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打印机出租,启功先生为何推荐智永楷书千字文?
我是一人。智永《真草千字文》当然是非常优秀的书法范本。
智永《真草千字文》是书法学习中最重要的范本,启功先生并且直接参与智永《真草千字文》真迹鉴定工作。有些时候要较真一下,智永《真草千字文》,不是智永楷书《千字文》。
这个问题有两个点:一、智永《真草千字文》好不好;二、启功先生如何推荐。
启功先生在近50年来,知名度最广最高的书法家。
为人和蔼可亲,来者不拒华夏大地到处都有“启功体”的题字。为人随和但是对专业的自我要求非常的高。启功是当代少有的一心在书画诗词中的书法家。
一、智永《真草千字文》好不好
智永《真草千字文》是非常优秀的帖,这一点无可厚非。先说一说智永和《真草千字文》。
智永:南朝和尚(生卒不详),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
智永是王羲之之后,并不是普通的和尚,而且关于智永有两个传闻。
一、《兰亭序》其实是智永和尚写得,这个传闻已经存在很多年。
二、“永字八法”是智永归纳总结,并不是如传言由王羲之所总结。
智永和尚书法水平很高,在书法史中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他是第一个正式大量练习《千字文》的书法家。
相传智永至少写了800本完整的《真草千字文》,只不过随着时间留存到现在几乎没有原本,各式各样的拓本很多。
上图是宋拓本《真草千字文》,因为有智永和尚大量写《千字文》事迹,从此练习书法必定会写《千字文》。包括之后元代冠冕赵孟頫,也写过《真草千字文》如下图。
二、启功先生如何推荐。
推荐智永《真草千字文》对书法家爱好者是很正常的,可是不是所有的喜欢书法的人都能近距离的看智永《真草千字文》。
在启功先生所写的《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中,第36篇《智永千字文墨迹本》。启功以此为题作诗一首: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乡老大回。
并且启功亲自到日本鉴定,日本人所藏的智永《真草千字文》。下图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每页29.3×14.2厘米。现在日本私人藏。
在启功的这一本《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中,直接点明的有2首诗直接写智永《真草千字文》。其他诗中多次提及智永《真草千字文》。启功先生是非常推崇智永《真草千字文》。
一人有感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流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
有些人喜欢智永《真草千字文》,有些人喜欢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有些人喜欢其他人写的《真草千字文》很正常。
练习书法必须要写《千字文》,不管是楷书,行书和草书都必须要写。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为什么不能成为书法临习的对象?
唐寅(伯虎)以绘画著称于世,书法次之,尽管有“吴门四家”之称,其书法比起同代几位大家还有逊色,对后世影响不大。学书“取法乎上”,也是很少有人临习他的作品之主要原因。
就这个问题,我们顺便了解一下明朝的时代背景以及书法和书法名家:
明朝(公元1368—1644 年) 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九位皇帝,历时二百七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并统治的封建王朝。
这一时期,帖学盛行,法书丛帖传刻活跃,促进了书法的发展。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徵明刻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的《真赏斋帖》等,收录了从秦汉、晋唐到宋元,历代书法名家墨迹,掀起了临习古帖的高潮,帖学由此盛行。随之,相继涌现出了一批书法名家,徐渭、宋克、董其昌、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宠、张瑞图、黄道周、王铎等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宋克(公元1327—1387 年) 字仲温、克温,自号南宫生。明应天府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明代初期著名书法家。他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挥洒自如,以章草书闻名于世。传世墨迹有:《章草急就章》、《公讌诗》、《七姬志》、《杜子美诗》、《定武兰亭跋》、《刘桢公诗》、《草书唐诗卷》等。
明·宋克章草《急就章》局部:
文徵明(公元1470—1559 年) 名壁,字徵明,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应天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明中期“书法三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代表作有:《琵琶行》、《西苑诗》、《渔父辞》、《醉翁亭记》、《滕王阁序》、《赤壁赋》、《离骚》、《北山移文》、《与希古书帖》等。又因其擅绘画,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明·文徵明草书《与希古书帖》局部:
祝允明(公元1460—1527 年) 字希哲,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称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明代应天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之一。他能诗文,善书法,尤以草书闻名于世。有《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致元和道茂》等多种信札传世。
明·祝允明草书信札《致元和道茂》局部:
唐寅(公元1470—1523 年) 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应天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名家。他工诗文,善书画,与沈周、文徴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有“江南才子”之称。他以绘画著称于世,也因此掩盖了他的书法成就。传世书法作品稀少。
明·唐寅行书《致余山大人行台帖》局部:
