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面积世界排名,美国沙漠面积有多少?
美国沙漠面积有288万平方千米左右。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国总面积列明 9,372,610 km²,1997年修正为963万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人口3.2亿,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
美国领土都是怎么来的呢?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以及波多黎各、关岛等一系列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制国家。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的美国总面积是937.3万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为9629091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国土面积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至于美国和中国谁排第三谁排第四目前尚存争议——如果以美国中情局1989年至1996年公布的937.3万平方公里数据就小于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如果以1997年修正后的9629091平方公里就大于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2004年美国又进一步将其国土面积变更至9631418平方公里,2006年变更至9631420平方公里。变更部分主要是对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面积以及沿海水域面积的重新计算所致。然而美国如此庞大的领土面积并不是一开始就拥有的。
1607年至1733年大英帝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建立了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佐治亚、康涅狄格、马萨诸塞湾、马里兰、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弗吉尼亚、纽约、北卡罗来纳和罗德岛十三个殖民地。1775年4月19日北美殖民地民兵和大英帝国的军队在位于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莱克星顿小镇爆发冲突,由此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6年7月4日十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乔治·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上签字,以此开启了美利坚合众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这时美国的领土就是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佐治亚、康涅狄格、马萨诸塞湾、马里兰、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弗吉尼亚、纽约、北卡罗来纳和罗德岛十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谓之建国十三州。
1783年9月3日英国和美国缔结《巴黎条约》,以此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的既成事实。早在美国独立之前十三殖民地就曾试图开拓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却被英国殖民当局阻扰,这也成为了美国独立的诱因之一。《巴黎条约》缔结后英国索性把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也送给了新生的美国。与此同时和建国十三州同时期存在的佛蒙特州在独立战争中保持中立,战后以第十四州的名义加入美国。1787年加入美国的各州商讨确立了美国宪法,明确了各州和联邦政府的权利义务关系,美利坚合众国由一个相对松散的邦联体系向一个联邦制国家转型。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美国对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采取的移民拓殖的开发模式,这里并没像建国十三州和佛蒙特州一样设立成州,而更多是类似于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那样的存在。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推行当地人口日渐增加,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亚拉巴州、密西西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西弗吉利亚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以及明尼苏达州的一部分。
