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space,哪一个才是欧盟的核心?
《悟空问答》提出的这一问题,其实也是很多人想要发问的问题:在欧洲联盟这个包含了亚洲国家塞浦路斯在内的西欧国家间国际组织内,法兰西和德意志,谁才是欧盟的主心骨?在我看来,法兰西和德意志,它们都欧洲联盟的主心骨!相当于一个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法夷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同时又是欧洲经济体量仅次于德英二夷的国家。没有法兰西的欧洲联盟,在国际上的声音,将几近于无人理睬。而德夷,目前是欧洲的第一大经济体,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国之一。没有了德夷的欧盟,将会像近二百年前的西欧国家间国际组织:神圣同盟一样,土崩瓦解、烟消云散。所以,德法二夷,都是欧洲联盟这座大厦的顶梁柱、主心骨。没有了英夷的欧盟,它还可以照常运转下去;没有了德法的欧盟,只会像神圣同盟、国际联盟一样,化为陈迹。(图片来源于网络)
知网万方维普有什么区别?
作为这个行业的长期从业人员我来客观回答一下。知网、万方、维普有什么区别?哪个更权威?与文章查重不一样哪个更权威不完全是一个问题,看你的描述更倾向于论文查重方向,关于这方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可以直接阅读第三项结果):
一、论文查重的逻辑和问题
论文查重实际上和查毒软件的逻辑一样,不管是知网、万方、维普的权威数据库,还是paperpass一类的专用软件,查重逻辑都是以被检测文章(相当于比对样本)与数据库文献(相当于病毒库)进行比对,当然是有比对算法的,不然以知网亿级文献量的规模做全文比对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然后以软件定制的版式化输出结果即检测报告。
这个过程第一步文献比对主要是看比对结果是否全面、准确、速度快,影响因素主要是资料库是否全面完善和算法;第二部看检测报告是否客观,其实很多时候大家的痛苦在于有些重复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绪论、参考文献、正常引用等(尤其是理论研究型的文章),就取决于检测报告的输出逻辑是否客观把抄袭和引用的区分开来,还有就是执掌检测大权的人,因为软件只能傻傻地比对输出结果而是否属于剽窃抄袭需要人的定性,很多老师其实就是嫌麻烦看一下检测结果超过多少百分比(学校制定的一般在15%-30%)就直接判刑了,这样是武断的,毕竟搞马列主义的论文说婆打天你也不能让他跑出那几本理论去,要不然不是那啥反X反XX了吗?
其实论文查重这个方向只是知网、万方一类数据库的附属品,它们本质上是做文献数据库服务的,当海量资料储备之后,论文查重只是作为软件应用的一个方向,等同于大数据分析、情报挖掘、趋势分析、统计评价等;国内论文查重的始作俑者应该是知网,于2009年推出并机构试用,2010年起各高校开始推广并逐步强加在毕业论文答辩程序中,之后万方、维普跟进,至于paperpass之类那是论文检测火了之后才有的,最早只是一个私人程序,从这个历程讲知网算是发明者、推广者和目前市场最大的占有者。
二、为什么有区别,有多大区别
1、比对库不一样
比对库主要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年鉴、报纸、外文数据库、互联网文献等;上面解释了文献比对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资料库是否全面完善,知网是目前文献库最大最全的中文数据库,比对源是最全的;万方主要是学位论文比较全;维普只有期刊;paperpass比对源是互联网公开资源并不稳定;这是导致区别的最大因素,区别的大小与要检测文献的内容领域相关。自从各数据库厂商开始独家版权的抢夺之后,这种区别更为明显,因知网资源的全面性的独家资源是最丰富的,因此他的检测结果更准确和被用户机构认可。
2、比对权限不一样
实际上不同用户的检测权限是不一样,如果你登陆过后台检测页面就可以知道,比对范围是可以根据内容领域、文献类型、时间和排除资源等因素设定的,因为账号本身的权限不一样或者账号操作人的设定不一样,导致同一篇文献在同一个数据库的检测结果也略有不同。
3、检测报告的输出逻辑不一样
第一项所解释的检测报告的输出逻辑,实际上这个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重要,因为它是辅助定性的,如果输出逻辑不合理再加上人的惰性思维,好好的一篇文章就要打回冷宫重写,在这个方面通过长期的使用经验对比,也是知网做的最为合理,可能是跟它对长文献的版面分析和知网节技术有关,可以准确地识别正常引用、公共绪论等内容块,不计入重复比例。
三、哪个更权威
综上所述,从技术角度上讲,此类产品知网做的最好,而所谓的权威实际上是市场的认可度,杂志社、高校、研究单位对他认可度、依赖度越高它的权威度越高。目前市场情况是,机构用户必用知网,有经费的知网万方都有,经费有限的就是知网唯一,而paperpass一类的除了某宝上见过我在真正的机构用户群里从未见过,呵呵。所以知网算是技术和市场度最高的一个,如果是学生党想做预检测,想办法做个知网就可以了,一般逻辑是知网没问题其他就基本能过也没有问题,反之不一定。
题外话:知网本身是不向除研究教育机构外的用户提供账号的,包括企业和个人。某宝上为什么没有卖账号的只有提供报告的,因为账号不能卖也卖不掉,可想而知这些提供检测服务的卖家或合作人的是从哪里来的,学生们真是两头受堵被逼付费检测啊,可怜的一代代学弟学妹们,哈哈。
码字不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壹点经验,更多的知识收纳和经验分享持续更新。
现在全世界有多少航母?
