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搬迁,位于淄博的山东理工大学好不好?
山东理工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山理工”(SDUT),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与淄博市共建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山东省“一流学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山东理工大学由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1956年,山东省济南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1958年,升格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1990年,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1998年,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淄博大学、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淄博市职工大学、淄博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组建为淄博学院;2002年,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成为山东理工大学。
截至2020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7.36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3.28万平方米,有网络多媒体教室335个,图书馆藏书333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9亿元;设置26个学院、20个校级研究院;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18个授权二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9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涵盖9个学科门类;有教师2179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4000余人,在学研究生3700余人。
学校官网
http://www.sdut.edu.cn
中文名
山东理工大学
外文名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称
山理工(SDUT)
创办时间
1956年
类别
公立大学
类型
理工
属性
省部共建高校
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高校
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山东省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
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主管部门
山东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吕传毅
专职院士
2人
高职专业
1个
本科专业
69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覆盖二级学科11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覆盖二级学科18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3个
院系设置
26个学院,20个校级研究院,1个学部
校训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校歌
《你伴随我》
校庆日
公历5月26日
地址
西校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东校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共青团西路88号
院校代码
10433
主要奖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知名校友
梁言顺、李昌富、李殿魁、张宏森、杜丽等
为什么当初同济医科大学是被华中理工大学合并而不是武汉大学?
同济医大最终被华中理工大学合并已既成事实了,讨论.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华中工学院流有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的血脉,武汉医学院(同济医大)身体中有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基因肯定不假!同济医大投入华科怀胞,叫被合并。如果投入武大怀胞,在一定程度上來说叫做回娘家!若武大屈服于同济医大的压力,把百多岁的民国四大名校武大更名,那当时的领导便成历史罪人。华科合并了同济医大,改名不改姓,壮大了学校的力量,也是好事。虽然目前华科的医学強于武大,但武大理、工合计仍比华科強,综合实力仍強于华科!懂行的的人看看理科+工科,武大不強于华科吗?有些人不顾事实,说什么武大文科強,理工弱,那是无稽之谈!华科的工学、医学強于武大是不争的事实!但说原华中工学院是四大工学院之首那只是谎话!有人把我文中所说的理科+工科,歪曲为理科和工科,试问理科+工科=工科吗?3+2=5,你理解成3和2都等于5正确吗?可惜你的辮子抓错啦!吹毛求疵、歪曲原意是你的本领吗?经常用的伎俩别人看不穿吗?当年的南京工学院,现今的东南大学,其工学一直強于华科!评论中有人在貶东南大学,有人甚至不知当年南京工学院,孤陋寡闻啊!你知道解放前的中央大学吗?南工创办于1902年,也是建筑老八校,与中央大学有血脉。华科创办于,1953年武大、湖(南)大、南昌大学、广西大学某些工学专业组合成了华中工学院!武大、华科在湖北招生,文科绝对每年分数线超过华科不是一点,但理科大多数情况持平,少数情况下高于华科2~4分,差别不大。但在全国平均分数线比较,2017年文科武大比华科高17分,理科高于华科7分。在国外武大名气比华科稍強,差别不大。遗憾的是华科作为985排名靠前的名校,却无学位自主审核权:其中沒有华中科大的身影,真是不可思议啊!你们当地默认的是哪所交大?
