中,实际上也在秘密筹备应对可能的与苏联的冲突。如果苏军真的进展神速,甚至能对日本本土实施登陆,美国为了保住这个胜利果实,就要立即实施登陆作战,甚至不惜与苏联一战。
日本投降后,8月19日,美军斯帕茨将军下令:“展示空中力量……持续且要不断增加兵力”。这时候,美军的B-29和其他陆航部队的轰炸机、战斗机继续保持在日本上空的大编队飞行,一方面是震慑日本,第二个也是为了震慑苏联。
实际上,在占领日本这个事情上,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冲突在二战结束前即已开始了。
1945年8月 11日,苏联曾向美国提出由两国将领共同担任驻日盟军最高统帅的要求,美国没有理会。
杜鲁门两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总命令第l号》,其中把苏军受降地区定在中国东北、朝鲜北纬38度线以北地区。8月16日,斯大林就此致电杜鲁门,提出千岛群岛和北海道北部也应由苏军受降。杜鲁门坚决拒绝了苏联试图参与占领日本本土的要求,但同意考虑将整个千岛群岛让予苏军受降。
8月18日,杜鲁门公布《战后占领日本本土的各国部队的组成》文件,规定各占领国的部队将编成统一的军队,由美国任命的最高司令来指挥,而不是像在德国那样搞多国占领。这实际上表明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意图。
9月22日,杜鲁门通过麦克阿瑟发布的《日本投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规定,占领军将置于美国任命的最高司令指挥之下,各盟国间如发生分歧,将按照美国的政策行事。这一排斥其他盟国对日占领的政策,导致了麦克阿瑟在日本建立起美国单独占领的所谓盟军最高统帅部。
美国如此独断专行,苏联当然强烈反对。1945年9月的伦敦外长会议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出由美、苏、中、英四国代表组成对日管制委员会,遭到美国拒绝。
后来,苏联通过驻东京代表杰列扬科向麦克阿瑟再次提出占领北海道的要求,被麦克阿瑟一口回绝。
杰列扬科愤怒地说,不管美国是否同意,苏军都将开进北海道。
麦克阿瑟更是不甘示弱,说哪怕只有一个苏联士兵未经他的允许而进入日本,他就把苏联驻东京使团全部投入监狱。
杰列扬科听了这话,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片刻才说:"老天爷,我相信你做得出来。"
不得不说,麦克阿瑟非常狂妄,但是他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很有底气的。二战,美国本土没有遭受打击,美国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在日本这边,几千架轰炸机、战斗机,还有当时的原子弹这样的大杀器,是美国独家掌握的。杜鲁门当时得知原子弹试爆成功,激动得跳到椅子上,他心里肯定想,美国可以以此号令天下了。
美国B-29战略轰炸机后来,苏联和英国继续向美国施加压力,要求成立一个共同机构来指导对日占领。迫于苏、英的压力,美国政府不得不作些让步。
在12月举行的莫斯科外长会议上,美国同意在华盛顿和东京分别成立远东委员会和对日理事会。远东委员会由参加过对日作战的11国代表组成,名义上是对日占领的最高决策机关,实际上所做的决定也必须通过美国政府和占领当局去执行,最后决定权仍掌握在美国人手中。因此,该委员会实际上无法左右美国的对日政策,起不了多大作用。
至于对日理事会更无实权可言了,它仅仅是个咨询机构,一切听任麦克阿瑟行事。
麦克阿瑟本人,一直是个反共老手。早在30年代初期他当陆军参谋长时,他认定"退役金大进军"是赤色分子所为,是共产党阴谋推翻政府的暴乱,亲自披挂上阵,指挥军队驱赶了手无寸铁的退伍老兵。
二战时,他对美国援助苏联,一直忿忿不平。另外,他还说自己一直被克里姆林宫当作要消灭的目标。
美国和苏联的对抗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合作的基础已经消失,美英与苏联的对立日益尖锐。只能说,苏联的对日作战,可能稍微慢了些,要是能提前几个月,在消灭日本关东军后,登陆日本本土,造成占领日本事实。
而在美国忽然拥有原子弹杀手锏,日本很快投降,美英大军逼近日本本土的情况下,苏联要想在日本本土分一杯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何谈和美国一起把日本分成两个国家?它唯一能获得的利益就是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了。
南千岛群岛资料:《天火焚魔 美军对日战略轰炸全史》
《麦克阿瑟》
日军为何偷袭珍珠港惹火烧身?
许多人都比较了解二战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对于日本的“冒险”行为,虽谈不上螳臂当车,但也有些自不量力的做法感到唏嘘不已。日军联合舰队的这一“炸”,震醒了孤立主义的美国人,让正与德军在天空中进行鏖战的丘吉尔和为不能参战而着急上火的罗斯福,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原来,丘吉尔希望美国的参战,可以借用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军事力量来对抗德军的疯狂;同时,罗斯福也对国内的孤立主义无可奈何,因为他看到参战后的巨大利益——主导世界的话语权。可以说,日军的偷袭,英美是暗暗叫好的,那中国呢?是不是也应该叫好呢?
