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游戏是什么服务区,上海的女仆公馆遭查封?
从这件事来看的话,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
比如说现在很多的网络平台上,有直播的,也有发短视频的。
但是这些装扮可爱的女仆外女,对于一些宅男来说由于隔着一层屏幕。
也使这些人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就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了!”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真实存在的装扮可爱的女仆外女。那就是上海的女仆公馆。
一个现代化的营业模式。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家网红店子而已。
而女仆公馆所传播的理念就是所谓的二次元文化。
因此对于二次元文化的消费者来说,我觉得主要还是一些宅男或者爱玩游戏的年轻人为主吧!
还有就是店子里面的营业员也都是一些自己对二次元文化非常感兴趣,
以及一些喜欢二次元文化的年轻人,不乏也有对二次元有热情的大学生。
还有就是我们在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弄清楚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而对于上海女仆公馆关门的原因,不是大家心里所想的那样,而是因为店子的消防不过关!
因为根据相关的媒体在5月份的报道得知:
目前在上海市虹口区东江湾路上的空间188园区内,一家名为37°2空间女仆公馆的网红娱乐场所未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手续擅自投入使用、营业,被虹口区消防救援支队依法处罚责令停产停业。
对此,也就是说上海这家女仆公馆在开业的时候,可能因为负责人的疏忽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原因。
导致消防手续没办妥,所以才会出现了被消防部门依法停业的事实。
再说了公告上面所写的也很清楚,人家说的是停产停业!并没有对其没收或者实施禁封令!
也就是说等哪天消防过关了的话,随时可以申请营业的。
而至于题主所说的可能这其中包含着所谓的“隐藏玩法”!我觉得不太可能!
当然了如果是有这种玩法的话,你觉得还可能是49.9元一小时吗?
我觉得之所以会有人认为这里面有“隐藏玩法”,那是因为:“女仆公馆”这四个字吧!
因为正常人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浮想联翩的。
但是我们从这家店子打出来的49.9元一小时随便玩的价格来看,
这个价格真的的是很大众化了,什么都不说就是便宜啊。
当然了,49.9元我觉得也只是店子里面的一些最基础的玩法而已。
比如女仆在你玩游戏的时候,和你聊聊天;吃东西的时候,陪你一起共进食物等等这类的。
而且,我们还可以在某个消费点评的平台上看到这家女仆公馆店子的介绍,
上面也写的一清二楚的,消费者到店可以享受桌游、台球、食物等等。
对于女仆公馆来说,我想这店子最吸引人的还是,可以选女仆陪同自己打游戏、玩台球、陪同自己吃东西等等。
因为这是一家现代化的娱乐场所,有游戏产业的娱乐和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在里面。
而对于其他的,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
所以我认为并没有什么“隐形玩法”在这里面!
如果说有的话,也不可能撑到现在的!
成都的外国人聚居区在哪里?
人民网成都9月20日电 路易威登、普拉达、爱马仕、米其林星级餐厅……在锦江区如今已高度聚集了40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商圈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年人流量超过1.2亿人次。经过长期快速发展,锦江区已形成了涵盖“春熙路-盐市口”商圈、“红星路-大慈寺”商圈和“锦江国际新城”商圈“三大商圈”发展格局,传统商圈的升级改造和新型商圈的打造,助推了锦江区国际化、高端化特征的显现。
近年来,随着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等7国领事馆陆续落户我区,让锦江区常驻外国人口达到了3万余人,成为全市外籍人士集聚度最高区域,尽显时尚国际范儿。
感受历史文化 和外国友人共度传统佳节
9月14日中午,“月满中秋,悦动百扬”中秋献礼活动在位于锦江区的成都百扬大厦一楼大堂里热闹举行。悠扬的古琴声萦绕着大厦,高山流水,绕梁三尺;武者身着白褂,和着琴声武动太极,行云流水,柔中带刚。在大厦里工作的外国友人,一边吃着月饼喝着咖啡,一边感受中国非遗文化传统而古典的视听韵味,在弥漫着满满“中国味儿”的现代大厦里,和大家共同度过了这个难忘的中秋佳节。
