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运维,ZKEYS系统支持远程管理业务吗?
ZKEYS系统将完备的功能模块下沉到IDC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串联了从研发、生产、服务、运营、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到财务管理的七大关键业务环节,帮助IDC企业实现全业务流程数字化管理。即使在远程办公环境下,IDC企业依然能保持高效运转,带来便捷、优质的用户体验。
Zkeys的业务赋能对IDC企业有什么用?
切合市场发展趋势,ZKEYS从市场前端到业务后端,打造了从用户到企业的闭环式业务链条。将系统功能模块落实到企业内部管理的七大模块,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运营与管理能力,增强客户粘性,提升服务品质。
赋能研发提供系统开发的技术支持,满足IDC企业对于标准化产品与定制化服务的需求,省去巨额研发费用,更加专注于发展业务。1、赋能生产:提供智能化生产与自动化运维,弱化人工,降低出错率,提升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2、赋能服务:云端客服7*24h在线为IDC企业提供服务保障,赋能IDC企业健全服务体系。3、赋能运营:为IDC企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运营培训与定制化运营方案,清晰运营思路,强化运营技能。4、赋能商务:协助IDC企业完成线上与线下销售体系融合,构建优质产品销售渠道,并加入共享资源池拓宽营销渠道。5、赋能人资:赋予IDC企业完备的企业管理能力,促使内部管理架构更加合理,权责清晰,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6、赋能财务:赋予IDC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运营数据一目了然,财务管理更加高效。为有发展潜力的IDC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共谋发展。
云计算的应用?
1、IDC云
IDC云是在IDC原有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加入更多云的基因,比如系统虚拟化技术、自动化管理技术和智慧的能源监控技术等。通过IDC的云平台,用户能够使用到虚拟机和存储等资源。还有,IDC可通过引入新的云技术来提供许多新的具有一定附加值的服务,比如,PaaS等。现在已成型的IDC云有Linode和Rackspace等。
2、企业云
企业云对于那些需要提升内部数据中心的运维水平和希望能使整个IT服务更围绕业务展开的大中型企业非常适合。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有IBM的WebSphereCloudBurstAppliance、Cisco的UCS和VMware的vSphere等。
3、云存储系统
云存储系统可以解决本地存储在管理上的缺失,降低数据的丢失率,它通过整合网络中多种存储设备来对外提供云存储服务,并能管理数据的存储、备份、复制和存档,云存储系统非常适合那些需要管理和存储海量数据的企业。
4、虚拟桌面云
虚拟桌面云可以解决传统桌面系统高成本的问题,其利用了现在成熟的桌面虚拟化技术,更加稳定和灵活,而且系统管理员可以统一地管理用户在服务器端的桌面环境,该技术比较适合那些需要使用大量桌面系统的企业。
5、开发测试云
开发测试云可以解决开发测试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其通过友好的Web界面,可以预约、部署、管理和回收整个开发测试的环境,通过预先配置好(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开发测试软件)的虚拟镜像来快速地构建一个个异构的开发测试环境。
企业如何组网?
公司组网解决方案一直是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在企业搭建自己的局域网上,除了成本、稳定;还要有成熟的系统来维持这些运营;接下来我将讲述:在无运维人员的情况下,利用零遁组网网关搭建公司虚拟专用专线局域网。
零遁企业组网是一款采用内置天线设计,支持宽带叠加、上网行为管理、多WAN多LAN、支持智能组网(支持XXX)的一款智能路由设备,解决了公司分支之间的组网一大难题,比如说目前公司内部服务常用的 OA 和 ERP,只能借助于各种远程软件来实现了,但是这种方式对于一些机密文件显得十分的不安全,而且很多软件是付费的,使用起来功能也是比较有局限性,零遁智能网关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基于 SD-WAN 技术 , 硬件模式的异地组网就能实现内网的互相访问了。
二、零遁组网web页面管理和零遁云平台
零遁企业组网路由器功能繁多,但是可惜的是并没有提供专用APP,只可以通过web页面进行管理。从web管理页面的主界面来看,主要是搭建企业局域网的设置;
网络设置则包含了默认就是DHCP模式的,插上网线就直接使用,然后Wi-Fi的话根据需求自行调节一下,零遁网关的系统是OpenWrt的,这个很多玩路由器设备的人都比较熟悉了,玩法很多,同时也是可以修改成主路由的
网关的控制中心是在网页中的,也就是说无论你有几个分公司还是地点,将这些设备都添加绑定到控制台就行,查看到他们的状态都为“在线”就表示可以进行互访了。
三、组网实战体验
零遁组网方案最核心的就是:在企业之间不同分支下进行了局域网的组建,在速度传输上面得到了很快的保证,并且流量没有任何限制,这点来说对中小企业是一个很好的福利了,至少运维成本上会省出一大笔资金;
并且内置线路测速功能,支持路由体检,支持网络唤醒WOL功能,可轻松实现网络开机操作。
零遁企业级秒搭建虚拟专用网络可以完全媲美专线级应用方案了,大路合放在企业总部、设备机房等核心区域,方便各个分部的智能网关接入核心网络;
在多层交换路由的情况下,两个网络间传递文件速度依然保持在355kb,正常情况下基本都能达到上行带宽的速度,当然不确定网络繁忙时是否也会有这种速度,需要网络、服务器等多方面考量
idc机房电梯规范?
