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nn官网,91号新域名是什么?
91号站在2020年推出了新域名:.天下。
该域名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简短易记。“.天下”只有4个字符,很简短明了,易于记忆和广告宣传。
2. 中文域名。“.天下”是91号站推出的首个中文域名后缀,具有很强的文化和品牌认知度。
3. 含义广阔。“天下”二字寓意广大,象征网络无边界,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包容性。
4. 高品质高价值。“.天下”域名定价在数万至十几万之间,属于高价值和高品质的域名产品。
5. 有效防劫持。“.天下”域名需要实名认证才能注册和使用,有效防止域名被恶意注册和劫持。
6. 信任度高。91号站作为中国最早和最大的域名注册服务商,其推出的中文域名具有很高的信任度和安全性。
综上,“.天下”是91号站推出的首个中文域名产品,该域名简短易记、含义广阔且高品质高价值。需要实名认证注册,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和安全性。相比传统域名更具文化和品牌认知度,是个性化和高端的域名选择。
目前,“.天下”域名已经开始公开注册和使用。如果您对此域名感兴趣或有任何疑问,可以登录91号站官网进行咨询和注册。91号站客服团队也将为您提供全程帮助和支持。
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体验全新域名“.天下”!祝网路无界,天下为家!
域名后缀comcn和cn有什么区别?
如果不是花钱投资过域名,就不会清晰的知道.com的域名比较贵.com.cn较便宜。域名越短、越好记,越符合国人习惯价格就越高。举个例子,京东原来的域名是360buy.com,这个域名很难让人联想到京东,更不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后来京东用3000万,记住是3千万,不是三千也不是三万买下了jd.com。京东的域名非常短,两个首字母的缩写,相比较buy等外语拼音,名字的缩写更容易让中国用户记住。既然为了简短,为什么是.com而不是.cn呢?翻开国内大厂商的域名,你会发现没有一家厂商采用.cn作为官网的域名,这包括但不限于新的ATM或者旧的BAT,我们今日头条的域名是今日头条 toutiao后面是.com。
究其原因.cn是china的缩写,是国内域名而.com是国际通用域名,主要定位是商业。而且.com更有逼格,如果不考虑走出去这个问题,阿里用上.cn也是会被同行以及业内人士耻笑的。
IPV6主根服务器只能有一个吗?
首先,还是感谢悟空问答二次邀请,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强大了,但是,也正是因为太强大了,导致ip地址不够用了,所以,于2013年开始,提出了以IPV6为基础、面向新心应用、自主可控的一整套根服务器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那么,根服务器是来干嘛的,它有什么作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全世界只有13台(这13台根域名服务器名字分别为“A”至“M”),1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
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这13台根服务器可以指挥Firefox或Internet Explorer这样的Web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程序控制互联网通信,由于根服务器中有经美国政府批准的260个左右的互联网后缀(如.com、.xyz、.net、.top等)和一些国家的指定符(如法国的.fr、挪威的.no、中国的.cn等),美国政府对其管理拥有很大发言权。
根域名服务器是架构因特网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在国外,许多计算机科学家将根域名服务器称作“真理”(TRUTH),足见其重要性。换句话说——攻击整个因特网最有力、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方法恐怕就是攻击根域名服务器了。自成立以来,世界对美国互联网的依赖性非常大,美国通过控制根服务器而控制了整个互联网,对于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构成了潜在的重大威胁。所谓依赖性,从国际互联网的工作机理来体现的,就在于“根服务器”的问题。从理论上说,任何形式的标准域名要想被实现解析,按照技术流程,都必须经过全球“层级式”域名解析体系的工作,才能完成。 “层级式”域名解析体系第一层就是根服务器,负责管理世界各国的域名信息,在根服务器下面是顶级域名服务器,即相关国家域名管理机构的数据库,如中国的CNNIC,然后是在下一级的域名数据库和ISP的缓存服务器。一个域名必须首先经过根数据库的解析后,才能转到顶级域名服务器进行解析。在根域名服务器中虽然没有每个域名的具体信息,但储存了负责每个域(如.com,.xyz,.cn,.ren,.top等)的解析的域名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如同通过北京电信你问不到广州市某单位的电话号码,但是北京电信可以告诉你去查020114。世界上所有互联网访问者的浏览器都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的请求(浏览器必须知道数字化的IP地址才能访问网站)理论上都要经过根服务器的指引后去该域名的权威域名服务器(authoritative domain name server) ,当然现实中提供接入服务的服务商(ISP)的缓存域名服务器上可能已经有了这个对应关系(域名以及子域名所指向的IP地址)的缓存。1997年故障
