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是,中国最早的大学是不是北京大学?
楼主问的应该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创办于1898年7月3日,这个时间点是不是有点儿熟悉。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乃戊戌变法的“百日维新”,京师大学堂应运而生。
北京大学不仅是现在的领头羊之一,在当时也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其办学宗旨便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内忧外患下变法求新维护统治的一项教育改革。事实上,虽然甫一诞生便顶着光环,但是它仍旧是经历了多重磨难,“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等这个时代赋予的苦难也落在它头上。
它倒了,它又重新站起来了。1912年5月4日,它换了个“马甲”,便是北京大学,至此一直标志着顶尖学术的头衔。这一时期,它还有着前缀,全称为“国立北京大学”,成了我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为之则易,不为则难”是其最早的校训,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时刻贯穿着这一准则。
话似乎扯远了,那么既然有人疑问我国最早的现代大学是不是北京大学,此事必有蹊跷!其前身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创办,而自个儿又是我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按理来说这个第一是没跑的,然而还是杀出来个“程咬金”——北洋大学。
北洋大学创办于1895年10月2日,比京师大学堂早诞生了3年…不好意思,这个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头衔,笑纳了哈哈哈。北洋大学也有曾用名还挺多,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其名字可以侧面反映时代特征,即西学东渐,是清朝势衰向西方学习的表现。天国上朝的威风,在晚清是越来越窘迫,“落后就要挨打”乃至理名言。
北洋大学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天津大学应该有所了解吧,985、211了解一下,这便是其延续。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强强联手,于是有了天津大学。
现在我们知道了,北洋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第一”自然有着不一样的时代意义。其创办标志着近代教育进入了历史舞台,结束了千余年封建教育(太学和国子监)的历史。
此外,这也给了高等学校体系初创时期的建立起了示范作用,推动了近代学制的诞生,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课程分为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其中专业课五门:工程学、电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都反映了“实事求是”的务实学风,此外还有英文、数学、朗读、各国史鉴、地舆学、格物书、平面量地法等。
北洋大学还与一个大家熟悉的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北洋大学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首任督办也是创办者——盛宣怀。盛宣怀因此不仅仅是“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还有着“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的美誉。
但有的人说美国没文化?
美国的建国历史短是事实,但是说美国没文化不正确,也不客观。因为历史长短与有无文化没有正相关性。这从对文化的含义的理解,以及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要素的分析,便可以得出准确的证明。
一、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文化从广义的范围上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改造和控制自然界和推动促进社会发展所能达到的程度。对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文化都应区分其物质的一面与精神的一面,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体现在物质财富上面,诸如技术装备、交通联络、衣食住行、生产消费等方面,表现出的是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性质,表现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精神文化体现在人类认识和知识的发展水平上,体现在科学、教育、艺术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成就等方面上,表现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二 、通常所讲的文化是从狭义上来使用和理解的,即专指精神文化而言的,它包含着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和物质财富,而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四、文化是有阶级性的,同时也具有民族性特点。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有阶级性的,各个阶级都利用文化工具(学校、科学、传媒、文艺等)来达到本阶级的目的。因此应当学会区分占统治地位的或剥削阶级的文化,还要学会区分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文化。文化的发展不但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历史传承性和连续性。随着民族的产生,文化就具有了民族性,并以民族的形式发展起来,形成了文化的民族传统和特色。
五、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其作用不可低估。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认识和理解文化,都可以看出来,美国是有文化的。而且在美国发展的上升时期,美国文化对世界的政治、经济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过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像特朗普这样的美国总统?
