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喊话和欧盟关系很好?
在俄罗斯、美国与欧盟关系中,俄罗斯始终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处境,而具体到俄欧关系,更多的主动权则在欧盟手中,梅德韦杰夫此次喊话也是一种政治姿态,还是有点挑拨离间的意味!
二战后,欧洲大陆国家的精英阶层逐步的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和战争最终葬送了欧洲作为世界人类中心的地位,彼此的战争是无尽的摧毁了长期积累的社会财富,也让大量的人材出走!只有团结起来协同发展才是从新回归世界文明之巅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欧洲大陆宿敌德法从二战前长期的敌对关系迅速达成和解,并成为推动欧洲整体战略的核心国家,但横在他们面前有两个不可忽视的绝对力量苏联和美国,欧洲也在这两个超级大国的最竞争前沿,随时都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而德法更是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牢牢掌控在手中(法国例外,但法国一家并没有太强的国力和影响力)!
然而苏联的解体让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苏联解体后华约不复存在,而新生的俄罗斯勉强可以控制原苏联疆域内的独联体国家,中东欧形成了大量的战略空白地区,而北约的继续存在也第一次从内部发出强烈的不同的声音!
但是对于欧盟来说,自身并没有军事力量,而各国的军事力量又隶属于各国,同时受到各国政府和北约的双重节制,因此面对依然拥有较强战略打击力量的俄罗斯,还是心存忌惮!同样的也难以摆脱北约的实际控制国美国的牵制,因此欧盟的内心是纠结的,一方面他们希望俄罗斯再弱小一些,从而对欧盟的长期发展不够成威胁!另一方面还希望俄罗斯应该拥有一定的实力,可以有效的牵制美国!
虽然美国与欧盟的立场和目标不同,但美国却和欧盟有同样对俄罗斯的需求,即美国希望俄罗斯不能足够强大,而影响自己的全球独霸的战略,但俄罗斯也不能太弱小,让欧盟和东欧诸国没有了战略压力而选择聚团形成新的大欧盟!
实际上俄罗斯方面也非常清楚欧美对自己的战略诉求,也乐于在欧美之间寻找平衡,而欧洲越来越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的趋势,也让俄欧关系越来越紧密,俄罗斯、美国和欧盟恰似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任何一方强大时都会促进另外两方的走近!
美国更是对这种态势看的很透彻,而归根到底自己才是这个三国杀中的主导角色,以欧盟一直梦寐以求的组建欧洲军队为例,并非欧洲国家不愿意组建军队,但手脚被限制也是有苦难言!
国内油价是不是跟它们打仗有关系?
俄乌还能打多久关键取决霉国,油价涨幅影响是世界性的,油及战略资源是各国未来特别关注的内容,做好充足准备势在必行
印度为什么能和俄罗斯和美国关系都好?
在别国看来,这是印度的耻辱,而印度却以此为自豪。印度非常享受自己的国际环境,以为自己在俄罗斯、美国、欧洲诸国、澳大利亚与日本之间巧妙斡旋,自己的国际形象就会风生水起、光彩照人,自己的国力就会强大起来,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美国在国际社会人缘很好,有六十多个国家对他俯首帖耳,唯其马首是瞻是因为美国强大,别的国家不敢把他怎么样。而印度的人缘好,却是因为综合国力孱弱,弱到人畜无害、对大家都构不成威胁,见强人就低眉顺眼的地步。这其实是印度没有力量与尊严的表现,是一种悲哀。
印度为什么能和俄罗斯和美国关系都好?