1801年罗伯特·李维顿受时任美国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派遣同占据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法国殖民当局商讨购买密西西河以西的路易斯安娜土地,一开始法国方面没接受美国提出的购地方案,然而随后不久法国就在欧洲战争中遭遇挫折,于是在1803年美国乘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之际从法国手中以1500万美元价格购买了83万平方英里(2144476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相当于每英亩土地支付了三美分。这次土地购买行为使美国领土扩大了一倍,在这片相当于今天美国国土总面积22.3%的土地上如今已形成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俄克拉荷马州、密苏里州、堪萨斯州、爱荷华州、蒙大拿州、科罗拉多州一部分、怀俄明州一部分、明尼苏达州一部分、北达科他州一部分。低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成功勾起了美国政府扩张领土的欲望,毗邻路易斯安那的佛罗里达随即被美国确认为下一个目标。这时占据佛罗里达的西班牙殖民者早已不是大航海时代那个称雄世界的霸主了,反而成为了被新兴的英、法等国一再痛打蹂躏的“欧洲病夫”,到了1808年连西班牙本土都被法国皇帝拿破仑占领。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佛罗里达大规模移民,1809年当地效忠于美国的居民已占总人口的90%。1814年美国人大规模进军佛罗里达并对西班牙人采取武力威胁,1819年2月22日西班牙被迫同美国签订条约:美国以500万美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15万多平方公里的佛罗里达。
1821年在美国的南方墨西哥从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墨西哥独立之初经历了一个短命的帝国:1821年9月伊图维德黄袍加身宣布自己为墨西哥皇帝,然而仅仅两年后他就在墨西哥内部的政治乱局中被赶下了台,而这次内乱还带来一个副产品:南部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等地从墨西哥独立出去组成中美洲联合省(又称中美联邦)。伊图维德的下台并没结束墨西哥国内的政治乱象:此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个失败的临时政府(1823~1824)、一个模仿美国但不成功的合众国(1824~1835)、一个中央集权的共和国(1835~1846)和一个联邦制的第二合众国(1846~1863),政权就这样如流水一般变来换去,一时间城头变幻大王旗。墨西哥政治上的混乱也波及到墨西哥的金融体系和国防建设,尽管看起来当时的墨西哥在体量上算得上一个大国,但由于内部的混乱而无法形成合力,因此属于大而不强。
除了国内政局上的混乱之外,墨西哥还有一大劣势就是其人口分布情况:尽管墨西哥拥有辽阔的疆域,但北部地区几乎就是未开发的无人区——直到19世纪30年代只有生活在德克萨斯的只有3000名西班牙血统的土生白人;而在加利福尼亚这一数字为4000;新墨西哥则连3000都不到。墨西哥为开发北方国土和强化国防采取了鼓励向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等地移民的优惠措施,然而令受制于国内乱局的墨西哥政府始料未及的是:美国人却趁机大规模向墨西哥北部移民,到1820年约有1.5万名美国白人和1000名黑奴生活在德克萨斯,而当地的墨西哥居民只有5000名。到了1835年生活在德克萨斯的美国人的数量翻了一番达到3万左右,也正是在这一年美国政府唆使原属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奴隶主发动武装叛乱,墨西哥出兵镇压,在阿拉莫歼灭美军187人。美国出兵击败墨军,宣布得克萨斯“独立”,成立“得克萨斯共和国”。1845年2月28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接纳得克萨斯加入美利坚合众国,这使墨西哥感觉蒙受了巨大的羞辱,然而美国的胃口还不止于此:同年11月美国总统特使前往墨西哥城洽谈购买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等地的事宜,但遭到墨西哥方面的拒绝。