目前世界上实际拥有航母的国家
1. 美国
美国海军现有2型3级12艘大型航空母舰,其中包括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3艘、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8艘。其中,除“小鹰”号母港设在海外的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外,其余11艘的母港均在美国本土的五大航空母舰基地。
美海军规定,和平时期,每艘航母一个标准的训练、执勤和休整周期为18个月,并各占1/3时间。因此,正常情况下,美海军现役12艘航空母舰,有1/3在海湾地区、西太平洋、地中海等海外前沿地区执勤或担负作战任务,1/3进行海上训练,另有1/3在港内休整或进厂维修保养。当然,战时其训练、休整和维修周期会缩短,能执行作战任务的航空母舰将比平时增加50%至1倍左右,可能会集结6-8艘航空母舰投入作战。目前部署如下:
CV63“小鹰”号常现动力航母该舰为小鹰级首舰,1961年4月服役,常驻西太平洋执勤;标准排水量60100吨,舰长323.6米;飞行甲板长318.8米、宽76.8米;动力装置为8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28万马力;航速32节;续航力为12000海里/20节;可搭载各型飞机80-90架;编制5480人;当时造价为2.652亿美元,设计使用寿命30年。该舰原是作为重型攻击航空母舰设计建造的,1973年改装为多用途航母,1987年至199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服役期延长15年,满载排水量增至83960吨。“小鹰”号服役后一直在太平洋舰队,长期以圣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参加过越战,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海湾执勤,1998年7月接替退役的“独立”号航母部署至日本横须贺、常驻西太平洋。目前,该舰由美海军第7舰队第5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5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6架,包括F-14战斗机14架、F/A-18战斗/攻击机36架、EA-6B电子战机和E-2C预警机各4架、S-3B反潜机8架、SH-60F反潜直升机6架、HH-60H救援直升机和ES-3电子侦察机各2架,计划于2008年退役。
CV64“星座”号为小鹰级航母的第2艘,1961年10月27日加入太平洋舰队服役,性能与“小鹰”号一样。该舰服役后一直以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1964年8月4日美军挑起“北部湾”事件后,“星座”号航母便于次日出动舰载机轰炸北越,是美军发动全面侵越战争后第一艘参战的攻击航母。此后,“星座”号于1975年改装为多用途航母,1990年至1993年完成了延长服役期的改装,并计划于2003年退役。该舰目前隶属于太平洋舰队,舰上搭载第2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6架,通常由2艘导弹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导弹护卫舰。2艘核潜艇和1艘快速战斗补给舰担负护航。
CV67“肯尼迪”号这是小鹰级航母的第4艘,也是美国建造的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命名,母港设在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州的海波特海军基地。该舰于1964年至1967年建造,1968年9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与前3艘同级舰相比,“肯尼迪”号的机库和飞行甲板布置有改进,斜角飞行甲板由倾斜11度20分改为11度,机库由长225米、宽30米改为长210米、宽32米,结构更趋合理,满载排水量减至80940吨。该舰曾参加了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并于1990年9月14日至199年3月12日连续6个月部署在波斯湾,是参加海湾战争时间最长的美国航母。1993年至1995年9月进行了延长服役期改装,之后转入海军后备队,担任训练航母,2000年又回到大西洋舰队转为现役航母,现在是美国海军唯一一艘训练航母,主要用于训练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同时电可以进行现役部署,执行作战任务,计划2018年退役,届时将有50年的服役史。
CVN65“企业”号为美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1958年至1960年建造,当时造价为4.5亿美元,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太平洋舰队,1990年至1994年进行为期4年的更换核燃料和现代化改装,之后加入大西洋舰队,目前母港设在弗吉尼亚州美国最大的海军基地诺福克。该舰标准排水量73570吨,满载排水量93970吨,全舰长342.5术,飞行甲板宽76.88米,载机约90架,由8台A2w型核反应堆为4台齿轮传动式汽轮机提供蒸汽,航速33节,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航行20万海至。1964年8至10月,“企业”号航母在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和“班市里奇”号的护航下,组成世界上第一支全核动力特混舰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没有加油和再补治,历时64天,总航程32600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开创了航空母舰发展的新纪元。该舰曾参加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以及越南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先后四次更换核燃料。现隶属于大西洋舰队,执行任务时搭载第3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8架。