提起交通大学,我一般认为是上海交通大学。不过各地称交大不完全是上交大,可能是其他学校。我有个朋友,是西南交通大学的,他就经常说,交大怎么样,怎么样。我都会把他说的交大前,加上“西南”两个字,来符合我说法的习惯。西交大的人也是是如此。有次我听西交大的人聊天,他也自称自己是交大。好像北京交大的也是如此,但我不是特别确定了。因为我认识的那位老师比较周到,他有时也自称北交大。
这几个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西交大、西南交大和北交大,它们为什么都叫交通大学?它们之间有什么渊源吗?今天就来讲讲它们之间的故事。
起源话说甲午战争失败后,朝野震动,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们认为教育是一个很大的短板。因此1895年盛宣怀在天津建了北洋西学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西学学堂后来又改名为北洋大学堂,就是现在天津大学的前身。第二年,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建了南洋公学。这是我国第二所的现代大学。官办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则是1898年创建,就是北大和北师大的前身。至此,我国的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从这几所学校开始了。
南洋公学一开始先有的是师范部,第一要务就是要培养教师,提高国民素质。除了师范,公学里还有小学、中学、大学,是一个一贯制的学校。然后,从中学毕业生和师范生里挑一部分学生送到国外留学,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公学里又增加了一些班级:铁路班、商务班等,这些就相当于现代大学里的铁路专业和财经专业。
没多久,社会巨变,从清政府到民国。不过,高等教育还是延续了下来。南洋公学经过几次变动,变成了交通部下面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南洋公学变成了一个工科学校了,并且全面向西方教育体制靠拢,从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到老师的聘用。所以,后来钱学森出国读书,他觉得国外的课程不难,因为那些教材他在国内都读过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北方,1896年,跟南洋公学同样的时间,官府又办了一所铁道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不过八国联军过来就关了。过后,觉得还是需要铁路方面的人才,在唐山恢复了这所学校,叫唐山路矿学堂。
民国之后,跟南洋公学一样,改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也属于交通部下面。詹天佑当过这个学校的理事,在教育部的评比中,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曾经获得过第一,茅以升、竺可桢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这两个学校都是铁路建设方面的,另一头,铁路还需要管理,还有相关的邮政、信息传输等问题,所以,在北京还有一所学校也创办了,叫交通传习所。这就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前两天有人问我,北京交通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北交大建校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铁路管理人才,所以物流管理也顺利成章是它的王牌专业。1917年,交通传习所裂变成了两个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这两所学校也属于交通部
合并1921年,那时民国交通部的总长,叫叶恭绰,他提议把上海、唐山、北京共四所学校合并成一所,叫“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改名叫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其他分别叫做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大学北京学校。总办事处设在北京,全国设立董事会,各学校校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叶恭绰当了上海学校的校长。
叶恭绰的做法也许想借鉴美国的加州大学系统或者纽约州立大学系统。不过这个系统要长久存在,必须要独立。像加州系统,有10所大学,这些大学都独立,没有统一的董事会,行政机构,只是一个大学联盟。
这学校就存在了1年时间,1922年解体,但名字都保留了下来。
到1928年的时候,这三所学校归了铁道部管,对外统称交通大学,这三所学校分别叫为:上海本部、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和北平交通管理学院。
北方两校的演变北方有两校,唐山和北京。抗日时期,两所学校被迫不停搬迁,有一阵,北京学校被并入唐山学校里。到了抗日结束,回到原址。建国后,学校受铁道部管,铁道部组建了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总部在北京,两所学校分别叫唐山工学院和北京铁道管理学院。看来建国一开始,也延续了原先民国时期的做法。
1952年,在北京的总部撤销,两所大学独立。唐山改为唐山铁道学院,后来又被迁到四川,先到峨眉,后来迁到成都,定居了下来,成为西南交通大学。
1952年独立时,北京的也改名,改做北京铁道学院。到1970年,改为北方交通大学,到2003年再次使用北京交通大学这个最早的名字。
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关系亲密。如果你跟这两所学校的老师认识,也会发现这两所学校之间的称呼就是兄弟一般的称呼,很有意思。
南方一母三子一般称国立交通大学的是指上海的本校,像钱学森等都是上海的学校毕业的。在1949年,交通大学的部分师生去了台湾,他们在台湾造了一个新的交通大学,现在称为新竹交通大学。
1956年,国务院决定把交通大学西迁,迁往西安,史称西迁精神。交通大学60%的院系,大部分的资料、仪器都去了 西安。去西安的人不容易,在很艰苦的条件下,从建校舍起,到把学校支起来,做了很多努力。
在上海也留了几个不适合去西安的系,比如船舶制造,还有一些不愿意走的老教授,但力量很薄弱。曾经有一段时间,上交大被人讥讽为船舶制造学校。相当于在上海留了块校门牌,但经过70年的奋斗,上交大现在又是一块金光闪闪的牌子,也是非常不容易。
交通大学的历史就是我们高教史的一个缩影,虽然挫折无数,但还是在前行,向上。为他们点赞!
