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办公空间,人真的能被催眠吗?
谢邀~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在公交车上回想起一件事时,车厢内的吵闹声消失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呆」。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恍惚状态」。这种状态的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服从指令。
而催眠,就是人为的让你进入恍惚状态,给你植入潜意识,并影响你的行为。例如,当你听到「怕上火」时,是不是立刻浮现了下一句?这便常广告给你植入的潜意识。我们那些不自觉的行为,都是潜意识替我们做的。难道,催眠真的能控制别人的思想吗?
关于被催眠的案例关于控制思想,就有传言称,1968年美国的罗伯特·肯尼迪遇刺案,其实就是24岁的巴勒斯坦难民索罕被催眠后,所犯下的罪过。直到40年后,索罕仍然坚称自己是被催眠了,对此完全没有记忆。如果索罕所说是真的,那他是怎么被催眠、并失去相关记忆的呢?
人是怎么被催眠的目前普遍使用是「跟导式催眠」。催眠师通过诱导语言,使对方在内心作出认可的回应,如「你可以感觉到椅子支撑着你的身体」;进而暗示对方身心放松进入催眠状态,如「同时注意到你感到非常放松」。但这需要被催眠者的配合。
而违背法律与道德的催眠会被拒绝。因此衍生出了可怕的「惊愕催眠法」,强行让对方进入催眠状态。例如,有人做出要跟你握手的动作,当你伸出手时,对方又突然把手收回去。这时你会愣一下,这大脑放空的感觉便是短暂的恍惚状态。而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暴力行为,摧毁对方的心理防卫机制,使对方意识越来越模糊,直到精神恍惚,再进行催眠。该情节在影视剧中,经常被搬出来演绎。
随后是进行催眠编程,给对方设置心锚。也就是让对方只要接收到某信息,就会进入催眠状态。这个心锚可以是图案、声音,甚至某个动作。例如在进行殴打的同时,播放生日歌曲。久而久之,一听到生日歌曲,会误以为自己在被殴打,心理防线崩塌,陷入恍惚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巴普洛夫条件反射」。
最后是制造记忆空白,称为催眠后遗忘。指的是当对方处于深度催眠时,通过反复暗示,植入忘记此事的潜意识。指令类似于「过一会儿,你将忘记催眠过程发生的事,你越是尝试回忆此事,你就越想不起来。」当对方建立起这种潜意识,即使在清醒状态下回忆,潜意识也会抑制情景记忆的神经成像,没法记起此事。
综上,催眠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非常可怕。但催眠在生活中,更多起到积极意义,治愈心理创伤、心理障碍、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帮助饱受精神折磨的人。催眠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利与弊,在于使用的人,而不是催眠本身。
日本极道黑社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别“极道”了,日本人管这些黑社会组织叫“暴力团”,极道是他们自舔的叫法。
不给面子的,直接管他们叫無頼漢、流氓。
关于这些日本暴力团有许多传说,“守护秩序”、“比警察管用”、“安分守己”等等传说在中文网站中数不胜数。
实际上这都是扯淡,那样的暴力团早就不存在了,日本黑社会基本是无恶不作,莫名凶残,老百姓太讨厌他们了。
黑社会就是黑社会,哪怕以“锄强扶弱、为民出头、义勇双全”为信条的意大利黑手党,口号下面做的也都不叫人事儿。
若说是昭和年和平成年前面那段时间,日本暴力团还真有几分狠气,确实还有不少镇场子的。
但是,请注意,所谓“维护治安比警察还勤快管用”是不存在的。
一般来说,大部分时间暴力团与普通人是没什么交集的,因为他们喜欢来钱快的生意。
黄赌毒、放印子、保护费,这些是日本传统暴力团最喜欢的东西。
与国内那些黑社会性质的灰色团伙一样,现代日本暴力团也喜欢搞不动产业务。
毕竟抢贩毒都没炒地皮赚钱嘛。
而且炒地皮是合法的营收,在运作上他们这些地痞有先天优势。
无论是巧取豪夺,还是下笼子放套,或者借助高利贷收割,都是他们最擅长的。
因此,许多暴力团都渐渐由收保护费和看场子的小流氓,变成了搞地皮,置物业,做开发的大流氓。
在日本极道最发达的昭和末年到平成初年,许多街道和商业区乃至居民区都是黑道们的产业。
对着自家下金蛋的鸡,暴力团们怎么可能会耍脸色呢?