CVN68“尼米兹”写这是继“企业”号之后的第二艘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以二战时期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命名,1968年动工,1972年下水,1975年5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87年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设在布雷默顿,1998年3月进入位于诺福克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进行历时3年的大修,计划2002年完成。该舰标准排水量74042吨,满载排水量91487吨,总长333米,飞行甲板,宽76.8米,由2座A4W型压水式核反应堆提供动力,28万马力,航速30节以上,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运行13年,续航力达80-100万海里,可载各型舰载机90-100架,编制舰员5930人。“尼米兹”导采用了功率更大、结构更完善、寿命更长的A4W型核反应堆,并装备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和“海麻雀”舰空导弹,服役时间可长达50年。1997年9月5日至1998年2月28日,该舰隶属太平洋舰队,搭载第9舰载航空联队,从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出发。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在炎热的波斯湾执勤3个月,参加了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然后又穿越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大西洋,抵达美国东海岸的梅波特海军基地,在175天内环球航行一周。
CVN69“艾森豪威尔”号为尼米兹级的第2艘,以美国第34任总统命名,性能与“尼米兹”号一致,1977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曾参加波黑战争空袭波黑塞族武装,多次前往地中海和海湾执勤。该舰目前隶属太平洋舰队,搭载第7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80架。
CVN70“文森”号该舰以二战前海军的坚定支得者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主席“卡尔·文森”命名,性能与尼米兹级前二艘一样,1982年3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83年部署至太平洋舰队,母港为布雷默顿海军基地。该舰曾多次在海湾执勤,参加过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目前由第3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11舰载航空联队,装奋各型飞机78架。
CVN71“罗斯福”号是尼米兹级的第1艘,以美国第26任总统命名,性能略有改进,满载排水量增至97574吨,1986年10月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该舰曾参加海湾战争,1999年又参加了科索沃战争,在同级舰中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目前搭载第8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80架.并由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2艘核潜艇和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担负护航。
CVN72“林肯”号以美国最受拥戴的林肯总统命名。性能进一步改进,装载2900吨航空弹药和350万加仑航空汽油后,满载排水量达102000吨,是世界上第一艘超过10万吨的航空母舰。该舰1989年服役,先部署在大西洋舰队,1990年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由诺福克移至华盛顿州的埃弗雷特。目前由,搭载第14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配属2艘导弹巡洋舰、6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核潜艇和3艘后勤舰,正在波斯湾执勤,每天出动舰载机对伊拉克进行空中监观和封锁。
