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苏大,你觉得哪句诗词最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把青梅竹马的爱情,守护其慢慢长大,写得淋漓尽致,爱情最美好的模样大抵是如此。
能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长大,不错过喜欢人的每一个重要时段。可以在你遇到危险遇到事的时候出现,让你避免伤害。两个人可以一起奋斗,有相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一定非常美好,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幸运。
全文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译文
原诗大致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两小无嫌猜”,是回忆孩提时与同为邻里的小男孩两小无猜一起游戏的情景。
第二段从“十四为君妇”到“岂上望夫台”,回忆结婚以后夫妇间发展起来的强烈感情。
第三段从“十六君远行”到“坐愁红颜老”是女主人公回忆丈夫走后,自己独自居家的凄苦生活。
第四段的最后四句:“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是给远方亲人的寄语。庞德译文整体上是逐句对照翻译的。但是《长干行》作为中国传统诗歌代表之一,诗中必然不乏大量中国文化元素,诸如蕴含中国地名文化的 “长干”、“三巴”等地名,体现中国文化的“五月不可触”等时节,体现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骑竹马”等风俗,体现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君”、“郎”、“妾”等称呼,体现中国习语文化的“两小无嫌猜”等习语,体现典故文化的“抱柱信”、“望夫台”等典故,体现汉语意象文化的“猿声”、“绿苔”、“秋风落叶”等特定意象,以及体现汉语语言文化的 “长干行”、“未尝”等汉语特有表达,在这些文化元素的处理方面,庞德的译作是存在瑕疵的。笔者将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庞德译作中的文化误译:对中国地名和时节的误译,对中国古代民俗、伦理文化的误译,对中国习语和典故的误译,对汉语特定意象和汉语特有表达的误译。
你身边二十多岁开上好车的?
我是在广东一个小县城从事二手车行业的,我就拿我所生活的这个县城,自己所能接触到的例子和大家说说,20多岁就能开上好车的,有几个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吧?
首先要定义,多少钱以上的车,才能算得上是“好车”?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很难定义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心目中对好车定义的标准都不一样。在头条上,我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言论:宝马730也能算好车吗?开宝马730的都是没钱又爱装的人,要真有钱,他就买宝马760了。
还有什么60万的奔驰也能算奔驰?这年头,还有人买奥迪A6?等等等等,一度让我怀疑人生,怀疑自我。
由于每个人心目中好车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众口难调,所以我决定用我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标准来判断,什么样的车才能称得上是好车?
我认为,超越常规B级车的车,就已经能算好车了。什么是常规B级车呢?就是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福特蒙迪欧,大众帕萨特之类的。这种车在我心里属于家用轿车的最高标准,再往上,就能算得上好车了。
比如说,丰田皇冠,宝马3系,奔驰C级以及以上级别的车型,在我心里,都算得上是好车了。
20几岁就能靠自己开得上好车的人多吗?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一个区分的,为什么23岁能称之为20几岁,29岁也能称之为20几岁,但是两者都经济实力肯定是不一样的,最起码后者比前者多赚了6年的钱。
所以,我觉得26岁以前是一个阶段,26岁以后,又是另外一个阶段。
在我所生活的小县城,26岁以前能靠自己买到30万以上汽车的人,不能说没有,但也只能说是寥寥无几,这种人真的能算得上是千里挑一,万一挑一。
最起码在我从事汽车销售生意10多年的经验来看,这种人真的是很少的。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26岁的人,到底出来工作了多少年?大致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高中(中专)毕业后就出来工作的,这种人出社会工作的时候年龄已经19岁,到26岁的时候可以工作7年。
7年的时间看似不短,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由于高中生(中专生)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年龄小,心态不成熟,文凭低,没技术,没工作经验。前几年基本上都是在迷惘中度过,即便是找工作,也只能找一些偏体力,工资偏低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这个年龄阶段很容易眼高手低,沉不下心来,不能吃苦,经常换工作。
不信你们可以观察一下,送外卖,送快递,跑滴滴这些非常辛苦的工作,是不是大部分都是中年人在做,而不是20出头的年轻人在做?
对于大部分高中(中专)毕业生来说,到26岁为止,看似有7年的工作经历,但前3,4年基本上都是工资很低,也存不到什么钱的。后面3.4年,工资会随着工作经验,技术的提升,稍微高一点,但是也不会很高。如果省吃俭用,也许能存点钱,但是想存到30万以上的巨款,基本上属于是天荒夜谈。
别说挣得根本不多了,这个年纪还是青春,爱玩,爱花钱的年纪,还需要谈恋爱,能存多少钱呢?就算存到一点,也只想用来创业,结婚,买房,而不是买车,除非他家庭环境很好,除了汽车什么都给他准备好了。
所以,26岁以前,高中以下毕业生,能靠自己买得到30万以上汽车的,不能说百分百没有吧,但还真找不出几个。
26岁的本科毕业生呢?