一位外国友人在品尝过“嫦娥”姑娘送来的月饼后,不住地赞美,他表示,能这样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他感到十分高兴,这让自己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据了解,百扬大厦作为成都超甲级写字楼,目前已吸引了澳大利亚领事馆、波兰领事馆以及荷兰贸易促进委员会、泰国开泰银行、美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中粮集团、中国惠普有限公司等80多家知名企业入驻。“由于外资企业较多,每逢中国传统佳节,区总工会、盐市口街道总工会、成都百扬大厦联合工会都会联合举办各类庆祝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家一起热闹过节。而这,也已成为了百扬大厦的固定节目。”大厦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外国领事馆纷纷落户 方便市民工作生活
不少出国的市民都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办签证要跑到外地城市的领事馆去办理,因为本地没有要去国家的领事馆,办不了签证。除了审核、拿到签证,来来回回光是去领事馆的路程就要花费不少精力和时间。但如今,成都已成为除上海、广州之外的领馆“第三城”,很多国家的领事馆已经开在家门口,市民打个车就可以去了,十分方便。在锦江区,除了百扬大厦的澳大利亚领事馆和波兰领事馆外,还有法国、新西兰、以色列、捷克、新加坡5个领事馆纷纷入驻,切实为外国友人和本地市民做好了各项服务工作,让出国变得更加方便而简洁。
据了解,领事馆不仅能维护本国公民和法人在外国的合法权益,也能向本国公民颁发或延期护照、向外国公民颁发签证,更能促进了两国关系和人民间的往来。随着不少国家的领事馆纷纷落户锦江区,也进一步反映出锦江区与日俱增的国际化地位。
此外,区公安分局还于去年12分开始在出入境境外人员签证接待室开始受理外国人签证业务,可办理辖区内涉外单位邀请或聘请的外国人、停居留地在辖区内的外籍探亲访友和其他私人事物的外国人的签证申请证件,以及暂住地址在辖区内的台湾居民的五年期台胞证申请,具体包括:外国人普通签证的延期、换发、补发,外国人居留证件的签发、延期、换发、补发,外国人停留证件的签发、换发、补发,台湾居民五年期台胞证的首发、换发以及我区单位的涉外登记备案,着实为在锦江区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免去了不少后顾之忧。
与国际接轨 体验多彩时尚生活
成都的夜生活本来就很丰富多彩,而锦江区兰桂坊的出现更是让成都的夜生活锦上添花。如果说九眼桥是成都最接地气的夜生活区,那么兰桂坊就是成都最高大上的夜生活区。走进兰桂坊酒吧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巨大的天幕“水立方”,非常时尚。沿途无数的慢摇吧、酒吧灯火通明,流光溢彩。每间酒吧门口都挤满了时尚的年轻人。恍惚间,有一种香港的即视感。
在兰桂坊的众多酒吧里,水母酒吧(兰桂坊) 就是四个外国友人开的,这是成都第一家正宗的西式鸡尾酒吧,也是成都外国人最多的酒吧之一,它以独特的欧美装饰风格给人一种全然不同的感觉。据了解,这里主要以欧美派对为主,每周两次以上的派对吸引了大量在成都留学和工作的外国友人。此外,兰桂坊每年的万圣节狂欢、缤纷嘉年华、圣诞节狂欢等活动也已经成为成都休闲娱乐的标志性节日,吸引着中外游客的到访。
除了兰桂坊,锦江区太古里也是外国友人的聚集地,在这里,人们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酒,和来自全世界的国际友人畅谈;可以吃到最四川味的火锅,也可以到米其林三星推荐餐厅体验别样的美味;可以到一家家世界名牌店购物,不用出国、出省,就能买到自己心仪的品牌。
多元文化交融 锦江国际新城吸引外国友人聚集
在海外,与华侨华人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恐怕就是“唐人街”了。两千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在所在国的落地生根,唐人街也在发生变化:高档公寓的兴建、华埠的扩张、非华裔人群的入住以及唐人街社会功能的变化等等,都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在外国都有唐人街,那么在我们成都有没有“洋人街”呢?如今,在锦江区,锦江国际新城片区作为成都最为高端的板块,云集了众多的高端国际社区,尤为突出的“仁恒滨河湾”,它拥有一流的国际社区居住环境、国际化配套设施与专业精心的物业服务,为商旅成都的外籍人士,投资成都的成功人士和成都各界精英提供高品质、高舒适度、国际化的居住生活环境。在这里,聚集了许多外国人,本地市民与十八国友人为邻,自己家的小孩以后的同学都是外国小朋友,散步间就能和外国友人交谈,感受世界各地迥然不同的风景和文化,让两种思想融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据介绍,到2020年,建成“新百亿”商圈、“新财富”高地、“新艺术”地标,是锦江国际新城的发展目标。这个锦江区按照“四态合一”的理念重点打造的新兴区域,这片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并高效运行发展的投资热土正在逐步形成。而它高端的居住品质,国际水准的高端商业购物配套与商务往来,丰富的教育、文化生活内涵……也无不向人们宣告着:一个一站式的国际新城已经呼之欲出了。(王岚)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盟?
