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乌克兰最新局势还在打吗,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对克里米亚主权归属的根本分歧所致。2014年,克里米亚以公投方式并入俄罗斯,俄罗斯将刻赤海峡周边海域视为俄罗斯领海,实际控制了这条连接亚速海与黑海的重要通道。但乌克兰及西方国家并不承认俄罗斯的主权声张。
冲突发生后,俄乌双方均反应激烈,乌克兰宣布进入全面备战状态,国内爆发了对俄罗斯的抗议示威活动,并呼吁西方国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遏止俄国侵略。”
冲突也牵起有关各方的敏感神经,美国派出侦察机前往黑海海域,北约则召开紧急会议,全力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以及“国际法规定下的领海航行权”。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冲突会演变成俄乌之间的全面战争,并导致欧洲地缘政治的激烈博弈。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美欧等国对俄罗斯实施多轮经济制裁,并向乌克兰出售武器,将乌克兰视作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挤压的“前沿”,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进入冷战结束后“最冷”的状态。
特朗普上台后,虽然一度释放了对俄关系“缓和”的新号,但在战略上仍追求对俄的战略优势,甚至威胁退出《中导条约》,保持对俄的高压态势。
在此背景下,俄乌刻赤海峡通行之争有可能演化为乌克兰危机的2.0版本,加剧双方的对峙,甚至激发美俄矛盾进一步升级。
然而,对危机中的各方而言,俄乌冲突目前仍处于可控的范围,俄乌这场围绕海峡通行的冲突,很大程度上是乌克兰危机的延续,而不是全面战争的开端。对俄罗斯来说,俄罗斯在冲突中占有优势。
一方面,随着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克里米亚大桥建成通车,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在加强,俄罗斯没必要将一场可控的冲突演化为与西方的全面对峙。
对美国来说,俄乌冲突将进一步加强乌克兰与美国及西方的联系,使乌克兰在安全上严重依赖美国及北约组织。美国以乌克兰危机为抓手,深度介入欧洲地缘政治博弈的目的已然达到,美国对俄罗斯有许多牌可打,没必要因为航行自由的问题而爆发与俄罗斯的全面对峙。
对欧盟而言,乌克兰危机演变为地区战争将是一场地缘政治灾难,希望与俄罗斯进行对话,缓和地区的紧张局势。
在此情况下,俄乌冲突不可能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全面对抗。但是,冲突也增加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继续实施经济制裁的借口和理由。
对普京来说,借助冲突摸清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战略底线,又不至于将冲突演化为一场战争,可能是此次冲突的主要意图。如何把握冲突的“度”和走向,使冲突不至于演化为俄罗斯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可以说,考验普京外交智慧的时刻已经到来。
俄罗斯为什么在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
1、 北约持续东扩:
北约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中东欧的国家纳入该组织,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大国霸权因素,又有小国寻求“保护伞”的因素;既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又有民族主义、宗教信仰等因素。华约解体后,以前在两极格局掩盖下的诸多矛盾日益显现。前南危机的爆发、前苏联民族与地区冲突的出现,表明欧洲在新形势下已成为国际冲突地区,民族、宗教和经济对抗在东欧国家时有发生。另外,俄罗斯又调整对外战略,企图重新以大国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这都引起东欧国家的恐慌。东欧国家自己没有能使其免遭军事威胁和外部入侵的有效组织,为了确保自身的独立与安全,开始主动求助于北约,并申请加入北约,同时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极力主张北约东扩,1999年3月,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吸纳为会员。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七国,成为北约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该组织的成员国也由先前的19个增加到26个。2009年,北约将目光放在了乌克兰、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身上,准备将这4国纳入北约。将乌克兰纳入北约,等于北约将手伸到了欧亚腹地,将枪架在了俄罗斯的脑门上,这会让俄罗斯寝食难安。俄罗斯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
2、 乌克兰亲西方的转变:
2002年5月,时任乌克兰总统库奇马首次提出加入北约,双方制定《乌克兰─北约行动计划》。2004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亲美的尤先科当选总统,把加入北约视为外交战略目标。2010年,亲俄的乌总统亚努科维奇暂搁置加入北约一事。2013年年底,乌克兰基辅广场爆发流血示威冲突,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俄乌关系急转直下。2019年2月,乌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加欧盟入北约”写入宪法。同年,泽连斯基上台后,加快推进加入北约的步伐。但乌克兰内部也存在着严重分歧,西部地区的百姓为了经济发展,想加入北约和欧洲,但东部地区以俄罗斯族人居多,且经济和俄罗斯联系紧密,他们更加亲俄罗斯。
