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升旗礼,五四青年节的意义?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而设立的。
它来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扩展资料:起源: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以青年学生发起的学生运动和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193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时候,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决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又称“五四青年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但并非全民假日,仅14至28周岁的青年可放假半天。在香港、澳门主权移交后,五四青年节并没有成为法定公众假期,仅限于政府或个别团体所举办的相关活动,如金紫荆广场五四升旗礼。
什么是出旗手?
出旗手要达到站得直、站得稳、站得久的要求。可腰间插上木制的“十字架”,领口别上大头针,一站就是大半天;顶着大风练站稳,迎着太阳练不眨眼,甚至抓来蚂蚁放在脸上爬来爬去,练耐力、练毅力。
走功,最能展示出旗手的风采。护旗方队,要横成行,纵成列,步幅一致,摆臂一致,目光一致。走得稳,动作不走样、不变形。
眼功,是出旗手内在神韵与外在仪表的双重体现。“炯炯有神”这个成语有更深切的理解。为了具备这样一双眼睛,应在风沙弥漫的环境里磨练沙打不眯的本领,在人困马乏的夜色中保持全神贯注。
展旗、收旗功,是展示出旗手升旗仪式的“专利”。当旗挂上旗杆升动时,旗手迅速将旗,向空中甩出个扇形,此为“展旗”;当旗降至杆底的一刹那,旗手迅速将旗收拢成一个锥形,此为“收旗”。一展一收,如行云流水,是力与美的杰作。为了让“展旗”的动作洒脱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