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3岁,13岁小学生偷开邻居奥迪上学?
不建议这样做,不安全。出现应急状况,不知道如何反应,如果是换成封闭路段,那还可以接受,不危害他人,的前提下还是比较提倡培养个人兴趣
如何看待重庆13岁少年擅自用压岁钱文身被武校拒收?
应该说13岁男孩儿不具有独立法律行为能力,纹身店接受他的委托给他纹身在法律上是有瑕疵的,家长要求店方退款或者是道歉都是应该的。
重庆有哪些代表当地特色的小吃?
八一路美食档口只是做附近来往过路人的生意,被吃客挖掘出来后,一传十、十传百,逐渐成了解放碑有名的宵夜胜地之一。随便拎一家不起眼的店子,那都是做了十年以上,上过热搜,当过网红。
这里的热闹生意始于华灯初上。白天来八一路的话,它看上去似乎只是一条普通的步行街。暮色渐浓之时,并不宽阔的小街便会来一个“华丽变身”,各家点上霓灯,四面八方的食客聚集而来,端杯茶、撸根串、啃个饼,生活琐碎和烦恼忧愁,与这里毫不相干。
蛋爱上洋芋
价格:10元/份
走在街道上拍吃吃喝喝的行人时,觉得在温饱问题上还有几分意犹未尽之意,便邂逅了这家。
也是被门口的人双众𠈌吸引,最近双旦,在做活动,买一份蛋包洋芋,还外送一杯澳洲烤奶,值了。
制作的过程看起来就诱人,热气氤氲的土豆泥,再加入茴香粉、花椒粉、五香粉、芝麻、葱花、以及碾碎的瓜子仁,用小铲撇得四四方方,在包进摊好的鸡蛋饼皮里。
出炉的造型很萌了,有点像蛋包饭的样子,但米饭和洋芋,自然是爱后者。烤奶很棒,奶味很浓。至于小蛋包,我和老客几乎是你一勺我一勺抢着快意恩仇,解决了它。
山城小汤圆
价格:5元/盒
来这家店不要吃汤圆,不要吃汤圆,不要吃汤圆。重要的事情说了三遍就记住。
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招牌上圆咕隆咚的汤圆小可爱图蒙骗,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有些鸡肋的芝麻馅和红糖馅,个人觉得还不如XX牌家的速冻味道好食。
但是,他们家的锅巴洋芋,却将我治得服服帖帖。
鹌鹑蛋大小,个头很是均匀。外皮在锅里煎得金黄酥脆,内里是松软。裹着一层重庆地道的油泼糊辣壳,每一个入口,都是椒麻香。啊对了,慢点儿吃,有点儿烫。
5块一盒,足以收买人心。
好又来酸辣粉
价格:8元/份
在重庆人的美食字典里,除了吃面,排行老二的词,大抵是唆粉。
来过八一路好吃街的人们对这个名字肯定都不会陌生,都不会忘记这个档口汹涌的人潮。可谓是首屈一指的它,非常有代表性。
酸辣可口,又有嚼劲。虽然现在好又来已经涨到8元/碗,给我们之间的友谊松了松土。但无论什么时候来,始终都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再看吃客们的吃相,手端热碗如掌乾坤,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即使在深夜寒冬依然拉风。毕竟没有桌椅的这家好又来档口,向来平民接地气,好吃又没架子。
一条街杀过来,我早已是撑肠拄腹,实是再整不下一根粉,便和排队的旁友聊天。
慕名而来的各城男女老少,即使被辣得不可开交,也依然呼哧呼哧大口往嘴里送,而后仰天大呼过瘾。
路边一位唆粉老哥哈着热气说,好又来酸辣粉,曾经拯救过他无数个饥饿的夜晚,每次到八一路,先来碗粉,已经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滑溜溜地入口吃粉,还要一口气喝完汤才算完。
重庆人啊,唆的可不止是酸辣粉,那是江湖。
农村二女户有低保吗?
