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是共用的吗,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能力独立建造空间站其它国家都不行?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拥有独立建造空间站技术的国家可不止我国一个,像美国,俄罗斯也同样具备这样的技术,毕竟国际空间站现在还稳定的待在外太空,只不过基于多种原因其他国家并没有再次独立建造空间站而已。
所以说,我国并不是唯一一个可以独立建造空间站的国家,而是唯一一个正在独立建造空间站的国家。这两者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前者是技术层面上限制,没有建造空间站的技术,那是无论如何都搞不定的。后者则是多种因素综合限制,有了建造空间站的技术,没资金,没需求也没有建造空间站的动力。
所以说,现如今具备独立建造空间站的国家至少有三个,也就是中美俄。至于英法日三国,应该也具备这种能力,只不过整体技术实力是不如中美俄三国的,其他国家就都真正的不具备这种能力。
建造空间站需要的两大技术
第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要知道空间站并非是由运载火箭一次性发射到外太空的,而是通过多次发射我,将空间站的分段送入外太空的。如此一来,就需要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将空间站的数个舱段一次次地送入预定轨道。
比如说,我国天宫号空间站的各个舱段的重量都要超过20吨,最大的就是梦天实验舱和天和舱,两者的重量都在23吨,而国际空间站的各个舱段的重量也在20吨左右。假如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达不到这个标准,那又谈何向外太空发射空间站舱段,更别提建造完整的空间站了。
由此可见,拥有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是独立建造的基础性设备。而现如今各国所有的运载火箭中,也就只有美国的重型猎鹰,德尔塔4号,SLS,猎鹰9号;我国的长征5号;俄罗斯的安加拉A5,质子-M;欧空局的亚里安5号这八款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了20吨,也只有以上这八型运载火箭才具备了发射空间站分段的能力,这些国家也就是中美俄英法了。
第二:掌握空间交汇对接技术既然空间站是由分舱段一个个对接构成的,那么空间交汇对接技术就是无法跨越的障碍,唯有掌握了该技术,才可能使空间站的建造成为现实,否则就是镜花水月尔,如今也就只有中美俄欧日掌握了空间交汇对接技术。
而空间交汇对接技术的难点
目前来看,载人航天领域使用的对接技术主要就是分为两大类:
第一:是美国航天飞机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技术。
第二:是俄罗斯和欧空局ATV飞船上的“锥-杆”式对接技术。
我国选择的是类似美国那种“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技术。
这种结构就是说,将对接机构需要的所有仪器设备都安装在通道周边,而中间通道的直径为800毫米,航天员和补给品就是从中间这个通道运送的。
这种对接技术的难点主要有四个:
第一:如何保证空间站的两个舱段在对接相撞时,“不会相互撞坏,也不相互弹开”,这就要求对接机构的软硬适中,不会坏,也不会弹开。
第二:如何保证很多相互矛盾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具有极高可靠度,如推拉与合分等等。
第三:如何保证将许多复杂的部件协调安装到中间通道的周边,如何实现系统集成。
第四:如何在地面上充分试验,模拟天上微重力情况下的对接分离过程。
以上这四个技术难点,就是交汇对接必须解决的。
当解决技术难题之后,还要面对需求,持续的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问题。
再者就是得有需求单就需求而言,就可以排除有实力建造空间站的几个国家了,主要就是美国。换而言之,就是空间站对已经参与建造过的美国而言,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毕竟在建造完成之后,凡是参与建造的国家,皆有权利让自己的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展开科学实验。
也就是说,凡是参与建造空间站的国家,其需要在外太空才能进行的试验,估计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等到国际空间站退役,也就没有了继续建造的需求。
说实在的,在建造国际空间站时,美国的投入是最大的。自然就要获得更多的利益。
在国际空间站从2010年正式开始运行之后,截止到目前为已经过去了12年。
美国需要在空间站上进行的科学实验,基本上都做完了。
所以说,也就没有必要花费巨资建立继任的国际空间站,将以往进行的试验再来一遍。
追根究底,如今的美国也没有重新建造空间站的意愿了。而是将目标定在了更高一层的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载人登火,建立火星基地等等。
最后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可以这么说,美国,欧洲,俄罗斯等许多高科技项目,都是因为缺乏持续的资金投入,而被迫中断。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在科技发展中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多么重要。
据统计,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开始建造,截止到2018年为止。建造费用加上运营总共已经消耗了1600亿美元。
另外建成后还要维护,还要向上面送宇航员和各种物资,预计每年还要耗费30亿美元。
也就是说,国际空间站从建造到退役一共需要大约2000亿美元左右的投入。
当然了,这只是预估而已,谁都无法预测在临近退役的几年国际空间站还会发生什么故障。这样保险算下来,耗资也要超过2000亿美元。
而建造空间站在短时间是看不到显著的收益,导致很多国家都不愿意向空间站独自投入过多的资金。
综上所述,想要建造空间站,就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而可以建造空间站的国家可绝对不止我国一个,只不过我国同时满足了以上的三个条件而已。
我国有哪些军事上的超级装备?
