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分销系统,360等国内厂商?
华为作为国际通讯巨头,每年的研发投入在世界上都是排名靠前的。华为属于技术驱动型的企业,依靠高额的研发投入,手机和手机芯片的性能、品质和质量都很突出,在国内市场也是独占鳌头,而在国际市场也具备了和苹果竞争的能力。
OV兄弟同属步步高系,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虽不及华为,但在国内厂商中也排在前列。OV都是沿用了步步高产品的运作模式,在研发投入上大量投入,打造精品机型,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快速大量生产,配合高强度的市场营销,以及在线下的强势布局,快速占领市场。虽然OV手机的营销以及定价被人们诟病,但OV的研发实力确实不低,像刚刚发布的VIVO X21就是全球首款搭载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手机.
小米最早以超高性价比,杀入手机市场,为沉闷的手机市场带来新鲜血液,逼迫其他手机厂商降价,并不断提高品质。因为小米进入手机行业较晚,从研发上和华为、OV等厂商有一定差距,虽然依靠借势互联网,并通过互联网营销,使小米短期内在国内手机市场登顶。而小米的突飞猛进,由于忽视了产品质量这条生命线,短时间内又从巅峰又跌入谷底,而华为和OV则趁势超越小米。小米痛定思痛,再次开始注重产品的研发和质量,实现了触底反弹,而小米MIX手机的发布,标准着小米的研发实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而随着小米MIX2作为首款搭载骁龙845芯片即将发布,小米在研发实力上和华为以及OV正在不断缩小。
说到魅族,就不得不提黄章,黄章可以说是数码狂人,当年在mp3市场叱诧风云,也是最早转型智能手机,最早推出了经典智能手机M8,从这一点看魅族的研发实力还是很强的,也很有机会在国内市场称雄,但黄章专注打磨产品,却由于战略失误,芯片策略出现问题,魅族研发总体已经和华为、OV等厂商拉开距离,而最近魅族开始联合高通,推出了魅蓝Note6和魅蓝E3,市场反响强烈,显示了魅族和手机大厂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360手机的研发团队主要来源于酷派大神,从研发实力而言和上述厂商相比360手机明显要弱一些,因为酷派大神主要是定位高性价比手机,后来转到360后,研发实力有了一定提高,但和其他大厂比还是欠缺一些,所以360手机在市场上也是不愠不火。而据传360可能和锤子合并,估计就是看中了锤子手机的研发实力。
至于乐视手机,已经被老贾遗弃了,现在貌似已经停摆了,也就没必要探讨了。
阿里巴巴主要是做什么的?
1、淘宝网
淘宝网创立于2003年,是以商务为导向的社交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既有参与感又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在淘宝网上,消费者能够从商家处获取高度相关、具吸引力的内容及实时更新,从而掌握产品与潮流资讯并与其他消费者或喜爱的商家和品牌互动。平台上的商家主要是个体户和小企业。
2、天猫
天猫创立于 2008年,致力为消费者提供选购品牌产品的优质购物体验。多个国际和中国本地品牌及零售商已在天猫上开设店铺。
全球速卖通创立于2010年,是为全球消费者而设的零售平台,其主要买家市场包括俄罗斯、美国、巴西、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全球速卖通,直接从中国制造商和分销商购买产品。
3、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
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是阿里巴巴集团最先创立的业务,目前是领先的全球批发贸易平台。
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上的买家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般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贸易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制造商及中小企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同时向其会员及其他中小企业,提供通关、退税、贸易融资和物流等进出口供应链服务。
4、1688
1688(前称“阿里巴巴中国交易市场”)创立于1999年,是中国领先的网上批发平台,覆盖普通商品、服装、电子产品、原材料、工业部件、农产品和化工产品等多个行业的买家和卖家。1688为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零售平台经营业务的商家,提供了从本地批发商采购产品的渠道。
5、阿里妈妈
阿里妈妈创立于2007年,是让商家和品牌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及第三方平台投放各类广告信息的网上营销技术平台。阿里妈妈通过其联盟营销计划,让商家于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投放广告,从而令营销和推广效果触达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平台以外的平台和用户。
6、阿里云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云计算业务。Gartner及IDC的资料分别显示,阿里云是全球三大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供应商之一以及中国最大的公共云服务供应商。阿里云向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以及初创公司、企业与政府机构等全球用户,提供一整套云计算服务。
7、菜鸟网络
菜鸟网络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业务,致力于满足现在及未来中国网上和移动商务业在物流方面的需求。菜鸟网络经营的物流数据平台运用物流合作伙伴的产能和能力,大规模实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此外,菜鸟网络使用数据洞察和科技,来提高整个物流价值链的效率。
8、蚂蚁金融服务集团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与普通消费者。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正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与金融机构一起,共同为未来社会的金融提供支撑。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业务包括支付宝、蚂蚁聚宝、芝麻信用和网商银行等。
小米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
Hi~不如加关注?