驻守美墨边境的扎卡里·泰勒随即率军西移150公里,驻扎在得克萨斯人主张的边界格兰德河旁。而墨西哥方面则坚持认为奴埃斯河才是合法的美墨边界,美军在格兰德河的行动属于侵略行为,于是在1846年4月26日一支墨西哥军队针锋相对地越过格兰德河并击败一支美国先遣部队,导致16名美军士兵的伤亡。美国方面将这一行为解读为墨西哥对美国领土的入侵行为,5月13日美国参议院以40票对2票、众议院以174票对14票通过了对墨西哥选择的决议,美墨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开始后美军从三个方向入侵墨西哥:在紧邻得克萨斯的墨西哥东北部地区扎卡里·泰勒率领的美军占领了蒙特雷,但随即遭到墨西哥方面桑塔安纳将军率领的部队阻击。在今天新墨西哥州的土地上斯蒂芬·卡尼率2500美军占领圣菲,在与当地州长进行短暂谈判后以美国政府的名义宣布吞并新墨西哥地区。随后卡尼分出部分人马支援泰勒,另一部分部队则前往加利福尼亚,以美国政府的名义接管了此前由当地的美国移民建立的熊旗共和国。扎卡里·泰勒和斯蒂芬·卡尼这两路人马活跃的地区在今天基本都已位于美国版图之内,最远只到今天的美墨边境一带,而由温菲尔德·斯科特率领的1.2万美国远征军则直接在位于墨西哥南部的韦拉克鲁斯港登陆,然后沿着殖民时代西班牙人修建的“皇家公路”直扑400公里外的墨西哥城。此时墨西哥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北部边境同扎卡里·泰勒和斯蒂芬·卡尼交战,面对突如其来出现在自己后方的美军一时间有如神兵天降之感。直到1847年9月12日墨西哥才集中3000多名士兵在首都近郊的查普特佩克城堡迎击3000多名美军,结果墨军战败溃逃。当时驻守查普特佩克城堡的墨西哥军队中有大约100名10到16岁不等的军校学员,当墨西哥正规部队溃散后他们仍坚持作战并付出了阵亡6人的代价,直到战争的最后时刻15岁的炮兵士官生胡安·埃斯库迪亚为避免要塞上的墨西哥国旗被美军缴获将国旗裹在身上跳崖自尽。至此墨西哥城的门户完全洞开——9月13日斯科特率领的美军占领了墨西哥城的宪法广场,墨西哥首都沦陷。
这时的墨西哥已处于亡国的边缘——包括首都在内的一半以上的国土都被美军占领,如果美军进一步扩张,显然墨西哥也是无力抵抗的。事实上美国国内当时也的确涌现出兼并整个墨西哥的呼声,而墨西哥国内的反对派政治势力见墨西哥政府落败后甚至向斯科特提议:让美军留下来驻守墨西哥。然而这时的美国鉴于同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的矛盾以及国内南北方之间的矛盾而没进一步扩张。1848年2月美国同墨西哥签订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和约》:墨西哥将北部23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美国,割地之后的墨西哥剩下的国土面积只有197.3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美墨战争使墨西哥丧失了55%的国土。美国则在这些新获得的领土上成立了得克萨斯、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等州。1853年南卡罗莱纳州议员詹姆斯·加兹登又向当时的墨西哥总统桑塔安纳提出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索诺拉、奇华华、新莱昂、科阿韦拉、塔毛利帕斯五个州以及下加利福尼亚半岛,重新以马德雷山脉作为美墨边界。这一提议被桑塔安纳决绝,但在美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下桑塔安纳最终还是同意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2.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今天的美墨边界正式定型。在同墨西哥交战的同时美国的探险队到达了位于今天美国西北部的俄勒冈地区,西进运动随即从路易斯安娜等地向俄勒冈扩散,在这一过程中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从中西部迁移到西北部太平洋沿岸,他们当年所走过的道路就被成为俄勒冈小道。1848年地区成立,1859年俄勒冈正式成为美国第33个州。
1728年和1740年沙俄和丹麦混血的海军军官维图斯·白令奉彼得大帝之命渡过楚科奇半岛东部的海峡两次前往美洲探险考察,后来这一海峡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维图斯·白令考察了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的海岸线。此后俄国的毛皮商人大规模前往美洲猎杀海獭,他们还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皮毛贸易公司。1799年俄国各种经营美洲贸易的公司联合组成俄美公司并开始在美洲进行殖民活动:1811年11月俄国人在圣弗朗西斯科以北的俄罗斯河旁建立了罗斯堡,截至1819年他们已在美洲海岸建立了19块殖民地。随着美国的兴起,俄国逐渐放弃了自己在美洲的绝大多数殖民地,仅仅只保留了距离自己的远东领土较近的阿拉斯加。
