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在线,OpenAI宣布部分解除ChatGPT无法联网限制?
ChatGPT是OpenAI开发的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与其他智能语音助手相比,ChatGPT具有更高的可定制性和个性化服务,可以适应不同领域和场景。尤其在医疗、金融、客服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2. 解除联网限制的意义
ChatGPT在刚刚发布时,只能在OpenAI的服务器上运行,不能离线使用。这是由于其模型庞大,需要海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来训练和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OpenAI通过部分解除ChatGPT无法联网的限制,将ChatGPT训练模型文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以及其他硬件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数据转移等方式进行离线使用。
这样做,可以降低依赖互联网的局限性,减少网络延迟和服务器负担,同时提高性能和访问速度。
3. 引入插件策略的意义
除了解除联网限制之外,OpenAI还引入了插件策略。这意味着,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ChatGPT将具有不同的扩展功能,可通过外部程序实现。这将使ChatGPT更灵活、更具一体性和实用性。
在医疗应用中,可以开发相关插件,如诊断辅助系统、病例分析等;在金融应用中,可以开发财务分析、投资策略等插件;在客服应用中,则可以开发自定义问答机制、智能推荐等插件。
4. 实际应用的影响
随着解除联网限制和引入插件策略,ChatGPT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将会带来以下几个实际影响:
首先,离线使用将使得ChatGPT更轻便、更易于使用。用户无需担心网络延迟或其他问题,可以方便地与ChatGPT进行沟通交流。
第二,开发者可以利用插件策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定制化ChatGPT功能。这不但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也能大大提高产品的销量和市场价值。
第三,对OpenAI和其他相关企业来说,扩大ChatGPT的应用场景,将有助于提高其技术领先优势,增加创新成果,稳固其技术壁垒。
总之,解除联网限制和引入插件策略是ChatGPT发展的重要阶段。这将使该技术在医疗、金融、客服等应用场景中更具广泛意义,极大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你身边聪明的人是什么样子?
1、 智商情商都在线,说话让人舒服,做事让人放心。
2、 识人方面拥有福尔摩斯般的洞悉力,内心跟明镜似的,看破不说破,深刻地明白,不应该把心思和情绪,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3、 脑子好使,反应很快,记忆力好。
4、 眼神沉稳,情绪基本没有波动,几乎看不到我瞳孔地震的时候。
5、 通过视觉、听觉收集的信息比别人多,大脑加工过程也复杂。
6、 记性非常好,能清楚的描绘出之前说过的事情,条例,细节,最重要的是重点,一针见血
7、 保持饥饿感,为人谦逊,欣赏别人的优点,总结和提升自我不足,且自律。
8、 为目标而努力,不在意别人的嘲笑和贬低,深知他人眼光不重要,自己才是自己命运摆渡人
9、 化繁为简的能力,能够精准地抓住本质。
10、 交友质量高,虽然数量不多,但各个都能帮得上忙。
11、 我还没张嘴提醒,就酷酷地点了个赞。
12、对于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怎么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清晰的规划。
13、 抗风险能力高。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会给自己留退路。随时做好公司倒闭的准备,凭本事给自己波澜不惊的底气。
14、 懂得隐忍,知道该低头的时候就要低头,实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
15、 即使做好万全的准备,也会有一个B计划。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是对不可控的变数,早做应对。
16、 极少情绪化,冷静到可怕。可以长期地专注做一些长期的事,知道自己长期投入的结果是什么。
17、 看起来像边缘人物,但实际上离开了他,很多事情需要更多的人才能代替。
18、 有自己的立场,以及自己的判断力,不会人云亦云。
19、 想一个问题的时候,纬度、深度极其恐怖,在一个表象问题可以探寻根本,并发散。
20、 看穿一切规则、人情。于是利用规则,更改规则,漠视规则。懂得人情,给予人情,又没什么感情。
21、 宁可独处,也不做无用的社交,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没有价值的交换,再怎么跪舔别人也没用。