IDC机房建设标准
一.物理标准:
1.根据功能的不同,IDC 可以划分为主机房区、支持区和辅助区。主机房区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支持区包括:高低压变配电房、发电机房、UPS 电池电力室、空调机房、设备监控机房、接入室和消防控制中心等。辅助区包括:客户接待区、客户操作区、监控室、大客户休息区、会议室等,可根据实际功能需要进行选择性设置。
2.IDC 机楼天面应做一级防水,地下室防水等级应为一级。
3.机房净高一般在2.5m~3.2m;计算机机房楼板荷载:A级>500kg/m2 B级>300kg/m2 空调机房、供电设备用房>1000kg/m2
4.架空地板的高度应通过计算确定,确保地板下断面风速控制在1.5~2.5m/s,单机架功率不小于3.2kW 时,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500mm;单机架功率不小于4kW 时,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600mm;单机架功率不小于4.8kW 时,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700mm。
5.为合理规划机房内气流组织,建议机房内机架统一按面对面、背靠背方式排列,即相邻二列机柜的正面板相对或者背面板相对排列。其中冷通道应不少于1000mm,热通道应不少于700mm。
6.IDC 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灵活性。主体结构宜采用大空间及大跨度柱网,大型IDC 柱网宜大于7.2 米,中小型柱网不应小于6.0 米。有地下车库的应考虑与小车停车位经济模数结合。
二.关于电源和UPS
1.按照电信相关规定,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A、B 级IDC 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两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C 级IDC 应由两回线路供电。
2.除由市电电源供电外,应配置可靠的备用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发电机组应具有快速自动启动、自动切换、自动停机和遥测、遥信功能。市电电源与发电机后备电源的切换应采用具有旁路隔离功能的自动转换装置;自动转换装置检修时,不应影响电源的切换。
3.企业的数据中心需要采用发电机阵列,其可以提供数据中心正常运行所必要的电力。例如谷歌就已经在其位于爱荷华州的数据中心安装了30多台发电机。
4.柴油发电机房的确定:考虑到柴油发电机组的进风、排风、排烟等情况,如果有条件时机房最好设在首层。但是,高层建筑功能较复杂,对面积的利用率要高,因此,一般把发电机房设在地下室的地下一层,不宜设在地下二层及以下。这时,解决好通风、防潮、机组的排烟、消音和减振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设计中要注意处理好。 机房选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应设在四周无外墙的房间,为热风管道和排烟管道伸出室外创造有利条件;尽量避开建筑物的主入口、正立面等部位,以免排烟、排风对其造成影响;注意噪音对环境的影响; 宜靠近建筑物的变电所,这样便于接线,减少电能损耗,也便于运行管理;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和贴邻。
5.UPS 蓄电池组配置:UPS 后备电池放电时间,应根据投资及可靠性的要求设置,满足系统设计负荷工作30 分钟,UPS 的蓄电池宜每台主机设两组,当两组蓄电池容量不足时可多组并联,但并联的组数不应超过4 组。
三.关于机柜和服务器
1.42U的普通机柜,大小600*800*2000,理论可以放1U的服务器42个,但是为了散热和操作方便,按照电信规定通常放置不超过16台的1U高度的服务器。
2.单机架功率小于等于 3.2kW 为中低功率密度机架,单机架功率介于3.2kW~7kW 为高功率密度机架;单机架功率大于7kW 为超高密度机架。
3.Google云计算有100多万台服务器,IBM、微软均有几十万台,而一般的企业私有云一般都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
4.按照1000台服务器,大约1000/16=62.5个机柜,机房面积至少在300多平方,机房和配套投资大约在600多万。(不包括服务器的投入)。服务器每台几万到几十万的都有。
四.关于网络
1.IDC 网络设备和链路应采用冗余配置,出口网络方向应采用至少两条上行链路接入到不同设备。A 级、B 级IDC 的上行链路宜使用不同方向的路由。
五.相关案例
(1)300个机柜的中型IDC机房:
1.占用面积:1500平方;每个机柜5平方(包括设备中心、运维中心、监控中心、UPS)。
2.电源要求:3000千瓦(一路);每个机柜平均10KVA(包括设备功耗、制冷等)。
3.投资额:3000万左右;平均每个机柜约10万。
(2)20个机柜的小型企业数据中心:
1.一般中小型企业数据中心,20个机柜,占地面积130平方
2.投资额:190万(包装修、电源、消防、报警等,但不含服务器及硬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