英国人处心积虑地搞了“印巴分治”后,“新印度”因为印度教徒众多,在气势上力压巴基斯坦,而成为南亚次大陆上的最大国家,当时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印度都“得天独厚”了。印度成为地区大国后,具备了其他国家率先发展为南亚地区盟友的资本。
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开始,东西方两大阵营都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你死我活的争夺中,第三世界国家也被纳入了笼络的范畴。而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善于审时度势,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频频发声,使印度一跃而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这样美苏都认为,如果能争取印度,再依靠印度的影响力就可以在第三世界中收获利益。
因而,苏联首先与印度称兄道弟了,在印度与巴基斯坦抗衡时坚定地站在印度一边。美国在反恐态势发生变化后,深怕温暖的印度洋未来被俄罗斯所程控,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背离了传统盟友巴基斯坦转而拉拢印度,印度见好就收,进而成为美苏两国的“宠儿”。
印度没有经历艰苦卓绝的奋斗与流血牺牲就建国了,这导致印度建国后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党来组建有威信的中央政府,再加上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所以历届印度中央政府的统治力都不能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印度实际上一直处于潜在的四分五裂状态中。
不像美国人对日本各方面进行过改革,英国人殖民印度时从来就没有进行过工业化运动,印度的军工体系至今都非常落后,而印度政府也不愿意发展工业,这就造成了事关印度国防安全的军事工业成了本国的短板。印度为了继续在南亚保持大国的地位和不断地向外扩张,只有向前苏联和美国购买武器。至今,俄罗斯的军火还靠印度“发薪”来支撑工厂,俄罗斯是舍不得印度这个军火大客户的。美国在苏联解体后,加紧了争夺印度军火市场的步伐,特朗普今年终止了印度购买俄罗斯战机的计划,显而易见,特朗普是为本国的大军火商争取利润和市场。另外,印度在德国与法国等欧洲国家也有军火订单,人们嘲笑印度武器是“万国牌”,并非空穴来风。
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虚荣心非常强,一心要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喧嚣而躁动——这一点容易被美俄等国家利用。众所周知,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事件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特别是受到了美国的经济制裁,现在国土面积世界第一的俄罗斯的GDP只比中国的广东省多一点。俄罗斯尽管在美帝的打压下暂时与我们抱团取暖,但是实际上非常忌惮一个强大的中国卧在自己身边的,对于我们一日千里的复兴始终心存畏惧。因而,俄罗斯希望我们的周边不得安宁,甚至干扰不断,而印度因为中印边境问题,正好可以扮演牵制中国的角色。俄罗斯人的算计是高明的。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生怕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追赶上自己以动摇他的世界霸主的地位,正在崛起的中国早已经成为了美国打压的对象。特朗普上台后,搞了个“印太战略”,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印度的挑衅来掣肘中国的发展。印度对美俄的意图并非一无所知,但是,印度自己无法改变现实,还要靠美俄搞国防建设呢。所以,心甘情愿地当猴子被人耍。
印度好差劲,连巴基斯坦都搞不定,美俄指望他成为我们的制衡力量显然是痴人说梦。现在的印度仿佛没有了主心骨,在美俄的蛊惑下,越来越有向大国沙文主义靠拢的态势。印度从来没有想过国与国之间是平等的,互相交往中要保持民族的尊严,总希望借别人的光来照耀自己,显得特别愚蠢和悲哀。
俄罗斯跟土耳其的关系比翻书还要快?