CVN73“华盛顿”号以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命名,性能与“林肯”号一样,1992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目前隶属于第2巡洋舰驱逐舰大队,搭载第17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正在地中海执勤,由导弹巡洋舰“诺曼底”号、驱逐舰“布里斯科”号和“加农”号、护卫舰“辛普森”号、核潜艇“安纳波利斯”号和“阿尔巴尼”号、快速战斗支援舰“供应”号担负护航。
CVN74“斯坦尼斯”号,这是尼米兹级的第7艘,1995年12月服役,是美海军第一艘装备IT-21“21世纪信息技术”系统,实现网络化的现代航空母舰,核动力装置也得到进一步改进,一次加注核燃料可连续运行23年,因此在45-50年的服役期内只需要换一次核燃料。该舰加入现役后先部署在大西洋舰队,1998年8月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也由梅波特移至圣迭戈海至基地。2000年上半年,该舰搭载第9舰载航空联队各型飞机74架,首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波斯湾进行为期6个月的海外执勤。
CVN75“杜鲁门”号为美海军20世纪最后服役的航母,造价高达45亿美元。该舰以美国第33任总统命名,1993年至1996年建造,1998年7月服役,部署在了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目前,该舰正在中大西洋进行作战部署前的最后一次海上训练,由第2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3舰载航空联队的飞机74架。
保持12艘大型航母编队,是美国国防部为“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战区战争”而确定的最低标准。在21世纪初,美海军将继续维持这一计划,到2008年,等10艘尼米兹级航母CVN77将接替“小鹰”号;而在研的CVNX级将于2006年开始建造,2013年接替“企业”号;第2艘CVNX级航母将于5年后取代“肯尼迪”号,届时,美海军航母将全部核动力化。
2. 俄罗斯。目前,隶属于北方舰队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是俄海军唯一一艘在役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舰长306.3米,舰宽37米,吃水9.87米,动力装置为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0万马力,最大航速29节,标准排水量53000吨,满载排水量67500吨,这个数字也使它成为了俄罗斯海军现役舰艇中吨位最大的舰只。库兹涅佐夫号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既有舰队型航母所特有的斜直两段甲板,又有轻型航母通用的上翘角滑跃式起飞甲板,库兹涅佐夫号的服役使世界海军中首次出现了滑跃起飞、拦阻降落这一新颖的航母起降方式,其飞行甲板长304.4米,宽72米,库兹涅佐夫号上可装载飞机40架(战时可扩张至60架),包括有苏-33战斗机、苏-25攻击机、卡-27反潜直升机和卡-29RLD预警直升机等。
3. 法国。“克莱蒙梭”级的首舰“克莱蒙梭”号于1955年11月在布勒斯特船厂开工,1957年12月下水,1961年11月建成服役,于1997年7月退役。第2艘R99“福煦”号于1960年7月下水,1963年7月服役,2000年退役后出售给巴西海军。 “戴高乐”号是法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中型航空母舰,也是法国海军目前唯一一艘现役航空母舰,于1983年5月开工建造,1994年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戴高乐”号航母舰长261.5米,舰宽31.5米,吃水8.5米,标准排水量35500吨,满载排水量为39680吨,“戴高乐”号的动力装置为2座K-15一体化循环压水堆,总功率为76200马力,核反应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5年以上。“戴高乐”号航母实际重量竟然比设计初的标准整整超重了10%,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其航速达不到设计标准,其仅仅27节的航速使其“摘取”世界航速最低的航空母舰的桂冠。飞行甲板长261.5米,宽64.4米,可搭载“阵风”M型战斗机、E-2C鹰眼预警机和NH-90直升机等各种舰载机40余架。它的作战能力仅次于美国的大型核航母,在世界海军中排在第二个档次。法国原来的计划是建造2艘该级航母来代替即将退役的2艘“克莱蒙梭”级常规动力航母,但迄今只有“戴高乐”号1艘入役。
4. 英国。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系列,现共有3艘,即“无敌”号、“卓越”号和“皇家方舟”号,无敌级航母舰长210米,宽36米,吃水6.5米,排水量20600吨,动力装置为4台TM-3B型燃汽涡轮机,总功率11.2万马力,航速28节。无敌级航母飞行甲板长167.8米,宽13.4米,可搭载9架“鹞式”战斗机、3架“海王”式MK2A空中预警直升机和9架“海王”式HAS-MK6反潜直升机。“无敌”级最大的特点是应用了“滑跃”跑道,所谓滑跃起飞,就是将飞行跑道前端约27米长的一段做成平缓曲面,向舰首上翘,“无敌”号和“卓越”号的上翘角度为7度,“皇家方舟”号为12度,“海鹞”舰载机通过滑跃甲板起飞,在滑跑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可使飞机载重增加20%;载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滑跑距离减少60%。 2005年8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旗舰——“无敌”号航空母舰在这里黯然提前退役。退役后的“无敌”号将被封存,可在50天内重新作好战斗准备。到2010年,它将被出售。为重新打造“全球舰队”,英法两国正共同研制新型航母,新航母排水量6万吨,最多可搭载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50架。建成后,它将成为欧洲各国海军中最大的航母。英军的两艘新航母将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服役