本科毕业生的起点比中专生高,以后的发展上限也比高中生高,问题是,本科毕业出来都23岁了,距离26岁还有3年。如果想买一辆30万的车,相当于要每年存10万块钱,想每年存10万块钱,至少要每年挣18万左右块钱。
你们认为一个普通本科毕业生,在刚毕业的前3年,容易找到一份年薪接近20万左右的工作吗?如果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许可以。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来说,应该很难。哪怕是一份月薪1万的工作都很难,因为你的毕业证没有名校光环,你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哪个公司愿意给你开这么高工资?
26岁以上到29岁呢?这个年龄段的几率就要大了很多,因为年轻人到了这个年龄阶段以后,有了工作经验,可以获得更高一些的工作,也见识了更多大场面,积攒了更多的人脉和资源,成功以及赚到钱的几率自然大大增加。
我身边不乏有28.9岁买上奔驰宝马,甚至是奔驰宝马期间车型的朋友,但是这类人大多是生意人,而不是领工资的。
如果是靠领工资生活的,30岁以前能够开上30万以上汽车的,高中以下学历的,依然寥寥无几,因为他们的学历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工资上限。
本科以上学历会多些,但数量也有限,毕竟他们现在还处于事业的上升阶段,而不是巅峰阶段,工资水平的高度依然有限,而且这个时候往往还面临着供房和养育子女,大部分人是不敢买太贵,太好的车的,除非有家里支持。
总结这就是现实,20几岁的人,如果完全不依靠家庭支持,想买一辆30万以上的汽车,是极难的(家里虽然没出钱支持他买车,但出钱支持他买房,结婚,也算支持)。这种人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人中龙凤,或者走了狗屎运。
当然,我所生活的地方限制了我的高度,我想象在北上广深之类的大城市,20几岁就能开上好车,而且完全是依靠自己奋斗出来的人群比例要高很多,毕竟大城市机遇多,而且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也愿意往那些地方走。
但是对于生活在中小城市以下地区的人来说,如果有一个人,能在完全不依靠家庭支持的情况下,买得起一辆30万以上的汽车,你真的要对他竖起大拇指!
在所有的211大学中不包括985?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析,分享,解惑
中国大学共有2000多所,其中211大学,有112所,985院校有38所。从院校准备上分,主要分为综合性院校和专业性院校,从院校的从属关系上分,分为部属院校和省属院校。
中国的所有省级地区,基本都有一个省属211院校。比较例外的是两个省,一个是江苏省,江苏省有两个211省属院校,一个是苏州大学,一个是南京师范大学,另外一个比较意外的是湖北省,湖北省没有省属211院校,只有七八个部属院校,包括两个985,6个211部属211院校基本都是专业性院校,省属211基本都是综合性院校。
这些地区的省属211实力可能比照顾的因素比较多,但是只要是211院校,以后发展速度都特别的快。
给我211院校,连三强不太好比较,因为不同的院校种类,不同的学科无法比较,比如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基本上很难放在一块比较。
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分数最高的三所211就业质量好的三所工科211院校发展最快的三所211。分数最高的三所211院校不要211院校分数不高,很多热门专业的211院校,分数非常高。比如著名的的两财一贸: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这三个高校的分数是远超其他211,并且超过近30所985院校。
尤其上海财经大学,分数仅次于清华北大和华东五校。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也是分数极高。这是因为这三个院校是著名财经领域院校。金融会计等专业就业质量非常高,毕业前途超过几乎所有985普通专业。s所以分数才这么高。
相信我。高分院校肯定有他的可取之处。分数是最好的大学排行榜。相对于大学排名,分数更客观。
就业质量最好的三所院校前面三所财经院校就业质量就非常的好,我们说这三所之外的211高校,其实不止三所,应该有五六所,因为领域太多了,一个领域一所,也不止三所。
这些院校主要有,电子系统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邮电系统的北京邮电大学,电力系统的华北电力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石油系统的中国石油大学等。
比如北京邮电大学的就业质量在北京不输清华大学。知名的移动,联通,电信,华为,安利宝贝,腾讯都是主要就业单位。
西电作为电子系统的重点院校。和北邮有所专业侧重,在军工电子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军工单位就业非常的好。比如就业单位主要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空集团,中国航天,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军/工企业。
另外在民用电子行业也极具影响力,在华为,腾信等就业非常好。
另外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原电力部唯一全国重点大学,现在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17家大型央企和教育部共建院校,在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具有垄断性地位。
其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就业都非常好。
三所最有发展的211院校。就业最好的院校不一定是最有前途的。他们在已经发展到天花板了。比如西电和北邮已经在电子信息领域是国内顶级水平了。除非学科扩招,否则现在就是历史最好状态,未来也是如果。
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是省属院校,比如郑州大学,已经进入世界一流建设大学,近些年发展迅猛,受到省里的大力支持。未来绝对是省属高校老大,在211院校中也处于中等偏上地位,有望在下一次评估中杀入世界一流建设大学a类。另外发达地区的苏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因为地方经济发达,人才资金雄厚,未来不可限量。
其他就不一一介绍了。
老铁们,看到这里,点个关注,点个赞呗。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打油诗,
诗打油,
源起唐朝落泊文人张打油。
搞笑诗,
诗搞笑,
诗中的漫画顺口溜的格调。
能夸大,
能夸小,
把你笑的喘不过气,直不起腰!