英国前首相帕麦斯顿曾经说过:“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向来“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有可能前一秒两个国家还联合起来对付同一个敌人,后一秒钟两个国家就抄起板砖砸向对方。俄罗斯和土耳其两个国家的恩怨情仇非常复杂,曾经长期处于战争阶段,也曾经有过蜜月期。
历史上土耳其和俄罗斯曾经为了争夺领土进行了长期战争。俄罗斯历史上曾经抢占了土耳其大片领土。俄罗斯为了争夺土地,还曾经与土耳其、英国、法国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国际局势比较困难,俄罗斯需要寻求更多出路。俄罗斯需要和土耳其改善关系,需要维护在黑海和地中海的利益。当然俄罗斯也想卖武器给土耳其,增加财政收入,刺激经济增长。土耳其也需要从俄罗斯购买先进武器,利用俄罗斯的武器牵制美国。此前土耳其不顾美国的反对购买俄罗斯的防空导弹系统S-400,俄罗斯和土耳其都从中获得了极大利益。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关系也进入相对蜜月期。
最近一段时间,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关系又急剧恶化。土耳其及其支持的武装力量,与俄罗斯和叙利亚军队发生了军事冲突。俄罗斯和叙利亚造成土耳其士兵2死5伤。此举激起了土耳其人的情绪,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甚至接到了死亡威胁。俄土关系逐渐走向了恶化。俄土关系虽然急剧恶化,但倒不至于走向破裂。双方最多只是隔空撂几句狠话,吓唬吓唬对方,表明自己的态度。此前俄罗斯和土耳其也曾经发生过“摩擦”,土耳其击落了俄罗斯的战机,俄罗斯驻土耳其的前大使遇害。
那么俄土关系恶化到底谁应该负责任呢?是俄罗斯,还是土耳其呢?其实双方都有责任,都是“利益”两字驱使。
此次俄土关系恶化的关键点在于叙利亚问题。叙利亚战争爆发之后,土耳其和俄罗斯是重要的国外干涉力量。土耳其支持叙利亚国内的反对派,俄罗斯则支持叙利亚政府。俄罗斯没有插手叙利亚战争之时,反对派在土耳其的支持之下已经逐渐取得了优势。俄罗斯介入叙利亚战争之后,叙利亚政府军逐渐掌握了优势。阿萨德政权逐渐得到稳固,逐渐掌握了国内局势。
此次俄土关系再一次恶化也和叙利亚问题有关。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叙利亚政府军收复伊德利卜省等地区。从这个方面来说,土耳其要为俄土关系恶化负责任。叙利亚政府军收复国土本来是无可厚非之事,但是却损害了土耳其在叙利亚地区的利益。土耳其不甘心自己的既得利益丢失,所以才会想办法打击叙利亚政府军。从这个角度来说,土耳其的行为无疑是无理的。土耳其越过土叙边境进入叙利亚地区,本来就有入侵别国的嫌疑。这时候又因为伊德利卜省和叙利亚军队发生冲突,吃了亏之后,把自己的怒火迁移到俄土关系上。即使俄土关系彻底破裂,也不应该对俄罗斯的大使发出死亡威胁。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这一次被俄罗斯的苏-24一顿狂炸之后,埃尔多安彻底坐不住了,直接导致最近俄土关系紧张。
其实俄罗斯在这次冲突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俄罗斯对于叙利亚来说也是外国,不同的土耳其进入叙利亚未经许可,俄罗斯进入土耳其有“许可证”。此次冲突中,叙利亚军队负责地面,俄罗斯负责空中。这也是俄叙一贯的战争做法。俄罗斯不是慈善家,进军叙利亚也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从维护本国在叙利亚的角度来说,俄罗斯和土耳其没有本质区别。俄罗斯针对土耳其的空中军事打击,也直接导致了俄土双方关系紧张。
中东地区绝对不仅仅有俄罗斯和土耳其两个国家的利益,美国、欧洲在叙利亚和中东地区也有不少利益。叙利亚内战期间,俄罗斯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占据了优势。美国前一段时间又和伊朗闹得不可开交。这次冲突正好给了美国再一次插手叙利亚事务的机会。俄罗斯打死土耳其士兵,不仅仅是打死土耳其人这么简单,打死的还是北约士兵。美国做为北约的核心领导,自然会借这个事件做文章。
此外美国还看到离间俄土关系的机会。此前土耳其违背美国的意思,购买俄罗斯的防空导弹系统S-400。此举气得美国放话要把土耳其开除出F-35成员国。土耳其做为美国的北约盟友,却和俄罗斯眉来眼去。美国肯定会趁着这个机会离间俄土关系,使得土耳其只能依靠美国。