5. 巴西。“圣保罗”号航空母舰是2000年巴西从法国购买的“福煦”号,是目前巴西海军唯一一艘航空母舰。该舰原是1963年进入法国海军服役的“福熙”号,排水量为3.278万吨,舰长265米,宽31.7米,可搭载固定翼战斗机37架、直升机2架。该舰可载水兵1300名。 “米纳斯吉拉斯”号。原属英国“巨人”级,原名“复仇者”号,1942年 建造,1945年在英国海军服役,1956年巴西购买后进行了改装。1960年12月编入巴西海军服役。
6. 印度:3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维拉特”号和“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苏联建)。1957年,印度从英国购买了“维克兰特”号航母(巨人级),1997年1月“维克兰特(Vikrant)”号退役。2004年,印度购买了俄罗斯退役的“戈尔什科夫元帅”号航母。
7. 泰国:1艘“加克里·纳吕贝特”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该舰由西班牙Izar造船公司建造,1992年7月签订建造合同,在西班牙Izar造船公司的El Ferrol 造船厂建造,1994年7月开工,1996年1月下水,1997年3月服役。该舰与西班牙的“Principe de Asturias”航母相似。排水量:11486吨满载,最大航速:26海里/时(仅用柴油动力时为16海里/时),巡航时速:16海里/时,最大航程:10000海里(航速12海里/时),全舰长度:182.6米,飞行甲板:174.6 ×27.5米,舰载机:固定翼飞机- 6架AV-8S “鹞式”;直升机-6架S-70B“海鹰”。
8. 西班牙:1艘“亚斯图里阿斯王子”号常规动力航母。1967年,西海军向美国租借了二战老航母“迷宫”号,后于1973年正式买入,但“迷宫”号已经是老态龙钟了。1979年10月,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开工建造R11“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母, 1988年5月3日正式进入海军服役。全长195.5米,宽24.3米,吃水9.4米,满载排水量16900吨,全通式飞行甲板长175.3米,宽29米,滑跃起飞跑道前部的跃升角为12度。其动力装置为2台LM-2500燃汽轮机,总功率46400马力,最大航速27节,续航力为6500海里/20节。它平时载机22架,包括10架AV-8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6架“海王”直升机和2架“海王AEW”预警直升机以及4架AB-212直升机;但在紧急情况下可载机37架,其中17架放在机库中,20架放在甲板上。该舰编制舰员600人,另有230名航空人员。
9. 阿根廷。二战结束后,英国将四艘“巨人级”航母出售给荷兰,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荷兰买入 “尊敬”后,1968年锅炉舱起火,造成重大损害,因此准备将其退役。阿根廷购买,1969年 2月在阿海军中服役,取名:“五月二十五日”。
马岛战争开始后,准备使用该航母,但由于年久失修,动力严重不足,航速太低(远达不到宣称的22.5节速度),航母迎风力太小,导致攻击机无法起飞,在其“贝尔格拉诺”巡洋舰被英国核潜艇击沉后,考虑到“巨人级”航母基本不具有抗沉设计与结构,因此退出战场。排水量 19896吨(满载)。长211.3米,宽24.4米。主机2台蒸汽轮机,航速:24节。舰载机:12架“超军旗”战斗机、6架S-2E“追踪者”反潜机、 4架SH-3D“海王”反潜直升机、l架A-103“云雀”—Ⅲ直升机。
10. 意大利。轻型航母C551“加里波第”号,1987年8月正式服役。“加里波第”号曾是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舰,标准排 水量10100吨,满载排水量13370吨,可停放6架AV-88鹞II式垂直起降飞机或6架SH-3D海王直升机,全舰编制825人。2004年7月底,意大利新航母“凯沃尔”号下水,“凯沃尔”号能供12架直升机和8架“鹞”式短距垂直起降战机起落,也可搭载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联合攻击战斗机”。
2001年7月17日,泛安科纳造船公司开始为意大利新航母切割钢板,该航母按计划将于2007年服役。将命名为"安德烈娅·多里亚"号。
该航母排水量约22500吨,长235米,大小约为"朱塞佩·加里波第"号航母的两倍。该航母可容纳1290人,包括450名两栖作战队员。舰载机初定AV-8B"鹞"Ⅱ式飞机和已经在"加里波第"号航母上使用过的垂直短距起降(STOVL)飞机,以及EH工业公司的EH-101直升机。悬而未决的是关于未来采用固定翼飞机的决定,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联合攻击机的垂直起降型。
有消息说韩国的轻型航母已于7月12日下水,但从资料看,一是才1万多吨,二是目前尚没有确定舰载机,三是编队舰艇不明,因此,更象是一艘两栖作战舰,而是航母。而日本的所谓航母,目前只能叫大型运输舰,而不能叫航母,虽然其是按航母的标准建造的。
另外阿根廷的航母现已退役,所以已经不是航母国家了。现在拥有航母的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泰国共9个国家!