3、 俄罗斯融入西方失败:
北约东扩的过程中,苏联和俄罗斯,都曾主动提出加入北约,但被北约拒绝了。现代俄罗斯源于东欧平原上的斯拉夫部落,从本质上来讲,它也属于欧洲,千百年来,俄罗斯也一直想融入欧洲,但奈何就是融入不了。
4、 克里米亚的隐患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当时认定国土涵盖克里米亚,这为后来的克里米亚问题埋下了地雷。历史上,克里米亚曾是俄罗斯的领土。1783年并入俄罗斯版图,1954年以前一直受俄罗斯管辖。1954年2月,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1995年3月,乌克兰中央为加强对克里米亚的控制,防止“发生原苏联很多动乱地区出现的情况”,先后废除克里米亚宪法和撤销克里米亚总统设置,并下令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置于乌克兰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之下。自2014年3月18日后,俄罗斯事实上接管了该领土,建立了克里米亚联邦管区,下设两个联邦主体,即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此事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对抗升级。
5、 俄罗斯的大国情怀:
俄国人在历史上又一直有着强烈的大国意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多极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俄罗斯成为世界大国的定位愈发明确,捍卫和争取大国权益的态度越来越坚决,在一些国际事务中也越来越有进取性。这种战略目标将一直是俄罗斯外交的出发点。对于同属斯拉夫人的乌克兰亲西方是不符合俄罗斯战略目标的,同时俄罗斯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也低估了西方的决心。
俄罗斯又在乌克兰东部促成停火协议?
俄罗斯不是妥协,而是正在战略转移,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俄罗斯想要把自己周边先平静下来,然后集中精力力量去对付美国!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乌克兰的地理位置,乌克兰地处黑海以北,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众多北约组织成员国接壤,乌克兰作为俄罗斯和北约国家组织的缓冲地带。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一旦乌克兰长期动荡或者处于北约国家组织的控制下,那么俄罗斯将会成为瓮中捉鳖,进退两难。俄罗斯想要自己周边环境安宁,这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符合周边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所以促成乌克兰内部和平也是顺理成章的是!另外美国越来越咄咄逼人,这制裁那搞乱的。俄罗斯想尽快抽开身,也就是要战略转移,要把精力和力量全部用于应对美国的挑战。所以一个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对于俄罗斯的战略转移至关重要!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曝光的新型战略导弹武器以美国地图为假想敌,或许正印证了这一点,俄罗斯要战略转移,把枪口直接瞄准美国,集中全力应对美国的挑战!
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无力继续反攻?
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国防部已经宣布接收了大量西方先进重装备,包括德国豹-2主战坦克、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以及美国“斯特瑞克”装甲战车等等。
乌克兰国防部长阿列克谢·列兹尼科夫表示,这些西方重装备大约在春季攻势之前就能形成战斗力,乌军有信心击垮型号老旧的俄军装甲部队。
因此,对于俄乌局势而言,接下来的春季攻势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国际舆论的走向。正所谓“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无论对俄罗斯还是乌克兰而言,一场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都是双方目前最渴求的东西。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引发与俄罗斯战争是否正确?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引发与俄罗斯战争,肯定不正确。
其一是,对外实行亲西抗俄的外交路线。虽然乌克兰将加入北约列入宪法,但这个国策是错误的,北约在冷战时期是抱团抗苏的一个组织,冷战结束后,北约变成了美国侵略别国的工具。如果头脑清醒的总统,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绝不会把加入北约作为执政目标,而是采取冷处理,不反对,也不去实施。
泽连斯基总统上任后,与美国北约打得火热,充当美国北约打压俄罗斯的马前足。
小国要想生存,肯定不能与邻居大国抵抗。泽连斯基亲西抗俄的外交路线,将乌带入死胡同。
其二是,对内实行种族歧视,镇压乌东民众。泽连斯基在任时,不准乌东俄罗斯民众居住的地区学校使用俄语教材。
多年来,政府军与亲俄武装冲突不断,乌政府招募东部兵团,吸收了大量极端种族主义、新纳粹主义民间武装,其中就包括亚速营,亚速营在乌东地区冲突中犯下了多起反人类罪。
泽连斯基总统对外实行亲西抗俄路线,对内实行种族歧视,镇压乌东民众,是这次俄乌冲突的导火索。俄乌冲突这个火药桶,如果今年二月份没有爆发的话,以后还是要爆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