维护自家地皮的繁荣不好么?大哥们也是需要洗白的。
你见过国内哪个黑地产商不包装自己的?
还不都是大善人的面孔做着,达官显贵的喂着,手上干干净净?
日本暴力团虽然表现的不一样,但形式上却是没什么不同的。别看表面光鲜,背后黑着呢。
这一套地球上所有黑帮都会,灰黑色收入赚钱,上岸洗白,遥控地下团体,金钱投资政客,黑官狼狈为奸。
而且,日本人脑子里有个奇特的“格子观”,他们将任何事物都要划分得干干脆脆泾渭分明。
学生就是学生,上班族就是上班族,公务员就是公务员,暴力团就是暴力团。
各自又有不同的规矩,什么身份都有严格的从众意识。
如果你做了这个群体里不一样的事,就会遭致奇怪的眼光。
所以,暴力团也被划分成了一种“职业”,他们画地为牢,必须要做一些“符合职业形象”的事。
比如纹身,比如住和式老宅,连欣赏音乐也得避开流行,要去听传统的演歌,活生生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充满怪异气息的老古董。
日本政府很早就“指定”了24个“黑社会”暴力团,到令和年他们还剩13800人。
势力最大的是总部设在兵库县神户市的第六代山口组,1都1道2府39县约4400名成员。
第二位的是总部设在东京港区的住吉会,1都1道15县约有2800名成员。
现在,被指定为黑社会组织的是24个团体,成员约为13800人。
其中最具代表性,人数也最多的是山口组、住吉会、稻川会三家。
势力最大的是总部设在兵库县神户市的第六代山口组,在1都1道2府39县约有4400名成员。
第二位是总部设在东京都港区的住吉会,在1都1道15县约有2800名成员。
稻川会的总部也设在东京港区,在1都1道1府16县有约2200名成员。
日本暴力团的腌臜事儿没少做,什么保护费、赌场、卖淫、贩毒、高利贷、职业杀手、藏枪、人蛇……你能想到的所有坏事他们都做过,并且现在还在做。
日本社会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一般是能避就避,避不了就应着,只要没犯到暴力团手里,一般是没什么事的。
但那些地下打工者、失足女、瘾君子、赌徒、欠高利贷的,则会在黑帮手里痛不欲生。
社会很排斥暴力团,他们被当成了社会边缘人,办不了银行卡,进不了温泉馆,人们用既惹不起又厌恶的表情看待他们。
平成后期,暴力团经常出现不小心吓到人,然后被人报警的画面。
绝不要相信什么“日本黑社会很好很温柔”的鬼话,这些人就是流氓犯罪团体,受害者数不胜数,以至于市民都打出了“暴力団追放”(取缔黑社会)的横幅。
日本是个警察多如麻的社会,随着治安的转好,警察全都闲出毛来了。
偏偏日本人社会非常看重他人眼光和评价,警察一闲,就会被骂成“米虫”。
所以,为了不挨骂,日本警察是整天拼命找事做,显得自己很忙。
这样的警察一多,暴力团可就惨了。
日本后来还推出了“暴力团对策法”,用以“防止黑社会人员不正当行为”。
身上有纹身进澡堂了?盘!在商店里逗留太久?盘!吓到小妹妹了?狠狠盘!
2012年有个叫“工藤会”的暴力团成了“暴对法”政治的典型,根据法律条文,他们被定义为“全国で唯一の指定特定危険指定暴力団”。
然后公安委员会在他们的活动范围拉了警戒区,开始“严打”。
凡是在这个区域内的暴力团员统统处于严管状态,什么强行约人出来见面、跑人家屋去的,连给人发邮件都不准,乃至在附近随意走动都是被禁止的,遇见就立即逮捕!
