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雨合击,为什么玩传奇的人一直那么多?
为什么传奇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玩呢?
一、你始终知道你要干什么
传奇的成功,是因为它简单粗暴、目的也简单,升级打装备,装备好就PK,一个不行就两个一起上,打得威猛了,就去攻沙城。从1级到40级,你不会有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时刻!
二、有江湖儿女的情义在里面
传奇的核心玩法简单却又专注,能体现“江湖”二字,也正是热血男儿都有江湖情怀,才让传奇获得成功!传奇吸引人的地方有两个,一是打装备,二是PK。谁的铁蹄踏过玛法,谁的白骨堆砌在地下宫殿。战士站在小门里,法师站在外面铺火,凡是下来的人一律诛杀,无人敢至!
记得以前玩传奇,很多角色取名都叫什么儿什么儿,很多时候还陷入了网恋不能自拔,虽然大多时候对方是人妖,但又如何呢?大家开心就好,可那种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我永远忘不了推倒BOSS的激动,击杀的快感,还有攻城的热血!
犹记得某一次,我们在最后5分钟拿下沙巴克,那一次真的太不容易了,我方一个指挥和敌对四、五个指挥对战,最后的绝杀吼得撕心裂肺,不夸张地说,当时好多人都哭了,玩游戏能玩得这般激动,大概只有传奇才能做到。
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什么是传奇的精髓?其实每个人的理解都不相同。有的人会认为传奇就是激情与PK,一言不合便可以拔刀相向,这种对战游戏是多么酣畅痛快;有的人会认为传奇就是回忆,多少年前与朋友们一起组队打怪下尸王殿、下石墓阵是多么的刺激与惬意;有的人会认为传奇就是稻草人、钉耙猫,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只被你砍死的稻草人会不会爆出乌木剑来;也有人认为传奇就是一个社会,归根结底,传奇就是可以在里面找到更多的认同感、归属感!
下载下面传奇手游,关注徽信公众号:《新手游公布》1、龙啸合击传奇手游截图
2、烈焰合击传奇手游截图
3、超变版本传奇手游截图
你在热血传奇中打到过最值钱的武器是什么?
不多说直接上图
热血传奇怀旧版一区疾风
朱棣大谋士姚广孝的结局如何?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姚广孝的结局让人惊心动魄:在烟雾缭绕的悬崖上空姚广孝行走于独绳,他手拿佛珠潇洒自如迈步前行。独绳这头,朱棣的孙媳妇孙若微手拿一把利刃,手起刀落砍断了绳索,姚广孝坠入悬崖粉身碎骨(从后面的剧情推测)。那么在历史上姚广孝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呢?
在历史上,可以说,姚广孝的结局很完美。
姚广孝起初的名字并不叫姚广孝,他叫姚天僖,“姚广孝”这名字是明成祖朱棣赐的。
天僖是长洲人,他没有像父辈先祖们那样去当一名良医,而是在14岁时就跑到当地的妙智庵剃发当了一名小和尚,那法号道衍。那时是1349年,朱重八也还是个和尚。
朱棣的大谋士——姚广孝(道衍)道衍潜心修学,四处游历。
40岁时,因精通儒学被朱元璋召进到礼部应试,朱元璋并没有在“僧人领域”给他个一官半职,而是赏赐给他一件僧衣。不知明太祖是否了解到这老僧的志向不仅仅是要当个高僧那么简单。
1382年(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爱妻马皇后病逝,悲痛欲绝的朱元璋挑选高僧诵经祈福,随侍诸王。道衍得到高僧宗泐的举荐,他和朱棣相见了。二人一见如故,年龄相差25岁的他们相谈甚欢。
宗泐万万没有想到,他举荐的这个人,竟然改变了整个明朝历史的进程。
宗泐比道衍大了17岁,比和尚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大10年,也是14岁时剃度为僧。他精通儒学,博学多才,曾两次出使西域。朱元璋很器重他,赞他为“泐秀才”,经他举荐朱元璋愉快地答应道衍随朱棣去北平了。
到了北平的道衍,在庆寿寺当了住持,但他的心并没有完全放在佛寺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去燕王府找朱棣密聊,帮他打开更宽广的视野,他要把朱棣塑造为九五之尊,自己则充当了朱棣大智囊的角色,大概是想做明朝的诸葛亮。
1398年,朱元璋的生命终结。
建文帝开始大张旗鼓地削藩,他对自己的五个叔叔们一削到底,从弱到强开始。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他们中有的被逼死,有的被软禁,有的被废为庶民发配到远方,藩国皆被废,眼看就要削到朱棣头上。
已63岁的道衍力劝朱棣起兵,朱棣犹豫不决,说:“百姓都支持朝廷,咋办?”
