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三国虎牢关大战,三国杀三英战吕布规则?
虎牢关模式中,吕布分为两个形态:
第一阶段:
吕布(最强神话):8血
【马术】自带-1马。
【无双】同标包吕布。
第二阶段:
吕布(暴怒的战神):4血
【马术】同上。
【无双】同上。
【修罗】准备阶段开始时,你可以弃置与你判定区里一张牌相同花色的一张手牌。若如此做,你弃置你判定区里的此牌且你可以重复此流程。
【神威】锁定技,摸牌阶段,你额外摸两张牌;你的手牌上限+2。
【神戟】锁定技,若你的装备区里没有武器牌,你使用杀的目标数上限+2。
汜水关究竟在哪里?
地理位置
虎牢关,属古成皋县,公元598年隋朝改成皋县为汜水县,唐朝以后称为汜水关。又名虎关、武牢关、成皋关、古崤关,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部18公里的汜水镇,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名虎牢。《穆天子传》记载:天子猎于郑,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献,命蓄之东虢,因曰虎牢。
 共2张
虎牢关
西周时,虎牢属古东虢国地界,归属于郑国管辖。鲁隐公五年(前719年),郑败燕师于虎牢。鲁庄公二十一年(前672年),周王室爆发“子颓之乱”,周惠王复辟,郑国因功获赐予虎牢以东的地方。鲁襄公二年(前570年),晋国占领虎牢。韩哀侯二年(前376年),韩国由虎牢灭郑。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
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该景区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历史上许多军事活动均发生于此。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击败燕师于此。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驻兵虎牢关和秦国对抗。楚汉争霸时(前203年),刘邦、项羽在此争城夺关。唐代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宋建炎二年(1128年)岳飞大破金兵于竹芦渡。一直到元、明、清,虎牢关仍是鏖战纷繁,时闻杀声。虎牢关为历史上的古战场,帝王的争地图疆为人们留下了很多可供观瞻的历史遗迹名胜。
虎牢关已经开始规划建立风景区,把虎牢关的路尽情重修扩宽,扩修三义庙(关羽的庙),修整点将台(吕布当年用的),并且黄河渡口开始有不少的游船(供游客乘坐)还有餐饮业的船(供吃饭)。
历史演变
虎牢关

三国演义中的虎牢关
虎牢关前,董卓大军和三国诸侯决战之地。 从荥阳汜水镇西行,过汜水河,即为虎牢关。这是明清时期的虎牢关布局。虎牢关村村民王小生仍记得这一时期虎牢关的构造:巍然耸立着雄壮的关门、关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门之西即为三义庙,是为感念刘、关、张三英战吕布而建。
明清时期虎牢关杳然已逝,但其布局及残迹尚在。它们残留在三英战吕布的历史演义中,依稀这里就是三英战吕布的真正战场。 事实上,明清至今的虎牢关布局,已非“三国”时期的虎牢关布局。洗去“三国”的脂粉,虎牢关自有其不灭的历史光芒。只不过,长久以来,虎牢关的历史光芒,被《三国演义》的历史演义所覆盖,《三国演义》虽然使虎牢关名扬天下,但同时也毁掉了虎牢关的历史之实。
新中国成立后,关门、关墙、三义庙被毁,三义庙中的古碑则被拉到汜水河铺桥,如今残毁大半,又被拉回到新修的三义庙旁,其上刻字模糊,历史的记忆含混不清,唯有三义庙前的一通古碑,残留明清时期虎牢关的旧影:这通古碑刻于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高约2米,宽约0.7米,上部已经断裂,楷书“虎牢关”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这是明清虎牢关仅存的印迹。
走出“三国”的影子,虎牢关面目隐约。 虎牢关之名,源自西周时期。据《水经注·河水》记载,周穆王姬满在圃田泽打猎,命随从掠林惊兽时,忽然看到有老虎在芦苇丛中游荡,“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然则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以为关,汉乃县之”。
在周穆王“柙虎”于此之前,汜水是周武王之弟虢仲的封地,史称东虢;因“柙虎”于此,方有“虎牢”之说,因此得名虎牢关。 虎牢关之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朝代更替,屡有变化。自秦代起,开始在“虎牢”设立关口:秦代名之为虎牢关,东汉建武元年置成皋关,东汉灵帝中平元年设旋门关,魏、晋为黄马关,隋设金堤关;东晋太宁三年赵主石虎讳虎为武,唐代避高祖李渊祖父讳,亦改虎为武,称虎牢关为武牢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真宗以虎牢关为“玉关之枢会”,“鼎邑之要冲”,诏改为行庆关;明洪武四年改虎牢关为古崤关;明晚期至清复为虎牢关;因在汜水之西,有时也被称为汜水关。 这些关口名字虽然更迭,但其位置大致就在“虎牢”之地,而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虎牢”的范围涵盖汜水镇一带广泛的地区,春秋时期也曾在此筑虎牢城,某个时期很可能并非只有一个关口。