最近在网上传出了很多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优惠政策,那么农村的二女家庭国家又出台了哪些福利待遇呢。
由于当年国家提倡计划生育的原因,家家只生一个孩子,可是针对农村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国家也相应对此做出了优惠政策,如果头胎是男孩,将不再允许生育,头胎是女孩的可允许生育二胎,也正因为此政策的出台,我国农村很多家庭出现了独女户双女户,那么独女户家庭和双女户家庭会不会也享有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毕竟女儿大了都要嫁人,而他们的父母也即将步入老年,或已进入老年,而他们的老年生活将何去何从呢。
农村独女户,双女户,是全国性政策,所有农村地区都有这样的家庭。针对农村独女户双女户家庭,不是一项独立的补贴项目,是包括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一部分
关于这个补贴政策我国已于2016年出台,相关规定指出双女户家庭每年至少补贴720元,由于各地经济水平有所差别,也有些地区发放标准960元。那么究竟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领取到这份补贴。
具体发放条件
年满60周岁
夫妻双方均为农业户口
1973年至201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家里只有一个女孩或两个女孩的,或子女死亡现在没有子女的。
还有些省份给出了农村独生户双女户的教育补贴的优惠政策,具体补贴详情请到当地计生部门进行了解。
如何申请相应的补贴
要向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乡镇计生部门等部门咨询当地的政策。
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相关的证明材料,能够证明本人已达60周岁。
村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
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张榜公示
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并确认公布
市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进行备案。
如果你家是独女或是二女,一定要及时向计生部门咨询,千万不要错过这次国家针对独女,二女给予的优惠政策!
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喜欢,喜欢的朋友请关注加评论!
中国历史上除了清末女首富周莹以外?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了清末陕北女首富周莹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那么历史上还有哪些从事经商而闻名的女性呢?除了前面有人提到了历史上战国时期最早的女企业家——巴寡妇清外,我所知道的还有出生于清末民初时期的两位女性企业家,一位是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还有一位是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总经理——张幼仪。下面,我就向大家分别介绍一下董竹君和张幼仪这两位女性企业家的传奇人生。
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李媛媛饰演的董竹君
我第一次知道“董竹君”这个名字,还是十多年前陪同母亲观看电视剧《世纪人生》时候的事了,《世纪人生》这部电视剧讲诉的是赫赫有名的锦江饭店的创始人女老板董竹君曲折而又多姿多彩的一生,也是著名演员李媛媛生前的最后一部影视作品,扮演的董竹筠是中国最具传奇性的女性:由一个青楼卖唱女,到一位高贵的督军夫人,最终创办了近百年的老店上海锦江饭店……
1900年,董竹君诞生在上海洋泾滨的一个贫民窟里,她的父亲是黄包车夫,母亲是个洗衣妇,家里一贫如洗。在她12岁那年,迫于生计,为了给父亲治病,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在妓院里,董竹君认识了革命党人夏之时,以心相许。就在老板逼她破身的前夜,董竹君机敏的逃出了虎口,与正被通缉的夏之时结婚,并随他一起来到日本。在日本,董竹君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和文化。四年后,她随着夏之时回到成都,成了显赫一时的四川省都督夫人。
然而,四川夏氏封建大家庭里的封闭与落后,使刚刚开始新生活、年轻的董竹君感到窒息。她极力劝说夏之时离开这里,夏却因为仕途上的失意已彻底消沉,而终日沉湎于鸦片与麻将之中。本来,在渡过了最初的爱情蜜月后,其实在日本一起生活时,夏之时的思想脱变与专横跋扈就已使得个性倔强的董竹君越来越无法忍受。
而此刻,眼看着自己与几个心爱的孩子都将要在这个死墓中陪葬,经过无数次苦口婆心的劝说无效之后,29岁的董竹君依然与丈夫离婚,放弃了华贵、富裕、悠闲的生活,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四川。而上海滩,多了一个赤手空拳闯荡创业的女人……
历经无数难以想象的艰苦,闯过无数无法逾越的难关,她一方面周旋于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杜月笙、黄金荣等等权贵们之间,同时又追随革命和进步,秘密帮助、掩护共产党人进行地下革命工作。董竹君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勇气,创立起了锦江菜馆和锦江茶室。到解放初期,又在人民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创立了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国宾的锦江饭店。
1997年的12月,98岁的世纪老人董竹君安然逝世。
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总经理——张幼仪刘若英饰演的张幼仪
我第一次认识张幼仪,是三四年前在网上搜看有关民国时期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爱情故事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人间四月天》讲述的徐志摩与身边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之间的情感纠葛。人们赞美林徽因的聪慧、陆小曼的美丽,而张幼仪则永远是那个被遗忘的人,没有人会想起张幼仪是一位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而正是与徐志摩的失败婚姻,成就了她的事业。