道衍回答说:“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他一句话点醒梦中朱棣,并帮他下定决心,给他出谋划策。
朱棣开始行动。
他笼络军官,集结军队,重金招募勇士。道衍走出庆寿寺来到朱棣后院训练兵马;深挖广阔的地穴在下面打造各种锐利、先进的武器并在地穴上面喂养大批鹅鸭等爱叫的家畜,用叫声来掩盖地下刺耳的声音,这所有的一切足见道衍的心思是何等缜密,虑事多么周全。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道衍留在北平辅佐世子朱高炽。当南军主帅李景隆围攻北平时,道衍临危不乱,他指挥军兵打退南军,又趁黑夜用绳子把士兵吊出城外,联合朱棣的援军,击破溃逃的南军。关于黑夜绳吊出城的计谋,烛之武为了私会秦穆公用过,张巡也用过。他趁夜黑用绳吊出500名敢死队,突袭令狐潮大营,溃敌十几里。
朱棣率十万大军进攻防守严密的济南,被围困济南三个月,部将士兵伤亡惨重皆疲惫不堪,城不能破。利令智昏的朱棣还被铁铉设计差点砸死在泺源门下,高级军事家铁铉在面临朱棣大炮轰城时,搬出明太祖的画像牌位,逼得朱棣再也无法下手,不远方的危险也在一步步逼近——建文帝的援军就要赶到了!朱棣面临绝境。关键时刻,道衍飞速传信,力劝朱棣退回北平保存实力。朱棣撤军了。
后来,朱棣大军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战败,朱棣又一次退军。道衍给出“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迅速直取京师。”的建议,促成朱棣在淝水、灵璧连战连捷,迅速进入南京。
道衍的每一次建议就像及时雨,助力朱棣提前成功,并把损失降到最低。
1402年(建文四年),道衍的规划成功了,朱棣登上了皇帝宝座。
姚广孝的结局。朱棣即帝位后,授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让他掌管整个国家的所有佛教,官居正六品。
1404年,朱棣给69岁的道衍赐名“广孝”,恢复其俗姓姚,佛姓基本都是姓释。姚广孝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明成祖很尊敬他,从不喊他的名字,一直尊称他为“少师”。
《明史·姚广孝传》:“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赠祖父如其官。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
朱棣曾像自己父亲命宗泐那样劝姚广孝蓄发还俗,想给他加官封赏,姚广孝像宗泐谢绝朱元璋那样,拒绝了朱棣的美意。他把一切钱财物质的东西看为身外之物,对朱棣赏赐的豪宅、美女一律摇头回绝,还将获赐的黄金都分给自己的父老乡亲们。
在朱棣出征蒙古时,姚广孝留在南京,尽心尽力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1407年(永乐五年),朱棣让72岁的姚广孝当了大明未来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的老师,朱瞻基是朱棣的皇长孙,是他最喜欢的孙子,把大明的未来天子交给姚广孝教育他一百个放心。
朱棣还让姚广孝负责迁都北平的事宜,今日的北京城布局就是姚广孝亲自规划设计的。
另外还让他主修《明太祖实录》,编撰《永乐大典》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留下最大的贡献。
很快十一年过去了,83岁的姚广孝在庆寿寺中病倒,朱棣多次探望并满足了他临死前提出的唯一要求:赦免了在大牢里呆了十多年的僧人溥洽。
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是帮助建文帝做法事和祭祀的。对于建文帝的“失踪”,朱棣怀疑和溥洽脱不了关系。怀疑是他把建文帝藏起来了,还帮助建文帝化装成僧人逃离。
对于姚广孝的这个请求,朱棣马上下令将溥洽放了出来,天下人也只有姚广孝有这么大面子。
朱棣死后,太子朱高炽继位,因姚广孝对他有辅佐之功,给予姚满满的崇敬和荣誉。
人固有一死,最终84岁的姚广孝因病逝世,算是寿终正寝。他死后,尽享哀荣。
朱棣为他废朝两天,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给他的养子姚继尚封官加赏,官职为宝少卿,正五品,让他管理皇帝玉玺和众官员的牌符。
朱高炽在他去世七周年时,亲自撰写祭文,大赞其“定大难,成大功”,追封上谥号并配享明太宗庙庭。配享太庙这是他最大的荣誉,明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位文臣,也是唯一一位。
总结:
姚广孝扭转了大明的历史走向,他择明主而仕,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自己喜欢的高度。以朱棣那巴掌大一地盘扩展到敌天下之兵马,并大获全胜,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正是他坚持将早饭进行到底,皇位上才有了朱棣一脉的相承。姚广孝,一个通儒的僧人,把世俗名利看得很淡薄,不贪图富贵,不争权不夺利,行事也很低调,上朝穿官服,下朝就换上僧服,与世无争。皇帝在想什么,忧什么、怕什么他都心知肚明,看得通透,随时给皇帝排忧解难。他的存在对朱棣只有益处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所以尽管他身上贴着早饭派的标签,又是一个位高权重、功高震主的人,仍能在皇帝身边安然存活到老,享尽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