日军的放手一搏。众所周知,自日军踏入中国大陆的那一刻起,它称霸东南亚和与美国抗衡的野心骤然膨胀。于是日本陆军总部制定了“南下”和“北上”两个作战计划。然而,在进犯苏联,妄图占领西伯利亚时,被“北极熊”狠狠一巴掌给拍醒了,“北上”的梦想化为泡影。
一贯欺软怕硬的日军只好掉头“南下”,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石油)等,以便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可“南下”计划一定会触碰到美国这个大发战争财的“中立国”的核心利益。狼见到肉的时候是不会轻易罢休的,但狡猾的狼也在观察猎人手里的枪,对于他们“南下”的最大威胁就是美太平洋舰队。
然而,让他们有底气的是,当时的日本海军的实力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航空母舰的数量超过了美军。如果将美太平洋舰队主力消灭,就可以达到“一招制敌”的效果。可让他们最为忌惮的还是对方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对熟知美国实力的山本五十六来说,此刻是左右为难。
但嗜赌如命的山本五十六,眼看陆军在中国战场“顺风顺水”,争足了颜面。不甘心落后的他,此时的“赌徒”心态越来越强,在几乎一定战败和不战自败两者中间,他依然选择了“亮剑”。在十万分之一的希望之中选择那唯一的希望。最终,向美国露出自己的獠牙,背水一战。
偷袭一时得逞,让中国战场的作用愈发凸显。首先,当时的日军,大部分陆军都消耗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战场。偷袭珍珠港让他们已经面临战线过长而到处受敌的境况,但自从武汉会战之后,占领区进一步扩大,似乎看见了占领中国全境的曙光。这个时候,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它开始向各大列强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孤立中国,让中国孤立无援,自己好独吞这一块肥肉。按丘吉尔的说法,他不可能接受日本的条件,否则战争会在蒋介石被绞死以后结束。
其次,在中华民族的艰苦抗战下,留下了太多的鲜血和英灵,这是无法磨灭的印记。因为共同的敌人,中美之间开始频繁接触,美国提供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是为了更好的牵制日军;而拥有美式装备的中国军队,实力也今非昔比。
不可否认,自美军参战以来,中美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罗斯福对中国的“友好”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鼎盛,他不遗余力的将中国拉入了联合国,成为最终的常任理事国。同时,美国提供的战略物资支援,加速了日本的灭亡。可以说,美国对于中国战场的最终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在网络上流行一个词“躺赢”。从整个二战历史来看,在美国参战之后,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开始有守势变为僵持,尤其是二战后期,大量的日军精锐部队被抽调到日本本土或太平洋岛屿上,中国军队开始战略性反攻,一路“躺赢”。
当然,这并不是要磨灭先辈们在战场上留下的功勋,而只是从整个战场的形势来进行分析,中国确是得益于美国参战。如果他们不参战的话,中国最坏的结果,就是被列强瓜分,变得四分五裂,从而走上比较悲惨的结局,更别谈未来了。
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行为,中国是不是应该拍手叫好呢?欢迎大家留言或评论。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现在为何能成为亲密盟友?
因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以巨大的优势击败了当时的旧日本,同时夺取了在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这使得战后的日本被美国套上了牢牢的枷锁,美国对日本的政治和军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影响力。
日本代表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字投降,这意味着二战后的日本将全面受控于美国。
冷战时期,美国就把日本当作是对抗苏联的前线基地,美国当时在日本部署了大量的反潜战力,来阻挡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进入太平洋的发射阵位。苏联海军则为了应对美国和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庞大海上力量,在太平洋舰队部署了两艘重型载机巡洋舰和三艘光荣级巡洋舰等先进武器装备。
图为美国部署在日本横须贺基地的第七舰队航母编队。
这也导致了日本在美国同盟国体系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90年代以后,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但是东亚的局势并不稳定,美国依然在日本部署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通过和日本签订美日安保条约来控制日本的军事发展,同时他们还在日本驻扎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包括第七舰队驻扎在横须贺的海军基地等。
美国和日本的关系现在已经非常密切。
当然日本也一直有一种和强国合作的传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就认定同英国的同盟取代日本同德国的关系。而日本的陆军则全盘学习了德国陆军的体制和训练系统,这说明日本对于强国有一种崇拜和发自内心的学习。因此也一直有一种传闻说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谦虚国家。不过这种性格在日本面对小国的时候则截然相反,日本在小国的面前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讲理。
苏联的太平洋舰队曾经是西太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力量,日本也由此开始发展海上自卫队。
现代的国际环境和外交局势,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形势,都决定了美国和日本之间的亲密关系,美国需要日本作为自己在第一岛链上的堡垒和重要的军事基地,成为美国军事力量向前可以攻,退回可以防守的一道堡垒和一道防线,而日本又需要美国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为自己比较弱的军事力量助威,以提供自己需要的安全防卫要求。
日本和美国分别主导过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TPP现在还在推进。
此外,从经济上而言,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日本非常需要美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来消费自己的汽车和电子产品等,而美国也需要日本的金融产业和股市来为自己的美元霸权和国际贸易提供有效支撑。甚至美国还把日本的经济当作是自己的后院,在自己的经济遭遇困难的时候,就会向日本大量的出售自己的国债,同时还会收割日本经济的成果,把日本经济发展的利润全部收归美国所有。
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受降的历史性一刻就注定了今后的亚太局势。
如今美国和日本的关系,更像是一个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全面战略同盟关系,美国和日本的合作不仅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共同构建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圈。美国和日本分别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在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许多的共同利益。比如日本会为美国的波音飞机生产机翼和机尾等设备,而美国也为日本提供飞机的发动机技术等先进科技。今年美国还和日本签订了700亿美元的意向合同,意图用日本向美国购买700亿美元的设备来平衡美日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
据说二战美军把日本打成狗?