张幼仪于1900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县(现在上海)的名门世家,祖父是高官,父亲是名医,二哥张嘉森是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民社党创立者,四哥张嘉璈是中国银行总裁。但名门望族只赠予了她一个令人攀附的高枝,却未带给她关于爱情与幸福的荫蔽。那时一向循规蹈矩的她,听从四哥张嘉璈的选择和安排,十三岁订婚,十五岁嫁给了比自己大四岁的才子徐志摩。
但风流倜傥的大诗人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就讥其为“乡下土包子”。而在同时代人的笔下,张幼仪则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这场婚姻,与其说是玉成“秦晋之好”,不如说是利益结盟。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来说求之不得,遂在其精明地盘算之下,定下了二人的婚约。张幼仪于是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而徐志摩的反应则是:“媒妁之命,受之父母。”
婚后,徐志摩对张幼仪很少正眼以瞧。在他看来,她既非兰心蕙质,也不风情万种。虽下得厨房,却上不了厅堂。“贤良淑德”是那个时代女子的“标配”,却远不能成为一个恃才傲物的诗人的理想伴侣的高标。所以,他尽管照常履行基本的婚姻义务,亦不过是遵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而已,以满足两位高堂含饴弄孙的愿望,就算责任和义务两清了。
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欢儿),喜得麟儿并没有改变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这个浪漫的诗人一直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与感情,他不会在不喜欢的人与事上有任何眷恋与盘桓,所以不久,徐志摩就潇洒地出国留学了。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幼仪二哥的信,在张君劢的要求下,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将张幼仪接至身边。
两人在沙士顿住下,不久张幼仪再度怀孕。此时徐志摩正在追求他所谓的灵魂伴侣——林徽因,在得知张幼仪身怀六甲后,黑脸以对:“把孩子打掉。”那时打胎是非常危险的,张幼仪委屈至极:“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而死掉。”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而当她在德国生下二儿子彼得,身边没有一个人照顾,徐志摩却追到柏林要求离婚,还写下了那句著名的“无爱之婚姻忍无可忍, 自由之偿还自由。”见张幼仪不答应,徐志摩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孤零零地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人照顾,绝望之际,张幼仪只得给张君劢写信求救,在二哥的帮助下,由巴黎至柏林,张幼仪在痛苦辗转中生下孩子。
当时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不闻不问。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时,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当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的那一刻,终于明白,这份委曲求全的婚姻给予她的,除了羞辱,再无其它。最终,她在离婚协议上迅速签好字,眼神坦荡地递还给徐志摩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和徐志摩离婚之后,张幼仪先到巴黎,后随二哥去了德国,在德国辗转期间,张幼仪边工作边学习,曾经,她心底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系统学习过新派的知识,不能像徐志摩爱恋的女子那样既渊博又俏皮,如今,她立志为自己弥补这个遗憾,为此而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她严肃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国严谨的工作作风,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张幼仪的人生才开始有了鲜花与掌声。
张幼仪从德国柏林回国后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借助四哥张公权的人脉关系使女子商业银行走出了困境,由于她的执舵,这所银行并没有在战争和时代的波诡云谲中轻易被倾覆,走过三十载的风雨人生路,它见证了一位女子的胆识与智慧,更有她的自强不息。
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由张幼仪执掌的服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改良了中式服装的样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抗战爆发后她又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
张幼仪把自己的人生一分为二,“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前,她大概是什么都怕,怕离婚,怕做错事,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委曲求全,可每每都受到伤害;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怆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人生最晦暗时光,如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着她,一切都跌至谷底。
伤痛让人清醒,就在这时候,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来都要依靠自己。别人的怜悯,搏不来美好的未来。离婚丧子之痛,让张幼仪一夜长大,羞怯少女,转身成为铿锵玫瑰,就算风雨狂暴,她无所畏惧,很快开创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部分文字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