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上市,中国在AI领域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昨天开始,就借用万维钢在得到上的《商业战略解析》对《我们在AI应用上会落后吗?》解答的部分内容,来回应几个相关的问题。这儿接着谈。
读者 周毅:ChatGPT在国内无法直接使用,如果长时间没有一个同样强大的国内的语言模型填补空白,那么国内的AI元年是否就推迟了,而按照AI的进化速度,会不会造成全面的落后,并且被AI形成的网络边缘化?会不会导致在AI的未来竞争中被全面压制?回复——OpenAI前几天刚刚向印度用户开放了ChatGPT,但是还没有向中国用户开放。企业用户调用GPT都是通过API接口,这个OpenAI自身没有限制,OpenAI甚至可以专门给你家公司开个服务器。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公司目前并不能合法地使用OpenAI的API。这只对百度是好事,对中国是坏事。百度刚刚发布了自家的大型语言模型,叫文心一言。它没有编程功能,没有API,对话能力也远远不如GPT-3。如果非得等百度做好了再用AI,中国的AI应用就会落后。今年年底,GPT-5就可能出来;再过两年可能就是AGI。到时候国外各行各业已经全面AI化,难道中国这边还要苦等百度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我认为中国人民配得上最好的AI。但我并不认为中国会在AI竞争中被全面压制。我给你看看咱们上周讲「语言模型的开悟时刻」时提到的几篇关键论文的截图——你看看这上面有多少中国人的名字。可以说当今GPT人才的半壁江山是中国人。GPT出来以后网上各种流行应用也有很多是中国人做的。只不过他们都就职于微软、谷歌和斯坦福大学。所以如果中国在AI上落后,绝对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行。既然中国人很行,那我们就相信,我们在AI上不会永远落后。来自日课:AI负责预测,人负责判断读者 馮焯林:想问万sir,对于data science(数据科学)或者AI之间有什么看法,如果目前你的儿子就要选修硕士的话,你怎么建议?回复——我大概会建议他选数据科学。我想给你讲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故事。这一波以GPT-4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浪潮,有一个副产品。它杀死了一门叫做「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简称 NLP)」的学科。很多大学都有NLP这个专业,很多大公司有专门的NLP研发团队。NLP是计算机科学、AI和人类语言学的交叉学科,此前一直被认为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指望。NLP研究的是如何让机器理解人的语言,它的应用范围包括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搜索引擎、智能助手等等。这么多年以来,NLP领域在无数人的努力之下,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现在那些都已经没有意义了。GPT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解决思路——无监督学习。Transformer架构和2022年前后发生的「开悟」「涌现」已经自动把NLP想要解决而未能完美解决的问题都给完美解决了。原来AI根本就不需要按照人类帮它寻找的语言规则去学习语言,原来机器自动就能找到各种我们知道——包括我们不知道——的语言规律。翻译也好、语音识别也好、搜索引擎和智能助手也好,都是GPT原生就有的功能。而且它还自动掌握了一大堆包括逻辑推理、少量本学习、自动分类等等功能,还有我们没意识到的功能。GPT对比于自然语言处理,就如同AlphaZero对比于人类棋手总结的围棋套路。事实证明先靠人类总结规律再教给计算机是个笨办法,是让人的思维拖累了计算机的思维。原来让计算机直接暴力破解才是最根本、最快、最好的办法。人类棋手还可以继续学围棋套路,毕竟围棋这个游戏本身就很有意思。将在回复《中国在智能AI领域与美国的差距有多大?》中接着谈,再将昨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03月22日:首先要说的是,个人认为,美联储将无视国债市场的低流动性,继续加息。因为对于美联储而言,美债流动性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将继续加息25个基点(马上就要公布了),而且将会表明加息周期并没有结束。而美股周二的收高,原因是美联储提供的流动性,缓和对银行业危机的担忧。不过,美联储的紧缩周期,通常以危机结束。再次维持之前的多次判断,只有当美国经济进入温和的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之后,美联储才有可能实现2%的通胀目标。