22、 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每一次都全身心的投入,很快就能掌握原理和技巧,并能将学会的东西进行迁移。
23、 考虑问题周到细致,没有遗漏,并且有前瞻性,你只布置了一,他却能想到二。而且,理解能力很强,一定能GET到关键点。
24、 极强的专注力和持续的投入能力。
25、 看问题具有宏观性和长远性,人生目标是一以贯之且具有前后接续性的。
26、 看事情不重表面,而重原因和逻辑。
27、 观察力强,善于观察,能找到有效多元信息,多元带来正确,或者至少接近正确。
28、 靠谱,不会随意承诺别人事情,但承诺了就一定能够达成
29、 自信,源于丰富多元的见识、工作能力,对自我优点的欣赏以及生活的热爱
30、 活得很通透,不会把爱情当成生命里唯一。
31、不跟烂人纠缠,不跟烂事计较,不为五斗米折腰。
32、一般不开口说话,一开口说话,直击问题的本质。
33、秒懂别人的意思,但还能装糊涂。女上司拿脚勾他的小腿,他立马站起来说有蟑螂。
34、人狠话不多。在看清事实之前,不会因为被舆论误导,说很绝对的话。他会理性、客观进行分析,保证自己说的就是真相。
35、懂得隐忍,知道该低头的时候就要低头,实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
36、喜欢赞美,无论到哪里都很受欢迎,就像此刻就在给我的回答点赞的你一样。
37、懂得分钱,能够让出自己的利益,让真正有价值的人获得应有的回报。
38、能站在更高的维度,看透他人的心思,但不会说穿。
39、说干什么就干什么,行动力超强,事事都有结果交付。
40、能够永远保持求知欲,知道不断更新自己才能够变得越来越好。
41、宁可独处,也不会做无用的社交。
42、做事情极其专注,能够始终如一的保持自己的热爱,不会随意放弃。
43、存在感不高,大多数时候都是透明人。不熟的人看来,他可能会有点木木的。但如果你找他帮忙,一定能最快解决问题。
44、备受打击的时候,从不跟别人争辩,自己默默努力,用结果证明一切。
45、有自己的立场,不会轻易被毒鸡汤洗脑,有自己的判断。
46、做事情有规划,有目的,能把事情安排的滴水不漏,把事情交给他们,你会非常放心。
47、只要定好了目标,回想唐僧取经一样,坚定不移,直至目标达成。
48、不随意承诺别人事情,但是承诺了就一定能够达成,为人非常靠谱。
49、不赚认知以外的钱,不信来路不明的人,不讨论别人的家长里短。
50、懂得尊重别人,即使自己不喜欢,但也不会干扰别人喜欢。
史上最有影响力的20部经典科幻电影排名有哪些?
科幻电影可一直是我的最爱啊。今天就来说一说我心目中的那几部经典科幻电影。(排名不分先后)
1.《星球大战》系列一个家族故事牵动全球影迷的心长达40多年之久,这个奇迹只有星球大战可以做到!
2.《黑客帝国》系列从第一部到现在也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三部电影总计获得三十亿美元的全球收入,我深深二点被曲折紧张的故事和非凡的特技效果所吸引。如今《黑客帝国4》也已经开拍,一定会去看的。
3.《蝴蝶效应》系列《蝴蝶效应》是一部时空穿梭电影,人的命运被自己瞬间的抉择改变。
4.《终结者》系列即使第一部是三十多年前上映的,现在看来依旧很厉害,惊人的创意,紧凑的情节,致命的窒息感,对科技发展的恐惧,独树一帜的风格,非常令人难忘的电影!
后来的几部也无比的精彩!
5.《回到未来》系列影片虽然没有什么大制作的特技,但是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剧情都很到位。三部曲的时间是长了点,但内容是贯穿的,可以一气呵成的看下去。
这部电影也可以算得上是另类的励志片,宣扬的主题是,没有人的未来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
6.《盗梦空间》一部电影好看到即使你明白它在故弄玄虚也是义无反顾的打五星。
6.《星际迷航11》好看到掉渣!
7.《12猴子》最喜欢的科幻片之一。宿命论,轮回感,傻皮特。
8.《千钧一发》非常优秀的科幻电影!小时候看过一次,丝毫没有察觉这居然是97年的作品!
前几天重温了一下依旧无法看出,当时囫囵吞枣没有了解其中的深意,如今看过后不禁感叹!
影片各方面都堪称精品!导演对节奏拿捏的非常精准,看似平淡的叙事,表面下却暗流涌动!好剧本,好配乐,好演员,好导演,好电影!
9.《ET外星人》外星人最经典的形象之一了,一个温情的故事!
10.《火星救援》男主太喜剧,在影院里笑个不停,和。和其它的几部太空大片一比,简直是反类型片,地球上没儿没女没媳妇儿,铺位里没照片没童年回忆,连音乐都是听别人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太空鲁滨逊的故事!
11.《头号玩家》每一分钟都是应接不暇的彩蛋,充分满足了影迷游戏迷科幻迷动漫迷。
观影,电影,游戏三个空间的统一感太棒了,某个梗出来的时候简直惊喜的跺脚。
12.《源代码》一定存在平行世界,我坚定不移的相信着!
13.《月球》这才是好的科幻片。虽然场景简单,角色寥落,却充满了悬念和未来科技下人道主义的思考。有点像一出舞台剧,仅用有限的舞台空间就能展示意味深长的主题。
14.《阿凡达》个人觉得是人类电影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话不多说,先来几张图感受一下。
网页上找的图片可能有点模糊,建议去看一下电影,无论是特效场景还是其它方面,无比的震撼。
15.《人工智能》一场跨越千年的亲情童话,感动之余是对生命意义的沉思。
16.《银翼杀手2049》画面太美了,末世感极强。
17.《2001太空漫游》无法想象这是1968年的电影!