1855年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击败,这场战争在俄国引起了很多后遗症。克里米亚战争的后遗症之一是沙皇俄国的财政困难——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花销巨大,但却以战败告终,如此一来沙俄的战争开销无法在战后得到弥补。战败的耻辱和因为战争导致的财政困难使沙皇的统治面临危机:一方面臣民们难以接受战败的耻辱;另一方面糟糕的国内经济使老百姓的生活陷于困顿。在这样的局面下沙俄迫切需要重振国内经济。沙皇俄国是当时全世界疆域最辽阔的国家——从欧洲的波罗的海跨越整个东欧平原和广袤的西伯利亚,直到渡过白令海峡延伸到北美的阿拉斯加。事实上就当时的交通条件而言:这对沙俄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与东欧本部在地缘距离上日益疏远,沙皇政府的控制力度也越来越弱,而阿拉斯加恰恰是距离沙俄中心地带最为遥远的地方。更糟的是这块沙皇政府原本就鞭长莫及之地还靠近英属加拿大,而沙俄刚跟英法联军打仗,这意味着阿拉斯加随时有被英国吞并的可能。如此一来阿拉斯加就成为沙皇政府眼中不折不扣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沙皇政府再三思考后决定出售自己眼中的这块鸡肋,趁着还能卖个价赶紧换点钱花,否则真被英国占了去就啥都没了。
事实上沙皇政府出售阿拉斯加也不仅仅只是盯着卖地那点钱,沙俄还试图利用美国在美洲牵制英、法的力量,从而缓解自己在欧洲面临的英、法的压力。在美国南北内战的过程中英、法等国出于遏制美国发展的目的纷纷宣布在美国内战中保持中立,表面上看这很正常,然而林肯领导的美国联邦政府认为:这实际上意味着对南方邦联的承认,是蓄意制造“两个美国”。这时的沙俄出于对克里米亚战争的报复,同时也是希望通过扶植新兴的美国从而对英、法形成牵制不仅明确表态支持联邦政府,更是让自己的舰队不远万里劳师动众远赴纽约港,迫使英、法放弃干涉美国内战的图谋。正因为如此美国才在战后出于联合俄国以牵制英、法的目的而购买俄国的阿拉斯加,事实上当时的阿拉斯加并不是谁都想要的香饽饽,恰恰相反的是尽管俄国急于出手,却几乎无人问津,最后美国出面当了接盘侠。
实际上美国内部对购买阿拉斯加一事也有争议,所以当时具体主持经办阿拉斯加购地的西华德在美国国内也遭到了不小的非议——在当时的美国人看来:阿拉斯加就是一块除了海獭皮毛啥都木有的冰天雪地,能为美国带来的利益极其有限,此时刚结束内战的美国仍处于财政相对紧张的状态,因此人们认为西华德是用有限的资金买了一个天然大冰柜。当然此时的俄国和美国都无法预料到后来的阿拉斯加会发展到何等程度:1897年阿拉斯加发现金矿,随后又发现了丰富的石油,不到50年美国就已经赚回了几倍的利益。等有了飞机,阿拉斯加又成为太平洋间航空线路的中转站,节省了不可计数的燃料。至今阿拉斯加还为美国提供着四分之一的天然气,地价约值3万亿美元。美国的战略武器很多部署在此,导弹指向的正是自己的原主人——俄国。
1795年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上一个名叫卡美哈梅哈的部落酋长统一了欧胡岛、茂夷岛、莫洛凯岛、拉奈岛及夏威夷等岛屿上原本各自独立的部族,建立了统一的夏威夷王国。英国和法国分别于1843年和1849年入侵夏威夷。1893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率领所有教会成员推翻了夏威夷王国。1894年夏威夷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夏威夷第一个女王也是末代女王被逼退位,由杜亨任夏威夷共和国临时政府的首任总统。1898年美国正式宣布将夏威夷合并,但这时美国并未将夏威夷设立成为同本土一样的州,而是像英、法一样在岛上建立殖民统治。事实上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隶属于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时夏威夷都还不是美国的正式领土,而依然是一块海外殖民地。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才正式成为美国第五十个州,至此结束了夏威夷作为殖民地存在的历史,成为和美国本土各州平等的行政区。
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以此事系占领古巴的西班牙殖民当局所为作为理由对西班牙开战。早已沦为“欧洲病夫”的西班牙在新兴的美国的打击以及古巴、菲律宾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下节节败退。12月10日战败的西班牙被迫在巴黎和美国缔结和约: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将关岛和波多黎各割让给美国,还以2000万美元为代价将菲律宾群岛主权转让给美国。在美西战争的过程中美国还占领了太平洋上的威克岛等地。战后古巴成为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受美国控制的保护国,而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等地则沦为美国殖民地。直到1946年7月4日美国才正式承认菲律宾的独立,但仍在菲律宾保持诸多政治、经济、军事特权。