俄土关系面临着严峻挑战,俄罗斯和土耳其都向对方放出狠话,普京和埃尔多安也都是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主。俄土双方都知道对方的实力,他们都不敢直接和对方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此前,双方甚至出现过战机被击落,大使遇害事件,但是双方的关系并没有完全破裂。此次冲突也一样,俄土关系会恶化,但是不会破裂。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018年3月16日白俄罗斯大使馆照会中国大使馆要求中方在翻译自己的国名时改用“白罗斯”这一名称取代原来的“白俄罗斯”。其实罗斯人是东欧的一个古老民族:公元5~6世纪在由匈奴西迁引发的亚欧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斯拉夫人逐渐分化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大分支。这其中的东斯拉夫人后来逐渐繁衍出俄罗斯、白罗斯和乌克兰三大支系。这其中的东斯拉夫人又被称为“罗斯人”。
在历史上曾有三个国家的国名中带有“罗斯”二字——分别是:基辅罗斯、俄罗斯、白罗斯。这其中的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最早的国家,是如今的俄罗斯人、白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然而“罗斯”这个名字并非东斯拉夫人自己的发明,而是来自于外来征服者。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前身是乌克兰的航母瓦良格号。瓦良格最早指的其实是来自北欧的维京人。
苏联的航母为什么会采用北欧渊源的名字呢?维京人曾是欧洲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一个族群:他们曾占据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地区,在此建立了诺曼底公国。他们还渡过英吉利海峡征服了英格兰,开创了英国历史上的诺曼王朝。全盛时期的维京人从波罗的海一路打到地中海和黑海,从冰岛到意大利到处都曾留下他们征服的痕迹。9世纪上半叶维京人中一支向东发展的分支开始出现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这支向东欧发展的维京人在芬兰语中被称为罗斯人,而当时的东斯拉夫人一般称他们为瓦良格人。当时东斯拉夫各部落之间常年混战:其中一些部落为壮大自己的实力就邀请罗斯人前来助战。事实证明这种引外敌助内战的行为纯属引狼入室。一开始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请来助战的雇佣军,然而实力壮大之后的罗斯人就趁机赖下不走了。东斯拉夫这才知道什么叫请神容易送神难。
罗斯人推选出留里克、西涅乌斯、特鲁渥三兄弟带领族人们分别前往诺夫哥罗德、白湖和伊兹博尔斯克建立国家。不久之后西涅乌斯和特鲁渥相继去世,从此大权独揽的留里克开创了统治俄罗斯700多年的留里克王朝。留里克死后他的亲信奥列格于公元882年率兵南下攻克了基辅,杀死了统治那里的王公阿斯科尔德和基尔后迁都于此。从此由罗斯人统治、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民族的基辅罗斯国家正式诞生。
基辅罗斯并不是像古代中国一样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而是由一大群封建领主王公组成的松散联盟。今天大部分的白罗斯国土在当时都属于基辅罗斯。公元862年在白罗斯土地上建成了波洛茨克城堡,9-12世纪以该城堡为中心形成了波洛茨克公国。在1135年的编年史中第一次出现了白罗斯的名字。1237年西征的蒙古大军犹如旋风一般席卷了也烈赞、科罗木纳、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等罗斯公国。
1240年冬蒙古大军开始围攻基辅罗斯的都城基辅城。1242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术赤的嫡次子拔都建立了东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因汗王宫帐为金色,又名金帐汗国)。当罗斯绝大部分地区被蒙古人征服吞并后位于今天白罗斯境内的波洛茨克公国却被立陶宛大公国所吞并。
此后白罗斯与俄罗斯逐渐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由于历史上俄罗斯曾被蒙古人统治过两百多年,所以中国人对俄罗斯的称呼正是通过较早接触俄国人的蒙古人学来的。俄语中有一个很难发的颤音Р,发这个音需要舌尖颤动。很多零起点学俄语的人在还不会发颤音的阶段总会有意无意加上其他的音。蒙古语以元音开头:本族词是不能以l、r的音节开头的,即使是外来词一般也要把后面紧跟着的元音挪到最前面重复一次。
蒙古人当年在翻译“罗斯”(Росси́я)这一国名时总是习惯性加上一个o音。清政府根据蒙语中的发音把“罗斯”翻译为“斡罗斯”或“鄂罗斯”,晚清以后逐渐规范统一译为“俄罗斯”。当然严格意义上罗斯并不单纯就指今天的俄罗斯,而是指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在内的东斯拉夫族群。由此可见“俄罗斯”这一国名中的“俄”字其实并不是正式国名中的一部分,而是蒙古人在翻译罗斯国名时加上的前置元音。