“独此一家,绝无分店”。无论开国总统华盛顿,还是宪政总统杰斐逊,亦或是解放黑奴的林肯多么伟大,都不能掩盖特朗普“独一无二”的个性。在未来的美国历史上,即便特朗普与伟大无缘,但他却一定是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且最具“颠覆性”的奇葩总统。
华盛顿之伟大在于他的“表率作用”。在完成两个任期后,坚决拒绝了续任,义无反顾的回归了自己的庄园。为他的后辈总统们形成了一个“惯例”。这个惯例比法律的约束力更大,没有人敢轻易的“逾越”这个“道德法律”。直到二战时期的罗斯福在面临“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和二战”这两个极端情况才无奈的打破了这个“惯例”。也正因为此,美国国会后来专门通过法律对总统的任期作出了“只能任两届”的限制。而罗斯福的伟大也因此打了折扣。
杰斐逊堪称“宪政总统”,在他任上巩固了美国宪政基础,完善了法律体系。为美国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林肯总统废除了“黑奴制”,维护了美国的团结,为美国的加速发展奠定了人文基础。所以,以上几位被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当之无愧。而从特朗普上任总统后的言行举止来看,显然与伟大相去甚远。不过,特朗普可能无法使美国再次伟大,但他却能够使美国暂时避免“衰退和崩溃”。所以,特朗普不是在使美国伟大,而是在“拯救美国”。因为,现在的美国确实到了需要拯救的时候了!
很多人在说“特朗普正在将美国带上歧路!他将使美国失去霸主地位乃至崩溃”。其实,即便是美国继续奥巴马的“白左”政策,也无法阻止美国的衰退,顶多是“名声好点”而已!因为美国的外债已经高企到令人咂舌的22万亿美元,美国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业体系正在萎缩,科技的领先优势正在被追赶,产业空心化越来越大,美元体系正在被抵制。这样的趋势如果不扭转的话,等待美国这个以福利为凝聚力的移民国家的后果就是有一天突然崩溃,那时候又何谈霸权呢?所以,商人出身且性格奇葩的特朗普决定在“要霸权还是要实力”的二选一问题上选择了后者,即“要实力”。
在特朗普的性格中有“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一股“犟劲”。虽然他大嘴无咧,看似懵懵懂懂,其实他并不糊涂。智商也是历届美国总统中“出类拔萃”的,据说其智商还要高于克林顿。至于小布什,那是无法和特朗普相提并论的。特朗普身边并不缺乏战略高手,他的助手们也不可能不提醒他那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然而,特朗普却仍然我行我素。所以,有人将特朗普的行为解读为“疯狂”。可是,了解特朗普的人,清楚美国现状的人,忧虑美国未来的人,却不认为特朗普是“疯狂”。而是认为特朗普在拯救美国!因为之前的美国虽然被视为“政治正确”,但实质上已经处于悬崖边上。继续下去的话,美国必然会摔个“粉身碎骨”。
在确定了“要实力而不要霸主”的战略后,特朗普开始了他的“疯狂表演”。在国际方面 ,美国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协议》,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了人权理事会。而现在正为退出WTO做“铺垫”。他加关税,开打贸易战,逼迫军事盟友增加军费开支,趁火打劫逼迫韩国等盟友增加驻军费用分摊比例。特别是在今年和韩国的谈判中,狮子大开口的向韩国索要50亿美元的“保护费”。在国内方面,特朗普严格了移民政策,废除了《电工清洁计划》,实行了史上最牛的《减税政策》。特朗普这一系列行为的用心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不顾一切的“增收节支”,充盈美国的国库,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增强美国的“硬实力”。
美国本来就是个利益至上主义国家,加上特朗普商人特有的“唯利是图”秉性,再辅以特朗普的“六亲不认”的敛财手段。美国确实获取了“实惠”。数据显示,自特朗普2017年上台以来,美国的GDP增速一直保持在2%以上。2019年的一季度,其GDP增速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3.1%。3.6%的失业率更是创造了50年来的新低。在世界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美国2019年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同样不难看。其GDP增速为2.1%,超出了众多专业机构的预期。股市虽然有起伏,但大面却向好。美元的表现依然坚挺。即便是这样的经济数据,特朗普仍然喊低,多次埋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配合”。幸好特朗普没有撤销鲍威尔的权力,否则,鲍威尔可能已经“被开了”。日前,美联储终于宣布降息,并下调了25个基点。根据一些专家的预测,美国经济很可能在降息的刺激下获得更好的数据。