可讽刺,
可嘲笑,
也可风趣幽默打情和骂俏。
说其俗,
确实俗,
百姓人人能写来个个能吟。
取材广,
情趣浓,
可唱下里巴人可对风马牛。
说其雅,
也够雅,
唐宋八大家,打油是行家。
说实用,
也实用,
可朝堂议政,可调饭当醋。
说厉害,
也厉害,
可臊死将帅,退雄师百万。
若不信,
史上看,
奇油怪诗奇事怪事千千万。
也可惊,
也可叹,
惹得你哭笑不得能喷了饭!
……
……。
却为何能琴瑟和弦不离不弃?
大叔爱萝莉大叔爱萝莉,古今皆同!
苏东坡曾调侃80岁的朋友纳18岁的小妾,说:一树梨花压海棠。
他自己呢?也好这一口。
1075年,被贬到杭州的苏大才子,在西湖边参加了一个饭局。
古人饭局比较讲究,不仅好酒好菜,还要看歌舞表演。
那时候,没有歌舞团,参加表演的,都是“公主”。
苏大才子属于吃过见过的主,啥样的歌姬舞女没见过?
但这次不一样。有个歌女,不像其他人那样浓妆淡抹,而是淡扫峨眉,清雅素净之中,别有一分美艳。
东坡被惊着了,朋友们起哄,让老苏写首诗。
才子就是才子,虽然色心大起,但是并没有色迷心窍,而是把色欲升华成了一首绝妙的好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就问你服不服!
要不咋说就怕流氓有文化,特别是大文化人。
歌姬的主人也乐得成人之美,将这名歌姬送给了苏轼。
歌姬名叫王朝云,当时只有12岁,搁现在,刚刚上小学五年级啊。
老苏呢?三十八九岁!
当然,在那个时候,这也没啥大不了的。
虽然两个人年龄差距大,但是朝云是个文学小少女,碰到了老苏这样的大文豪,那绝对就是粉丝邂逅了爱豆的感觉。
而且,两人脾气相投,互为知音,精神世界里相知相惜。
据说,有一次,老苏下班回到家,摸着自己的肚子,问几个婢女:你们都说说这里是什么?
一个说:都是文章;
另一个说:都是聪明才智;
朝云最后说:一肚子不合时宜啊!
老苏哈哈大笑,知我者朝云也!
两人你侬我侬,情投意合,这对老少配绝对是模范夫妻(准确地说,朝云不是妻,最早是侍女,后来才被纳为小妾)。
两人感情好,但是,朝云运气不好。她跟了苏轼后,老苏一贬再贬,就没过过什么好日子。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其他小妾都不愿意跟着去,只有朝云这个傻丫头坚定地要跟着走。
朝云不仅能歌善舞,还是持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苏轼收入低,但又喜欢吃肉。
朝云就买了便宜的肥肉,慢火煨炖,做出了香糯可口的“东坡肉”。
两人还有了爱情的结晶,朝云给老苏生了个儿子。老来又得子的东坡非常高兴,同时,想到自己官场的不得意,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可惜的是,这个儿子却没有福。
半年后,老苏再度被贬,带着半岁的儿子上路,因为暑热,不幸夭折了。
老苏哭,朝云哭得更痛!精神受到很大打击,而且,由于产后失调,身体十分虚弱。
更不幸的是,老苏又被贬去了广东惠州。
那个时候,北方人去广东,因为不能适应气候,医疗条件又比较差,能活着回来的不多。
唐朝大诗人韩愈被贬到广东潮州去,就对侄子说:好收吾骨瘴江边!
朝云本来身体就虚,到惠州水土不服,更不适应南方闷热的气候,后来又染上瘟疫,不久就香消玉殒了。
死的时候,才34岁。
朝云生前信佛,老苏给她写了墓志铭,有两句佛偈:
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