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解放碑下面埋的有什么,说说国内最让你难忘的景色?
最爱的景色,适合旅游
如何评价最后的棒棒?
《最后的棒棒》是由何苦自编自导的纪录片,于2018年8月1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
该片通过老黄、老甘等几位“棒棒军”的人生故事,讲述了重庆“棒棒军”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时代大潮中的命运转折 。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癸巳岁末,几个佝偻背影即将道别正在消逝的行业,一名退役中校扛起一根棒棒开始了自己的追寻——辉煌与尴尬,艰韧和无奈,他们的人生无须评说,他们的故事值得铭记。
这是专属于重庆标志之一棒棒群体的故事,棒棒是手拿一根棍子挑背扛用体力换取劳资的群体统称,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因为各种缘由到城市求生活,他们为城市注入基层建设的力量,却在老年后被现代化所淘汰。
用片中一段话来总结:爬坡上坎负重前行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本片的导演也是主角之一的何苦是正团级转业军官,他在退伍的一个月后来到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商圈拜65岁的资深棒棒老黄为师傅,跟随他学习和融入棒棒群体,用自己的力量记录这个即将消失的行业。
师徒二人住在破旧的自力巷53号,二房东大石、室友老甘、河南也一并成为何苦记录的对象。
河南44岁,来重庆二十年,头十七年做棒棒,后三年在大排档帮工,胃口极大常常吃到老板张口大骂,有一天河南偷偷煮两个鸡蛋吃时被老板发现,大吵一架后将他辞退,河南回到租房心绪难平,决定不再做事,一直靠赌牌生活。
▲河南
老甘59岁,四川人,棒龄三十年,给两个食档做杂工,收入尚算稳定,平日喜欢看影碟机,虽然只有一张刘三姐电影碟,但反反复复也看上了无数遍,后来喜欢白娘子。
▲老甘
二房东大石过几个月就满60岁了,他来重庆三十八年,吃苦耐劳人也聪明,他做棒棒存了一些钱后租来六套房子,简单改造为若干小房间又转租出去,靠差价每个月也能入账一万左右,一家几口倒也够用,大石的生活令其他几人羡慕不已。
▲大石
黄师傅带领何苦驻点在自己的地盘五一路口,这里人来人往业务相对较多,自己也有几家固定客户。何苦高大帅气的模样在棒棒群体里尤为醒目,引发了一阵骚动。当天业务不错接了好几单,不过令何苦印象深刻的不是精疲力尽的挑货,而是相对轻松的掏厕所,雇主家的厕所被掉落的狗勺堵住了,他们急冲冲的找来老黄处理,老黄裸露着手臂费力的掏出勺子,用香皂前前后后洗了三遍,结算时雇主给了老黄二十块,还有让他带走那块香皂。
老黄的心情很好,因为当天总共挣了67元,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每日平均收入不超过30元,老黄说何苦给他带来了幸运。
▲老黄
随后的日子何苦一直跟着老黄学习,也渐渐知道了老黄的大半生经历,老黄出生于1949年,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父亲因为在国民党政权时期是教师,家中也有十几亩田地,所以被划定为地主。在后来的遭遇中,父亲精神失常去世,老黄在寒冷饥饿恐惧中长大,由于是地主儿子的成分,直到1988年老黄39岁时才组建家庭,对方丧偶无力抚养亡夫的三个孩子,他们各取所需结合在一起。
第二年,妻子给老黄生下了女儿黄梅,因为处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时期,老黄也受到了1050元的罚款。老黄跑到东北挖煤挣钱,三年不回家,妻子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了,女人打电话叫老黄带走黄梅,老黄曾想投河一死了之,可是看着年幼的女儿他不得不打起精神,将孩子托付给亲戚后,来到邻近的重庆当起了棒棒。
时间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黄梅长大成家生了个可爱的儿子,老黄为了减轻女儿的房贷负担,继续从事棒棒职业。
老黄为人善良真诚,不愿意占人半点便宜,虽然早与何苦约定学徒第一个月两人的工钱都由老黄一人收取,可是学徒期结束后老黄还是强制的分给了何苦一半。
何苦跟随老黄整整一年,期间由于观念不同也爆发过剧烈争吵,然而两人在经历过困境后师徒情谊更加深厚。在何苦心里,住在自力巷53号里的人们虽然非常贫穷,却掩盖不了人性的光辉。
老黄与棒棒老杭相识多年,两人同在一个点守业务,老杭身体不好需要花钱吃药,老黄刻意躲避雇主将业务让给老杭。自力巷53号拆迁时老黄搬家不及时,打包好的行李没来得及拿出来便被拆迁队拆房子盖在了废墟下面,行李里面装着老黄的身份证和攒了很久的2300元,老黄哭着守了废墟好几天。老杭趁着一天深夜独自一人悄悄钻进废墟里,满手是血的将老黄的行李给挖了出来。
