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空间站叫什么名字,伊拉克有国际空间站吗?
伊拉克没有国际空间站,伊拉克的航天技术水平,连运载火箭都制造不了,就更不要谈空间站啦。国际空间站的成员国有: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巴西和欧洲太空总署ESA(它的成员国是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英国、丹麦、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爱尔兰、奥地利、挪威和芬兰)。
国际空间站都有哪些国家组成?
是由美国,俄罗斯,英法德等16个国家组成的。
国际空间站有16个国家。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
俄罗斯建过几个空间站?
俄罗斯建过8个空间站
美苏在航天领域竞争一直非常激烈,但是几乎每个重要的“第一次”都是由苏联创造,在50-60年代那段时间里苏联的航天方面成就一直高于美国。在空间站方面,在国际空间站建立之前最大的空间是苏联“和平”号,而在“和平”号之前苏联还建立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美国同期只有“空间实验室”这1个空间站。而美国为了在航天领域挽回颜面在60年代倾尽全国之力发展载人登月,终于在1969年成功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挽回了航天方面的颜面。在深空探测方面美国技术领先于苏联,虽然苏联率先发射世界上第一颗金星和火星探测器,但是大都以失败告终,美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接近金星和火星的国家。在70年代美国又发射了用于深空探测的“旅行者”号和“先驱者”号并一直运行到现在,又先于苏联成功发展了可以多次往返地球的航天飞机,这才在航天方面逐渐全面反超苏联。
国际空间站各舱段重量?
国际空间站的重量为423吨,电功率为110千瓦,框架式结构,长宽为108米X88米,实验舱6个,密封舱容积1202立方米。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含翼展)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
其主要结构是:(1)基础桁架。它用来安装各舱段、太阳能电池板、移动服务系统及站外暴露试验设施等。(2)居住舱。它主要用于航天员的生活居住,其中包括走廊、厕所、淋浴、睡站和医疗设施,由美国承担研制与发射到太空。
(3)服务舱。它内含科学仪器设备等服务设施,也含一部分居住功能,由俄罗斯研制并发射。(4)功能货舱。它内设有航天员生命保障设施和一部分居住功能(如厕所、卫生设施等),以及电源、燃料暂存地等,舱体外部设有多向对接口,由俄罗斯研制并发射。
(5)多个实验舱。其中美国1个、欧空局1个、日本1个、俄罗斯3个。美国、日本和欧空局的3个实验舱将提供总计为33个国际标准的有效载荷机柜;俄罗斯的实验舱中也有20个实验机柜。另外,日本的实验舱还连有站外暴露平台,用于对空间环境直接接触实验。
(6)3个节点舱。它们由美国和欧空局研制,是连接各舱段的通道和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的出口。此外,节点1号舱还可作为仓库,用于存储;节点2号舱内有电路调节机柜,用于转换电能,供国际合作者使用;节点3号舱为空间站的扩展留有余地。
(7)能源系统和太阳能电池帆板。它们由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提供。(8)移动服务系统。它由加拿大研制。 国际空间站在组装阶段,其主要设施由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欧空局阿里安5号火箭以及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运送。
组装完成后的运输工作由美国的航天飞机、俄罗斯的联盟-TM飞船及进步号货运飞船完成。美国还计划研制一种有升力的救生飞船参与工作。 到2000年7月为止,国际空间站已有3个舱送入太空,即俄罗斯提供的功能货舱、服务舱和美国提供的节点1号舱。
按计划,此后还将陆续发射加拿大制造的遥控机械臂、美国的中央桁架和节点2号舱、日本的实验舱和站外暴露平台、欧空局的实验舱和美国的居住舱等。如果顺利,预计在2006年将完成全站的组装任务。 (由于美国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事故,使建成计划相对延期) 组装成功后的国际空间站将作为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资源的手段,为人类提供一个长期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的机会。
在对地观测方面,国际空间站比遥感卫星要优越。首先它是有人参与到遥感任务之中,因而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在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当遥感器等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又可随时维修到正常工作状态;它还可以通过航天飞机或飞船更换遥感仪器设备,使新技术及时得到应用而又节省经费。
用它对地球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可长期预报气候变化。在陆地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也都会从中受益。国际空间站在天文观测上要比其他航天器优越得多,是了解宇宙天体位置、分布、运动结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及其演变规律的重要手段。
因为有人参于观测,再加上空间站在太空的活动位置和多方向性,以及机动的观察测定方法,因而可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通过国际空间站,天文学家不仅能获得宇宙射线,亚原子粒子等重要信息,了解宇宙奥秘,而且还能对影响地球环境的天文事件(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等)作出快速反应,及时保护地球,保护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器及其成员。
国际空间站上的生命科学研究,可分为人体生命与重力生物学两方面: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促进航天医学的发展,例如,通过多种参数来判断重力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可提高对人的大脑、神经和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
重力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有广阔的前景,而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要比和平号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优越得多,特别是在材料发展上可能起到一次革命性的进展。 仅就太空微重力这一特殊因素来说,国际空间站就能给研究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航天医学、材料科学、流体物理、燃烧科学等提供比地球上好得多、甚至在地球无法提供的优越条件,直接促进这些科学的进步。
同时,国际空间站的建成和应用,也是向着建造太空工厂、太空发电站,进行太空旅游,建立永久性居住区(太空城堡),向太空其他星球移民等载人航天的远期目标接近了一步。 数据: 国际空间站,又名“阿尔法”空间站,它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共16个国家联手筹建,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由多国合作建造的最大的空间工程。
国际空间站的结构非常复杂、体积庞大,预计投资总额将超过630亿美元,计划在2006年建成(由于美国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事故,使建成计划相对延期)完工后由6个实验舱、一个居住舱、两个连接舱、服务系统及运输系统等组成,是一个长88米,重约430吨的庞然大物。
建成后的空间站参数如下: 长:108 m 宽:74 m 质量:415 t 居住空间:1 200 m3 能源:110 kW 舱数:6个实验舱 2个居住舱 2个后勤舱 宇航员:6或7人 轨道高度:400 km 轨道倾角:51.6°
国际空间站可为21世纪的太空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研究场所,一个长期运行的在轨实验室。世界各地的生物、化学、物理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将在6个实验舱中进行,这些实验舱不仅可为地球上的科学、工业和医药带来持续的效益,而且将开启未来人类进一步探索太阳系之门。
目前国际空间站有几个?
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罗斯和美国有空间站。
第一个空间站是俄罗斯独有的,但是因经济无力维持其修缮和运行而放弃,多年前通过人工控制坠毁太平洋。
第二个空间站是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被称为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前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自由空间站计划。国际空间站由下列部分组成:俄罗斯"进步-M45"、"联盟-TM23"、"进步-M-C01"飞船,俄罗斯的"晨星"号服务舱、"曙光"号工作舱,美国的"团结"号连接舱和"女神"号实验舱、俄"黎明"号小型实验舱等。
国际空间站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即以桁架为基本结构,增压舱和其它各种服务实施挂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挂舱式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