虎牢关又名汜水关,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
历史上许多军事活动均发生于此。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郑败燕师于此。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悼王会诸侯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楚汉争霸时(前203年),刘邦、项羽在此争城夺关。唐代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宋代岳飞大破金兵于竹芦渡。一直到元、明、清,虎牢关仍是鏖战纷繁,时闻杀声。
虎牢关为历史上的古战场,帝王的争地图疆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供观瞻的历史遗迹名胜。虎牢关旅游区位于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
两大战役
李世民大战虎牢关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记住了虚构的三英战吕布,记住了只有三国历史的虎牢关,却忘记了虎牢关过往的辉煌,忘记了成皋城的存在,以及那些真实的历史战争。 在虎牢关与成皋城,历史上有名的战争有数十起,最有名的莫过于刘邦与项羽的成皋之战和李世民与窦建德的武牢之战。

虎牢关
成皋之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兆琦在成皋故城考察时曾说,成皋故城记录了楚汉战争的具体地形地貌,是刘邦、项羽对峙的核心地带。事实上,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有“(刘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的记载。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成皋故城对双方的重要性。 刘邦的胜利就在于认识到夺下并守着成皋的意义:最初,刘邦、项羽在荥阳形成对峙,刘邦处于弱势地位,被困于荥阳城中,粮道被项羽主力切断,无奈只得让大将纪信扮作自己诈降,而他则逃进成皋城,又从成皋渡河北上修武。夺韩信兵权后,再渡河夺取成皋,通过激将法激出项羽大将曹咎出城大战,从而夺得成皋城,从此一直占领成皋城与项羽周旋。成皋得失,成为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刘邦最终逼得项羽乌江自杀。

虎牢关
武牢之战
另一场著名的战争则是武牢之战(武牢即武牢关,李世民祖父名虎,唐代为了避讳,改虎牢关为武牢关)。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郑帝王世充,王世充向占据河北的夏帝窦建德求助,窦带领30万大军一路攻陷管城(今郑州),推进到牛口(今荥阳牛峪口)。 李世民深知武牢关的重要,带领3500人迅速占据武牢关,以阻窦建德西进,切断了窦与王世充的联系。 李世民据武牢关之险,闭门不出,与窦建德打起消耗战;又悄悄派一支部队截断窦军粮草;随后牧马黄河北岸,装出已无粮草的迹象,引诱窦军发动最后的进攻。 窦建德果然上当,在汜水东岸摆开二十余里阵势,欲与唐军决战。谁知李世民让军队闭门不出,等到窦军疲惫不堪正泄气的时候,猝不及防地杀出,最终生擒窦建德,为唐王朝的建立赢下了关键的一仗。
虎牢关有什么好玩的?
虎牢关没有什么好玩的。因为虎牢关是一个历史文化遗址,而不是一个旅游景点。它是三国时期的一座关隘,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吕布与曹操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在现代,虎牢关的主要吸引力是历史文化的价值,而不是娱乐性质的旅游景点。如果你对历史文化和三国时期的故事感兴趣,那么虎牢关可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地方。你可以在那里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英雄人物的故事,领略古代建筑的风韵。但如果你只是想找一个娱乐性质的旅游景点,那么建议你去其他的地方。
三英战吕布的道理?
《虎牢关之三英战吕布》
沿着读书足迹,我反复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介绍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我最喜欢“三英战吕布”。传闻吕布出战叱咤风云、战无不胜,令人闻风丧胆。刘、关、张三人不服气,决定与吕布展开一场激战。
吕布头戴紫金冠,身穿百花袍,骑着千里赤兔马,威风凛凛的应战。张飞精神抖擞,和吕布战了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了,舞动青龙偃月刀策马上前助阵,往来厮杀。刘备见关羽和张飞战了三十多个回合,仍胜不了吕布,就飞马向吕布杀来。三人围住吕布,像走马灯一样厮杀在一起。渐渐地,吕布招架不住了,虚刺一戟后逃跑了。最后,吕布带着残兵败将逃进了虎牢关。就这样,虎牢三英巧妙的战胜了吕布。
《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著名的战役,每场战役的.胜者都是足智多谋,智勇双全,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时吕布多大?
