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一个新生命诞生的神圣过程,对于产妇而言,伴随而来的剧烈疼痛却犹如一道难以跨越的“鬼门关”,长期以来,分娩疼痛困扰着无数产妇,给她们的身心带来巨大挑战,无痛分娩技术的出现,本应是缓解这一困境的福音,但在我国的推广却一度面临诸多阻碍,近年来,试点无痛分娩的开展,为改变这一局面带来了新的契机,正逐步让更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减轻痛苦,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分娩疼痛之殇
分娩疼痛是女性一生中经历的最为剧烈的疼痛之一,据医学研究,这种疼痛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骨折、烧伤等常见的创伤性疼痛,产妇在分娩时,子宫收缩的强度不断增加,宫颈口逐渐扩张,这一系列生理变化所引发的疼痛,会让产妇身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不仅会给产妇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从产妇自身角度来看,长时间的剧烈疼痛会导致产妇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这些不良情绪又可能进一步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程延长,增加难产的风险,过度的疼痛还可能引发产妇体内一系列生理紊乱,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对于本身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产妇来说,更是增加了分娩过程中的危险系数。
对于胎儿而言,产妇因疼痛产生的应激反应会促使体内分泌一些激素,如儿茶酚胺等,这些激素可能会引起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影响胎儿的氧气供应,严重时可能导致胎儿窘迫,有效缓解分娩疼痛,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无痛分娩技术及其发展困境
无痛分娩,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主要是通过应用合适的镇痛技术和药物,在不影响子宫收缩和产妇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分娩时的疼痛,临床上最常用的无痛分娩方法是椎管内分娩镇痛,即通过在产妇的腰椎间隙注入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和镇痛药,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这种方法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将分娩疼痛从难以忍受的剧痛减轻到产妇可以耐受的程度,同时对母婴的影响较小。
尽管无痛分娩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普及率较高,但在我国,其推广却面临重重困难,专业麻醉医生短缺是一个关键问题,无痛分娩需要麻醉医生全程参与,从产妇进入产房开始评估,到实施椎管内穿刺操作,再到产程中根据产妇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等,都需要麻醉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但我国麻醉医生的数量相对不足,据统计,每万人拥有麻醉医生的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使得很多医院无法大规模开展无痛分娩服务。
部分产妇和家属对无痛分娩存在认知误区,一些人认为无痛分娩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担心药物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等;还有些人认为分娩疼痛是自然过程,应该忍受,对无痛分娩技术存在排斥心理,医院方面也存在顾虑,无痛分娩增加了医院的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且收费标准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开展无痛分娩的积极性。
试点无痛分娩的开展与意义
为了推动无痛分娩技术的普及,提高分娩镇痛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8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一批医院作为试点单位,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无痛分娩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带来了新的生机。
试点无痛分娩工作的开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它为广大产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通过试点,越来越多的产妇能够在分娩过程中享受到无痛分娩服务,大大减轻了分娩时的痛苦,提升了产妇的分娩体验,许多经历过试点无痛分娩的产妇表示,无痛分娩让她们能够更加从容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不再对分娩充满恐惧,产后的身心恢复也相对更快。
试点工作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的分娩镇痛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试点医院在开展无痛分娩过程中,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多学科协作,麻醉科、产科、助产士等多科室密切配合,共同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提高了镇痛效果和安全性,试点医院还通过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将无痛分娩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传播到其他医院,带动了周边地区分娩镇痛技术的发展。
试点无痛分娩工作也有助于提高社会对分娩镇痛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媒体对无痛分娩的宣传报道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无痛分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消除了对无痛分娩的误解和偏见,这为无痛分娩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试点无痛分娩的实践成果与经验
在试点过程中,各试点医院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以某大型三甲医院为例,自开展试点无痛分娩以来,无痛分娩率从试点前的不足30%提升到了目前的70%以上,产妇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通过对出院产妇的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产妇对无痛分娩服务表示满意,由于无痛分娩减轻了产妇的疼痛和应激反应,该医院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自然分娩率得到提高,进一步优化了分娩方式结构。
在实践过程中,试点医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人员培训是关键,试点医院定期组织麻醉医生、产科医生、助产士等相关人员参加无痛分娩专项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操作技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知识。
优化服务流程能够提高无痛分娩的效率和质量,试点医院建立了专门的分娩镇痛门诊,为产妇提供产前咨询和评估服务,让产妇提前了解无痛分娩的相关知识和流程,消除顾虑,在产房内,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当产妇提出无痛分娩需求时,麻醉医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到达产房实施镇痛操作,确保产妇能够及时得到镇痛服务。
多学科协作是保障无痛分娩安全有效的重要模式,麻醉科医生负责镇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产科医生关注产妇的产程进展和母婴安全,助产士在旁协助产妇分娩并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各科室之间密切沟通、协同作战,共同为产妇提供优质的分娩镇痛服务。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试点无痛分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专业麻醉医生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虽然通过试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基层医院由于设备和技术条件限制,开展无痛分娩仍存在困难。
针对这些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麻醉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医学院校扩大麻醉专业招生规模,加强对在职麻醉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改善其医疗设备条件,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帮扶等方式,提高基层医院开展无痛分娩的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试点无痛分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经验的推广,无痛分娩技术有望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普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产妇能够在分娩过程中轻松地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不再遭受分娩剧痛的折磨,无痛分娩的推广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进步,更是对产妇权益的尊重和保障,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让每一位母亲都能在幸福与安宁中开启人生新的旅程。
试点无痛分娩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正逐步改变我国分娩镇痛的现状,虽然前行的道路上仍有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让更多产妇受益于这一技术,为母婴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