被盘久了,平成后期几个黑帮基本是该上岸的上岸,该洗白的洗白,该坐牢的坐牢,该死的死了,所以传统的日式暴力团已经越混越难混。
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对暴力团影响也很大,良好的社会福利,较高的教育水平,再加上低迷的欲望,躲在家里看漫画啃老才是平成肥宅们的日常,鬼才愿意去极道天天挨白眼。
像“山口组”这种大型暴力团,从干部到组员被抓了不止多少次,随着极道事业的日薄西山,他们也开始不断内卷和分裂。
自平成27年8月,神户的山口组表明要脱离第六代山口组以来,山口组在短时间内分裂成三个对立团体,矛盾不断激化。
特别是神户山口组和第六代山口组两个组织,他们相互之间爆发多起火并,连令和元年都发生了多起使用手枪等凶器的杀伤事件。
连山口组都混成这样,其它的组织可想而知?日本的暴力团从此开始飞速下坠,人数不停减少,大量人员被解散和转行。
至令和元年,日本暴力团人员只剩28200人,比平成末年减少了2300人,降速非常快。
其中黑社会性质的人员有14400人,比上一年减少1200人,准成员13800人,比上一年减少1100人,
总而言之,日本的“极道事业”已经陷入了低谷,确实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最后惨到什么程度呢?日本有段时间出现大批的“食品盗窃集团”、“饥饿的三文鱼小偷”、“在当铺抵押手枪的人”,几乎全是穷途末路的暴力团员在生事,他们被称为“贫困暴力团”事件。
你看,这得有多走投无路,混黑道混到这份儿上也是没谁了。
但日本警视厅也提出了不容乐观的意见:暴力团组织虽然暂时式微,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立激化而发生的变化。
暴力团们精简了人数,反倒会增加其资金的充裕度,提高其活动能力和威力;当激化的矛盾愈演愈烈时,他们亦会威胁到普通市民的安全。
不管怎样,随着日本社会的逐步变革和开明化,暴力团这种黑暗中滋生的病菌,越来越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
县委巡察办怎么样?
今年经县委组织部抽调,我到县委第X巡查组,通过业务联系,对巡察办有所了解,这个单位情况如下:
一,规格为县委下属正科级行政机构。一般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科员若干。主任一般由县纪委常委兼任,副主任一般不固定。
二,职能比较单一。主要是根据县委巡察工作要求,起草文件、贯彻落实巡察领导小组制定政策、组织召集各巡查组会议、督导协调巡查组工作。一般向县纪委副书记或书记汇报巡察工作。
三,工作强度一般,时紧时松。巡察每年基本每年有两个月的间歇期,期间任务比较少。巡察期间或回头看期间,巡察工作重心都在各巡查组,巡察办遇到临时紧急性工作才加班,通常只是上传下达和协调,工作强度一般。
向县委领导汇报巡察工作
四,县域内受关注度高,服务领导级别高。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县纪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副组长,有的地方组长为县委书记,副组长为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所以巡察办人员能力特别出众的话,容易被大领导关注。
在单位晋升渺茫?
同在体制内,同过35,同样无背景的外省人,同样迷茫过,所以同志,咱俩算得上是同病相怜,不过我现在已经过了迷茫期,或者说是看明白了一些事情,下面我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感悟分享一下,希望能给你一点参考。
一、外省农村人,无背景无资源,步履维艰的乡镇三年2009年一毕业就参加湖北省考,一次上岸,所以也就来上班了。被分到了乡镇,一片懵懂中干了三年,这三年可谓苦熬。
一是工资低,一个月1500元,这个数字三年基本没涨过,而且没有公积金、没有医保、没有年终奖励性工资,更没有工会福利和补贴等。记得当时给女朋友送生日礼物,买了一款OPPO的A520手机,正好花了一个月工资,可把她给心疼坏了,也说明了那时候的工资到底有多低。当然她是个好姑娘,没有因此嫌弃我,反而不顾一切的跟着我从省会城市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结婚生子建立我们的小家庭,这都是后话了。