1480年俄罗斯从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后白罗斯地区仍处于立陶宛大公国治下。1569年7月1日波兰和立陶宛结成联邦,而白罗斯也就成为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领土。1772年、1793年、1794年俄罗斯帝国联合普鲁士和奥地利通过三次瓜分波兰的行动获得了波兰治下的全部白罗斯领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白俄罗斯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晚期白罗斯大部分地区曾一度被德国占领。战后的1919年1月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得以成立。1922年12月30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一道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白罗斯共和国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独立后的白罗斯国土面积约为207600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4月全国约有939.78万人口。白罗斯是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100多个民族。这其中白罗斯族占总人口的83.7%、第二大民族俄罗斯族占8.3%、第三大民族与波兰族占3.1%。白罗斯与俄罗斯是两个国家:两国的主体民族分别是白罗斯族和俄罗斯族,不过这两个民族在历史上都出自于东斯拉夫族群。
因此两国之间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从未被蒙古人统治过的白罗斯在基因上和文化上都比俄罗斯更少受到东方影响。白罗斯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民族服饰,不过白罗斯的语言文字和民族服饰与俄罗斯只存在细微的差异。白罗斯的国名写作“Беларусь”。俄语中的Белый这个单词有白色、纯粹等含义,而俄语中很多“混合词体”的新单词里保留了原拼单词的词首。
这就是要在新单词的意义里保留首单词的含义。Белый这个单词去掉“ы й”后加上新的词干“русся”就变成了新的单词“白色的罗斯”或“纯粹的罗斯”。白罗斯人认为俄罗斯人是曾被蒙古人征服过的民族,而只有自己才是继承了罗斯民族正统的“纯粹的罗斯人”。Белый这个单词既可以表示纯粹的意思,也可以表示白色的意思,所以“纯粹的罗斯人”又可以翻译为“白色的罗斯人”。
巧的是Белый这个单词在发音上还与汉语中的“白”这个字比较相近,所以汉语中把“Беларусь”这个国名翻译成“白俄罗斯”同时遵循了音译和意译两大原则。白罗斯文有32个字母:白罗斯文中没俄文中的и、щ、ъ这三个字母,同时又有i和ў这两个在俄文中没有的字母,除此之外的字母全都是和俄文一样的。白罗斯人的语言与俄语的差异几乎等同于山东普通话和东北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1995年后俄语和白罗斯语同为白罗斯的官方语言,与此同时白罗斯在宗教信仰上也与俄罗斯较为相似:在以东斯拉夫人为主的俄罗斯、白罗斯、乌克兰三国中信仰东正教的人口分别占各自总人口的71%、48%、67%。白罗斯、俄罗斯、乌克兰这三个以东斯拉夫人为主的国家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族服饰等方面的差异其实是很小的,然而这种文化上的趋同并不必然会造成国家关系的和睦。
这点只需要看看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就知道了。俄白关系比起俄乌关系简直形成了鲜明对比:1997年俄、白两国就通过签订联盟条约使一体化程度得以相当深入。在圣彼得堡通过海关时白罗斯公民可以和俄罗斯公民一样享受免签证的国民待遇。多年来白罗斯一如既往支持俄罗斯推进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白罗斯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成立了三国关税同盟。白罗斯也是俄罗斯提出的“欧亚联盟”设想的积极响应者。
多年来两国一直在共同推进统一经济空间、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体化机制建设。然而同俄罗斯的密切关系也使白罗斯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深感焦虑——他们总是要不厌其烦地向来到自己国家的外国人解释:白俄罗斯不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世界上不存在“黑俄罗斯”这样的国家。白罗斯改名也许就是想强调自己与俄罗斯不是同一个国家,也不是俄罗斯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