招股书就是写给投资者看的,小米希望告诉投资者什么呢?透露了两个方面,一是小米的公司属性及其商业模式,二是财报反映出的预估企业市值和发展潜力。
小米公司属性及其商业模式招股书开篇就是董事长的公开信,在这封信中雷军不止一次强调了公司的定位:
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可以发现,小米把自己最终定义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单纯的手机及智能硬件公司。大众所熟知的小米,是小米手机、小米数码配件、小米智能家居,而对小米在互联网服务方面的认知就很模糊了。虽然雷军的公开信: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提到目前已拥有1.9亿 MIUI月活跃用户,并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创新的互联网服务。
这样模糊的互联网取得的成绩如何呢?从招股书中展示的数据可以看到,小米的用户平均互联网收入从2015年的人民币28.9元上升至2017年的人民币57.9元。2017年,小米8.6%的营业收入及39.3%的毛利来自互联网服务。
好吧,8.6%,又要惹得广大智慧的网友们吐槽一波了。
小米的手机、智能硬件不用多说,而对于IoT(物联网),小米的理解是设备或物件之间的网络,透过互联网进行无缝通信。与消费者相关的IoT应用涵盖范围甚广,包括咨询及娱乐、保健、智能家居、家居保安及安全等。
人们总会憧憬在未来智能生活的场景,各种大大小小的家电可以真正的“听”人使唤,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内容。智能家居这块蛋糕小米过来分理所应当,但希望小米不要沉迷于硬件,要记得内容和服务才是内核,还有,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啊
而对于商业模式,在招股书中,小米提出“三项铁人”模式:
小米的硬件还是头号重要,虽然提出了这个华丽丽的模式,但不难看出,没有硬件作为核心支撑,小米很难玩下去,毕竟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大部分是基于MIUI,靠吃小米手机等硬件的老本。
而招股书中小米理解的新零售,是依托于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零售渠道无缝融合,提高效率,推动客户流量,从而提高整体销售效率。新零售亦透过自有线上线下渠道直接向消费者分销,从而提高成本效率,并减少对额外分销级的需求。
又是一个无缝融合,其实又何尝不是为小米的互联网属性再做一番解释呢?早期坚持官网直销只做线上渠道,如今加上遍布全国各地的小米之家,就成为了新零售。
话虽如此,但新零售带来的成绩还是不能小看。小米之家目前已有300多家门店,门店平均在200平方米左右,年均营业额在6500万到7000万之间,坪效达27万元一年。而线上渠道的成绩就更不用说了,看图吧
IPO招股书解释了小米“铁人三项”,从大方面来看其实是产品、渠道、互联网紧紧联结形成的商业闭合环。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投资者需要理解和参透的,虽然难免有讲概念的嫌疑,但小米可是拿出数据的,这个不能算完全的忽悠。
不如再来看看小米公司的财报及盈利情况
2015 年,小米的经营收入达到 668.11亿元,而在传说中困难的 2016 年,小米仍实现了 684.34 亿元的总收入。到了 2017 年,小米的营收几乎翻了一倍,达到了 1146 .25亿元。与此同时,小米的盈利也逐年增长:2015 年小米亏损 3.03 亿元, 2016 年实现净利润 18.9 亿元,2017 年经调整未经审核的净利润达到了 53.6 亿元。
按小米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的 2015-2017 年净利润的增长状况,可以预计 2018 年小米的净利润将超过 120 亿元。这无非是一份非常好的成绩单了,市值会很高,有人预估小米 IPO 的市值会在800-1000 亿美元之间,这背后潜藏的发展潜力就不用多说了吧。
上市之后对小米会有哪些影响?好的影响:
同股不同权,使得创始团队和管理团队更有话语权
招股说明书还显示了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和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是“同股不同权”的受益者。雷军持股31.41%,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持股13.33%,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持股3.24%。
这样一来,重大公司决策将由小米的CEO和联合创始人掌握绝对性的决定权,较大程度避免董事会成员因利益关联而影响公司良好的战略发展方向的情况发生。
解决融资问题,后续可投入更多研发资金
当然,上市最根本的好处就在于获得了面向广大社会投资人募集资本的机会,有了充裕的资金,小米在公司整体经营便可更加如鱼得水。下面是招股书中透露的融资用途。
在小米6X发布会上,雷军也宣布了小米董事会的一项决议:“小米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如有超过的部分,将超过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成为了一家秉承“感动人心,价格厚道”企业理念的良心企业。
而在对融资后的资金安排也可以体现,在硬件的研发投入上,小米将投入30%的比例。其实小米的产品主打性价比被世人熟知,却反而使人们忽略了小米产品本身的优质。小米在探索精良的工艺这条路上一直都是勇往直前呢,小米MIX系列全面屏全陶瓷就是最好的佐证。
这下好了,通过股票融资后有了更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小米可以回到真正“为发烧而生”的轨道上来了。
获得资本市场上的强大收购能力