再提几点:一、【澳洲计划废除所有投资移民,断了富人的移民之路】(思进注:其实,加拿大早就意识到,投资移民弊大于利,早就停下了联邦投资移民,而各省级的投资移民名额越来越少,也将对所有类别的投资移民关上大门……)3月17日,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发布了一份生产力调研报告,当然最为激进的一条,就是废除全部投资移民!众所周知,澳洲的投资移民申请最多的就是中国人,尤其是需要投资500万澳币的那个188C重大投资者签证,中国申请人更是占到了90%以上。这些年来,关于关闭投资移民渠道的呼声,在澳洲的政坛不止一次的提出,无非就是他们算了一笔账,觉得投资移民看起来是在吸引外资,但其实是个亏本生意。著名智库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申请188C重大投资者签证的人,年龄往往在45岁以上,有的连语言都不通,因此大部分人移居澳洲后不会展开新的生意及投资,更不会在澳洲就业,完全就是来澳洲退休养老,不管是带动澳洲的就业发展还是税收、经济发展基本没有正面影响,而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花费比他们一生中的纳税额还要多12万澳元。相比而言,其他技术移民却能给澳洲平均带来19.8万澳元的红利。该智库估计,如果废除这一签证,将其配额分给其他技术类移民,未来10年将给澳洲增加30亿澳元的财政红利;二、瑞典议会投票批准了瑞典加入北约;三、比尔·盖茨:ChatGPT是1980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科技进步盖茨表示,自1980年他第一次看到现代图形用户界面(GUI)以来,OpenAI的GPT AI模型是技术上最具革命性的进步,这是他67年的人生中第二次被科技真正震撼到;四、欧洲央行:利率水平仍相对较低我之前提过几次,过去二十多年,特别是09年之后的十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超低利率环境,形成了思维惯性、甚至路径依赖,忘了其实6%才是正常的利率水平;再顺便提一下、有一个群友昨天@我:瑞信(股价)又扑街了,是不是信心不足?两周后的22.84换1股瑞银对瑞信是好是坏?我的回应:不必再关注瑞信了,这事儿over了。可关注的事儿太多太多了,而只看表面那些消息,特别是那些财经媒体的报道,其实还是在信息金字塔之最底层。若不是我在瑞信做过3、4年,根本不会关心,绝对是个例,其背后的故事我可能以后写出来。再提一下:我之前说过无数次,从不在任何公开平台做任何具体操作建议,特别是股票(之前说过,除了对马斯克的特殊情结,去年力挺特斯拉股价),真要投资、又有闲钱的话,买入指数放着即可,连看都不用常看,时间是最宝贵的,何必在此事儿上浪费时间。我们真要学习的是底层逻辑,提多次提及黄金,这就是培养底层逻辑的最佳标的:但凡不能带来现金流的标的,就都不是投资品(因为是零和博弈,蛋糕没有做大),最多只是投机品(看空和看多者的互博,赚到就是亏去的),比特币也是,它俩在金融市场中的性质一样,区别只是信仰之不同。Last but not least, 一旦学到了底层逻辑,对金融市场就很容易看懂了,甚至对那些“专家”是否靠谱,也很容易判断了……点到为止吧……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全球发行的《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上架、《财经金融科普漫画书系(套装共4册)》出齐,以及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上海有哪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今天我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上海的五大互联网公司:
1、拼多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拼多多绝对是一匹黑马。 在阿里系和京东主导电商行业的背景下,拼多多凭借独特的社交电商模式异军突起。原本在很多人的心中,电商行业已经成了红海,没有多少人愿意进入。可是拼多多的团队凭借对下沉市场的深度理解,再借助微信的流量优势,硬生生地撕开了一道裂缝。不得不承认,黄峥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否则,段永平也不会这么欣赏他,这么不遗余力地帮他铺路。拼多多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成功上市,截止目前市值224.8亿美金,相当于1546亿人民币。此外,拼多多坐拥3亿用户,已经成为继阿里、京东之后的第三大电商平台。
2、携程