英国要脱欧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同时这个决定也不是英国人自己想当然做出的决定,这其中既有历史因素,同时也是英国在欧盟内遭遇尴尬之后,做出的决定,正是由于多种因素的连锁反应下,英国才在美国人的引诱下,最终决定于2016年选择脱离欧盟,而在脱欧之后究竟能否让英国重新找到崛起之路,恐怕没有人能说的清楚。
英国脱欧存在着比较强烈的历史因素,使得英国始终无法融入欧盟。在欧洲的历史上,英国一直都是欧洲大陆国家所不欢迎的存在,从公元5世纪起,英国就长期受到欧洲大陆国家的军事征服,从最开始的罗马帝国,到后来的丹麦王国、诺曼王国一系列国家。
在这段长达1000年的时间里,英国军民就一直都在与来自欧洲大陆的军队作战,双方互相进攻对方,这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当属14世纪~15世纪的英法战争,持续时间超过了100年。
因此,对于欧洲人而言,英国人始终都是一个让人厌烦的存在,特别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之后,英国迅速崛起成为欧洲最强国家,并通过一系列军事、政治、外交手段,来离间和打压欧洲其他国家的崛起,由此也让英国获得了“欧洲搅屎棍”的绰号。
正是这种长达千年的历史积怨,使得英国人始终不受欧洲大陆国家的待见,使得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6年提议建立 “欧洲合众国”的时候,法德等欧洲国家根本就不予以响应,使得该建议最终不了了之。
同样,法德两国在1965年联合意大利、比利时等4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盟前身)的时候,也同样没有叫上英国,直到1973年,英国才作为第二批成员,加入欧共体,并最终成为欧盟的一员。
由此可见,对于欧洲大陆来说,英国其实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角色,这就导致了英国在二战衰落之后,其他欧洲国家根本就不想视其为自己的伙伴。
事实上,在加入欧盟的问题上,英国国内的分歧本身也很大,早在1975年,英国人就是否加入欧盟就曾经举行过一次公投,但是那个时候支持入欧的声音比较大,否则的话,英国人至今都还处在欧盟体系之外。
美国政府脱胎于英国,这使得英国人在欧盟体制内处境尴尬。众所周知,在二战结束之后,法国和德国(西德)为什么要联合其他欧洲国家,构建欧共体组织甚至欧盟组织,其目的除了想将欧洲的经济做大做强以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借构建一个庞大、独立的经济体,来抵御来自美国的经济侵蚀。
因为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帮助本国资本向欧洲进行渗透,于1947年针对曾经的盟国启动了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这个计划的推动虽然让欧洲经济在战后迅速恢复,但是也助涨了美国资本向欧洲进行渗透的速度。
因此,在二战结束之后,以美元为主的货币结算体系迅速在欧洲形成,将整个欧洲的金融交易体系,全部控制在美国人的手中,而对于这种局面,欧洲人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因此决定成立“欧共体”来进行应对。
在这一系列行动中,英国人就天然的被排除在组织之外了,因为美国与英国同文同种,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同盟关系,如果欧洲各国早早地就将英国人拉近组织里,那么成立的欧盟组织究竟能不能顺利运转起来,都将会是一个大问题。
正是在这个问题的困扰下,英国人始终都被法德等国视作为“奸细”,没有成为“欧共体”的第一批成员,甚至英国在1973年作为第二批成员加入“欧共体”的时候,还差点因为法国的反对而没有加入该组织,由此可见英国在欧盟体系内的尴尬程度。
英国在欧盟体制内看不到崛起的希望,就必然要去欧盟体制外寻找出路,所以英国脱欧既是美国打击欧盟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英国人自己的道路选择。随着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在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使得欧盟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到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也由此转变成为了具有经济、政治、共同外交和安全职能的欧盟组织。
这个组织的成立,虽然加快了欧盟崛起的整体步伐,但同时也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了致命性的挑战。
在美国人看来,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霸主,原因就在于美国牢牢地掌控住了欧洲,而在欧盟成立之后,美国将会逐渐失去对欧洲的影响力,并最终使得欧洲从美国盟友变成美国的竞争对手。
对于这种局面,美国人当然不会做出让步,因此从1992年开始,美国就不断地从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分化打击欧盟各成员国,而劝说英国脱欧当然就成为了打击欧盟的一个重要手段。
同样,英国在欧盟体系内也一直过得不怎么样,由于英国失去了第一批加入欧共体的机会,所以在欧盟内部的政治地位上,英国远不如法国和德国对欧盟的影响力来的大,这就使得英国在欧盟体系内部,始终都是一个受打压的角色。
这种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英国人无法与法、德两国争夺欧洲市场,这一点从近几十年英国经济加速衰落就可以看出来。而英国很显然是不会雌伏于法德两国身下的,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与美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崛起的欧洲。
一方面是法德等国的忌惮,另一方面是同种族国家的诱惑,今天的英国选择脱欧入美,既是国际大势下的必由之路,也同样一种国家和民族的无奈选择。
因为英国留在欧盟体制内,虽然暂时没有成为欧盟老大,但是并没有彻底失去机会,而一旦加入美国,那么将会永远成为美国的小弟,而丧失信心的英国人已经等不及要崛起的信念,只能依靠感觉走上跟随美国争霸的道路了。
服务员这个称谓是否含有侮辱性?
