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集团是国企吗,又一央企落户上海?
国资委网站公布的央企数量是96家,不过去年6月5日,国资委发布公告称将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列入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名单,这意味着目前央企的数量是97家。
央企作为“国企中的国企”,在国计民生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和支柱,是其他民营经济体所不能替代的。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央企,其规模较为庞大,业务遍布全国甚至全球各个角落,比如“三桶油”、三大通讯运营商,业务遍布全国、员工数量众多。也正是因为如此,央企总部往往能带动一个城市的经济、就业和税收,利好效应明显。
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是各央企总部落户的首选地,比如在2019年左右,落户北京的央企总部足有73家之多;其次才是上海、深圳、广州、武汉、香港等一二线城市,但数量也仅有2-5家不等;其他诸如哈尔滨、长春、大连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有一家央企总部就不错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市中,有央企总部落户的少之又少。
此前统计的央企总部落户地央企总部过度集中在北京,这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也是过去资源高度集中的结果。随着近几年“疏解非首都功能”逐步推进,部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也是为北京“瘦身”的重要一环。
那么哪些城市会接纳从北京迁出的央企总部呢?现在来看,雄安新区是一个备选地,雄安新区为此专门建设了“央企大街”,未来央企总部将向雄安集中,今年四五月份,卫星网络集团、中化控股两家央企就落户在了雄安;除此之外,部分央企还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城市落户,比如三峡集团在今年9月份就将总部迁回了位于长江沿岸的枢纽城市武汉。
又有一家央企落户上海,总数量达到8家此前上海已经有7家央企总部了,分别是交行、太平人寿、宝武钢铁、商飞集团、东方航空、中远海运和中国船舶。
在这7家央企中,前5家在很早之前就将总部落户在了上海,而中远海运、中国船舶则是在2014年北京拉开“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序幕之后才迁往上海的,时间分别是2016年和2019年。
落户上海的第8家央企总部是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在今年9月份,西电集团、南瑞恒驰、南瑞泰事达、重庆博瑞和国家电网下属的几家公司(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等7家集团公司重整整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电气装备集团,总部就注册在上海,注册资金1亿元,其中国资委持股2/3。
上海凭啥成为第二大央企总部落户地?目前上海的央企总部有8家之多,是继北京后的第二大央企总部落户地,那么上海凭啥成为第二大央企总部基地呢?
其实央企总部的选址并非易事,绝对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的事,除了各领域的央企有结合自身领域发展的苛刻要求之外,落户地至少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比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高层次人才有吸引力、资本市场发达等等。而在这些方面,上海较北京并不处于下风,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北京,这是央企选址最为看重的。
当然,除了上述宏观方面的要求外,不同业务领域的央企还有自己的一些较为独特的条件,比如上文我们说到的2016年、2019年迁往上海的中远海运和中国船舶,除了看重上海的经济条件、人才层次等优势条件之外,最看重的当属“区位优势”,即交通条件。说得直白一点,上海处在长江出海口,又是沿海城市,水运、海运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以海运、船舶建造为主业的两家央企来说,选择上海为落户地再合适不过了。
具体到电气装备集团,它为什么要选址在上海落户呢?其实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一是看重上海的国际化水平:电气装备集团的眼界可不仅限于国内市场,其目标是国际市场,未来要实现国际化经营,这就需要依附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作为发展平台。而放眼全国各城市,上海的国际化程度是位于头部的。
二是看重上海的技术和人才:电气装备集团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加持,而上海在对人才的虹吸作用上,优势相当明显。
三是借助上海的资本:目前电气装备集团已经有4家上市企业,未来还要发展培育新的上市公司,这就要借助资本,而上海是国际金融城市之一,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又有自己的上交所,未来成功培育上市公司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写在最后:综上所述,除了行政功能方面,上海较北京差一截之外,纵观交通、区位优势、技术、人才、资本、国际化水平、知名度、资本市场的成熟度等各个方面,上海的综合实力在所有城市中可谓当仁不让,这也是各央企总部所看重的,因此才将上海作为总部的主要备选地。
目前上海以8家央企总部的数量遥遥领先于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不过,雄安毕竟是“副中心”,承担着许多“非首都功能”,此前也有央企落户的消息,那么未来到底是雄安还是上海的央企总部多呢?拭目以待吧。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专业选择哪一个?
上大学,上好大学,选专业,选好专业。
关注我的人都知道,我推荐的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类,金融类,临床类,电子信息类。
如果上面这些专业选择不了,那就选择电气工程,电气工程虽然也是传统老专业,不过毕业去央企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混个铁饭碗还是没问题的。
那么国家电网,选择什么大学呢?抛开上面三个大学不说,国内选择电气工程专业,最好是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
分数不够高的话选择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性价比应该超过其他985重点大学。
那么上海电力大学,河海大学,三峡大学选择谁呢?
一般来说,电气工程类专业,在电网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原电力部直属高校,其中华北电力大学,武汉大学最牛,然后是其他原电力部六所非211院校。
这6所高校:沈阳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三峡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
一般电网招聘都是985/211高校,电力部六所。
所以电力部六所虽然不是211,但是在电网待遇和普通211是一样的。当然出了电网大门,好而普通二本没啥区别。
我建议选择次序:河海大学,三峡大学/上海电力大学
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是以水利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原来是水利部直属高校,现在是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海大学这个名字比较怪,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大学在天津呢。
河海大学也算是改名比较失败的高校。但是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河海大学的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后来叫“华东水利学院”。1960年被中共中央认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不过我觉得叫华东水利大学更牛。
河海大学作为211院校,水利,水电,电气都是特色学科,实力不错。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原来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1985年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开始本科层次办学;2000年划归地方管理。 学校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大学的发展演变;目前已经有一个博士点。,
上海电力大学在华东电网影响力比较大,尤其是上海电网,基本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名气让人想起了三峡大坝,三峡大学以前也是部属院校,是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的,目前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大学。
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当年曾经是211院校的一个校区,可惜后来武汉水利水电大学被武汉大学合并,211名额被废,只能化身三峡大学。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比较
其实学科比较没啥意思,学科对比,只有是同一类型的大学对比才有意义,比如你一个二本专业就是比清华大学好,也肯定没人来上二本而不去清华大学。
这三个大学呢,河海大学是211院校,就业相对宽一点,而上海电力大学和三峡大学都是电网行业名校,但是出了行业外名气就很小了。
我个人建议,优先选择河海大学,不论是考研和就业都是不错的。其他如果想在湖北混考三峡大学,想在上海混考上海电力大学。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上海电气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电气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03月19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除经纪)等。
法定代表人:秦怿
成立时间:2007-03-19
注册资本:57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500100141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路665号609室
上海长江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怎样?
上海长江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03-12,法定代表人为施卫国,注册资本为6200万元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1000013234514X8。企业地址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勋业路376号,所属行业为批发业,经营范围包含:一般项目: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传感器、雷达、半导体、高低压电气元器件、仪器仪表、自动化系统与装置、监测监控系统与装置的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机械成套、电线电缆、服装、皮革制品、金属材料、贵金属(除金银)。
上海电气集团协保55岁有补贴吗?
协保人员退休还是60岁上面这位朋友所指的5年是失业人员的政策,协保人员的话应该是离退休前5年可以申领协保人员就业岗位补贴,标准是上海市最低工资的一半,现在是4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