应该说是前期日本把美国打成狗,后期美国不仅仅是把日本打成狗,简直是打成火鸡了。
我是采薇,深度解读历史,欢迎关注。
二战中的美日战场,一般称呼为太平洋战争,主要作战区域包括西太平洋、西南太平洋等广大区域。
战争的爆发标志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军4艘战列舰沉没,3艘重伤,只剩一艘战列舰和2艘航母幸存,美国丧失了西太平洋制海权。
在偷袭珍珠港事件的同时,日本军队大举入侵东南亚各国,于1941年12月10日登陆吕宋岛,击败美军占领马尼拉。美军在麦克阿瑟的带领下后撤巴丹,由于美国担心麦克阿瑟被俘,遂强令麦克阿瑟回国,美军指挥权易手至温莱特将军。
温莱特将军于1942年4月9日率军投降,菲律宾全境陷落。随后日军又占领了新加坡、新几内亚、缅甸、所罗门群岛等地,重创英国远东舰队及z舰队,击退中国远征军,兵锋直指澳大利亚,基本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战略目标。
当时的盟军里,无论是美军、中国军队还是英军,都无力反击,说是被日军打成狗也不为过。不过这并不能说是日本实力超群,而是盟军疏于防范。
美军被偷袭,失去了制海权,无力支持菲律宾战场,导致巴丹美军的投降。日本粗暴对俘虏,强令美军在无水无粮下行军120公里抵达战俘营,造成15000人的死亡,史称“巴丹死亡行军”。
英国由于需要和希特勒对峙,对东亚的支持很有限,海军战术又过于保守,导致z舰队在马来海战全军覆没。远征军在缅甸战场孤木难支,几乎全军覆没。日本正是趁着盟军防备不严密,打出一记掏心拳,想一举击败美军的战斗意志。
但是当美国一旦动员起来,形式就不一样了。在1942年5月进行的珊瑚海海战中,双方打的难解难分,遏制了日军南进的势头,从被打成狗到打成平手,美军必胜信心回归,胜负天平开始偏转。
美军把日军打成狗开始于中途岛战役,此战美军以少帝多,击沉日本4艘航母,自身仅损失1艘航母,恢复了太平洋的均势,为日后反攻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后1942年8月进行的瓜岛战役里,美军以阵亡5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5万余人,使日本海陆空部队遭到残酷打击,如果说中途岛战役后,日军尚有机会夺取主动权,经瓜岛一役后,日本已经全面被动了。
太平洋战争之后的战役基本上是美军碾压日军,在菲律宾海战中,日军飞机被美军像猎火鸡一样击落,史称“马里亚纳猎火鸡”。
由于日本海军丧失制海权,东南亚地区驻扎的日本陆军得不到补充,纷纷陷入饥荒状态,饿死许多日军,甚至发生人吃人事件,瓜岛变成饿岛。
在美军进攻日本本土作战中,更是显示美国碾压般的国力,在空袭东京中,美军采用燃烧弹,一次烧死十万日本人,这就是所谓的“李梅火攻”,比较奇葩的是指挥官李梅在战后居然被日本授予勋章。。。。
如果不是原子弹促使日本投降,以美军的效率,日本可能会遭遇灭族的惨剧。采薇对于日本人自称为原子弹受害者的说法不以为然,因为原子弹促使日本投降,免于遭受灭族,日本其实是原子弹最大受益者。
整个太平洋战争里,日军死亡150万左右,美军死亡12万,伤亡比是12比1左右。我们看到好莱坞大片,会认为美军打日本军队是很艰苦的,实际上除了战争开始阶段美军打的比较狼狈,其余时候美军打打是比较轻松的。
就算是以残酷著称的硫磺岛战役,美军阵亡6831人,日军阵亡20703人,近1比3的战损比,在当时任何军队里,都可以说是一场完胜。
二战美军遭遇的伤亡及残酷性,远不如南北战争,当时的南北军队遭遇过7成以上的伤亡率依然持续作战,与其说二战美军打的艰苦,不如说美国人是承平太久,忘记了南北战争是怎么样的打法。
所以说美军不仅将日本打成狗,还打成火鸡了,自身伤亡又少,可以说美军是穿着礼服在打火鸡。
我是采薇,深度解读历史,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