1917年美国用2500万美元向丹麦买下该群岛,由美国海军部管辖,1931年移交给内政部——由总统任命一位文职总督治理该群岛。该群岛居民从1927年起成为美国公民,但不能在本岛参加美国总统的选举。1954年美国政府修订了1936年通过的《维尔京群岛组织法》,规定该岛居民享有一定限度的选举权,成立了经选举产生由15人组成的参议院。自1970年开始行政权被交给民选总督。从1973年起普选产生一名驻美国众院代表,但只在众院的委员会有表决权。1976年美属维尔京群岛被授予起草宪法的权利,但需经美国国会和总统的批准。1978年宪法起草完成,但在1979年公民表决中被否决,1981年修改后再次被否决。
18世纪欧洲探险家陆续到达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19世纪中叶后德国、英国和美国为争夺萨摩亚群岛发生了严重的国际对抗。1899年根据美、英、德三国达成协定:西经171°以东的萨摩亚地区被划归美国,由此这里正式成为美国殖民地。1922年起成为美国的非建制领土,由海军部管辖,1951年后划归内政部管辖。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来自菲律宾群岛的早期移民成为了北马里亚纳群岛最早的开发建设者。1521年航海家麦哲伦在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时发现该地。1565年西班牙人登陆该岛后宣布永久占有为其领地并用西班牙皇后的名字将其命名为“马里亚那” 。1898年德国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该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趁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援引英日同盟对德宣战,占领了德国控制下的中国山东及太平洋上的一系列岛屿,这其中就包括马里亚纳。1918年德国战败后同日本正式缔约:将马里亚纳转让给日本。二战期间这里成为美国和日本反复争夺的地区。日本战败后联合国将北马里亚纳群岛交给美国托管,1985年托管期届满,于是在1986年北马里亚纳群岛举行了全民公投,最终的公投结果显示:岛上居民愿意归属美国。岛上居民自1986年起全部持美国公民护照,社会福利卡(即税卡)由美国加州统一管理。由于是当地政府自治管理,所以进出北马里亚纳群岛不必经美国大使馆或领事馆签证,而由当地移民局自行解决,凡在当地出生的婴儿均可申领美国护照,成为美国公民。
美国在建国后的近两百年间由大西洋岸边十三个州组成的松散邦联扩张成为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占据接近北美大陆一半面积的由五十个州组成的大国。如今的美国东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将其与其它大国隔开,在美洲大陆上只与加拿大和墨西哥接壤,这样的地理区位实际上决定了美国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容易遭受攻击的国家。这使美国得以幸运地避开很多国际纷争,得以专心致志发展自身实力——两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都保持中立并借机大发战争横财。另一方面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已不是隔绝各大陆的绝对天堑,恰恰相反成为了沟通世界的渠道——美国所濒临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战争年代固然可以使其关起门来躲避战火,而在和平年代就会成为美国走向世界扩张国际影响力的通道。不能不说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是美国得以崛起成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地缘优势之外,领土的扩张也为美国带来了资源、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的扩张,这些同样是美国大国崛起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哪个地理位置更优越?
自然是美国优越了
1、美国本土纬度适宜,气候优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与出口国,与位置气候密不可分。
2、美国本土东西、东南港口众多,并且均不封冻,全年可通航。
3、美国阿拉斯加州扼守白令海峡,战略位置优越!
4、夏威夷州位置就更重要了!
5、加拿大面积虽居世界第2,但气候过于寒冷,造成人口很少,大部分港口通航时间短。并且距离中、南美洲较远,不如美国近水楼台先得月。
美国中国印度的耕地面积是多少?