二战时期有哪些惨无人道的实验案例?
在亿万国人的自发支持下,以“慰安妇”生存现状为题材的《二十二》成为中国首部票房过亿纪录片。
我们都被那平铺直叙中撕开的历史伤痛所震撼,现实是,郭柯导演2012筹备“慰安妇”现状调查纪录片之际,国内登记在册的“慰安妇”幸存者数量是32人,到2017年《二十二》上映之时,这个数量已经变成了8。
其中参与“慰安妇”受害者对日诉讼的8名原告老人,已经全部离开人世,她们到阖上双眼,都没有等到公正的到来。
就在我们谴责日本政府试图掩盖甚至美化在二战期间犯下的反人类暴行时,日本最知名的电视台之一的NHK,一反过往为政府背书,掩盖二战真相的立场,制作了一部揭露日本在二战中发动进行活体实验,发展细菌武器等暴行真相的纪录片——
《731部队的真相——“精英医者”与人体实验》
“慰安妇”问题,在涉及二战抗日战争东亚多国民间和官方语境中,获得广泛关注。
然而以731为代码的日军“细菌战”暴行,因其组织的神秘性,好似一直在二战历史那一页,散发着幽幽阴森的光,人们很少有深入了解的机会。
然而此次,日本NHK的纪录片,首次公开了1949年哈巴罗夫斯克审判的录音,内容是731部队12名骨干成员的22小时的证言。
第一次听到由731成员亲口供述的事实,他们在中国犯下的丧心病狂的暴行,和背后细思恐极的历史原因。
这让我脊背发凉,第一次感受到了当时盛行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泯灭人性的残暴力量。
除公布审判录音外,NHK在国内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地查阅到相关直接史料百余份,并采访到多名当年731部队仍在世的军士。
该纪录片以详尽可信的证据和证言,向我们揭开了731部队神秘的面纱,一个个浸满血腥的谜团就此有了答案:
问题一:“731”是什么?
731部队,成立于1936年,日本为发展自己在伪满洲国的利益,同时抵御苏联军队,以防疫研究的名义建立了这支部队。
实则是进行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
731的研究所,位于中国哈尔滨二战时的日军据点,彼时属于日据伪满政权管辖。
组成731部队的技术人员,主要是来自日本国内的权威学者和顶尖医学家,它们被称作“技师”,其中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高校输送专业人员超过40人。
除掌握科学技术的“技师”,参与者还包括许多军医、士兵、甚至是只有十几岁的少年队员。
问题二:731做什么?
731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做活体实验,研究致病细菌的特性。为接下来研制细菌武器,提供实验数据。
无论是从行业道德,还是从人性出发,这都是令人发指的行为。
用作实验材料的人体,来源于中国和苏联战俘和平民,如若被判定没有策反价值,就直接送入731研究基地。
而只要进入731基地的大门,他们就再无生还可能。
更加彰显日军丧绝人性的,被抓去做活体实验的平民中,还有妇女和儿童、婴儿!
