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的起源与概述
在贵州石阡这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土地上,有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说春,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石阡侗族的历史长河之中,说春并非简单的春日诉说,它承载着石阡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期盼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说春起源极为古老,相传早在周朝时期,便已初现雏形,那时,周天子会在立春时节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传播至民间,与各地的民俗文化相互融合,在石阡地区,便与侗族的生活紧密相连,发展成独具特色的“说春”。
说春的主角是“春官”,他们走村串寨,将春的消息和祝福传递给每一户人家,春官通常身着传统服饰,头戴礼帽,手持春牛图,口中念念有词,用充满韵律和诗意的语言,向人们讲述节气的变化、农事的安排以及美好的祝愿,每到一处,春官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因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春天的讯息,更是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说春与侗族农耕文化
石阡侗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土地是他们的生命之源,而说春则与农耕生产息息相关,犹如农耕活动的指南针。
立春前后,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春官们穿梭于侗寨之间,通过说春,详细地向村民们介绍当年的节气特点、气候预测以及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若预测当年雨水较多,春官便会提醒村民选择耐涝的水稻品种,并提前做好排水设施;若预计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就会建议提前育秧,以免错过最佳播种时机,这种基于自然规律和长期经验积累的农事指导,对于侗族人民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极大地帮助他们趋利避害,保障农作物的丰收。
说春中关于农事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全过程,在说春词里,会生动地描述不同农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注意事项,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瓜苗出土,细心伺候,防虫防病,除草培土”,这些简洁而实用的话语,以一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方式,将农耕知识代代相传,使得侗族人民即便在没有现代科技指导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凭借着古老的智慧,在土地上辛勤耕耘,收获希望。
说春的艺术魅力
说春不仅是一种农事活动的指导方式,更是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说春词的创作极具特色,它融合了诗歌的韵律美、故事的趣味性以及生活的实用性,春官们在说春时,往往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以及当年的实际情况,即兴创作说春词,这些说春词既有对传统内容的传承,又不乏与时俱进的创新。
从韵律上看,说春词押韵和谐,节奏明快,多采用七言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春到人间喜气添,家家户户乐连连,风调雨顺收成好,国泰民安万万年”,通过押韵的方式,让说春词易于记忆和传播,在表现形式上,春官们不仅依靠语言,还会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他们手持春牛图,时而指向图中描绘的春耕场景,时而模仿耕牛劳作的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说春的内容,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更增添了说春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说春还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春官在说春时,语调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犹如一首优美的乐章,在一些地区,说春甚至会伴随着简单的乐器演奏,如小鼓、铜锣等,通过乐器的节奏来增强说春的氛围和感染力,这种集语言、动作、音乐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示了石阡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其成为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说春中的侗族信仰与价值观
说春深深扎根于侗族的信仰和价值观体系之中,在侗族人民心中,春是万物复苏、生命起始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新生,说春这一活动,便是他们与自然沟通、祈求神灵庇佑的重要方式。
春官在说春时,会向天地神灵祈福,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这种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反映了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尊崇,他们深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恩赐,因此始终保持着一颗谦卑之心,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说春也体现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一句说春词中,都饱含着对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生活富足的美好祝愿,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说春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激励着侗族人民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说春还具有凝聚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说春活动中,侗族男女老少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春官的诉说,这种集体参与的方式,增强了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年轻一代通过参与说春,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农耕知识和民间艺术,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从而自觉地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的责任。
说春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说春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面临着诸多挑战,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使得传统的农事指导方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实用性,春官的角色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可或缺;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他们对说春等传统民俗活动的关注度逐渐降低,说春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石阡侗族人民以及当地政府并没有坐视说春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走向衰落,为了保护和传承说春,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说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过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为说春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加强对说春文化的研究和挖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侗寨,收集、整理说春词和相关的历史资料,深入研究说春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说春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在传承方面,当地政府积极推动说春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在学校开设说春兴趣班,邀请老春官授课,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说春文化,培养他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社区举办说春表演和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说春的传承和保护中来,一些春官们也在不断创新说春的形式和内容,将现代元素融入到说春词中,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需求,在说春词中加入对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内容的宣传,让说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说春作为石阡侗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侗族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侗族人民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厚情感,尽管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说春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政府、社会和侗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在石阡这片土地上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永不褪色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