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远东大学世界排名,远东到底是指哪里?
远东是指:中国东部、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也就是葱岭以东的所有地区。
远东是指一个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的地理概念,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区的通称。还是原苏联远东经济区的简称,该区北起北冰洋,南同中国、朝鲜相邻,东临太平洋。但在不列颠帝国时期,这个词作为不列颠印度以东的统称而流行于英语中。在一战前,远东则是指环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国家和地区。
远东人是什么意思?
远东人指东亚人,东南亚人。
远东这个地理名词是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也就是帕米尔高原以东的所有地区。
但是,在东方学者的用语中,远东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个文化概念。比如它从来不会把从属于西方文化圈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家称为远东一部分,即使这些国家比很多东亚国家离欧洲更东。在这个意义上远东是从属于东方文化圈国家的统称。
60万日军俘虏去西伯利亚挖土豆?
一个名叫木内信夫的日本画家。他画了一本名叫旧ソ連抑留的画集,其实就是关东军战俘苏联拘留画集。里面描述了日本人在西伯利亚的情况,但是挖土豆很少有人去干。
第一章——进入苏联国境木内信夫是这批俘虏的人员之一,他开篇就概述自己在苏联的悲痛生活。苏联作为异国他乡,他这样安慰自己:“这是大正青年应该背负的宿命。”当初载有俘虏的船只从北朝鲜与南港起锚,到达苏联的小港口波赛特登陆。之后就是穿越20公里的茫茫原野,中间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机会。有些体力不支的日本人,就这样倒在了地上,不过这个时候并没有人去拉他们一把。等到这支队伍到达维格波之后,又遭遇了两个星期的大雨。这批日本俘虏只好搭建起简易的帐篷,下面用很厚的毛巾垫着。不过还是浸湿了水,最后很多日本俘虏都生了病。等到两个星期的大雨停了之后,虽然有医疗设备,但是注射器全部都是用给牛马打针的那种大粗针。紧接着这一批俘虏,又被塞进一个有50节车厢的列车上。每节车厢可以站40个人,全部都是人挤人。车厢外面被牢牢锁住,每节车厢两端都有一个端着机枪的苏军战士看守。一趟列车可以大约乘坐1500名日本俘虏,中间路过贝加尔湖的时候,进行过一次修整。很多俘虏渴的受不了,直接跳进贝加湖里面喝水。经过了30天的运输,终于把所有的俘虏都运了过来。在苏联每天都过着比较屈辱的生活,是完全的与外界隔离。厕所也只不过是用草棚搭建起来的露天厕所,不过却成为了聊天的场所。
每次聊天都是说什么时候回去的消息。虽然一直都有听说不久就能回去,但是这个不久并不清楚是什么时候。住宿环境也非常差,由于西伯利亚特殊的气候条件,有着相当长时间的寒冷季节。不过在铁路职工宿舍,却完全不需要保暖设备。因为8平米的房间里面,挤满了20多个人。寒冷这点还是可以克制的,但是因为很多人缺乏蔬菜,以及粗食太多,很多人都患上了夜盲症。晚上上厕所的时候,经常发生碰撞。在零下20多度里守夜的守夜人,则是成为了这些患有夜盲症人的指明灯,不过最多只能站一个小时,否则很有可能出人命。
第二章——艰苦的工作在苏联的日本俘虏,每天必须做够足够的工作,不然根本就没有饭吃。最繁重的工作是采石,一整天对着一块岩石,一人拿着一根铁棒,必须采购一立方米的定量。采下来的石头先用担架装上,然后抬到另外一处石堆上。旁边则是交给年轻的苏军战士看守,有时候会在旁边打瞌睡,有时候也会在旁边读书。每次工作的时候,经常会碰到非常恶劣的天气。有时候下暴雪太大,根本看不到前面的路。这个时候会有苏军战士鸣枪指路,但是还是无法避免的有人遇难。而在东欧的低温更加可怕,最低可以达到零下25度到30度。而这些日本俘虏自幼生长在日本,根本抵抗不了这种严寒天气。很多时候早上醒来,身边的日本俘虏已经冻死。不过这些日本俘虏最喜欢干的工作是挑土豆,而并不是题目当中描述的挖土豆。所有的土豆都已经堆放在仓库里面,交给一些老弱病残的人来做。经过挑选的土豆,在水桶里面通电煮熟,就可以吃了,但是这样的工作百年碰不上一次。
第三章——全世界都是朋友昭和22年6月底,来自斯拉维扬斯科拘留所与马扎尔拘留所的俘虏,进行了一场大会合。当日本俘虏到达的时候,匈牙利的俘虏还用他们的爱国进行曲来热烈欢迎日本兵。匈牙利的人虽然很热情,而且看上去非常有朝气也开朗,但是从来都不主动多干活。有一些人特别亲日,甚至比日本人还要了解日本人。
(这一部分主要是描写苏联关押的其他俘虏和日本人的交流,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不给大家介绍了。)