爱看影碟机的老甘和流浪汉老金是朋友,老甘有活干的时候常常接济老金,因为向老板提出涨薪被拒绝后,老甘也失去了工作。于是老金去美食城捡拾别人丢弃的食物带回来两人分食,两人也算度过了难关。老金办理了38元可以免费拨打380分钟的电话套餐,月底即将清零的时候,就算面对面老甘也会接听老金的电话帮他消磨免费通话时间。
赌棍河南欠一屁股债,整天四处借钱,却不见还人一分,二房东大石追河南拖欠的半年房费,却不好意思开口,最后甚至免掉。大石在自力巷53号收取的房费不高,做事却不偷懒半分,该修修补补的绝不拖延。
也许当初何苦的本意是记录这个即将消失的行业,记录棒棒军团背后的故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何苦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轨迹。
何苦在一年内迅速融入棒棒群体,因为身强力壮也有了“蛮牛”的外号,他做事认真负责,领导力强,机缘巧合下获得建筑工程业务委托,何苦组织棒棒军团将任务做得漂漂亮亮,因此得到长期合作权,大石、老杭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老黄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转做技术工种,不仅收入提高,对体力的需求也不如以往剧烈。
每个人的生活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着……
(这部13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所涵盖的内容及感悟绝非文字所能表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全集观看)
▲何苦
最后:爱看影碟机的老甘这一生很苦也走霉运,他找半仙算过一卦,说是六十岁以后会转运,于是他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愿望:热热闹闹的过六十大寿。
他在五十九岁时认识了何苦,后来何苦邀请300余名六十岁以上的棒棒参加团年会,在这个热闹的聚会上,何苦邀请大家同唱生日歌给老甘庆祝六十大寿,老甘感动哭了。
该片的导演何苦并非科班出身,电影的剪辑显得凌乱,片中老黄、老杭、何南几位主角的生活,来来回回不断切换。大量对准面部表情的大特写,也看得人心里堵得慌,他们的皱纹、白发和眼泪,都是戳人的利剑。此外还有导演的画外音旁白、煽动力极强的音乐,所有元素放在一起,最后就成了催泪大杀器。但是,导演如果能把刻意的摆拍和配音删掉,用更平实质朴的方式来呈现,或许会更增添纪录片的力量
记录了棒棒们的辛苦与辛酸,他们因为危房拆迁而露宿街头、因为怕花钱不敢去医院看病等,但导演没有带着同情的眼光居高临下地拍摄,相反的,片中时常流淌着一种欢快的气氛。他们虽然穷苦,但每一个人都没有放弃过希望。在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生动鲜活的例子。
从制作的角度来看,《最后的棒棒》是一部制作比较粗糙的电影,全片是导演自己撰稿、配音、写主题曲甚至用不太好听的歌喉自己演唱,剪辑也显得混乱且业余。但真实的力量足以让观众忽视所有的粗糙。
南充养了26年称找到他亲生父母就去坐牢这件事?
睿小宝:保姆迷信拐走男孩,26年后自首找亲人。
故事的女主人公何小平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然而在结婚后,经历了两次失子之痛后听信了村里人的说法:“她命硬,只有捡来的孩子才能养得活”。于是用一张捡来的身份证去到一户人家做保姆,并且趁着家人不注意,把主人家的一岁多的男孩拐跑了。
在26年后,何小平无意中看到《宝贝回家》的寻亲类节目,深刻体会到孩子被拐的痛苦,决心将这件陈年往事公诸于众,为拐来的孩子寻找亲生父母。并且表示找到亲生父母后就去坐牢。
1、拐跑孩子理应接受惩罚,良心发现帮助找寻亲人。首先对于何小平拐跑主人家孩子的行为的确应该谴责,她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心而不顾他人感受,拐跑人家才一岁多的孩子,消失26年。只为了弥补自己的丧子之痛,就将百倍的痛苦加之于别人身上,不得不说是十分恶劣的行径。
虽然26年后的自首来得有点晚,但还算终究是等来了她良心发现的一天。虽然在这26年里,这个拐来的孩子她视如己出,好吃好喝地养着,甚至为了孩子的未来还给他买了房,可以说丝毫没有亏待他了,但是追本溯源,造成孩子与亲生父母分离、无法相认的结局的罪魁祸首也是她,这个可能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弥补的。
她享受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幸福时光,可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却大半辈子都在痛苦与自责中度过。她虽然两个孩子都夭折了,但是都是自然死亡的,这其中虽然也非常痛苦,可是自己毕竟知道孩子不在了的事实。而拐来男孩的父母却是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原本健康活泼的孩子就凭空消失了,是死是活都未知,过得好不好也未知,这其中的痛苦可能是一辈子都难以释怀的。