对于携程这个平台,大家其实并不陌生,很多商务人士都习惯用携程来订酒店和机票。经过多年的发展,携程早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旅游服务平台。特别是携程和去哪儿合并以后,公司成为了行业毫无争议的龙头老大。 1999年,梁建章与季琦、沈南鹏、范敏共同创建了携程旅行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组合,四个人完全是优势互补。比如,投资机构出身的沈南鹏非常擅长资本运作,为携程网立下汗马功劳。截止目前携程市值206.95亿美金,相当于1423亿人民币。目前携程的老大地位非常稳固,短期内都还看不到竞争对手。
3、B站
对于二次元的用户来说,B站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平台。实际上,B站可以说是一家慢公司。B站创建于2009年,已经发展了十年的时间。B站的特色是“弹幕”,凭借这一独特优势,B站在二次元市场脱颖而出。终于在2018年,B站成功在美国上市。截止到目前,B站市值53.71亿美金,相当于369亿人民币。对于B站的团队来说,也算是苦尽甘来。现在A站已经没落,B站有机会独霸二次元市场。
4、巨人网络
说到巨人网络,大家不一定熟悉。但是说到巨人网络的创始人史玉柱和征途,可能很多人就有印象了。当年,史玉柱凭借脑白金产品成功翻身,全力投入做游戏。没过多久,征途横空出世,很快成为国内最赚钱的游戏之一。据说,当年有土豪在游戏里面充值几千万,甚至上亿。凭借征途系列游戏,巨人网络成功上市,史玉柱本人也成为商界的神话。截止到目前,巨人网络市值366亿人民币。
5、阅文集团
对于阅文集团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但只要提到公司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红袖添香,可能很多人就知道了。阅文集团的创始团队就是网络文学最早的那帮人,他们刚开始创立了起点中文网,后来卖给了盛大文学。然后,他们被腾讯招揽,到了腾讯文学的麾下。后面,腾讯收购了盛大文学,组建了新的阅文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公司。截止到目前,阅文集团市值366亿港币,相当于321亿人民币。
阿里巴巴2020财年一季度总营收1149亿?
8月15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云计算业务规模强劲增长,季度营收77.87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31亿元。
不过,从增速上来看,随着阿里巴巴体量的增大,其已不再单纯追求速度的增长。2019财年财报会上,阿里预计2020财年只要保持33%的同比增长,到2020财年年底阿里整体营收将突破5000亿大关。就这点而言,42%的增长算是踏出了稳定的第一步。核心电商仍旧是阿里主力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为87%,同比增长44%。
那么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为什么可以做到增幅那么大呢?其实还是来自于自身的“改革”和内部的优化。
第一、用户提升明,活跃账户占比较高。从2019财年1月1日至今,阿里半年已经累积增长5600万。
2018年的第一季度财年里,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跃用户仅有5.07亿,活跃用户就达到了4.54亿,占比89.5%;
在2018财年的年底第四季度里,这个数字就已经变成了6.17亿,而活跃用户为5.52亿,占比89.4%;
到了2019财年的第一季度,这个数字依然增稳步挺高,并且达到了6.34亿,活跃用户达到5.76,占比90.8%;
而2020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包括淘宝、天猫在内的中国零售平台移动月活跃用户达7.55亿,较上一季度增长3400万,活跃用户达到6.74亿,占比达到89.3%。
可以看到的是,阿里巴巴在用户体验这方面做的真的非常好,才能够在促使用户数量保持增长的同时,保持年度活跃用户的占比居高不下。这点,无论对于哪个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持续办到的。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阿里巴巴这种长期稳定的用户提升主要还是来自于城镇转向农村的战略。
数据显示,新增的年度活跃消费者8成以上来自于三四线城市,而淘宝直播的兴起也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新的客源加入,大大加强了消费者互动和忠诚度。
虽然下沉市场在新增用户中的比例有所下滑,但下沉市场仍然是阿里用户增长的持续动力。连续4个季度增长达到2000万用户以上的成绩,奠定了阿里巴巴业绩增长的基础。而这高比例的活跃度也成为了阿里巴巴成功的关键。
第二、线上带来的利润有所下降,但线下收益非常亮眼。一、线上方面