二是事情杂,党政办,综治办,纪委,组织办,宣传办,统计站,经管站,计生办……你所知道的乡镇部门我都被拉壮丁干过活。没办法,那时候乡镇年轻人太少,电脑熟练有文字功底的就更少了!所以那三年过的实在太充实。我跟着组织委员下村指导换届,跟着纪委书记下村查处村干部,跟着宣传委员到处卖报纸,跟着镇长外出招商引资,跟着书记去排队见新到任的县长大人……看起来我似乎无所不能,整天上蹿下跳的,忙的脚不沾地。八小时之外我还得睡在党政办值夜班,经常被上级的电话吵醒,要么就是被拍大门的声音吵醒,后来到了一晚上听不见电话响就睡不着觉的地步。事情杂到什么地步呢?有一回省里有大领导要到镇里检查工作 ,全镇大扫除,办公室主任带着我和门卫老头扛着长长的梯子满院子砍树枝,当然扛梯子的是我,爬梯子砍树的还是我,半天下来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
三是人际关系复杂,乡镇虽小,但也是一级党委政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时虽然是书记镇长一肩挑,但还是有二把手,副书记兼常务副镇长,主管政府工作,还是相当于后来的镇长。这俩大佬在镇里就是俩大山,在镇里混的人都得选择站队,为了一些项目和工程,两边斗的乌眼鸡似的。而作为最小的小喽啰,按说我是没资格去站队的,但两个大佬竟然都没忘记我,争相派心腹拉拢,为此我非常烦恼,不知道该咋办!后来还是纪委副书记给我支的招,两边都应着,谁也不得罪!记得有一回二把手让我去市里国土部门找他的一个老同学办事,还带了两提茶叶。我都已经到了城郊,结果一把手的电话直接打到我手机上了,劈头就问我在哪里?我说按照二把手的指示要去市里,他却很生气,让我把东西交给司机,自己打个车立即回镇里!我只好跟二把手打个电话,把事情说了,当然他也很生气,我这是两件事都做了,却得罪了两个大佬。
二、埋头干活,精研专业,功夫不负苦心人我始终都记得父母教过我的话“我们是种庄稼的出身,什么时候都要老老实实干活”,乡镇三年,我认真对待每一个领导布置给我的工作,不论是写科学发展观的总结,还是写党建工作的报道,不论是去计生办发安全套,还是去文化站查网吧,不论是搞人口普查去入户,估计是搞经济普查去逛菜市场,我都完成的让领导们没话说。
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因为在党报党刊和网站上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因为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上协调工作的出彩,我被县委组织部看上了,点名让我借调组织部工作!在部里借调一年,我非常努力的学习电教片制作的所有知识,并以熟练的剪辑技能征服了所有领导苛刻的要求,最终被正式调入组织部。也是因为干活踏实,认真负责,所以调入组织部第三年我被提拔为了副科级实职岗位,虽然那年我快到30岁了,但仍让很多同龄干部眼红。
三、狠抓学习,积极向上,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学习永远是成本最低的投资。所以参加工作开始我就没放弃过学习,不论是每年各级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中央一号文件,我都是第一时间全文学习,并写出感悟。我甚至把中央十三五规划全文学习了三遍。这些平时积累的东西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会集中爆发,所以第一次参加市直遴选就成功上岸,进入市直单位工作。
在新单位,我向老同志们学习,学习如何写一篇能让领导认同的讲话稿,学习如何做好上下级衔接。后来我被派到村里扶贫,三年下来我写了十几篇调研报告和十篇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省级媒体发表文章三篇,市级八篇,帮助贫困户卖蜂蜜3000斤,价值9万余元,茶叶500斤,价值25万元,土鸡土鸡蛋板栗红薯土猪等不太好统计,但也有不少。这都是我个人通过朋友圈帮助贫困户卖的,而且是他们自己钱货两清,我从不沾手,更没有插手。
扶贫结束后单位会如何安排,是不是能如当初承诺的一样提拔重用,现在都不重要了,因为我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四、结语我今年到了本命年,36岁在体制内刚刚过年轻干部的线,依旧是副科级,刚套改的三级主任科员。在大家看来这几乎好无前途可言,有一段时间我也很迷茫,觉得一眼就把自己的一辈子看到底了,这样活下去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甚至冒出过辞职的想法,并且写了辞职报告!