日军称这些被用作实验的中国人为“马路大”,并不把他们当作人来对待。
为了研究冻伤杆菌的病理,他们在严冬将“马路大”赶至室外,用风扇向他们吹风,人为制造冻伤环境。
甚至还丧心病狂地,用棒槌敲击囚犯冻成冰棍的手指。
研究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细菌活性,日军设计了恶劣的对照组实验。
将囚犯当作没有生命的实验材料残酷对待,如今其意义只在于,彰显这些学者极度变态的反人类心理。
一个学者更是在公开演讲中,略带骄傲地向世人展示,
他是如何用活体直接进行染色体研究的,并将被囚禁在监狱的中国犯人,称为“土匪”。
更令人瞠目的是,731的医师为感染的人进行治疗。目的却是,让这些“犯人”成为另一项细菌试验的“材料”,如此循环,直至这些人死亡。
731的第二项任务,就是研制用于实战的细菌武器。
为了检验细菌武器的威力,日军用战俘和平民模拟战争环境,进行实验。
让成群的平民横穿细菌炸弹爆炸的区域,或是将他们绑在木桩上,让细菌炸弹在他们头顶引爆。
之后在1940年后的战事中,日军至少三次,违反国际法,使用了细菌生物武器。
为了扩大在平民中的感染,他们甚至借由分发食物的“好心”做掩盖,将细菌注入馒头、水果之中,妄图让中国民众在“感恩戴德”中,走向灭亡。
问题三:731中不乏学者和少年,为什么他们选择跨过人性底线,是自愿还是被迫?
让这些人失去理性最大的推手,就是当时日本的国内舆论,渲染反华情绪,用仇恨蒙蔽人民的心智。
不仅舆论裹挟人的理性思考,更可怖的是,如若不支持国家对中国的战争,会被判作“非国民”,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借由高度集中的权力和宣传手段,煽动民族仇恨,与纳粹屠杀犹太人使用的招数,如出一辙。
除舆论环境的影响,日本官方以提供研究经费的名义,向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相关专业的导师提供巨额资金。
这些导师为“回报”军国,需要推荐自己的学生去731部队任职。
有直接证据表明,日本官方亦直接提供经费,让731部队研究细菌武器。
由此可见,汹涌澎湃的仇恨情绪,和利益的蒙蔽,让这些昔日殿堂之上温文尔雅的学者、医生,成了军国主义屠戮他国人民的冷血工具。
在长达22小时战犯认罪的录音中,有这样一段,忏悔罪行的自陈,据传,此人在刑满释放回国前,自绝于世。
由此我们也能看到在如此现实环境下,人性余温犹在,只是法西斯主义的魔掌,轻而易举可以将之击碎。
问题四:战后的731成员,是否因为其暴行获得惩戒?
1945年战争末期,苏联开始大举进攻满洲时,731主要成员迅速撤离,并且销毁所有证据,炸毁主要设施,并要求将仍存活的中苏人员全部处理掉,连尸骨都不留下。
整个731基地,弥漫着尸体灼烧的焦臭气味,只剩下一抔抔骨灰,随着悲鸣的风逐渐消散。
12名731成员因为撤离不及被苏联俘获,并在1949年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进行审判,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服刑判决。
然而,战后美国单方面承诺,要求731研究人员交出人体实验数据,作为交换,免除他们的战争罪责。
彼时的东亚各国都陷在战后余痛中,诸如美国等战胜国为了利益,竟然咀嚼起了同盟国的人血馒头。
向731部队输送学生的户田正三,后就任金泽大学校长,成为日本医学界泰斗。
开发细菌武器的田部井和,归国后成为京都大学教授,细菌学权威。
从事冻伤研究的吉村寿人做了大学教授。
问题五:那么在今天的日本,社会各界如何看待731军队的真相?
学术界在近些年,引发了对于科学研究和战争关系的讨论,警醒日本国人,他们的国家和人民,曾经一度突破人性的底线。
这部由日本最具公信力媒体摄制的纪录片,以完备详细的证词证言为依托,娓娓叙述事实。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731部队真相》放映后,youtube上点赞最多,热度最高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在否定历史,痛骂NHK是造谣的卖国贼!
这一段段文字,着实令人心寒!