18.《星际穿越》诺兰说:如果我活得够长 那么豆瓣的TOP250就都被我承包了。
文心一言概念?
文心一言是百度基于文心大模型技术推出的生成式对话产品,文心大模型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预计其在搜索问答、内容创作生成、智能办公等众多领域将有应用场景。
不同于ChatGPT火于C端,文心一言有望在B端快速建立生态。相关公司接入有望为前沿AI技术提供落地场景,百度AI技术能力也有望助力相关公司AIGC能力,传媒互联网领域游戏、广告营销、影视内容创作、在线文稿生成、数字人运营等业态有望革新。
美国跳过5G而直接发展6G的可行性有多大?
5G吃光了近十几年的通信行业技术储备,要想进一步逼近香农极限,需要解决太赫兹传输问题。但高票说的路损未必是难点,物联网并不需要高速率,5G基站可以用低频来覆盖上百公里的范围。鉴于脑机接口发明前社会发展的更大推动是万物互联而不是云游戏VR,可以想见6G应该摆脱基站限制,重点解决5G覆盖不到的无人区,上星是很好的选择。
5G基站的覆盖半径可以做到和4G基站一样?在仿真条件下,5G宏基站(非毫米波基站)的下行覆盖半径可以做到和4G基站一-样。这里的仿真条件指的是:特定模型、基站装备massive MIMO天线等等...
自从最近的答案收获了好多“看不懂,答主辛苦了给个赞”的友情赞之后,我决定改过自新,这篇答案就先从基础知识开始。
1.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在最理想情况下,针对下行信道(基站到手机终端的数据传输),基站电磁波的自由空间损耗可以从Fris Transmission Equation得到:
注:这里的最理想情况是指无线通信中最简单的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即无遮挡、无损耗、无多径的传播空间。实际上现实环境要考虑很多因素,不过从最简单情况入手,往往能得到- -些基础结论。
考虑到用户终端的多样性(谁让你们乱买手机,摔! ),我们通 常会认为终端相关参数运营商无法修改,那么当终端接收功率确定时,电磁波传输距离会受到电磁波频率、基站天线配置、基站发射功率的影响。
4G LTE所采用的主要频段是1.8GHz~1.9GHz,2.3GHz~2.6GHz, 而5G NR所采用的主要频段是3.4GHz~3.6 GHz、4.7 GHz~4.9 GHz。这意味着5G NR的工作频率会更高,那么考虑上述方程,很明显更高的频率会导致电磁波传输距离下降。
因此,当其它条件相同时,5G基站的覆盖范围比4G基站覆盖范围更小。
2.5G中的新天线技术,以massive MIMO为代表
但是5G中其它技术显然会同样改变,我们讨论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些因素。在这些改变中,我想对基站天线部分影响更大的显然是massive MIMO。
MIMO在LTE中就有应用,现在4G中比较普遍的基站天线是8TR,而5G的推荐配置是64TX。那么根据天线增益公式,64TR大概 可以比8TR天线提升3dB左右增益。
同时,考虑为了能够对特定终端获得更强的天线增益,采用了更先进的波束赋形技术。目前基站中一般会采用3-D形式放置天线,这样波束可以比4G基站更加集中,由此而来的天线增益同样会被提升。
需要提一下massive MIMO的配套技术:波束管理。4G基站与用了massive MIMO的5G基站,区别就像电灯泡与手电筒的关系,手电筒所产生的光柱是高增益的波束,但是需要找得到目标,才能提供增益。这与massive MIMO的波束原理是-致的。必须通过波束管理预测用户位置,才能连续不断的提供高增益波束。
同时,massive MIMO带来的是天线增益增强,但是其实还有负面影响因素。比如因为massiveMIMO带来的空分复用,所以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要大于4G,因此会导致终端的编解码需求提升,导致解调门限提高(就是. 上述公式中的Pr ),引起覆盖降低。不过总的来说,增益要比负面影响要高很多。
3.覆盖分析
那么,如果考虑天线增益,5G基站的覆盖半径能和4G基站一-样吗?
理论上,下行数据传输(基站到终端)是可以的,因为天线增益会被提升一些。
(这里把可能不对的数据删除了)
在5G基站下行覆盖仿真中,可以做到和4G基站一样,用户的实际体验效果可能会因为波束管理/追踪问题相比4G基站打一点折扣,. 上行覆盖会可能会比5G低- -些 。
如果综合考虑上下行和实际情况下复杂的遮挡、波束追踪问题,5G基站会比4G基站覆盖低。
5G吃光了近十几年的通信行业技术储备,要想进一步逼近香农极限,需要解决太赫兹传输问题。但高票说的路损未必是难点,物联网并不需要高速率,5G基站可以用低频来覆盖上百公里的范围。鉴于脑机接口发明前社会发展的更大推动是万物互联而不是云游戏VR,可以想见6G应该摆脱基站限制,重点解决5G覆盖不到的无人区,上星是很好的选择。
5G基站的覆盖半径可以做到和4G基站一样?