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是靠着线上电商起家的,前几年里大部分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淘宝,天猫等的商家收入,广告收入,直通车收入等佣金类的收益。
但是这个收益曲线在这几年里明显出现了下滑。其中不仅有人工成本加大,广告费用加大从而逼退许多中小卖家退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电商的风口已经进入中后期,许多商户在淘宝天猫平台投入广告营销费用的意愿并不太强烈。
调查发现,许多大店其实不太愿意投入更多的广告费用来获取新的客户资源,反而他们更加重视老客户的维护,从而通过老客户的口子吸引更多的新客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开发新客户的成本竟然是老客户的6倍!6倍!6倍!(重要的数字说三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佣金收入和商户的服务收入从2018年开始就有明显的下折,从66%一度跌至52%,给予阿里巴巴线上利润造成了下滑。
二、线下方面
但是,有一句古话说的好,东边不亮西边亮!虽然阿里的线上出现了“红灯”,但是线下却亮起了“绿灯”。
在“其他收入”这一项里,有着明显的提升。从2018年的50.84亿,突破到了150亿以上。增长的速率达到了134%以上,非常恐怖。比上一季度增长了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该业务营收只有71.59亿元,一年内翻了2.33倍。这使得该业务板块继续成为阿里所有业务板块的增速冠军。
而这个其他收入,就是指的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业务,就好比进口业务,盒马生鲜,饿了么,小红书,银泰百货等,他们的同比增长达到了340%以上,其中盒马生鲜作为突出。
阿里也延续了上季度对盒马生鲜降低投入的趋势,采取“开源节流”地谨慎投入策略。在购买商品与设备花费这项反映新零售投入水平的指标上,本季度为58.56亿元,略高于上财季(2019四财季)的56.88亿元,远低于2019三财季的100.11亿元。而本季度净增自有店面也创下2018年以来最低,仅为15家,相对上一季度接近腰斩。
也就是说,阿里在实体零售布局上做到了非常成功地“改革”和“优化”,促使线下新零行业的收入明显提升,给予阿里巴巴的2019年财报带来了很大的增长点。
第三、蚂蚁金服对于阿里巴巴强而有力的贡献。曾经许多人认为蚂蚁金服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要知道蚂蚁金服是分离出来的单独产品,与阿里巴巴没有直接联系。
但是在2018年,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宣布,根据2014年双方签署的战略协议,并经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阿里巴巴将通过一家中国子公司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权。
也就是说,在入股之前,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是一个单独个体的存在,但是在完成入股之后,两者在收益上就存在关系,未来支付宝将会每年给阿里支付一定收益。
于是,在2019年我们看到了蚂蚁金服向阿里分润16.27亿!!
在阿里巴巴2019财年第四季度报表里显示,2019财年,蚂蚁金服支付给阿里巴巴集团的特许服务费和软件技术服务费为5.17亿元。
近期,阿里巴巴又发布2020财年一季度报,蚂蚁金服业绩的迅速增长。
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其他净收入为21.01亿元人民币,其中,收取蚂蚁金服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软件技术服务费为人民币16.27亿元人民币,占其他净收入的77.44%,同比2019财年一季度的9.1亿人民币增长78.79%。
如今,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子业务板块。未来给予阿里巴巴带来的利润也是非同小可的,并且还会成为阿里巴巴未来的持续的增长点和贡献点之一。
我的总结综上,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2020财年一季度数据亮眼,还是归功于阿里巴巴的线下优势,客户增幅,管理费用和成本的降低,以及入股蚂蚁金服所带来的间接受益。
目前包括淘宝、天猫在内的中国零售平台移动月活跃用户达7.55亿。据统计,中国约有4.3亿户家庭。这意味着家家都有“购物车”,有的还有好几辆。所以,当阿里巴巴抓住了中国消费大部分用户的时候,其实也就掌握了未来盈利的“来源”!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财经背后更多的逻辑。互联网公司大厂中厂小厂分别指哪些公司?