1997年7月,这些域名服务器之间自动传递了一份新的关于因特网地址分配的总清单,然而这份清单实际上是空白的。这一人为失误导致了因特网出现最严重的局部服务中断,造成数天之内网页无法访问,电子邮件也无法发送。2002年遭遇攻击
在2002年的10月2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45开始,这13台服务器又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也是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网络袭击。此次受到的攻击是DDoS攻击,超过常规数量30至40倍的数据猛烈地向这些服务器袭来并导致其中的9台不能正常运行。7台丧失了对网络通信的处理能力,另外两台也紧随其后陷于瘫痪。2002年10月21日的这次攻击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根本感觉不到受到了什么影响。如果仅从此次事件的“后果”来分析,也许有人认为“不会所有的根域名服务器都受到攻击,因此可以放心”,或者“根域名服务器产生故障也与自己没有关系”,还为时尚早。但他们并不清楚其根本原因是:并不是所有的根域名服务器全部受到了影响;攻击在短时间内便告结束;攻击比较单纯,因此易于采取相应措施。由于对于DDoS攻击还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案,设想一下如果攻击的时间再延长,攻击再稍微复杂一点,或者再多有一台服务器瘫痪,全球互联网将会有相当一部分网页浏览以及e-mail服务会彻底中断。而且,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在于根域名服务器本身,而在于因特网上存在很多脆弱的机器,这些脆弱的机器植入DDoS客户端程序(如特洛伊木马),然后同时向作为攻击的根域名服务器发送信息包,从而干扰服务器的服务甚至直接导致其彻底崩溃。但是这些巨型服务器的漏洞是肯定存在的,即使2002年没有被发现,2002以后也肯定会被发现。而一旦被恶意攻击者发现并被成功利用的话,将会使整个互联网处于瘫痪之中。2014年初DNS故障
2014年1月21日下午15时左右开始,全球大量互联网域名的DNS解析出现问题,一些知名网站及所有不存在的域名,均被错误的解析指向65.49.2.178(Fremont,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Hurricane Electric)。中国DNS域名解析系统出现了大范围的访问故障,包括DNSPod在内的多家域名解析服务提供商予以确认,此次事故波及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网站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不同地区、不同网络环境下的访问故障,其中百度、新浪等知名网站也受到了影响。
2014年,美国政府宣布,2015年9月30日后,其商务部下属的国家通信与信息管理局(NTIA)与国际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将不再续签外包合作协议,这意味着美国将移交对ICANN的管理权。基于全新技术架构的全球下一代互联网(IPv6)根服务器测试和运营实验项目—— “雪人计划”2015年6月23日正式发布,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主任、“雪人计划”首任执行主席刘东认为,该计划将打破根服务器困局,全球互联网有望实现多边共治。“雪人计划”由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领衔发起,联合WIDE机构(现国际互联网M根运营者)、互联网域名工程中心(ZDNS)等共同创立。2015年6月底前,将面向全球招募25个根服务器运营志愿单位中国部署了其中的4台,打破了中国过去没有根服务器的困境。共同对IPv6根服务器运营、域名系统安全扩展密钥签名和密钥轮转等方面进行测试验证。
“雪人计划”首次提出并实践“一个命名体系,多种寻址方式”的下一代互联网根服务器技术方案,打破固守现有13个根服务器的运营者“神圣不可侵犯”、“数量不可改变”的教条,可以引入更多根服务器运营者,同时也能保证一个命名体系不被破坏,真正实现多方共治的 “一个世界,一个互联网”的愿景。所以,IPV6不能只有一个根服务器,那样的发展是不健全的。未来,IPV6真正使用起来后,每一样产品都会拥有一个ip地址,曾经,我们老师说过,当ip6使用后,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可实现远程控制,比如,刮风了,家里人都在外面,窗户没关,就可远程关闭窗户。家里来客人了,远程就可以给客人把门打开,让客人先进家里。这些都很美好,但愿有一天能实现吧!如何看待华为等向联合国提议重构互联网?
