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地铁站内晕倒抢救无效离世,地铁站猝死家属索赔150万?
首先更正一下,地铁站猝死家属索赔的是139万,不是150万。
今年29岁的男子张某在地铁站等车时,突然倒地猝死,死者小张的家属将地铁公司告上法庭,认为地铁公司没有尽到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甚至做到对乘客最基本的急救保障,要求地铁公司赔偿139万元,个人觉得不应该赔这边钱,因为跟地铁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每一个人在地铁站意外死亡或者受伤,地铁公司就需要赔一笔钱,那么地铁公司早点倒闭,不能让掉进钱眼里的家属讹诈。
2019年3月8日早上,29岁的小张像往常一样乘坐地铁上班,在昌平东关站等待地铁到站时,因身体不适晕倒,等到半个小时以后,急救人员赶到时,小张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经鉴定其死亡原因为猝死。
从视频监控中,可以看到小张是沿着站台行走时捂住胸口突然晕倒趴在地板上,40秒后,站台站务员赶到了小张身边,并立刻呼叫了值班站长。站长尝试和小张交流但没有得到回应,于是拨打了急救电话,不巧的是救护车因堵车无法及时赶到,期间,站长和急救人员多次通话催促,约半小时后,急救人员到达站台,小张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死者家属父母称,儿子在倒地时,还没有完全丧失意识,在救护车30分钟未赶到时,没有任何一位地铁工作人员对小张进行探查、抢救,导致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地铁公司没有尽到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甚至做到对乘客最基本的急救保障,小张的父母将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起诉至昌平法院,索赔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139万余元。
死者家属这是很明显的讹诈行为,儿子死了不是第一时间选择入土为安,而是借着死去的儿子发一次横财,把所有责任都推卸到地铁公司,就是想要索赔一笔巨额赔偿。死者家属很聪明,认准了地铁公司有钱,不选择迟到的救护车,也不选择在看护的工作人员,就是把矛头对准了有钱的地铁公司,不管最终结果怎么样,出于人道主义,地铁公司都极有可能赔偿一点钱。
现在社会救人是有风险的,有人为了救人垫付了医药费,家属拒绝返还。有人为了抓小偷致小偷心脏病死亡,被小偷家属索赔81万。现在又有人因为儿子在地铁站猝死,向地铁公司公司索赔139万,一个比一个狮子大开口,一个比一个不要脸,为了获得不属于自己的钱,已经是无下限、不要脸到底了,这些人哪来的脸面要这笔钱。
死者家属索赔地铁公司的行为,是不是告诉我们,在马路上摔倒了,可以告修路的。吃饭噎住了,可以把商家告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意外怪罪到不相关的人身上,更不能没脸没皮的去索赔不属于自己的的财富,做人要点脸,不要做缺德的事情。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谢谢。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护士主动帮忙?
昨天武汉媒体不是报道范湖地铁A出口被3厘米的雪压塌了吗?本来觉得范湖站已经黑了,没想到今天有白起来了,别的我不多说,我觉得这位医生值得赞扬,乐于助人的精神让人敬佩。
其实很多时候,有人突发疾病,哪怕是身边有医护人员,也少有人赶上去帮忙,治得好固然皆大欢喜,治疗的不好很有可能会被牵连,很多人的想法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开绝不插手,这位医生这紧急情况下挺身而出,无私帮助突发疾病的16岁少年,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
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初我在武汉某幼儿园工作,中午午休时间一中班小男孩突然身体抽搐,口吐黄沫,神志不清,当时有几位教师(女性)被吓哭了,幼儿园的医护人员说这种情况必须马上送医院,当时我什么都没想,迅速抱起小男孩,站在路边拦下一辆的士(当时的士上有人,主动把出租车让给我),第一时间赶到了武汉某知名医院,医生说由于来了及时,小孩无大碍。事后有人跟我说,你太傻了,如果当时孩子在抱着的时候出什么问题,责任就是你的。我说没事,是不是我的责任大家很清楚,只要我良心过得去就好。
做人做事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但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福建泉州一男子打羽毛球突然晕倒死亡是真的吗?
谢邀~
关于泉州男子打羽毛球突然晕倒死亡事件,被证实确实属于猝死了,这也是一条让人悲伤的消息。
如果想再了解深入这位男子猝死的原因?
其实这名男子虽说有高血压病史,但朋友都说他平时身体挺好,很注意运动,喜欢锻炼打球等等,按照常理来说,这类喜欢运动的,可以属于健康人的,猝死几率应该比较小吧?其实不然~
在目前医生总结的十条容易猝死的原因之中,类似于在闹市骑车用力解大便,以及久坐不动,这几种看似相反的情况,反而也都容易导致猝死。
追根究底一种是“别超量运动,让心脏负荷过重。”、一种是“久坐会导致人体血黏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脏病风险。”这就像以前所说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短期可以,长期就不行了。
此外,运动的猝死事件还算比较少的,我们平时常听到的应该是工作猝死吧~
最近在地铁站看到一个公益视频,“一个年轻人,凌晨3点还在工作”、“一个孩子发烧39度的护士长,因突发车祸不得不坚守岗位”,那么,这样拼搏的人发生猝死的几率高吗?我相信大家心里都知道,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相信猝死这一目标对象也会越发的年轻化,我们能做的,只能尽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毕竟健康是属于自己的。
(海峡网 刘微)
南京第一医院三名医生地铁站内现场急救?
这就是这位病患的命运,自己晕厥摔倒后脑着地,是否脑出血,是否严重到形成脑疝,不知;遇上三位南京第一医院的医生,是否神经外科医生不知,但至少是医生,都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救人是他们神圣的天职,可以实施急救,这,也是这位意外病患的命运。
不知病患预后怎样,祝福他,也谢谢三位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医生。
男子犯病雨夜晕倒在路中央?
首先,这是男子前世修来的福分,今生才有这样的一个福报。
其次,不是每一种病倒都适合做心肺复苏的。大家要清楚。有以下几种:
1、胸部外伤;
2、中枢性疾病,即脑出血、急性颅脑损伤;判断方法是观察患者(伤员)瞳孔的反应,当瞳孔见光亮即收缩,表明血液中有足够氧气,且可以流入脑部;若瞳孔见光亮毫无反应,仍然散大,表明脑部有严重损伤,要立即终止心肺复苏。
3、心包填塞。常见病因如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破裂,主动脉夹层根部破裂引起大量血液流入心包等。这些疾病,如果进行心肺复苏,有可能是致命的;
4、终末期疾病如晚期癌症
5、患者如有肺气肿或胸廓畸形病史,也不建议进行心肺复苏,可能导致肺部破裂,引起继发损伤。
PS:我就曾经见过一个视频,那个大兄弟胸部外伤出现昏迷,同行朋友边哭边给他做胸部按压,那个血啊,按一次喷一次。最后120来的时候宣告不治,我私底下很怀疑是不是被按死了。
再次,民警心肺复苏救助男子,是功劳一件,男子应该感激。在这里小编也建议大家,对于心肺复苏要了解,更要熟悉。之前有个人在地铁站晕倒了,上了电视。有个乘警给他做心肺复苏。当时我看了视频,按压深度不够,太轻了,根本没有效果的。
最后,心肺复苏的要求:
按照国际和国内规范,心肺复苏时向下按压深度要求至少5-6厘米,以给予心脏足够的压力促使泵血。心肺复苏的流程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循环支持。其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的深度为至少5-6公分,每按压30次,给予有效简易球囊辅助呼吸2次。每5次为1个循环,1个循环后,进行评价复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