后来碰到组织部的一位老前辈,他现在县政协,快退休了还是正科级,目前也在扶贫。我跟他聊天发现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乐观,三句话不离扶贫和乡村振兴,都快六十的人了还到处跑帮着村里拉项目,找投资,其积极程度让我想起自己刚上班的状态!我问他怎么不申请轮换,回去养老,老人家说既然单位让我在村里工作,那至少说明我还是有用的,那么我就得给村里留点啥,总不能让人家说我在吃白食吧,这也会给单位抹黑。
我深受震撼,想起来妈妈每次打电话都会叮嘱我的话“俺们是农村出来的,不能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你是农民的儿子,要知足,不能有一点贪心”,是啊,我是农村出来的,这一点深深印在我的骨头里,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可迷茫的呢?有工作干,干的工作也很有意义,工资也够养活一家人,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我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又有什么理由去迷茫呢?所以我的感恩我的老同事,感恩父母的殷殷嘱托,让我及时清醒过来!过了35岁又怎样?不提拔又怎样?难道就这样混日子混下去?矫情给谁看?给你的领导和同事看?那只会被人笑话,被人称作废物点心,那才是真正的社会性死亡!
所以同龄人,“要感恩你所在的单位,因为它是衣食父母”,这话你可能不爱听,但是得认真想想,没人是圣人,谁都想晋升,而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要晋升唯一的出路就是实打实的业绩和能力!歪门邪道不是没有,只不过那不是我们的路!所以赶紧清醒吧,眼见着延迟退休都要来了,我们才不过35岁而已,上有老下有小的,哪能就迷茫了呢,还有30年大好时光呢!30年啊!一切皆有可能!与你共勉,一个85后体制内同仁的泣血忠告。
和外国姑娘谈恋爱是什么感觉?
我在日本工作过六年多,在大家的心目中,日本女子是贤良、温柔的代名词,网上很多中国男子都表达了想娶一个日本女孩子的愿望和感慨。
我在日本期间接触到一些娶了日本女子的中国男子,也接触过娶了中国老婆的日本男子。总体来说中日两国的跨国婚姻还是比较和谐的,甚至比本国男女之间的婚姻还要更好一点。但社会是由复杂的群体构成的,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就是人,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而且人们的生活又受到性格、爱好、工作、收入水平、家庭、受教育程度等多种多样的因素影响,因此不要说跨国婚姻,就是本国男女之间的婚姻也是千姿百态,五花八门。
日本和我们国家同属东亚,而且日本古代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时至今日日本依然保留着大量的中国文化遗迹和习俗,很多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不亚于中国人,儒家思想在日本也影响很深。所以虽然日本现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处于全球第三,但传统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偏低,所以绝大多数日本女人结婚以后就回归家庭,做专职太太,专司相夫教子之职。
而且日本家庭对日本女子从小就注重礼仪、家务方面技能的教育培育,大多数都形象端庄、彬彬有礼,有较高的做菜、洗衣、收纳技能,能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井井有条。
和日本女孩子谈恋爱并没有过重的经济负担,日本人的生活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朋友同事之间聚会吃饭都是AA制,恋人之间约会基本也是AA制,节日或生日也并不需要给女朋友送贵重的礼物,结婚前也不需要送远超自己经济实力的彩礼,也不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日本年轻人结婚基本都是独立租房住,买房都是四十岁以后的事,这些习俗的详细情况可以翻看我以前的文章。
日本年轻人结婚生孩子以后都是自己带孩子,日本女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们现在的女孩子无法相比的,经常可以看到日本女子一个人带三个孩子外出。中国这些年的独生子女政策造就了一批连自己生活都照顾不了的独特男女,甚至不乏“巨婴”存在。而且日本即便对于结婚后坚持工作的女性都有比较优越的产假制度,有些公司男性也有产假。日本基本没有“月嫂”之说,而且日本富人家庭也很少有“保姆、佣人”。
现在日本经济不好,单靠男人的收入维持生活比较困难,一些日本女子也会坚持工作,但日本有从一岁多就可以入托的托儿所。总之,和日本女孩子谈恋爱结婚相对国内来说是比较轻松的。