企业的发展壮大,倚靠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也是一种典型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动机,对市场上的同行友商或竞争对手进行并购,也会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投资或孵化超过210家公司,包括90多家专注于发展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费产品,以加强小米生态系统。
如今小米上市,更加强大的综合实力将吸引更多优质的小型企业与小米展开一段美好的未来。
不利影响:
公司上市引起的监管增加: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各国立法机构都制定了完备的法律法规对公司上市行为进行监管,并建立了包括证券监督机构,证券交易所,投资者诉讼在内的一系列监管体制。
监管的增加意味着在未来小米的某些业务有可能会受限,尤其是IoT这样的新兴领域,制度尚未完善建立,实际的营运中会遇到难以预估的状况,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一批死在沙滩上的人,风险还是有的,就看小米到时候能否摸着石头顺利过河。
商业信息可能被竞争者知悉:
每一个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处于保护投资者的目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对公司的重大信息进行披露,包括重要的财务数据、重大交易、股本变化、盈利和预算等进行公开披露,这样以来,一些不便公布的商业信息也被公开,一旦被竞争者知道,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招股书或许就是企业向众人展示的一份演讲稿,信息不假,但包装也无过,毕竟是要煽动大家来投资啊。但小米是真的上市了呢,能否趋利避害,不仅仅考验小米的商业模式,还要看市场环境,只能先祝小米好运了。
阿里巴巴的主要业务是哪些?
1、淘宝网
淘宝网创立于2003年,是以商务为导向的社交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既有参与感又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在淘宝网上,消费者能够从商家处获取高度相关、具吸引力的内容及实时更新,从而掌握产品与潮流资讯并与其他消费者或喜爱的商家和品牌互动。平台上的商家主要是个体户和小企业。
2、天猫
天猫创立于 2008年,致力为消费者提供选购品牌产品的优质购物体验。多个国际和中国本地品牌及零售商已在天猫上开设店铺。
全球速卖通创立于2010年,是为全球消费者而设的零售平台,其主要买家市场包括俄罗斯、美国、巴西、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全球速卖通,直接从中国制造商和分销商购买产品。
3、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
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是阿里巴巴集团最先创立的业务,目前是领先的全球批发贸易平台。
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上的买家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般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贸易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制造商及中小企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同时向其会员及其他中小企业,提供通关、退税、贸易融资和物流等进出口供应链服务。
4、1688
1688(前称“阿里巴巴中国交易市场”)创立于1999年,是中国领先的网上批发平台,覆盖普通商品、服装、电子产品、原材料、工业部件、农产品和化工产品等多个行业的买家和卖家。1688为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零售平台经营业务的商家,提供了从本地批发商采购产品的渠道。
5、阿里妈妈
阿里妈妈创立于2007年,是让商家和品牌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及第三方平台投放各类广告信息的网上营销技术平台。阿里妈妈通过其联盟营销计划,让商家于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投放广告,从而令营销和推广效果触达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平台以外的平台和用户。
6、阿里云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云计算业务。Gartner及IDC的资料分别显示,阿里云是全球三大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供应商之一以及中国最大的公共云服务供应商。阿里云向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以及初创公司、企业与政府机构等全球用户,提供一整套云计算服务。
7、菜鸟网络
菜鸟网络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业务,致力于满足现在及未来中国网上和移动商务业在物流方面的需求。菜鸟网络经营的物流数据平台运用物流合作伙伴的产能和能力,大规模实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此外,菜鸟网络使用数据洞察和科技,来提高整个物流价值链的效率。
8、蚂蚁金融服务集团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与普通消费者。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正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与金融机构一起,共同为未来社会的金融提供支撑。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业务包括支付宝、蚂蚁聚宝、芝麻信用和网商银行等。
有没有资深人士介绍一二?