第四章——精神一点为了恢复卫国战争留下的创伤,苏联不管男女都要参加到劳动当中,甚至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这在当时的日本完全无法看到,因此让很多日本兵感到惊讶。苏联人都干活了,日本兵肯定也不能闲着。其中有一个工作是过钢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工作。用一个独木车推着从钢梁当中滚过,不过都是轮流着做。还有个工作是铲煤,当货车把煤拉过来的时候,日本俘虏需要把这些煤炭全部都铲下来,然后再运到别的地方。这个工作比较累,而且还有时间限制。除了这些体力活之外,日本俘虏还必须做一些稍微技术一点的工作,比如说打磨火车的车轮。要求他们用焊枪把上面的毛刺去掉,不过由于温度太高,经常会灼伤眼睛,有的人因此失明。日本人也吃大米,苏联人不得不把一些本来就不多的大米分给他们。不过送给他们的大米,最多只能烧一点粥。有时候一些吃不饱的德国人,会厚着脸皮过来要。而且德国人一直认为日本人吃的比较丰盛,每次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都会用眼睛狠狠的盯着日本人。因为德国人吃的是面包和汤,日本人则是吃粥和自制的味增汤。
第五章——终于可以回国了。在得知可以回国的前一天,木内信夫和音乐大学出身的一位日本俘虏,合作写了一首歌谣,交给了一位会指挥的德国人。这个时候,木内信夫才体会到音乐无国界。整场表演比较顺利,虽然日本人唱的不是很熟练,但是勉勉强强的撑了下来,最后回归的日期也定了下来。这次和进来的时候不一样,车厢没有被锁住。可以通过车厢口,看到列车在西伯利亚铁路上飞驰的情况。经过多地辗转,迎接日本俘虏的船只终于到了,不过距离他们当初被俘虏,已经过去10年时间。当俘虏们走下桥的时候,很多日本人还高呼着万岁、辛苦了的口号。随后这些日本俘虏被送进淋浴室,从头到脚又好好的洗了一遍。很多人迫不及待的趴在榻榻米上,感慨着回来的感觉真好。
——————————————————————————
上面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囊括整个画集的内容了。从这些图片当中就可以看出来,日本人在西伯利亚的工作其实比较繁重,挖土豆的事情基本没有。这些都是他们应得的惩罚,而且距离弥补他们犯下的罪过远远不够。
10年时间,60万日军俘虏回来50万,真希望一个都回不去。
加拿大作为世界领土面积位居第二的国家?
主要是历史原因导致的。
加拿大是新大陆国家,被欧洲人发现晚,开发时间晚,开发历史短,气候不如美国优越,移民人口少,人口基数小。和加拿大纬度气候相同的俄罗斯,人口上亿,因为俄罗斯是旧大陆国家,开发早,人口基数大。
人口基数对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至关重要,假设同一时期,A国的人口为2万人,B国为1万人,两国人口增速相当,那几百年后,A国的人口也会多于B国。
南、北美洲被欧洲人称为新大陆,在15世纪末哥伦布到达之后才被欧洲人所熟知,亚欧大陆和非洲被称为旧大陆。
在欧洲人到达之前,美洲只居住着土著居民。美洲土著人口的数量很难确定,学者们依靠来自欧洲定居者的考古数据和书面记录来推算,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估计约5000万,还有一些历史学家主张1亿人或更多。1992年,Denevan提出,美洲土著人口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总数约为5400万,按区域划分:美国和加拿大380万,墨西哥1720万,中美洲560万,加勒比300万,安第斯山脉1570万,南美低地860万。
欧洲人到来后,杀害、驱逐、疾病和环境破坏使土著人口锐减。同时欧洲人和被贩卖的黑奴大量移居新大陆,腾笼换鸟,永久地改变了新大陆的人口结构。
据估计,欧洲人来到加拿大之前,土著人口在20万到200万之间,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加上杀害导致土著人口减少了25%-80%。1871年,对当时加拿大境内的土著人口进行了统计,显示总共只有102358人。目前加拿大土著人口约150万人,占总人口的4.3%。
早期法国和英国都在加拿大占了大块的地盘,1763年七年战争英国胜利后独占了加拿大。
法国在加拿大建立的殖民地称为新法兰西,1666年的新法兰西人口普查是在北美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当时新法兰西的欧洲人只有3215人,女性1181人。到18世纪初,法国人沿着圣劳伦斯河和阿卡迪亚半岛建立了良好的定居点,人口约为1.5万-1.6万。1730年新法兰西人口增长到42701人,1754年增加到55000人。
而英属加拿大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人口增长比法属加拿大要快,因为英国本土的人口增速快于同期的法国本土,有更多可移居的群体。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大饥荒加快了爱尔兰人移居到北美的速度。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建立,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于1871年进行,人口总数约为369万。
按照《世界历史人口图集》显示,1500-1975年,从欧洲移居到加拿大的人口有900万,其中400万去了美国。直接移居到美国的人口就达到4200万,庞大的人口移入为美国奠定了美洲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
来比较一下面积前7的国家各时期人口数量,数据来自《世界历史人口图集》,是以当代版图做历史回顾。