感兴趣的可以学习一下这位答主的观点
回到问题,美国人能不能跳过5G研发6G?如果跳过5G指的是跳过大规模商业部署,当然可以,中国就这么做过。在2G时代,移动曾凭借其敏锐的嗅觉,领先联通一步,建立了市场。联通不甘示弱,紧随其后搭建3G网络平台,移动则选择直接跳过3G铺设4G网络,并且一举成功,再次成功碾压其他对手,坐上移动网络巨头之位。
我相信题主关注的显然不是这点,而是“美国能不能凭借6G完成对中国弯道超车”?
先来看看中国人的优势
首先要搞清楚,美国人在5G上不落后,仍是第一阵营。高通和英特尔都有基带芯片。但美国人在5G部署上落后了,因为华为有三个优势,全套的解决方案、强大的驻场支持、巴龙芯片优越的性能和功耗,这三点都基于勤劳苦干的中国工程师。
中国是4G和5G基站的最大部署国,全球4G基站500万个,中国就占了339.3万个,占比60%,5G时代有望提高到70%,近乎垄断。加上华为作为目前唯一提供3GPP端到端5G解决方案的厂商,拿下了韩国LG等海外市场大单,虽然有中兴、贝尔、爱立信等的竞争,但菊花毫无疑问会吃掉5G基站建设的大部分利润,也就有更大的资金支持6G研发。
华为有多大?不用kol吹,一图胜千言
通信行业,中国有全球过半的市场,有取之不竭的低廉人才,有行政的顶层规划,有进取心强的巨头玩家。没有理由在6G时代落后。
美国人的优势在哪里?
虽然美国人工成本高,在基建上竞争不过中国,但高通手握大量专利,光凭绑定基带的骁龙芯片就能分的5G蛋糕的巨大一块。英特尔也有基带研发能力,如果能稳稳吃下苹果5G需求,也会在5G竞争中站住脚。在6G前夜,美国人并不缺大玩家
美国政府毫无疑问也会力推6G研发,虽然白宫资助通信巨头没有先例,但国防上的例子太多了,五角大楼经常这么干。美国有一套政府拨款直接资助企业研发的体系,DARPA(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会资助军火巨头发展前沿国防技术,研发成果属于政府所有,能在军火巨头间共享。这套体制行之有效,避免了重复投资和市场短视。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DARPA,是美国国防部属下的一个行政机构,负责研发用于军事用途的高新科技。成立于1958年,当时的名称是“高等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ARPA),1972年3月改名为DARPA,但在1993年2月改回原名ARPA,至1996年3月再次改名为DARPA。其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
该局成立于1958年2月,隶属于国防研究与工程署。目前工作人员不足200人,多由文职人员组成,其中多为各学科一流专家、学者。采用精干的管理方式,管理层精练,分为局长、业务处长和项目主任三层。该局业务机构分为技术部门和保障部门两类,其中技术部门包括国防科学处、电子技术处、信息系统处、信息技术处、传感器技术处、战术技术处、两用技术计划处、先进信息技术服务联合计划处以及高续航力无人机项目处;保障部门包括:审计处、合同管理处、行政管理和小企业管理处、安全与情报处以及法律顾问处。
举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ABL激光反导、X37、互联网、硅半导体、GPS,UNIX,这些都有DARPA的背景。连现在最火的高超武器,也是人家出面支持的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6日的报道称,美国国防部高级项目研究局(DARPA)已经和身为著名军火商的美国雷神公司签订合同,由美国国防部投资6.3亿美元,委托雷神公司开发全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
未来不排除美国通过DARPA,直接投巨资研发6G。人家毕竟还是第一财政收入国,豪掷美元多少能听个响。
美国还有张好牌,spacex的FH9,直接把发射成本砍到9000万美刀,接近F35战斗机第九批次飞离价。当年土星5可是一发上天一艘尼米兹航母的。如果6G真的是铱星再世,做到廉价发射极为重要。中国暂时没有这种廉价发射能力。
不过时间还长得很,通信行业还要再发展10年才能看到6G落地,没人说得清6G是个什么样子。届时中美的这些优势,难说不会此消彼长。
答主个人认为最后占优势的还是华为。为什么?产业链通吃的威力太大了,高通市值695亿美元,华为按年盈利计算估值2882亿美元左右。半个三星电子跟联发科一起玩,显然后者是玩不过的。美国人去工业化,放弃了下游,给竞争对手以机会,就不得不面对上游被一点点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