大家有啥想法,可以来说说呢?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改名了吗?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现在未改名。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国家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学校本部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二环南路,校园庭院式布局,欧式建筑风格,为山东省典型的“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校园,是山东省文明单位和园林式校园。学校泰山校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明堂路,学校泰安校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龙潭路。
山东电专(国网技术学院)前身系始建于1958年的山东省青岛动力高等专科学校,1994年由山东省电力学校重新升格为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学校本部由山东青岛校区迁入山东济南新校区。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实力如何?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实力如何?这个话题肯定会引起不少考生和家长的兴趣,尤其是山东考生的兴趣。
我先说结论吧:现在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水平基本上属于地方医学院层次,全国范围内影响力不大,省内绝对老大。
齐鲁医学院历史一提到山东大学医学院,很多人立刻就搬出了“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
其实这个说法基本上都不对,北协和的确厉害,但是当年的南湘雅都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南边还有一个更厉害的中山医科大学,就是在民国时期,湘雅医学院实力也不如中山医学院,虽然当时湘雅医学院是国立湘雅医学院。
至于西华西,这个没啥异议,因为中国西部最厉害的就是华西医科大学。而东齐鲁却不可能。因为华东区,最厉害的是上海医学院,当年的国立上海医学院,齐鲁医学院和上海医学院实力差距太大。
别说上海医学院,当年就是和国立江苏医学院比,都不一定比得过。
齐鲁医学院的继承制,现在不完全是山东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也有齐鲁医学院血脉。
齐鲁医学院历史可追溯齐鲁大学医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医学院校之一。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省立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成立山东医学院。1985年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是当时卫生部直属的11所医学院之一。
山东医学院当年虽然是隶属于卫生部,但是实力却比较一般,基本上和西安医学院是最后垫底水平。
卫生部直属医学院及1981年首批博士单:
协和医学院 15
北京医学院 13
上海医学院 21
中山医学院 6
华西医学院 7
同济医学院 7
湘雅医学院 5
白求恩医学院 2
中国医科大学 2
西安医学院 1
山东医学院 1
显然当时的山东医学院实力就很一般,当时的不少省属医学院首批博士点都比山东医学院多,比如
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6个
哈医大 4个
首都医学院3个
河南医科大学,浙江医学院,苏州医学院2个
重庆医大1个
其实山东大学医学院实力目前更是落后于首都医科大学,上交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至于是不是比哈医,河医强都是一个悬念。新的山东大学2000年,教育部的山东大学,省属山东工业大学,卫生部的山东医科大学合并为新的山东大学。当时山东工业大学已经进入211工程,山东大学的这次合并被后人批评,因为山东大学的合并并没有像浙江大学合并那么成功。
合并后,山东医科大学成为山东大学医学院,结果前几年,泰山医学院要改名齐鲁医科大学。山东省都同意了这个事情,发文了,这个时候山东大学跳了出来强烈反对,
山东大学这个事情想起了齐鲁医学院的牌子了,一方面强烈反对泰山医学院改名齐鲁医科大学,另一方面,赶紧把山东大学医学院改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最后得罪了省里,逼出了一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实力,看山东大学医学院实力,咱也不列什么博士点,重点学科了。
其实看这个名单就够了。全国医学院临床重点专科合格建设清单,这就是最权威的医学院排名
2019年医院影响力排行榜,医学院厉害不厉害,主要是看附属医院水平
医院综合指数排名,这些排名都不一定很公正客观,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大学医学院的水平。
山东大学医学院什么水平,大家应该心里有数了吧。目前看应该肯定不是国内一流水平了。
第四次学科实力排行,齐鲁医学院:基础医学B+、临床医学B+、口腔医学B、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B、药学A-、护理学B+。其实医学院评估只用看临床医学,其他都没啥大的意义,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没有拿到A类,所以水平肯定不是国内一流了。
医学类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排行全国13名,算不错的成绩了。
老铁们,你们觉得我说的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