说到我国军事上的超级装备,在陆军军事装备层面发表一下我的拙见。
陆军武器装备
(1)99式主战坦克
9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新一代主战坦克。该坦克借鉴了T72坦克设计思路,在其平台基础上改进创新,但在炮塔上借鉴西方先进技术,中西合璧,从而更强大。
该坦克重51到58吨,乘员3人,采用1200/1500马力柴油机(99,99A/99A2),最大公路行程450公里,最大越野行程310公里,机动性能强大。
防护系统,拥有优异防护外形,采用先进的陶瓷复合装甲和双防反应装甲,大大增加坦克反打击能力。
火力系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125毫米高膛压光膛坦克炮,可以使用各型号炮弹,并且使用寿命大大超过我国之前使用的坦克炮。配有1×02式14.5mm防空机枪,1×59式7.62mm同轴机枪,10×94式烟幕弹发射器,综合火力配置强大。
先进的主动对抗激光系统,99式坦克装有一套特殊的主动式激光警告/对抗系统,可以实现远程致盲敌方坦克观察员,杀伤破坏敌方坦克光电感测器,破坏对方坦克的“眼睛”。
总体来说,99式坦克是一款世界先进的陆战坦克,不愧中国陆军陆战之王的称号,是我国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
(2)中国卫士2D远程火箭炮
中国卫士2D远程火箭炮,世界射程最远的WS—2D多管火箭炮系统,射程可达400千米,由WS—2火箭,火箭发射车,射击指挥车和运输填装车组成。
火力配置上,火箭弹弹长8150mm,弹径425mm,战斗部质量250kg。
此款火箭炮具有机动性高,射程远,反应速度快,精度高,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特点(PS:相比导弹而言)。在火箭炮领域是不需要质疑的世界一流水准。
犹记当年喀秋莎之威武,当今我国实现火箭炮技术的世界领先,不无感慨。
咳咳,话不多说,射程即是正义!
我国陆军的超级装备还有很多,在这里先介绍这两款,我想说,我国军事工业的强大,离不开兢兢业业几十年军事工作者们,他们是真正的共和国脊梁!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他们的科研成果,我国陆军才成长为世界数一数二的陆军力量,保卫祖国!
如今北斗系统成功反超?
