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数据中心排名,高鸿股份是人工智能概念吗?
是,具体排名如下
第十名,云从科技
神经网络技术全球领先。
第九名,海天瑞声
国内领先的AI训练数据龙头,移动参股。
第八名,传智教育
人工智能技能培训龙头企业。
第七名,天源迪科
国内领先的产业云和大数据服务商。
第六名,福石控股
以全面布局chat GPT和AI聊天机器人。
第五名,科大国创
智能网联和智慧能源领军企业。
第四名,汉王科技
全球文字识别技术与智能交互龙头企业。
第三名,高鸿股份
成功自主研发AI文本对话机器人。
第二名,拓尔思
全球领先的智能检索技术服务商等。
第一名,科大讯飞
国内首屈一指的语音技术及人工智能龙头
如何看待区块链?
前瞻认为,中国区块链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2021-2026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73%,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达163.68亿美元,且在未来20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别。
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发展迅速
2017-2020年,大型IT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区块链,初创企业进入井喷模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IDC的数据,中国区块链行业经历了从2017年的0.85亿美元级别市场规模,到2020年的5.61亿美元级别产业规模的改变。
在企业数量方面,2020H1我国提供区块链专业技术支持、产品、解决方案等服务,且有投入或产出的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达303家,同比增长274.07%。
中国区块链专利数在全球范围占比大,产业聚集效应初显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在区块链行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从专利数量上看,根据全球权威知识产权第三方机构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2020上半年全球企业区块链发明专利排行榜》的数据,TOP 100名企业主要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占比46%,其次为美国占比25%。
区块链产业园区作为区块链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地方政府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从产业园的位置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重庆、青岛、长沙等城市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较多,形成以北京、山东为主的环渤海聚集效应,以浙江、上海、江苏为主的长江三角洲聚集效应,以广东为主的珠江三角洲聚集效应和以重庆、湖南为主的湘黔渝聚集效应。未来,中国区块链行业有望依托聚集效应加速发展。
区块链金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我国区块链产业应用主要分布在金融,供应链,溯源和硬件,占比近65%。根据《区块链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9)》的披露,全国区块链企业近28000家。其中投入生产环节的区块链企业约1000家,占比仅3.6%,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
未来区块链行业市场容量有望达万亿级别
区块链技术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
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区块链技术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员整理分析认为,中国区块链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2021-2026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73%,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达163.68亿美元,且在未来20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别。
——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大数据是什么?
发展历程:十年来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我国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我国大数据产业布局相对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自2014年起,“大数据”首次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逐渐建立起来,相关政策与标准体系不断被完善,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解决方案已经发展成熟,信息社会智能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市场规模:2020年市场规模超6000亿 维持高速增长
中国大数据产业联盟发布的《2021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地图暨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18年以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VR、5G、区块链、边缘智能等新技术的交汇融合,持续加速技术创新。与此同时,伴随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热潮,各地与大数据相关的园区加速落地,大数据产业持续增长。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6388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未来三年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23年产业规模超过10000亿元。
市场格局
——细分市场格局:软硬件占据行业主要市场
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从市场结构来分,大数据产业可划分为大数据硬件、软件以及服务三类市场。
根据《IDC全球大数据支出指南》,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最大的构成部分仍然来自于传统硬件部分——服务器和存储,占比超过40%,其次为IT服务和商业服务,两者共占33.6%的比例,剩余由25.4%的大数据软件所构成。从软件角度来看,2020年中国最大的三个细分子市场依次为终端用户查询汇报分析工具(End-User Query, Reporting, and Analysis Tools)、人工智能软件平台(AI Software Platforms)以及关系型数据仓库(Relational Data Warehouses),并且IDC预计,三者总和占中国整体大数据软件市场的比例接近50%。
——应用市场格局:互联网、政府、金融为大数据主要应用领域
从具体行业应用来看,互联网、政府、金融和电信引领大数据融合产业发展,合计规模占比为77.6%。互联网、金融和电信三个行业由于信息化水平高,研发力量雄厚,在业务数字化转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政府大数据成为近年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与政府数据整合与开放共享、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相关的应用需求持续火热。此外,工业大数据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新兴领域,数据量大、产业链延展性高,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大。
发展趋势与前景
——发展趋势:数据治理成为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方向
——发展前景预测
据赛迪顾问预测,2023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2021-2023年增速将达到15%以上。在此基础上,前瞻测算,到202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接近18000亿元。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孩子都在家里上网课?