这件事很能体现华为的目光以及一直以来华为的风格,让我意外的是,舆论圈中居然对此事反应寥寥。如何解读这一事件呢?在我看来基本上弄清三个问题就可以了:第一,TCP/IP协议在互联网科技中的地位,以及它的主要用途;第二,TCP/IP协议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分歧;第三,New IP协议在技术上有哪些提升,在5G时代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对现实世界产生的影响。
首先第一点,TCP/IP协议在互联网世界中地位如何。这其实很难打比方,我能想到的最恰当的例子就是,如果互联网生态就是当今色彩缤纷的自然界,那么TCP/IP协议就像是地球上最早产生的蓝藻,有了这些蓝藻,才有了氧气,有了氧气,才有了碳基生物的进化,而有了进化,才有了今天色彩缤纷的大自然。有人可能说,那蓝藻是不是没用了?不,如果你清楚蓝藻你就会知道,如今全球氧气的主要来源依然是蓝藻等藻类植物。
这个例子说明了两点:第一,互联网生态是在TCP/IP协议下建立起来的;第二,互联网生态一直以来都依赖于TCP/IP协议创造的环境进化以及扩张。
TCP/IP协议是温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为了阿帕网(现代互联网的前身)而编写的传送控制协议(TCP)/互联网协议(IP),这个协议是解决什么问题呢?
我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村子里的人去沟通,我们很容易了解每一个人,送东西也知道地址在哪儿,以及怎么送。但如果这个村子突然涌进来很多人,慢慢发展成几百万人口的城市,那么原先的机制是不是就不再适用?场面会变得无比混乱。
互联网早期也开始出现类似问题,接入网络的电脑越来越多,这让发送信息的电脑很难定位目标电脑的位置,而且电脑没有纠错设置,一旦传输发生错误,网络就会断掉。所以这种混乱情况越演越烈。
温顿和罗伯特就是在这时开展了合作,他们的主要工作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给每一个电脑分配一个门牌号,然后互联网络就能把信息精准送达,而不会发错,同时TCP则负责监督传输过程,一出现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
原理非常简单,同时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唯一的问题在于IP地址数量有限,即便后来出了IPv6,在IP地址数量上依然存在着数量上限。在缺陷方面的展示在第三点再行展开。
总之在TCP/IP协议出来之后,互联网开始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这种模式也开启了延续至今的互联网生态之路。
第二点,TCP/IP协议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哪些特点又加剧了这种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知道,TCP/IP协议在本质上属于数据传输协议,但与此同时,这个协议也可以看作一个虚拟世界的地图,只要有设备上线并拥有独立IP ,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地图的疆域增加了,而这个地图并不只是让人拿来看的,它也可以被拥有者所利用,地图上的所有资源都被拥有者所支配,而且一定程度上,他们还可以行使分配的权利。
这个地图的具象化设施就是根域名服务器,根据目前的资料,在IPv4协议框架下,全球存在着1个主根服务器,和12个辅根服务器,其中主根服务器在美国,而12个辅根服务器中9个在美国,另外3个在英国、瑞典和日本。
而近几年开启的“雪人计划”,则开始推动在IPv6协议下的根域名服务器布置工作,这次一共增加了25个根域名服务器,其中一个主根服务器和三个辅根服务器在中国。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称赞的进步。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互联网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在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前,我们可以说整个互联网世界都建立在IPv4的基础上,几乎所有的网站其域名都来自于此,而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与软硬件都在TCP/IP协议下开发及生产,所以在目前阶段,甚至在未来数十年内,不出意外的话,域名资源仍然是美国占大头,同时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关键性节点位置上,依然是美国在掌控。
这种局面也造成了美国在互联网时代的龙头地位,以及互联网技术及资源在全球区域发展不同步的局面。换句话说,美国将互联网技术及资源也作为了一种政治砝码和武器,尽管它倾全力在全球推广互联网,但被推广对象都需要付出昂贵代价——美国在互联网时代所制定的遍布全球的技术授权规则,让互联网成为了美国的庄稼地,不管谁有收成,都需要向地主交租。