从国际上来说,特朗普的疯狂行为无疑会使美国走向“自我孤立”。特别是特朗普不分亲疏远近的薅羊毛行为,更使美国的一些盟友“寒心”。他们之所以跟美国混,本来是想在价值观相近的前提下搭乘美国科技的“便车”,但现在特朗普却要它们“买票”了!它们当然就会心中不爽。对美国的忠诚度自然就会降低。长此以往的话,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肯定会大大的降低。比如在伊朗核协议问题上,就是因为特朗普没有照顾到英,法,德等欧盟国家的经济利益,而导致美国在伊朗核协议问题的“孤独”。不过,从美国的国内来说,两年来其支持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则说明,大部分美国民众还是认可他的。毕竟,美国民众是“获益者”!人们常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所以,特朗普在2020年的连任希望还是很大的。
从特朗普的个人情况来说,他的性格有别于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总统。所以,特朗普是“独一无二”的。而特朗普的言行举止,以及所作所为又是“疯狂”的,所以,特朗普又是奇葩的。从清廉角度来说,目前的特朗普没有表现出“贪财”的一面,他只拿一美元年薪则至少说明“志不在此”。从与在野党以及媒体的关系上,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最“针锋相对”的一个。从个人形象和性格上,特朗普又是个“自带喜感”的“老小孩”。他的动作和言语虽然夸张,但也不失“幽默”。对于特朗普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问题,将取决于未来几年特朗普能否真正抑制住美国的债务增长。综上所述,特朗普可能会与伟大擦肩而过,但他一定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最奇葩”的总统。
美国联邦政府美联储之间是什么关系?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系统,其于1913年依据《联邦储备法》而成立。在美联储成立成立之前,美国处于金融自由时期,虽然历史上存在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但是他们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更多是私人银行代理部分中央银行职能。镀金时代,美国的国力大幅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国家,伴随而来的就是频繁的金融危机,造成大量的私人银行破产,金融处于混乱状态。美联储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诞生的。
(美国联邦储蓄委员会)
美联储本身是由位于华盛顿联邦储蓄委员会和12个地方联邦储蓄银行组成。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力,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和对美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等职责。从职能来看其具备一定行政权力,不过这部分权力由联邦储蓄委员会所有,联储委员会本身也是联邦政府的职能部门。不过联储本身也具有独立性,在制定货币政策方面不会听从联邦政府。其下属的12家地方联储银行皆为非营利性机构,其股东皆为大型上市商业银行。这就形成了一种相互约束的平衡。
(联储各地方银行分管区域)
从行政角度来看,联储的最高决策机构由7名联储局的执行委员和12名地方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组成。7名执行委员会包括主席和副主席以及其他五名执行委员均由总统提名,经过国会参议院表决确认后才能上任。他们任期长达14年,比总统任期还要长,一般都是经济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已经过确诊上任,那么总统无权解除他们职务,而他们本身接受国会的监督,需要经过国会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方能罢免。联储的主席和副主席由总统提名,任期为四年,罢免程序与其他执委一样。
(联储决策层)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7年11月提名联储执委杰罗姆·鲍威尔为美联储主席,其于次年2月宣布就职。特朗普本以为鲍威尔能够感激自己的知遇之恩,能够投桃报李,推动联储降息放水,从而进一步刺激经济上涨。这样可以让美国的经济数据更加亮眼,从而提升自己的政绩。然而事与愿违,鲍威尔却继续联储的既定政策,持续加息,从而避免经济过热导致的风险。这让特朗普大为恼火,多次公开对鲍威尔进行抨击,然而鲍威尔却不为所动,坚持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美联储的机制就决定了,其对于美国经济运行有着相对客观的判断,这非单一几个人就能决定的。这次疫情来袭,美国经济面临冲击,为了挽救美国经济,在三月开启无线量化宽松,使得美国利率几乎为零,与此同时大量收购政府债券,持续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如果把美国经济比作大片的农田,那么美联储就是保证农田旱涝保收的蓄水池。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美国水门事件是什么?