1700年:中国1.6亿,印度1亿,俄罗斯1400万,巴西125万,美国100万,加拿大20万,澳大利亚20万。
1800年:中国3.3亿,印度1.25亿,俄罗斯3000万,美国600万,巴西250万,加拿大50万,澳大利亚20万。
1850年:中国4.35亿,印度1.9亿,俄罗斯7000万,美国2400万,巴西725万,加拿大250万,澳大利亚60万。
1900年:中国4.75亿,印度2.4亿,俄罗斯1.3亿,美国7600万,巴西1800万,加拿大525万,澳大利亚375万。
2000年:中国12.6亿,印度10.5亿,美国2.8亿,巴西1.75亿,俄罗斯1.47亿,加拿大3000万,澳大利亚2000万。
2020年:中国14.1亿,印度13.8亿,美国3.3亿,巴西2.13亿,俄罗斯1.44亿,加拿大3800万,澳大利亚2600万。
可以看出,中印两国的人口早在几百年前就遥遥领先于世界。300年来,面积前7国家人口格局的最大变化就是美国和巴西超过了俄罗斯,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失了大量人口,二战后人口增长缓慢。而美国、巴西死于战争的人口少,生育率高于俄罗斯,美国在20世纪上半叶人口就超过俄罗斯,巴西在1990年超过俄罗斯。而加澳两国虽然面积大,但人口一直都少,人口基数远远小于中印美巴俄,不可能追上。
要想成为人口上亿的大国,必须要具备庞大的人口基数或是极高的增速。
依靠基数的国家,埃塞俄比亚1900年人口就超过5000万,日本1900年人口超过4500万。
基数不算庞大的国家,就依靠极高的增速,比如印尼、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墨西哥、菲律宾和埃及,他们大部分是YSL国家。
安倍突然宣布辞职是出于什么政治考量?
与题主一样,我也不觉得安倍晋三只是单单因“个人健康”(溃疡性大肠炎)才宣布辞职的,确切地说:健康问题只是安倍决定辞去日本首相一职的原因之一。安倍患有溃疡性大肠炎并久治不愈,也曾在刚担任首相一年零一天后因病宣布辞职(2007年9月23日),且前段时间频繁出入医院,但安倍的“病”在心不在身!
有网友对安倍大唱赞歌,认为其是“退位让贤”,但我个人始终觉得:与2007年的辞职一样,安倍更多的考量是出自政治上的,而非身体上。我们比较安倍两次提前辞职,就会发现两个共同点:一是自称身体出了状况,二是安倍内阁的支持率都徘徊在非常非常低的水平。安倍身上有病不假,但是否严重到已无法继续担任首相的程度?
安倍刚刚参加了日本政府9月1日举行的综合防灾演练,在宣布辞职后首次公开活动,至少表面上看起来病得并没有那么严重。我们无法知道安倍的病情,但有一点是摆在眼前的:日本民调结果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在今年5月份一度跌破30%,此后一直在这危险线“低位运行”。我个人的看法是:与其说安倍“退位让贤”,不如说是“明哲保身”、“激流勇退”。
若非是政治压力太大,安倍应该会继续干下去,一直到2020年9月他自民党总裁任期的结束,这一点是可以预见的。看似风光无限的安倍,事实上却面临着一大堆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修改和平宪法遇到来自国内外的阻力,二是“安倍经济学”能挽救日本下滑的经济,三是外交上没有预期中的“突破”,四是应对新冠疫情的难题,五是来自美国的“选边站队”压力。
日本现在是美国打压、围堵中俄的“桥头堡”,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并试图在日、韩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这让安倍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如果答应,不仅会引发地区局势的高度紧张,还将日本置于危险境地,并搭不上“顺风车”;若是不答应,得罪美国,会对美日关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无法再借美国之势来解绑日本的军力。在日本部署中导,事实上是将安倍放在了火上烤,没有两全之策。
日韩关系因“慰安妇”问题而紧张,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问题止步不前,美国要求日本增加更多的“防卫费”、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及让更多的利,等等。在美、中、俄大国博弈中求生存,安倍的压力可想而知!安倍在8月14日美国“点名”后一周跑医院两次,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身体可能确实出了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借机出去“躲”。
对于美国的步步紧逼,安倍的策略就一个字“拖”,比如在美日贸易协定、“防卫费”等问题上。安倍寄希望于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但特朗普的民调有所上升,获得总统连任的可能性增大,且加大了对日施压的力度。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对安倍而言,宣布辞职无疑是最好的结局——把这一系列难题丢给继任者,自己还能落个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