大家好,我是海鸟,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高大上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会叫厂呢?其实这个是从百度传出来的,李彦宏是海归,他在十几年前就被百度内部员工称为厂长。程序员自嘲是码农,又都是在一线服务,慢慢的互联网公司和高科技企业都叫厂,比如华为虽然不能归类为互联网,但是它也叫菊厂。并且互联网行业跳槽普遍要有大厂经验背书,这个词就越推越广了,这都是调侃。
至于大厂中厂小厂,互联网行业没有统一的级别界定,而且网络上的各类排名,如城市、大学都各有各的标准,争议不断。如果非要给互联网企业按大中小厂划分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一、判定标准 1、影响力,也就是俗称的江湖地位,所在行业的影响力、用户量 2、业务板块,是全领域延伸的综合公司还是垂直领域深耕 3、人才吸引力,能不能吸引顶尖人才,或者对外输出的人才多不多 4、市值(估值),由于大厂普遍在海外上市,A股的小公司市值超估,这块可比性不大。二、大厂中厂小厂大厂具体有:B(百度)A(阿里巴巴)T (腾讯)T(字节跳动/头条)M(美团)D(滴滴)J(京东)其中阿里和腾讯是绝对的霸主,它们占据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很多大厂都有它们的投资。行间有句话,以前做互联网创业,投资人会问创始人,你怎么能避免阿里和腾讯不抄袭你,近年这句话变成,你怎么能让阿里和腾讯投资你。可见这两家的分量。而且大厂普遍能称系,目前有阿里系、腾讯系、百度系、头条系等4个能称系的大厂。
阿里巴巴:电商领域的霸主腾讯:社交及游戏领域的霸主百度:搜索及智能AI领域,虽然近年没落,但是江湖地位还在,它也有全业务版图;字节跳动:(也就是我们的今日头条):资讯及短视频领域,业务版图不断在扩大美团:专注于O2O,并向上下游延伸滴滴:专注于出行。并向上下游拓展京东:电商(有别于阿里模式),自建物流系统中厂:行业地位显著,领头羊或者能半分天下网易:综合及游戏领域拼多多:电商领域360:安全领域快手:聚焦短视频携程:酒店旅游爱奇艺:大文娱领域
小厂:其他(类似搜狐、新浪、去哪儿等等)
三、有趣的厂名阿里巴巴:猫厂;腾讯:鹅厂;百度:狼厂;京东:狗厂;网易:猪厂;360:绿厂;华为:菊厂等等 最后,这些只是调侃称谓,没有统一标准,您有不同看法可以留言讨论。阿里私有云怎么样?
私有云具有一些特性是优于公有云的,安全、稳定、高效。
企业私有云UCloudStack - UCloud中立云计算服务商
从企业方面来说,国内企业要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就必须按照行业规范和政府要求来建设自己的IT,但公有云提供的标准架构和服务,很难按照那么多垂直行业去定制。
私有云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果需要选择私有云平台的话,建议搜一下市面上排名前十的云计算行业的公司,大厂有保证。
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UCloud,这些都是国内比较出色的云计算企业。阿里,华为,腾讯不用说,国内品牌影响力最大的企业,UCloud是在国内科创版上市的企业,选择这些云平台也是具有保障,考虑做私有云平台以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各家产品的架构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