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狂欢结束,沉寂归来?二级预警区间,市场趋势怎么看?
唱主角
猪肉价格,曾经的“焦点C位”,近段时间回归二级预警区间,让一众家庭主妇和肉食爱好者松了口气。但热闹终有散场时,猪肉价格这一波回落,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持续狂欢?市场趋势又该如何解读?
答案揭秘
猪价跌宕起伏,一级预警到二级预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疫情反复,消费疲软。国内疫情时有发生,生鲜品消费尤其是猪肉终端消费环比走弱,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猪肉价格回落。
养殖户集中出栏。受疫情影响,养殖户收入受损,为回笼资金,开始集中出栏生猪,市场供应增加,价格自然就降了。
政府调控出手。为保障猪肉市场稳定,政府启动收储机制,从市场中收储一部分猪肉,减少市场供应,稳定猪肉价格。
相关数据:
时间段 | 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同比涨幅 | 预警区间 |
---|---|---|
10月 | 超过40% | 一级预警区间 |
11月7日-11日当周 | 30%-40% | 二级预警区间 |
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
当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同比涨幅高于40%时,进入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
当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同比涨幅在30%-40%之间,进入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
二级预警区间,意味着猪肉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要继续密切监测市场动态。从目前情况来看,疫情反复导致消费疲软,政府调控力度加大,猪肉价格继续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养殖户持续出栏和市场需求逐渐恢复,猪肉价格可能会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
生猪价格如何?消费者能否迎来猪肉降价的曙光?
近期,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已连续3周处于5:1至6:1之间,进入猪价过度下跌的二级预警。
根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有关规定,由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回升至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国家将择机开启收储。
从上述数据来看,生猪价格已有所回落,且政府将择机收储,因此后期生猪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对于消费者来说,猪肉价格的降幅可能有限,但相对平稳的猪肉价格,也能减轻一些家庭开支压力。
市场上还有什么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还有:
饲料成本。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70%,玉米价格上涨或下跌直接影响养殖户的利润和猪肉价格。
节假日需求。逢年过节,猪肉需求量猛增,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进口猪肉。当国内猪肉供应不足时,进口猪肉将补充市场需求,影响猪肉价格。
展望未来,猪肉市场趋势如何?
预计猪肉价格将保持稳定。随着市场需求逐渐恢复和政府调控力度加大,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或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冷链储备发挥重要作用。完善冷链储备体系,在市场供应不足或猪肉价格上涨时投放市场,平抑猪肉价格波动。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鼓励大型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养殖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猪肉市场稳定发展。
互动交流
对于猪肉市场趋势,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猪肉价格还会继续下降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