王宠(公元1494—1533 年 ) 字履仁,号雅宜子、雅宜山人,明代应天府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之一。他博学多才,工书画,尤善山水,书法成就被绘画成就所掩 。他的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后师法王献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有:《滕王阁序》、《送友生游茅山诗》和《玄墓之行帖》等。
明·王宠草书《玄墓之行帖》局部:
徐渭(公元1521—1593 年) 字文清、文长,号天池山人、天池渔隐、山阴布衣、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书画名家。他的狂草,用笔狼藉,豪放洒脱,气势磅礴,以奇绝著称,引领了明后期推崇“形式美”的“尚态”书风。有《大寒岭啖新胡桃频婆诸果帖》、《自书诗卷》、《白燕诗卷》等作品传世。
明·徐渭行书诗卷《大寒岭啖新胡桃频婆诸果帖》局部:
董其昌(公元1555—1636 年)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代松江府华亭( 今上海松江) 人。官至礼部尚书,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师承“钟王”,颇得晋唐书法神韵,用笔圆润流畅,结字平整,但秀媚有余,而浑厚不足。他的存世作品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诗》、《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前后赤壁赋册》等。
明·董其昌行书《神仙起居法帖》局部:
张瑞图(公元1570—1641 年) 字长公,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明代泉州府晋江县(今福建晋江)人。官至礼部尚书。他以草书名世,是明代书法大家之一。他的存世作品有:《醉翁亭记长卷》、《卫民祠碑》、《承天寺十奇诗》、《后赤壁赋》等。
明·张瑞图草书卷《后赤壁赋》局部:
黄道周(公元1585—1646 年) 字幼平、细遵,福建漳浦(今福建东山县)人。幼时,在福建东山岛的石屋中读书,故称石斋先生。他是明晚期儒学大师,致力于儒学,雅好诗文,精通天文地理,又擅书法。他的书法,用笔古朴,峻折浑厚,超凡脱俗。存世作品有:《孝经》、《答诸友诗卷》、《自书诗卷》、《致缉生手札》等。
明·黄道周楷书《孝经》局部:
王铎(公元1592—1652 年) 字觉斯、觉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洛阳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法名家。明朝晚期官至礼部尚书;清初又封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他的书法别具一格,以连绵的行草书著称于世,对此后的学书者影响深远。他的传世作品较多,其中以《琅华馆帖》和《拟山园帖》最具代表性。《拟山园帖》共十卷,在卷中,收录了他多年的得意作品一百余幅。
明·王铎草书《杜律卷》局部;
想了解更多书法知识,请关“中国书法大课堂”。欢迎点赞和评论,谢谢。
今年的葡萄价格很低吗?
今年葡萄价格的确低很多,别的产区我不是很清楚,我们胶东产区的确价格不高:
1、巨峰,经久不衰的老品种,一直比较畅销,物美价廉,往年这个时候卖的差不多了,但是今年好多还挂在树上卖不了:去年穗型整齐,粒度合适的巨峰3元/斤左右,今年这样的葡萄挂在树上,1.5一斤还挑的很重,果农不想卖,就得自己去市场零卖,卖个2-3元一斤,其实也间接拉低了收购价,毕竟人家收1.5,是要算上运费,批发出去,再零卖的。
2、红宝石
口感超好的鲜食品种,去年6元/斤,今年4元-4.5,还不是一次收购完,一天拉一点的收,可见销售并不乐观。
3、阳光玫瑰以前的贵族品种,曾炒作到几百元一斤,去年收购价十几块的多,一般不低于10元,今年行情不好,6-8元的收购价很正常,除了不发商贩,自己有渠道零售的,基本卖不了高价朋友的快手也发了客商到地里的收购价,6.5元/斤,传说几十上百的网红品种也已慢慢回归理性,进入个位数区间。。
至于价格低的原因,最终是由市场决定的,供大于求势必落价,最近几年苹果、梨、甚至芒果、香蕉等水果行情不景气,而葡萄行情一直偏好,全国大面积的发展葡萄是主要因素,其次受品质影响,盲目快速扩大面积,品质难以保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毕竟葡萄最终是由老百姓买单吃掉的,品质不行自然销售不动。
谨慎仔细的管理出品质高的精品葡萄尚都受到行情影响呢,何况粗放管理的通货呢,未来葡萄的竞争,品质将成为最重要的指标。
绍兴海滨考场科三可以自己去考试不?
可以
科目三考试可以自己去考试,以下是扩展资料:1、网上预约参加考试注意事项:预约成功后,打印网上预约考试凭证,也可考试前补打,打印机必须是A4激光打印机,打印效果必须清晰整洁。预约并打印网上预约考试凭证成功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1936年,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病重逝世前,在散文《死》的篇末写下遗嘱,其中第五点是对正时当7岁儿子周海婴的告诫:“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先生对于自己的孩子从表面看没有特别的希望,看似不是说孩子有不聪敏之处,而是以一个做父亲平常的心态告诫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去做文学家和美术家,如果要做文学家,也不能做空头的,要做就必须要有真才实学。我们从中似乎感觉到鲁迅先生对自己所走过的文学创作道路并不满意。为什么?也许就是因为鲁迅先生品尝了以文化改造社会未能取得成功,所表现出来的绝望心理和懊丧情绪。这就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呀!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位先驱,以文学家的姿态战斗了一生,深知其中的艰辛。他深深知道,中国长达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深重影响,尤其是对国民思想的严重毒害,简直是刻骨铭心,淋漓尽致。曾经在他笔下的人物,如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假洋鬼子......就是深受儒家学说之害的一个个的鲜活人物。即使鲁迅先生用尽毕生精力乃至全部生命,也不能唤起国民的觉醒,更不要说能对旧制度、旧文化的丝毫抗争。在生命之烛即将最后熄灭之际,鲁迅为此难道能不悲切不寒心吗?前进的路,一片迷茫,鲁迅先生却又无能为力。无奈之下只好嘱咐自己的子孙后代切勿踏入这条文学之路,还是安心做个平常人罢了。
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成长大后也的确始终遵循父亲的遗训,没有成为文学家或美术家,却成了个无线电专家。作为文化伟人的儿子,周海婴是荣幸的,但又是重负的,他说自己是在磁场的“人场”中长大,被“人场”控制着,“父亲一直在鞭策着我,也给我压力。”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被人民所敬仰的文坛巨匠;不愧是中国人的脊梁,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