说起三英战吕布,这是《三国演义》一个重要桥段,也是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汉末三国乱世上第一次公开亮相。这事发生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不过,这只是《三国演义》杜撰出来的一个情节,不是历史。按照史书记载,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并没有公孙瓒,也就不可能有当时依附公孙瓒的刘、关、张。
不过,这无关紧要。并不妨碍这个问题的解答。
一,吕布的年龄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吕布在武将里,无疑是一个 神话一般的存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在英雄辈出的汉末三国时期,有数不清的英雄豪杰,但是敢于单挑或与吕布对决的武将,却是寥寥无几。
吕布(161-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现在内蒙古包头市)人。东汉末豪强、将领,官至中郎将,被封为都亭侯。他有猛虎般的勇力,武功超强,弓马娴熟,膂力过人,号称飞将军。吕布一生虽然短暂,但他骁勇善战,鲜有匹敌者。
有关吕布传奇性的出生和神话般的成长,在五原郡九原县有很多流传的故事。东汉章帝年间,北匈奴进犯南匈奴及汉朝领地时,吕布的祖父吕浩(时任宪部越骑校尉)奉命留守边塞,驻扎地就是五原郡九原地区。吕浩携妻儿率部驻扎五原郡。祖父吕浩去世以后,吕布的父亲吕良继任,继续镇守边关。吕良娶妻黄氏,是五原郡补红湾(现在五原县城西补红村)人,是当时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
黄氏从小读书,聪明贤惠,知书达礼,擅长染织业,也有人考证,说她后来主持着当地的一个染织作坊。
此前,黄氏已经给吕良生了四个女儿,只是没有一个儿子。一天,她跟随丈夫吕良到白马寺拜佛求子。回来以后的当天晚上,梦见一只猛虎向她扑来。不久以后,黄氏怀孕。
公元161年7月23日这一天,黄氏正在染织作坊,外面人声鼎沸。但见西北天空,祥云缭绕,瑞彩千条。随后,五原地区发生地震。黄氏感到身体不适,在布匹上生下一个男婴。吕良闻讯赶来,只见孩子从布匹上站起身来,自己咬断了脐带,站立在黄氏身边。吕良大惊:“吾儿神奇。”给孩子取名吕布。
当然,这是五原郡当地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并不是历史记载。也有人考证,吕布是公元160年生人,比刘备大一岁。这倒是符合《三国演义》中吕布称呼刘备为贤弟的情节。我们不妨折中一下,就以上述传说故事为准,那么,就得出一个结论,吕布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这一年是31岁。
二,刘关张三兄弟的年龄1,刘备,史书明确记载,他生于公元161年。初平二年三英战吕布时应该是30岁。假如吕布也出生于公元161年,那么,刘备的生月可能只比吕布稍小一点。
2,关羽,生年不知,去世时间是公元220年。有人考证,清康熙年间有出土关羽的“关侯祖墓碑记”,说关羽是出生于汉桓帝3年6月24日,也就是公元160年。
《关公年谱》记载,关羽生于公元160年,也就是说,关羽很可能比刘备大一岁,初平二年三英战吕布的时候,关羽应该是31岁,和吕布同岁。
3,张飞
张飞的生年史书同样没有记载。不过《关公年谱》说张飞比刘备小四岁。由此推断,张飞应该是生于公元165年。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时应该是26岁。
三,历史疑问《三国演义》说刘关张是结拜兄弟,刘备是大哥,关羽是老二,张飞是三弟。但从上面所推断的情况看,关羽的年龄比刘备大,这是不是不合情理呢?
首先,刘关张结义,是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不是历史记载。《三国志》只说刘关张三人情同手足,居则同榻,行则同行。
其次,即使三人真的是结拜兄弟,以刘备的皇家宗室身份,也不可能给关羽当二弟。而且,《三国演义》中三人结拜时,也是以刘备为主,关羽、张飞辅佐刘备举大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刘备不仅是三人中的大哥,而且也是三人集团的主公。刘备是汉室宗亲,按照宗族排序,当今皇帝老儿汉献帝刘协都得称呼他叔叔,刘备自然不能给关羽这个普通人当小弟,他必须是大哥。
这么看来,刘备比关羽年龄小一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三,有人说,吕布生于公元156年,去世时37岁。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多少历史依据支撑。我个人倒是宁肯相信刘备和吕布年龄相差无几。因此,吕布在刘备面前自称愚兄,把刘备称为贤弟的时候,关羽、张飞认为吕布这是托大,对大哥刘备的大不敬。假如吕布是公元156年出生,比刘备大五岁,那么,他在刘备面前自称愚兄,也没有什么不对。至少关羽应该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应。至于张飞对吕布的恶劣态度,一见面就口口声声骂他“三姓家奴”,应该主要是对他的人品不屑,并不一定是因为年龄问题。
四,吕布156年生人的说法认为吕布是公元156年生人的说法,应该是吕布的粉丝为吕布一种单方面的辩解。这种说法,是为了给张飞三次单挑吕布做注解的。
按照这种观点,认为东汉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到三十岁。那么,吕布单独面对刘关张三人的群殴时,吕布已经是35岁,早已是垂垂老矣的状态。而这时的张飞只有26岁。26的张飞,单挑35的吕布,显然是年轻人欺负老年人。
其实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不值得一驳。
第一,古代人平均寿命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动荡不安。在社会动荡时期,作为最弱势群体的婴幼儿早夭,是拉低社会人均寿命的最主要因素。这种平均寿命因素,不能仅仅以某一个人的个体寿命来衡量。
第二,当时被三英群殴的吕布,尽管已经是30多岁,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证明吕布已经是垂暮老者。西汉时期比吕布早了一百多年的张苍,就活了100多岁。按照吕布粉丝的观点,张苍活了一百多岁,就是很奇怪的事。
第三,平均寿命低的因素很多,但既不能以单个人的寿命和当时的社会平均寿命做对比,也不能以平均寿命和某个人的个体寿命为参考值。
就拿吕布来说,如果不是被曹操大军征剿,按照吕布的身体状况,他至少活个七八十岁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因此,仅凭吕布比张飞大九岁、十岁这一点来说,不足以证明吕布是老人、刘关张(特别是张飞)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