翻译:
这些都是捏造的,都是谎言,NHK里面捏造谎言从而制造混乱的人特别多,我们日本人在战争的时候什么坏事也没做过。
翻译:
北朝鲜的狗NHK,快去死吧,是不是很喜欢让日本受到外国的压迫?把森村诚一的虚构小说中虚拟出来的731部队的故事当成反日标语挪用就是傻子在放屁。
翻译:
视频里说的“在那样一个时代,我们也不得不那样做”,确实,其实因为东京广岛长崎的大屠杀许多无辜的民众都被杀害,战后在西伯利亚扣留的34万人也被屠杀。被这样一个疯狂的国家包围的日本,即使研究了细菌武器也一点问题也没有。nhk的反日标语太可恶了。
日本政府和民众,试图无视真相,篡改历史的行为,不仅对战争幸存者造成永久的身体和心理创伤,更重要的是,掩盖历史事实的行为,将成为地区稳定的最大阻力。
在中国,细菌战幸存者在1997年就开始了对日诉讼的漫长战役,从上个世纪末的180人,如今只剩60人,
他们为了真相公之于众的那一刻,奔波全国找寻幸存者,收集遇难者名录,自费去日本提请诉讼参与判决。
丽水县因细菌战患烂脚病的傅君华,86岁
2002年,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承认731部队存在在中国发动细菌战,残害中国人的事实,却驳回了赔偿认罪的请求。
那些在苦苦期盼罪犯绳之以法的战争幸存者,为了支持正义献出物质和精力的维权人士,以及需要正视历史走向未来的我们。
面对一次次相似的结局,好似有点无奈,却又艰难地抓住一点点的光亮。
细菌战原告诉讼代表王晋华,80岁
无论是“二十二”还是“七三一”,它们直观地让我们直面那段惨无人道的历史真相——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伤人数超2500万人,当下还有20000名抗战老兵在世,平均年龄超90岁。
日军发动长达6年半的重庆大轰炸,累计投下包括细菌弹在内的炸弹2.16万枚,造成死亡10000人以上。
1937年12月持续6周的南京大屠杀,20000名妇女被奸淫,30万平民战俘被杀害,
更有超20000中国妇女被强征为“慰安妇”,发动的细菌战造成千万人受灾,如今在全国仍有百余名老人遭受细菌战留下的后遗症的折磨。
硝烟已然被风吹散,但是那段历史的真相,却鲜活地烙印在战争幸存者的心里。
人力资源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如何?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预30年来,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也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结构性调整继续开展,行业转型和升级进一步提升,尤其是2014年底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以及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不仅首次明确了行业定位、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还指出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并提出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达50万人,产值规模超过2万亿元元的目标。
因此,综合经济、政策、监管以及行业本身的转型升级,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引来更加市场化、国际化的竞争格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未来6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7%左右,到2021年,国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884.94亿元。
2017-2022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服务方式国际化趋势
随着外资企业已经渗入到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本土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将面临更大的外资竞争压力。
服务方式国际化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链条完整化趋势
十三五规划后,人力资源将面临更为严峻考验的同时也为人才的发展与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机遇。在企业招聘力度不断加大、培训频度持续提升、员工薪酬收入水涨船高、福利保障机制日渐完善的情况下,广大企业依然难以摆脱无法招聘到适配的人才、核心人才很难留住、团队有效管理更难的困境等。
未来人才争夺战的加剧更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以及如何留住高素质的员工已经变得十分重要,这也奠定了紧缺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紧迫性。“互联网 ”的思维强调将企业、人才、合作伙伴等有效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有效链接,要在互联网上实现社会资源、渠道、信息等的充分整合。
未来几年,人力资源服务业将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精细化服务,做到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其中,标准化为标准化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透明的服务流程和管理工具,通过完整的、透明的服务流程和成熟的管理工具使客户清晰了解所接受的服务内容;个性化服务方面,侧重客户导向,更加突出细致的专业分工,提供“专、精、深”的服务产品,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在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的过程中,本土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将加强品牌建设。
3、行业产品专业化趋势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资源紧张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整体企业管理理念的提升,企业愈发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地位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
与此同时,企业客户的需求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必须改变,目前服务主要集中在人才招聘、派遣、行政事务代理等初级服务们的现状向“管理咨询、教育培训、职能外包”等中高端专业化服务转变。在“组织机构的诊断与规划咨询、核心人才保留、核心职位招聘、员工凝聚力培训、竞争力培训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4、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改进。在新的服务模式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批量处理逐步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系统的技术改进以及其模块的功能已成为人力资源服务商重要的竞争能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信息化对客户的价值、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将以人力资源产业化架构为蓝本,以数据标准化为基础、以信息共享为平台,实现主要业务的整合贯通,实现管理的整体信息化。人力资源服务的各模块,如招聘、测评、培训、薪酬、派遣等服务,实现各自的信息化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信息关联。
5、行业市场化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要求人力资源市场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相对职能的社会机构。未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应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规则),而不能是完全的政府行为,更不能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同时,要加强市场信息功能的建设,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并且,不断拓展人力资源市场的职能(如服务、培训等),发展市场配置的社会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