可耕地面积,在地理学上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种植粮食的土地,包括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
地球上共有1亿48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但是大部分是无法耕种的山地、冰川、荒漠。你像中国,西北的沙漠化土地、西南的石漠化土地,都是无法耕种的土地。整个世界的可耕地面积大约有310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20%左右。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下图为可耕地面积前十的国家排名:
为什么面积排名第四的美国耕地面积却排名全球第一呢?原因是纬度比美国更高的俄罗斯、加拿大,气候寒冷,适宜以发展农业的面积小。纬度和美国差不多的中国,但是地貌地形比美国复杂的多,可耕种土地也比美国少。
美国耕地到了174.4万平方公里,占本国土地面积的19%左右,占全球耕地面积的5.6%。
印度耕地面积排名全球第二,约为160万平方公里,占本国土地面积比重超过一半。就是说印度的陆地面积有一半以上是用来发展农业。这么高的农地面积,有两个因素促成。一是印度的人口多,二是印度地地形高原和平原为主,且处在低纬度地区,适宜发展农业。
我国的耕地面积排名全球第三,约为143万平方公里。我看是高估了,因为国家一直提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个事。18亿亩折合就是120万平方公里。这个耕地规模占陆地总面积的12.5%左右,低于世界平均值,也低于美国,更是远远低于印度。
但是从粮食产量来看,土地面积排名全球第三的中国,却高居世界第一。2018年的粮食产量约为6.2亿吨,占全球的比重约为20%。我国的耕地面积占全球的比重只有6%左右,却产出了20%的粮食。这应该是全球的一个重大经济奇迹。两个因素促成,一是化肥、农药的使用,二是土地多轮耕种。
美国的粮食产量大概在5亿吨左右,虽然产量没有中国高,但是它的人口远远少于中国。因此美国成为全球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也从美国大量的进口了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进口量都是以千万吨为单位。
加拿大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其实,这个世界上哪有绝对的好与不好,而且每个人对好与不好都有不同的衡量,别人眼里的“好”说不定正是你的“不屑”。
实事求是的说,出国后,无论移民前的憧憬得到多么大的满足,都很难用“特别好”来以偏概全。离开自己生活几十年的故乡到异国定居,从现实层面是完全不同的改变,要适应和学习的太多。说移民是扩展生命的纬度,但扩展的“辛苦”程度往往是和所谓的“好”成正比的。
我一个朋友曾说,没出过国就不知道中国有多强。
很多人刚来加拿大,觉得特失望。从城市面貌、道路桥梁等硬件来说,远比中国大城市落后的多得多。正如加拿大名字的涵义一样,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农村”,更别说支付方式的便捷、通讯费用的低廉、电子、网络的普及等等。在中国一切都可以靠一个手机解决的时代,这里最靠谱的联系方式是信、电子邮件和语音留言。从这些层面上比较,说落后真的不夸张。
但要透彻了解一个国家,不能靠到此一游的走马观花,待下来、生活一段后,渐渐会发现,加拿大的发达不全是能看见的,是要慢慢感悟体会的。
“人性化”是加拿大社会的重要特质:比如公共场所常年保持22度恒温,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公共厕所门上、厕纸处都有盲文;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残疾人车道、停车位、座位,残疾人坐着轮椅,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畅通无阻;比如低收入家庭有很多补助,可以免费游泳、免费健身......
“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另一个重要体现:比如走进大门,如果离得不远,前面开门进去的人一定会多停留一会、帮你撑着门;冬天车陷到雪里,总有不认识的人停下车来帮你推车;开车并道总会有人客气地给你让道;公共场合经常排队,不论是买杯咖啡还是办事,大家都恪守规矩,没人插队也没人抱怨,感觉加拿大人很闲、有的是时间一样......
