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喻空间ip,你能否举出古今中外这样的案例?
“托梦”一说,大多来自文学作品,包括小说、神话故事等。古今中外都有这样的案例,如《西游记》中的魏征梦中斩径河龙王(径河龙王曾托梦向李世民求情);《圣经》中的天使托梦约瑟,娶妻玛利亚(玛利亚处女怀孕生子耶稣);周公托梦孔子让其倡导周礼,以及《聊斋》中的田七郎入梦杀鬼等等。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不多,最为出名的是央视《撒贝宁时间》讲的一个亡灵托梦助公安破奇案的故事。即在2008年6月吉林省长白山市发生的一件离奇凶杀案。死者张永成托梦给其远在辽宁的姐姐张燕,公安根据张燕梦境提供的线索成功破获了这起杀人案。
当年这件事被炒作的沸沸扬扬,有人信,有人不信。究竟可信度有多高?谁也说不清楚。那么,托梦一说可信吗?我认为,即使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仍有很多超自然现象,科学还无法解释,我们只能抱着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态度。
但如果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事,那要另当别论。如果科学证实托梦一说是真的,那将颠覆人类的认知。这说明,灵魂确实存在,人死后灵魂不灭,进入了另一个空间,而与人沟通的渠道和桥梁就是人的梦境。换句话说,人的梦境可以进入异度空间。这也太匪夷所思了!真相如何?需要科学去证实。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我将从元认知视角来探讨批判性思维,什么是元认知呢,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就叫元认知。【此文适合慢读】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元认知的思考工具。
认知与元认知比较抽象,不容易【说】清楚,更不容易听明白,因此在这里借用一面镜子作比喻。
对思维屏幕进行思考是元认知,元认知的对象是思维。
用思维屏幕思考事物是认知,认知的对象是事物。
认知跟元认知的对象是不同的。强调一下
【镜中之象的美女】是镜子光照的产物,这是【镜子】对站在【镜外美女】的认知。对镜子本身进行光照,这就是元认知。因此人也一个样,有类似镜子的心智屏幕,用心智屏幕去虚拟【现实的事物】而在心智的屏幕上显示的【虚拟图景】,这个就相当于认知了。而元认知就是对心智屏幕进行再一次的认知,而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元认知了,它是对思维本身进行思考。
简单的说,一边想是指【认知】,一边在观察自己如何想【元认知】。
面向事物的【认知】开始之后,就要开始对事物背后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如果只停留在这一点还有点虚,因此,还要给出【认知】的工具,及【元认知】的工具。之所以要这样,如果你知道【认知】也知道【元认知】,但如果手头没有一定的工具,也很难切入实际。
认知思考工具是对【事物】进行思考是认知。
元认知思考工具对【认知】本身进行思考是元认知。
比如说悬挂假设,把不自觉的假设变成自觉的假设并展示出来,以思考为什么自己持有这样的一个假设,这是元认知。
而批判性思维里就有一步骤就是有意识的假设。
至于批判性思维模型,书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再这里就不多说,可以参照别人对该问题回答。
rcep开始执行了吗?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由于这几天很多朋友都在谈论这个问题,我也始终关注会议的进展情况,并查阅了大量资料。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所以,我全面回答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一、全球最大自贸区诞生了!
经过3次领导人会议、19次部长级会议,28轮正式谈判,由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了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二、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意义重大
我认为正式签署了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全世界重要,对积极推进全球化的中国来说重大意义不然而喻!
第一,RCEP覆盖人口众多。覆盖了22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
第二,经济总量巨大。15个成员国2019年GDP规模达25.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
可以说,这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是中国参与的成员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自贸区谈判。
三、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给世界带来曙光1,全世界关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有人说,世界经济因此倒退十年。如何重振世界经济,毫无疑问“RCEP”的签署,对世界来说决定利好!对成员国绝对利好!对中国绝对利好!
2,RCEP的达成将为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提供一个巨大的机遇。它将成为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着力点,中国制造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3,这次RCEP谈判的达成,将积极推进和助力中日韩FTA谈判。
4,RCEP谈判是在之前“10+3”合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将范围扩大到“10+5”。此前,中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已经覆盖了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而RCEP冲击了传统关税壁垒,未来不排除95%甚至更多税目产品被纳入零关税范围。这将是对全世界经济复苏的强针剂,全世界经济复苏,亚洲经济将更具有活力!四、经济全球化深入人心,中国将更加担当
中观世界历史,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但这一次“RCEP”的签署,就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当这次更加深刻,中国将更加担当!
人类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4波全球化,分别是:
1、航海时代(全球化1.0)——葡西主导
2、殖民时代(全球化2.0)——英国主导
3、霸权时代(全球化3.0)——美国主导
4、多极时代(全球化4.0)——中国引领
世界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今全球步入4.0时代,大国在博弈、小国在站队,商业、经济、体制都在经历蜕变,中国将重任在肩。
五、RCEP,各国走完国内法律程序,即可生效
15各成员国,即“10+5”,只要“10”国,有6个国家国内批准,“5”国,有3个批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随即生效!