但是,现在中国男子娶日本媳妇的并不算太多,远少于日本男子娶了中国媳妇的数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并不再羡慕中国,而且敬仰西方,明治发起了脱亚入欧的运动,全面学习西方科技和文化,日本得到快速发展,日本人也越来越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亚洲只有日本大和民族是上等民族。在这种意识形态和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很少有日本女人嫁给中国男人,而嫁给西方人的数量很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虽然并不过于看重金钱,但日本的传统毕竟是男人主外赚钱养家,所以男人的收入水平至关重要,而过去在日本的中国人收入状况比日本人要差的多。
但这种现象最近几年在发生快速地变化,一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幅上升,弱国无外交就是国家地位和影响力的写照,在国外华人的地位更是如此。而且疫情以前国人在日本的买买买,着实让日本人吃惊不已,而且羡慕嫉妒恨。这大大增加了日本女子嫁给中国男子的动力。另一方面,日本男人大男子主义严重,在家里就是巨婴,什么家务也不会,沉重的工作压力也让日本男子变得沉默、消极、无趣。相反中国男人家庭观念强,认同男女平等,比日本男子疼老婆,现在越来越被日本女子所看好,所以最近几年中国男人娶日本老婆的比例明显上升。
尽管如此,与日本女子谈恋爱也存在很多的挑战,毕竟中日两国文化差异巨大,日本人也算世界上一种比较另类的人群,日本人是时时处处都充满“矛盾”的群体,他们保守又开放、守旧又现代、善良又邪恶。这些差异也带来很大的相处困难,有时很多的做法会造成和国内相反的结果。比如,一个中国男人日本老婆的闺蜜去家里做客,中国老公为了表现自己对老婆的体贴,包办了家务,做了一桌子中国美味,让老婆的闺蜜大饱口福也非常高兴。本以为会得到老婆大人的褒奖,但老婆却并不开心,原因是日本主妇的任务就是做家务,老公虽然包办了饭菜,但会让别人认为老婆不称职,很没面子。而日本人又往往不喜欢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即便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是如此,朋友之间更是交情平淡,这样冷战跟多。
中国人家庭观念很强,现在父母对已婚子女的干预也不在少数,而日本人成年以后就与父母分开独立自主生活,父母对子女的恋爱和婚姻以及婚后生活干预很少,这种差异也导致很多问题,一个朋友家里对他娶日本女子不太接受,婚后父母、姐妹都对他日本老婆多有指责,而日本老婆又个性十足,导致最后是老婆带着一双儿女在日本生活,他自己在国内创业。这些星星点点的生活琐事背后潜藏的文化差异、处事方式差异,导致中日跨国恋爱也不轻松。
而且日本作为发达国家,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大,很多人的想法、需求和爱好千奇百怪,要打动一个日本女子的心也要费一番功夫。日本的不婚族、不育族很多,离婚率也相当高,中日跨国恋爱又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差异,离婚率自然很高。
现在日本的社会现实是经济停滞,人们的收入下降,很多家庭生活并不轻松,而支撑家庭的男人自然压力山大,很多人被老婆嫌弃。日本社会为了维护全职太太的尊严,实行的是男人的每月工资要全额上交老婆大人,由老婆打理,每月老婆给老公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刚去日本工作时就发现公司每月要将员工的工资条邮寄到他家里,几千员工每月的邮寄费也很可观,因此建议他们发邮件,但社长说那样可能老婆看不到,必须邮寄确保老婆看到。
日本社会注重社交,同事之间要经常聚会喝酒,不在外面和朋友同事喝酒会被老婆抱怨没朋友,所以在日本的居酒屋经常可以看到有人自己喝闷酒。但社交吃饭又需要钱,日本同事朋友相约喝酒是AA制,聚会结束时当场算账平分费用,有些零花钱少的人被邀请就非常尴尬。因此很多的男人精神压抑,出现变态心理,有一部分人则选择自杀,以至于富士山下出现了自杀森林,日本的自杀率在全球都是比较高的。
而日本女子做全职太太,每天面对锅碗瓢盆,除了做饭就是打扫卫生,生活无聊乏味,有些时候还要出去打点零工补贴家用,每天还要精于算计,精打细算,所以也是出现各种状况。
但日本社会崇尚的简单生活,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理念,让在日本生活的人比在国内少了很多的人情世故,少了很多的攀比跟风,少了一切向钱看的铜臭气,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简单生活。由此在与日本女子的恋爱中也有同样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