整个社会是以信任为前提的信任系统,没带证件,可以出示手机里证件的图片;每年报税是自觉自愿申报,怎么报、报多少都自己负责;在商场的自动复印机复印,没有人监督印了多少张,结账时自己报数;各个季节,超市外都会堆放商品,春天是大袋大袋给院子新培的土,夏天是整理院子的木屑,秋天是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南瓜,冬天是圣诞花环、圣诞树。购买这些商品不用搬进超市,直接告诉收银员买什么、买多少,付款后自己在外面取。没有人多拿多占,不是因为高尚,是知道失去信任后的代价多么惨重。
生活中的细节是在点滴中体会的,有时琐碎、细小,但累计起来就形成了生活在其中的感受和印象。
对“发达”内涵的界定各有不同,高楼大厦、电子商务是发达,每个普通人被关注,善意诚信的社会同样是发达。
加拿大的“自由”主要体现在“尊重个人选择”:可以支持任何政党,选你想选的议员、总理候选人,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干涉和询问你选的是谁;可以早婚、晚婚、不婚,或者选择同性伴侣,打听别人的私生活是不合时宜的,即使应聘的面试官询问你的私事,也可以拒绝回答;十八岁成年后的年青人可以上大学、也可以直接工作,谈恋爱结婚只要自己喜欢,父母可以提建议但不能干涉....
..
尽管有上述种种“自由”,但被冠以“自由世界”的西方国家更多的是对人无处不在的约束,这些约束大都是无形的,像一张张看不见的“网”——
应聘工作,必须有前一个工作单位至少两封推荐信,并且会打电话或者发邮件到原单位核实情况。原单位推荐人的意见在应聘中占据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成败。如果没有推荐信,应聘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由此,在工作单位敢随便造次吗?敢与同事、老板搞不好关系吗?每一次工作经历,都是职业生涯的一次考试,想升职、跳槽,只能遵守规矩,自律自爱。
生活中,规矩更多: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不能独自在家,必须有父母或家人陪同;父母不能打小孩,否则孩子有可能被儿童保护机构带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插队一定会引来他人侧目或干预;人与人之间最好保持一米距离,不得已要靠近得先说“对不起”;工作场合不能穿着随意、不要涂抹味道强烈的香水、最好每天换衣服......
租房子,房主会联系前一任房东了解你是否按时交房租,如果有延迟或拖欠房租的历史,房东有权把你的作为登到房屋管理部门的相关网站上,以后任何房东都能查到你的违约历史而因此不把房子租给你。
开车外出,切记临近学校区域时速30迈;校车停车,四个方向的车都得停下;碰到救护车、救火车立即靠右停下;不得占用残疾人车位......一旦违反则重罚,几百刀甚至吊销驾照。个人信用值直接决定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有意无意的不良记录都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带来麻烦。
在这里,别想弄虚作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别想偷奸耍滑、以为技高一筹,能侥幸逃脱。信任是前提,不代表没有监察。一旦被”无形的网“捕获,可能名誉尽毁。
比较之后,仔细想想,中国才是“自由”的乐土......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出来了才发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这里——富人要上缴高额的税款,收入的一半以上都上缴税局;穷人可以免费吃喝、免费吃药、免费游泳健身......社会制度的宗旨就是保护人,保护普通人,尤其是弱小、贫困的人。虽然可能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懒惰,但社会体制就是维护平等,尽可能让所有人安居乐业。
但另一方面,完善的制度保护人也约束人。我了解的很多公司尤其是大公司,每个职位和工作量都有严格规定,不同职位的薪资和涨幅都有明确规定,干多少小时、多少年涨多少钱。如果想晋升主管,必须重新申请主管职位。我有一个三十多岁在IT公司上班的朋友曾说,他现在就知道干到退休能挣多少钱,所以没什么可想的,就是上班工作,下班玩耍。
和聪明智慧的中国人相比,加拿大人显得憨厚愚钝。其实是制度的完善让人们没空子可钻,不可能投机取巧,更没有一夜暴富的可能,而且触犯规则的代价远比收益大的多,所以真正聪明的人就是头脑简单的按部就班。
同样因为制度的完善,任何事务都有缜密严谨的程序,像中国那样大干快上、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景象很难见到。
在加拿大生活有两个层面,一是轻松、安逸的度日,没有太大危机感,即使干得太差,混到穷人,也有政府给兜儿底,不会看着你饿死;
另一个层面,除非想破罐子破摔,放弃人生,就得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做人,不去触碰影响自己名声和信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