北斗系统这段不为人知的研发历程刚好和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的新年贺词不谋而合。郭平表示,“正是这些极端不公平事件,把我们逼向了世界第一。”中国的科研人员正是以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打破西方国家对高端技术的垄断,令国人肃然起敬。
周四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将提供全球服务,也就是说,北斗系统正式从区域走向全球。受此消息提振,周五开盘,产业链企业均高开急走。
北斗系统迈入全球时代 产业链企业高开高走
周五早盘,因北斗系统迈入全球时代,产业链企业受益,均高开高走,中海达涨逾10%、北斗星通涨逾8%,华力创通涨近6%,海格通信涨3.55%。
此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于12月27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消息称,2020年之前,我国将接连发射1颗北斗二号和11颗北斗三号卫星;2035年之前还将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目前,全世界仅有4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中国的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这4套系统各有所长,GPS最早投入使用;“格洛纳斯”最能抗干扰;北斗是唯一一个可以发送短信的;“伽利略”则号称是最精密的。不过,在周四之前,只有GPS和“格洛纳斯”实现全球覆盖。
北斗往事:欧洲欲将中国踢出局 反而被逼得无路可走任何科技进步的背后,总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和一些令人感到心酸的故事。就像现在中国5G遭遇一些西方国家“使绊子”一样,北斗系统的研发也曾遭遇西方国家的打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此前曾表示,2004年中国北斗二号研发初期,技术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当时欧洲主动邀请中国加入,于是中国向欧洲投资2.3亿欧元,共同研发这一高端技术。
而2005年之后,随着一些亲美领导人上台,欧洲人就将中国“踢出局”,这一事件刺激了中国独立建设导航系统的决心。由于卫星通信频道实行先占先得原则,于是中国宣布使用同“伽利略”一样的频段,并抢先发射北斗二号,抢占“伽利略”计划使用的波段,令该系统陷入两难。
如今,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实现全球覆盖,而号称最精密的“伽利略”却还仍限于区域使用,估计此前也没料到会被中国反超,甚至逼得“无路可走”吧。
申请使用中国空间站被拒的国家?
首先美国被拒绝了。有人揣测这是我们对美国的报复,这种污水我们是不接的,其实美国被拒绝的理由比报复更让人尴尬。
因为美国提交的太空实验项目太没有科技含量,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的最低标准,被认为这是对空间站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就拒绝了。
之所以有很多人对这事有很多揣测,那都是美国惹的祸。在10年前,一个美国人促成了著名的《沃尔夫条款》,其中包括立法禁止美国和我们在航空航天领域任何合作。
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你都立法禁止了跟我们合作了,我们总不能热脸贴冷屁股吧。前面才刚刚立法禁止,现在又求着别人合作,这只有美国佬才干得出来的事,一点都不要脸。
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是大度的,是宽容的,我们才不是睚眦必报的小人,跟你斤斤计较。我们的目标绝对不是哪一个国家,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在空间站的利用上我们是和平宽容的,这不我们就首先批准许了17个国家入驻使用中国空间站申请。
中国、西班牙、荷兰、印度、俄罗斯、瑞士、波兰、肯尼亚、日本、沙特阿拉伯、意大利、挪威、法国、比利时、德国、墨西哥、秘鲁。还批准了三个国外实验舱与中国空间站连接。欧洲航天局的实验舱,多国共建的实验舱,俄罗斯的实验舱。2020年我们空间站完全建成后,就会有外国人进入里面工作做实验。现在有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名宇航员在中国进行训练,必须学习中文和使用中文,毕竟我们的空间站用的都是中文标注。就这个事情,还有美国太空官员挑刺,说中国空间站使用中文标注不规范,应该使用英文。这非常可笑!我们的空间站,我们的家,不标中文,难道还标外文。美国人说这话不仅脸皮厚,而且很不要脸。我们不惹事,但我们不怕事。对有些不友好的国家,我们可以大声的说不,大声的说拒绝,这让我心里非常酸爽,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这要感谢国家的强大,要感谢航天人的不断努力和付出。2024年随着国际空间站的退役,到时天上只剩下我们的空间站在那里运作,你会是什么感受呢?此时此刻,我非常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浙师大笕文实验学校升学率?
升学率挺不错的,这与学校老师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离不开的。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是上城区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5.83万平方米。学校地处城东新城核心区块,毗邻杭州东站。学校建筑风格大气开放,拥有众多公共空间和功能教室,其中包含一座容纳各类拓展教室,指向学生素养培养的全视野学习空间站。学校立足“高起点办学,高理念育人,高平台打造”,充分利用浙江师范大学的资源,与笕桥实验中学实现“管理一体,师资统筹,资源共享,课程融合,院校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