因为根域名服务器全都在美国控制之下,互联网所有信息在理论上可以被美国随意浏览,这就造成一种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而美国同样可以受益于这种信息上的制空权。
TCP/IP协议的基础特性决定着一切活动都绕不开它,一切指令的传送都在它的规则之内传输,这种特性可以说在推动互联网技术向前发展,并渗透进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同时,也让掌握着域名资源的美国同样渗透进来,并带走众多资源。
第三点,NewIP如何颠覆TCP/IP协议?意义在哪里?实话说乍一看图我也没看懂,但查阅资料后明白了,说白了NewIP是为5G技术时代准备的互联网技术底层协议。在华为的阐述中,当下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网络架构已经在稳定性、传输效率方面面临难题,无法保证当前对实时性、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电子商务、股票交易等商务和金融领域应用,无法满足全新的音视频、AR/VR、全息图等的传输需求,无法满足未来自动驾驶、物联网等应用需求。
而“新IP计划”则在连接、服务、功能三方面得到改善:
连接上,支持融合多类网络(ManyNets)的多个网络地址空间和可变长度IP地址,支持新型设备、服务,未来多样化的目标网络;
服务上,为上层应用,尤其以前难以支持的精准性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为新型动态交通网络系统提供超高吞吐能力;
功能上,提供高安全性能,以及用户自定义功能等。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提供可容纳设备空间更大的底层协议,访问机制、分配机制更高效智能的底层协议,以及能满足更丰富多元的开发需求的底层协议。
这个计划所包含的技术本身实际上很超前也很实用,但因为这次的主要提出者是中国的电信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所以可以想见的一点是,这可能招致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力打压,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讲,美国已经将互联网资源视作自己的国家利益之一,甚至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技术基石之一,所以我想知道这个信息的西方国家肯定有些惊愕,第一因为这个想法切中要害,第二因为这个想法有非常大的现实需求以及实现可能。
唯一的问题只在于,在他们的眼里,无论谁提出来这种想法美国都有能力将之变成自己主导的新武器,除了中国。
因为在喜欢零和博弈的西方政治家眼里,这意味着他们苦心布局半个世纪的互联网生态有可能失去核心阵地,在虚拟的世界里,中国等新兴国家可以不再在美国等国家的技术限制下共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红利。
而实质上,中国提出New IP的用意,可能也是挑战美国在互联网技术领域长期以来的霸主级地位,为中国及其他缺乏网络世界声量的国家提供一次更为安全的参与到互联网中的方式,同时逐渐摆脱美国体系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其实并不看好这次的提案能够实质有效地推动下去,毕竟ITU虽然没有国界之分,但它的决策者们却都有自己的立场,而他们的立场基本上我们基本上不用抱什么太大期望。
但我们依然应该不断地在国际社会发出我们的声音,尤其是涉及到未来技术走向的领域,中国应该走到世界的前边,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的技术发展红利。
以上。
腾讯申请仲裁拿回fuckqq域名?
诚邀!
一个小小的域名为何值得腾讯如何大动干戈?这得从当年的3Q大战说起了...
事件回顾:
该网站出现之时,恰逢3Q大战期间,网站打开后直接跳转到360官网,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和360有关系。对此,周鸿祎勃然大怒,直言有人别有用心,对此发问称,此事与360无关,并封杀了该域名。
无论如何该域名是火了一把,据说高峰期日均IP曾经高达50000,现已被一家名为“发Q网”的情趣网站启用。
现在腾讯突然仲裁该域名,应该是想避免有人继续拿来文章。
至于腾讯的做法合不合理,就要看该域名存在恶意注册且不正当使用;根据fuckqq.com过去造成的恶劣影响,小编认为腾讯胜诉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过,由于案件才刚刚发起,至于后续结果如何,我们目前无法得知。
小编通过检索发现,类似域名还不少,如:”shitqq.com”、“shabiqq.com”、“qqshit.com”、”qqshabi.com”,不知道腾讯是否会一一发起仲裁。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