家庭安装宽带以三大运营商为主,北方建议使用联通,南方建议使用电信,对网速要求不高,可以选择移动。
中国电信
在固定宽带领域里,排名第一的仍然是电信,电信最早开始做宽带服务,用于的服务器数量最多,电信宽带不仅速度快,而且十分稳定;
据统计,中国电信的IDC资源最多,全国分布了103个IDC机房,联通和移动的IDC机房数量分别为35个和18个,中国电信的IDC资源有绝对的优势,因此网络时延低、打开网页速度相对较快,玩游戏时延低;
电信宽带的优势是稳定、高速,缺点是“贵”。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在北方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宽带价格上位于电信和移动之间,网络稳定性介于移动和电信之间;
中国联通的宽带用户数排名第三,整体而言,中国联通的性价比是不错的。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靠价格优势、开手机卡,一个不高的套餐就可以送一年的宽带,宽带业务发展迅速,短短几年,用户数量过亿,接入宽带用户数超过了联通;
中国移动的固网资源来自于铁通,成立较晚,IDC资源少,缺乏必要的国干、省干、骨干网络,基本上是租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线路,然后再给自己的用户放宽带,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移动的网络到高峰期就卡到爆的原因;
移动宽带的优势就是价格,缺点是不稳定,容易断线,网络时延比较高,特别是对于游戏用户,用户体验一般。
总结
移动宽带便宜,但是不稳定,适合对网络要求不高的用户;
电信宽带最贵,但是非常稳定而且响应速度快,非常适合游戏玩家;
联通宽带介于移动和电信之间,价格和质量属于中等,如果是北方地区可以选择联通宽带。
储能行业彻底火了?
经过最近一轮大盘的大跌,泥沙俱下,现在应该做的是寻找被错杀的金子,而不是沮丧那些既成事实的浮亏。
此前,我们在《新型储能:五年十倍的高确定性赛道》一文中提到,新型储能在未来5年将会是一条十倍的成长赛道,年化增长超50%,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高确定性、高增长的赛道。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赛道上的一个明星——科华数据。科华数据作为智慧能源行业的头部企业,2021年成立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以“科华数据”、“科华数能”为主的“双子星”战略布局。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数据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科华数能在储能PCS领域位居2021年国内新增投运装机量TOP2和全球出货量TOP2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位居2021年度国内新增投运装机量TOP3、2021年度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TOP5、2021年度海外储能系统出货量Top9。短期来看,公司数据中心行业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经营质量有望持续改善。中长期来看,公司储能业务有望为公司提供增长新动能。先看看数据板块。IDC业务仍坚持核心城市布局,截至21年底自有机柜2.5万个,当前上架率78%,津京冀与大湾区在建项目稳步推进;与腾讯云等大厂合建,并挖掘金融、政企等客户需求,保持每年约1万个运营机柜增量。智慧电能业务在国企与工商业客户领域均取得稳健增长,据CCWResearch报告显示,2021年度中国UPS整体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全球首发全新一代1500V350kW组串式逆变器解决方案,新能源业务中标捷报频传,在手订单充沛。关于这块业务,国金证券给出了未来三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速25%+,毛利率提升至30%的预计。再看看储能这块,这块贡献了更多的增量,更为关键。要知道,在一个年化增长超过50%的行业里,哪怕只要达到行业的平均增速,将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增量。目前,储能炒概念的第一波已经结束了,像科华数据等很多储能股票已经回到了很低的位置,下一步就是比业绩兑现的时候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根据最近刚刚公布的科华数据的一季报,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9.93亿元,同比增长2.38%%;实现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2.71%。今年一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2.4%,较上年同期有所改善,提升了0.9个百分点。对于新能源这块,总体还是有些差强人意,之前对于科华的预期很高,最开始是内部指引目标21年新能源业绩17亿,到10亿,实际值是6.62亿,同比50%左右的增速,有些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储能占比多少尤其是一度的营收暂时不好确认,当然这里有一季度因为疫情影响出货的原因,二季度可能仍然不一定乐观,但这在股价上已经有了体现。不过是横向比较,跟科华类似的盛弘、科士达、上能电气其实都不太行,从矮子里挑高个子来看科华新能源营收的绝对值和增速还算可以。这一波科华数据从高点下跌腰斩不止,一方面有大盘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第一波炒作资金离开的因素,这和目前阶段的猪周期有点像,都处于第一波炒作后的退潮期,不同的是科华是成长股而猪肉是周期股。从目前这个股价来讲,科华数据已经具备了性价比。科华的中标数据是实打实的出现了很大的增长,只是转换为利润需要时间,如果按照三年年化复合50%,明年做到15亿,给40PE,IDC和智慧电源给20PE,合理估值差不多可以给到140亿左右,大约有超过50%的上行空间。下面我今年年初的收益截图,近三年收益近200%,没有用任何杠杆,期间最大回撤控制在20%以内。我会在公众号“品股论今”分享每天的投资心得和思考,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