服务员本身这个称谓是不含有侮辱性的!他也不单单就指餐饮服务员。各行业都有服务员!做飞机,空姐是服务员!坐高铁,乘务员是服务员!政府办事大厅里的各个单位工作人员也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服务员!就连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都认为自己是人民的服务员,亲笔写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至今各个政府机关都能在最显著的地方看到!可见能为别人服务是光荣的,也是荣幸的!怎么能存在悔辱性呢!
你问的问题结症在于,可能你是在某个领域的服务人员,曾经遇到过悔辱服务人员的垃圾人。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遇到这种垃圾人的遭遇可能都有过。有些人自己可能就是个垃圾人但是却总能遇到了比自己更垃圾的人。我们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怎么样,但是我们能通过提升自己的素养去影响社会上这种垃圾人,让他觉得自己这么做素质很低,他才会改。如果他发现周围都是和他一样的人,他并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这就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文明的举止,不凡的修养,去感染去同化这些垃圾人,变废为宝!这样社会就进步了,和谐了!
当今社会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一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这种情绪得不到好的疏通和开导时间久了就会积压在内心之中,在与别人接触不顺的时候,可能就会爆发!我不知道现在社区有没有这类的情绪疏导员,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普及。
在国外给为自己服务的人小费是表示最大的尊重?
去国外餐厅吃饭,给服务员小费是惯例,因为服务员的薪水很低,收入主要靠小费。大火的美剧《破产姐妹》里,每天餐厅一打烊,麦克斯和卡罗琳就坐在一起分小费,你一张我一张,好嗨呦,客人给得少还会被吐槽。
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每天碰不到服务员,也需把20铢的小费放床头,作为对客房服务员的感谢,服务员看到也会很自然的收走,已形成了惯例。
现在的中国逐渐和国际接轨,也有很多地方开始收小费,比如很多高档餐厅,会把10%到15%的服务费算入餐费中。
在国内,我给过几次小费,对方为我提供了好的服务,或是额外的服务,我虽不是什么有钱人,也觉得付点小钱表示感谢是应该的,对方拿了小费,看得出他也很开心,并没有觉得是看不起人啊!
比如住酒店经常会遇到的,大堂行李员帮你把行李用行李车推入房间,再搬到了行李架上,看着人家搬得吭哧吭哧的,不给点小费总觉得说不过去,不多,我会给20元,服务员也很客气地说谢谢。当然,你不给,说声谢谢,人家也不会说啥,毕竟这是中国。
还有一次在餐厅包厢吃饭,亲戚的小孩子突然吐了,汤汤水水的流了一地,我叫来了服务员,服务员是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我塞给他20块钱,表示了歉意,请他打扫一下。他一愣,估计也是第一次遇到给小费的情况,然后很快拿来了拖把水桶,卖力地干了起来。
说实话,吐的确实挺脏的,小伙子毫无怨言地打扫完了,后来服务我们包厢特别殷勤,一喊就到,跑得特麻利,让他前台拿只打火机用用,他一下拿来十来个,每人发了一只,我想应该和给了小费有关。花20块钱让双方都开心,挺好的。
有一次叫夜宵外卖,老板那没冰水,我想让外卖小哥顺路给带一瓶,因为深更半夜的,不好意思让外卖小哥白跑,所以备注里特别注明“付10元,带瓶冰水”,这多出的钱应该也算小费吧!小哥顺路挣了外快,我也喝到了想喝的冰水。
如果我是服务员,有人给我小费,我会很开心,不会觉得被看不起,因为如果我服务不好,客人不会给我额外的奖励,能给我小费,说明是对我服务的认可和奖赏,以我在国内不多的给小费的经历来看,对方都是笑眯眯地接纳的,都说了“谢谢”,有钱拿总是高兴的,当然更开心的是别人对你服务的肯定。
其实中国人的观念也在转变,现在网上流行一个词叫“打赏”,文章视频发到网上,下方都有“打赏”的字样,那些网络主播们在表演时不停地求打赏。打赏在以前是身份尊贵的人给下人的赏赐,其实就是小费。
但是现在它的含义变了,代表别人对你作品的喜爱和赞赏,像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很多地方论坛,都有打赏功能,能被打赏的作者也是很开心的。
随着时代的改变,打赏一词改变了原本“居高临下”的含义,成为一种新的给小费的方式。但不管如何,给小费一定是自愿的,强迫别人给小费,那就失去了小费的意义,这在中国也是不被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