早在10月份的时候,天风国际证券就有分析华为卖荣耀的分析报告了,后来多家可能的卖家都辟谣了,包括华为高层也出来辟谣说是不实消息,当时小黄也做过相关的分析,认为华为不会卖荣耀。如今平静了一个月之后,再次传出华为卖荣耀的传闻,消息来源是36氪。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华为出售荣耀相关消息汇总(1)出售价格:150亿美元,约合1000亿元左右
(2)出资方除了荣耀相关供应链上的供应商,还有国企背景企业加入。
(3)华为和荣耀互相独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华为成为荣耀上游供应商,比如提供HMS服务。
(4)荣耀重组之后,全力开拓鸿蒙市场,继续研发手机、电脑、平板、手环、手表等一系列消费者业务,优先搭载鸿蒙系统。
(5)华为手机业务可能会保留mate系列和P系列,Nova系列和畅享系列划分为荣耀,
(6)荣耀独立之后可能被要求三年内上市
(7)华为可能最早本周日宣布这一消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市场反应买家之一的神州数码,昨天股价暴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神州数码对此的回应:与华为未就荣耀出售一事达成任何协议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是真是假?是利是弊?这次极有可能是真的了。好处如下:(1)最主要还是为了规避黑名单。出售之后的荣耀与华为完全独立,规避黑名单,从而获得第三方芯片供应,让荣耀走出芯片困境。
(2)华为的芯片真的不够用了,手机业务本来使用芯片量就大,目前库存的麒麟芯片,应该是要优先供应给mate系列和P系列
(3)华为已经准备自建芯片厂,走IDM模式,但是建立芯片厂是最花钱的。据台积电之前曾经公开的报道,建立一条先进的5nm芯片制造生产线,投资高达上百亿美金。华为出售荣耀,既能较少在荣耀上的投入,又能获取大量资金投入到芯片行业。
(4)华为因为特殊的股权体系,注定是无法上市了。据说这次荣耀独立之后,华为也将会有多名高管加入全新的荣耀担任高管,并且持股,三年后上市,利好买家和高管股东。
(5)华为手机业务海外市场萎缩,荣耀独立之后,可以继续拓展海外市场抢占回来。
(6)荣耀获得独立发展的机会,不在受限于华为,可以向高端机型发展,有利于品牌的发展。据一名自称是荣耀员工的回答,未来Mate系列和P系列也可能归划到荣耀旗下。
如果华为放弃手机业务,对于推广鸿蒙系统更为有利,国内其他厂商更加愿意接受鸿蒙系统,有利于鸿蒙系统生态的建设。相对于手机业务,万物互联的时代,鸿蒙系统的未来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那么弊端有哪些呢?(1)荣耀的技术研发实力都是源于华为技术,独立之后能继承多少华为的技术研发实力?另外还有销售渠道、采购渠道等。
(2)几个买家新成立的公司能够有足够的实力继续经营荣耀这个牌子?
(3)独立出来的新荣耀能否真正规避黑名单,能否真的重新获得相关供应商的供货,还是个未知数
(4)荣耀作为一个成熟的品牌,能够与小米进行竞争的品牌,1000亿元价格有点低价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总结在华为没有正式发布公告之前,传闻始终是传闻,以上都是根据传闻进行的分析而已。你认为华为会出售荣耀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文|技术猿小黄图|来源于网络创作不易,看完点个赞关注一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