如果RCEP与中日韩自贸区进展顺利的话,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时间,全球经济将会进入一个“亚太时代”或者“亚洲时代”,亚太地区将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亚洲会越来越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链、供应链、消费链叠加的区域,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这次全球化4.0升级中,(RCEP)就是重要全新布局之一,它将与之前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一起,助力中国开发全球最大的市场,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布局,这是顺应历史大势,前无古人的一次伟大实践。
A股中的顶级白马股有哪些?
既然是顶级白马股那么我觉得还是要看市值,而且每个行业最好只有一只最具代表性的。
1.白酒行业,毋庸置疑的就是股王贵州茅台,市值3.27万亿
2.保险行业,中国平安,市值1.45万亿
3.银行板块,招商银行,1.38万亿,虽然市值没有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高,但是其它数据和股性要好的多
4.锂电池,宁德时代,9600亿
5.新能源汽车,比亚迪,7600亿
6.免税龙头,中国中免,7500亿
7.家电龙头,美的集团,7500亿
8.食品饮料,海天味业,6600亿
9.安防龙头,海康威视 ,6100亿
10.医药龙头,恒瑞医药,5800亿
11.快递行业,顺丰控股,5300亿
12.猪肉板块,牧原股份,4600亿
13.光伏行业,隆基股份,4600亿
14电力行业,长江电力,4400亿
15.化工行业,万华化学 4400亿
16.半导体行业, 中芯国际,4200亿
17.工程机械, 三一重工,4000亿。
市值低于4000亿的就不说了,至少不能称之为顶级白马。当然随着时间的变化,市值也会有涨有跌,有上位的也有被时间慢慢淘汰的。
所谓白马股有什么共性我相信稍微懂点股票的应该都知道,无非就是占据行业龙头或者垄断地位,成长性较强,净资产收益率高,能经受住市场暴跌的考验,下跌就是买入机会,长期持有,回报率高等。
真正考验人的就是你能不能在下跌的时候坚定的持有,毕竟只有走出来的才叫顶级白马。
举个例子同样时间买入格力电器,上海机场,海螺水泥,上汽集团等当时你觉得优秀的企业,然后看着美的集团,比亚迪,中国中免暴涨是什么心情?
说的好像有点跑题了,总之一句话,现在的白马股未必就是以后的白马股,也不是所有都能一直成长为顶级白马股的,所以重点还是要看你自己对未来的眼光以及买入的时间点。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
在职场上,经常会出现“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有些前后矛盾,既然道理都懂,为什么做不到呢?
其实我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原因分析,我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害怕改变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要走出舒适区到挑战区,一定非常痛苦,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过去这样的做人与做事的方式,突然让你改变,换成别人的方式,你的本能会抗拒。虽然你也能明白这些道理,但是就是害怕改变后未知的风险,你内心不愿意让自己置身于不确定的情境中去。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样的人起码还算听得进道理,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思维非常定势,性格固执,再正确的道理也无法与之沟通,更别说内化认同了。
二、讲道理的时机不对我知道,职场上有很多人或许并不能理解,我给你讲道理怎么也不能接受了?
我是为你好啊,我告诉你正确的处理方法怎么还错了?
你没错,只是你选的时机不对。
记得有一回我下属犯了错误,我就想着给她指出该怎么改正,讲了一大堆道理。
可是她似乎完全没听进去,对我说:领导,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家里出了大事,我妈妈体检出来问题很严重,也许要动手术,我今天完全不在状态,心思都没在工作上,对不起,可以让我先请几天假照顾下家人吗?
那一刻,我并没有生气,因为我共情到她的焦虑、担忧、无助感,所以我批准了她的假期。
三、缺乏自信心这些年给别人做职业咨询,我发现很多人的问题是,讲的道理都可以理解,但就是觉得自己无法做到。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缺乏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在于思维模式。
而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者思维,一种是成长者思维。
固定者思维的人,觉得自己的能力就这么点,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或者改变自己;而成长者思维的人则不同,他们持有能力的增长观念,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是可以达成目标、取得进步的。
当然,这两种思维模式往往是同时伴随着我们,只是,你一定要学会让成长者思维占据你的大脑空间更多。
四、有其他需要顾虑的因素职场上,并不是道理正确的事,就一定合适去做。
举个例子,曾经有个猎头公司拿高薪挖我跳槽去另一家公司,当时猎头对我说:你现在的公司没有那家规模大、发展前景好,薪资也没有那家开的高,为啥你就不愿意出来呢?
我回答猎头:是的,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待我不薄,现在又是公司的困难期,这个时候我一走了之显得无情无义了。
所以,我还是没接受那个offer。虽然薪资等各方面都很有诱惑,但人在职场,也还有其他重要的东西需要考虑。
写在最后以上四点就是我的一些看法,仅供各位参考,谢谢!
感谢悟空的邀请!@悟空问答
欢迎关注我,@丁路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