在2019年12月底,美国众议院正式通过了两项旨在针对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分别是“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以此为标志,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遭到众议院弹劾的总统。
在美国这个总统制的国家中,特意设立了“三权分立”进行相互制衡,而对于总统的弹劾,无疑是国会手中的一把利器。截止今天,美国一共启动过三次弹劾案,分别是针对约翰逊总统、克林顿总统和特朗普总统。
除此之外,还有一次弹劾案在即将启动时,尼克松总统知难而退选择了主动辞职。而导致他下台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水门事件”,接下来,我们一起聊一聊这次事件。
1972 年时,美国的第三十八届总统选举进行的如火如荼,现任的共和党总统尼克松遭遇民主党人麦戈文的强有力挑战。
为了扭转局面,共和党的竞选团队开始出歪招了。6月17日夜,在民主党竞选总部的水门大厦内,一名工作人员正要下班离开,竟发现办公楼内有几条光柱在晃动,非常的可疑,于是立即通知安保人员到场搜查。
很快,有五个形迹可疑的非工作人员被发现,其中领头的叫詹姆斯·麦科德。经查,他是CIA的前特情人员,现正就职于共和党尼克松总统的竞选连任委员会。
原来,他们这次潜入水门大厦是为了安装窃听设备,以掌握民主党竞选的相关情报。这种轰动性的消息自然是不胫而走,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华盛顿邮报》的头条位置,瞬间举国哗然。
事件发生时,尼克松正在度假中,他立即赶回了华盛顿开始启动应急预案。在一大帮狗头军师们的建议下,他们想出了一个“妙计”,也就是这个“妙计”最终导致了尼克松蒙羞下野。
为了防止FBI的介入,尼克松总统立即下令由CIA全权负责调查,将这次事件描述成了古巴人对于“猪湾事件”的报复行动,把矛盾转嫁到了卡斯特罗身上。反正,美国人对他完全没有好感,所有人都会对此深信不疑。
为了进一步增加可信度,尼克松索性撸起袖子自己上场。他在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当着全世界的面,信誓旦旦地表态:
在白宫现任班子和竞选委员会中,没有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自己在事前也毫不知情。
按照剧本和台词表演完之后,民众基本上相信了这个所谓的事实,而尼克松本人也如释重负。在他看来,只要搞定了那五名当事人,让他们死扛到底,事件很快就能够平息。
最后的大选结果出炉,现任总统尼克松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成功得以连任。在大选结果公布后,尼克松盛赞自己的竞选团队,他讲到:
感谢我的团队,使得这次竞选成为所有竞选中最成功的一次。
可惜,尼克松的结论下早了,因为这次竞选不仅不是他最成功的竞选,反而成为了最失败的竞选。
民主党虽然在总统竞选中失败了,但是他们依然控制着国会,依然有继续较量的资本。在国会的推动下,“水门事件”又被重新翻了出来,成立了专门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此事。
1973年3月23日,麦科德在强大的攻势下终于扛不住了,经调查委员会多次问讯后,他将白宫的法律顾问迪安给供了出来,声称受他的指使去安装窃听设备。由此开始,“水门事件”的调查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时,尼克松已在1月20日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总统任期。眼见形势不妙,他决定弃保帅,暗中许以重利,指使迪安扛下所有的罪责,为自己充当“背锅侠”。
可是,这个迪安是律师,人家懂法,知道这个罪名一旦成立的话,那后半辈子就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再多的钱财也无福消受。于是,他在调查委员会面前秒怂,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详细坦白,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换取司法豁免。
面对质疑声,尼克松公开发表声明,坚称自己事前绝对不知此事,事后也没有阻挠调查,更没有试图掩盖真相。这次以进为退,是尼克松希望利用自己的高支持率向国会施压,迫使他们进行妥协。
谁也没想到,独立调查委员会选择硬杠到底,他们坚持要求白宫提供1972年时总统办公室的录音和其他文件。
对此,尼克松总统以事关国家核心机密为由予以了拒绝,他强调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系不容挑战。双方互不让步形成了僵持局面,直到法院做出宣判后,白宫方面才不情不愿交出了录音和相关资料。
不过,白宫交出的相关资料极不完整,大量的内容已经被有意删除或销毁。此事被公开后,美国民众彻底被激怒了,对尼克松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
1973年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借助这股声势,开始系统搜集尼克松总统的相关罪证,为接下来启动弹劾程序做准备。到了1974年7月底,国会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条款,尼克松被弹劾已经不可避免。
迫于共和党内的压力,尼克松于8月8日通知国务卿基辛格自己将于次日辞职。当天晚间,他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将辞去总统职务,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丑闻而被迫辞职下台的总统。
尼克松辞职后,由副总统福特继任并完成了剩余的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