当然,何小平最终自首,帮助孩子找寻亲生父母,并且最终接受法律的制裁,或许也是这件已经发生的事件的最好结局了。
2、对于孩子的照管,再重视也不为过。“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这些古语早就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以前在《今日说法》这个法制节目中看到过一个案例:两户人家互为邻居,两家都有一个差不多大的男孩子。一家的男孩比较聪明活泼,而另一家的则对比之下略显迟钝,而且体质差、很容易生病。原本两家关系也是非常好的,活泼的那个小男孩经常到邻居家里去玩,而邻居家里的奶奶也很喜欢他。
可是有一天,那个活泼的孩子出去玩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家,家里人在村子里到处找遍了也找不到他的踪迹,而且别人也并没有见到小男孩到村子外面去。后来在警察的调查和追踪下,才发现,小男孩遇害了。而且这个残忍杀害小男孩的凶手,正是隔壁邻居的奶奶。
原来那个奶奶嫉妒这个小男孩的聪明、活泼、健康,而对比之下自己家的孙子却体弱多病,反应迟钝。于是有一天她就把小男孩骗到自己家里给掐死了,把小男孩的尸体塞在自家的井里。
这些悲剧的发生都是源自对“亲近的人”的疏忽,都是家里人觉得大家很熟了,没必要防范了,不会出事的这种放松的心理。
然而对于孩子的照管,再谨慎都不为过,毕竟人心难测,万一真的出了什么问题真是吃多少后悔药都没用了。
用理性看世界,走在逆袭的路上。我是睿小宝,喜欢分享正能量的90后,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欢迎留言评论,关注分享也是一种美德~全国最长水下铁路隧道?
重庆菜园坝过江隧道全长约11.9千米、最大埋深330米,为时速120公里的单洞双水下高铁隧道,于去年9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全国最长水下高铁隧道。
长江隧道项目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境内,隧道从重庆菜园坝火车站起始,经行范围下穿市政道桥、轨道交通线路、房屋建筑、人防洞室、长江河谷、南山山体,止于茶园新区花田咀村附近,隧道整体凸显穿城、穿江、穿山的复杂特点,是全国最长的水下高铁隧道。
你在重庆生活压力大吗?
92年重庆的,感觉压力有点大,马上30岁。
2015年参加工作,工作7年。于20年买了房,商业贷款。今年年初买了车,4月份开始装修房子,然后明年年初准备结婚,基本上把大事情集中在这几年了,所以感觉压力有点大。
15年-20年在外地工作,当时在小城市,每月开支很少,也没有买房,所以感觉压力很小很小,每天很开心。
20年回到重庆工作,利用5年存的钱在当年年末12月自己付首付买了房子,买的时候没有公积金,商业贷款。因为买房的时候回到重庆公积金没有半年,因此没有公积金贷款。
贷款71万,每月还款3920元,每月租房650元,也就是说每月雷打不动的4600元左右要付出去。
为什么当时没有再等半年买房,因为担心房价会涨,担心自己存钱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所以回来不久就就买了。谁知现在房价没有涨了,谁知房子都卖不出去了,找谁说理去。
现在只希望房子早点装修好后,减少部分房租,这样压力要小点。
然后今年买了车,每个月油钱,停车费,加上现在油价上涨,连续上涨了9次,导致感觉这个车买亏了,平时现在很少开车了,减少成本。
现在正在花钱的就是房贷,房租,装修费,还有为要结婚准备各种开支,因此感觉应付不过来。
而自己收入,每月基本收入2700元+1400元考核,全年合计4.92万元,然后年终3.7万元,公积金2万元,也就是全部所有合计11万元。
每年房贷和房租差不多接近6万,然后还要装修,养车等等,现在感觉是入不敷出。
买房的首付是自己付的,每月贷款自己在付,然后车子是父母拿钱买的,装修的费用是自己在拿钱装修。
现在钱根本不够了,基本都在用老本,用以前在小城市工作存的钱,这笔钱还可以撑两年。
现在就希望赶紧把房子装修好,这样可以减少房租。也希望结婚后,两个人挣钱,一起还房贷,减少还贷压力。
还有就是希望涨工资,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压力了,哈哈,我的希望有点多,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哦。
反正现在就是一边工作,一边挣点其他小钱,一边节约用钱,然后是能撑一天是一天,哈哈。
我的同学朋友他们也有压力不大的,那是因为他们工资收入高,像我一个同学在字节跳动重庆做懂车帝这行,他每月工资都有几万,差不多3万多,然后加班费每月都有1万多。然后年终奖,各种等等,他每年收入在70万左右去了。
自己在重庆全款买房买车,还给自己父母买房,然后在老家还修了房。
像他这样,压力就很小了,而我离他距离十八条街,目前我是感觉压力大的,不知道过两年后会不会好一点。
朋友你们呢,您们怎么样,希望大家都好一些,压力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