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校园电脑版,取消996却迎来裁员年终奖缩水?
最大的原因是国内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到顶。
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工程师优势,我们已经成为全球事实上的移动互联网发达国家,但是由于我们文化输出能力和话语权较弱,积累的互联网服务优势不能很好地快速向国外复杂,这就意味着利润的天花板,一切都需要重置。
唯一的全球性互联网公司
中概巨头不约而同达到天花板2021年,中概科技股一路狂跌,阿里巴巴打五折,腾讯也从最高的700港币跌到400港币。股市是经济的前奏,而这一切的真正原因是国内的互联网增长已经达到极限,开始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所以各个巨头之间开始横杀。
社交领域,QQ的月活在短暂达到10亿人次之后,一路下滑至月活5亿不到,而微信破10亿之后也只能维持缓慢增长,多余的时间片被代表短视频的抖音快手抢走之后,社交老大的位置摇摇欲坠。
因此,导致QQ所在的PCG走向十年一遇的亏损边缘,以至于要大量裁员求生。
腾讯整合斗鱼虎牙的计划受挫
电商领域,淘宝系的双十一销售数量增长越来越慢,而有效订单越来越假,大量的刷单,退订都预视着阿里帝国受到拼多多、京东更猛烈的进攻,如果不增加流量费用,则只能迎来收入下降。
看似美好的直播电商,红利其实不属于阿里,而是属于网红,网红赚了流量费,淘宝的排名费广告费自然会减少,所以淘宝直播对阿里是双面剑,虽然看起来赚到了吆喝,但既需要付出大量的视频带宽,还有不少用户广告费的投入转移到了网红,是真的能增加阿里收入吗?
双十一的一地鸡毛
云领域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阿里云曾经一骑绝尘,号称亚太第一,全球第三,而且在巨额亏损下扮演着阿里增长最快的部门。
但随之一来,其它的竞争对手不愿让阿里专美,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京东云纷纷赶上,各出奇招,其实大部分都是低价抢单,让这个市场越来越卷。
总的增长额大量的被新的进入者抢走,更关键的是利润降低,甚至没利润,只为赚吆喝,这样看来,云服务给互联网带来的增长也是比较虚的。
表面上亮丽的高薪VS10年不变的技术薪资虽然,几大核心互联网的领域都在不停地竞争,降低利润,增加对用户的追赶,可是为了面子,几大巨头对于毕业生,还是要抢的,而且喊出越来越高的薪酬,互联网的本科生居然可以拿到30万到60万的年薪,有的还有股票,期权,各种福利,让别的专业的学生真是羡慕嫉妒恨,纷纷怪自已选错了专业。
可问题是,软件专业的毕业生们,面对着令人陶醉的年薪、月薪,他们实际上能创造这么多的价值吗?还只是因为大厂的人力政策,或者是互联网股价的突然暴涨导致大厂有这个财力乱花钱。
一旦下跌的势头出现,老板会发现没有能力和必要来维持这么多没有利润的部门和人员,裁员和年终奖缩水就会成为必然,提前消费买的单迟早需要现金来还。
明年会是裁员年吗?
为什么我说这次毕业生的涨薪经不起推敲,主要的原因是,在许多大厂的薪酬出现了倒挂,之前一年,甚至两三年招聘到的毕业生到目前的薪资还没有超过新生。
甚至5年,10年以上工龄的员工,因为他们进入大厂的途径不一,也有大量的工资难以超过毕业生2倍,甚至比不起某些部门的新人。
这个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
难道这些3年、5年、10年的有经验员工的本人素质,经验或者创造价值的能力还不如这些没有经过验证的新人吗?
如果答案是!那么我只能为这些所谓的互联网公司造就经验的能力默哀。
毕业生薪酬这么高了
如果答案否!那就说明这个所谓的新人薪酬,只是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为了表示自己公司的实力而做的一场秀,要么假装很高的工资标准,实际招聘人数不多。要么就招了一大波新员工之后,才发现经验不足再大规模地干掉。
反正,只要明年的趋势不变,延续2021年继续内卷的趋势,即用户增长不明显,销售收入缓步增加,存量市场竞争大于增量市场这些基础条件话。
当发现KPI不如愿景时,裁员或者说低谷期是个正常的现象 !
听听任正非怎么说2001年3月,那时的华为收入刚破百亿,势头比现在的互联网公司还要好,中国的经营之神任正非曾经发表过一篇有名的讲话《华为的冬天》。
任正非居安思危
他说:
“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有几句话,就像是对今天的互联网大厂耳提面命一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
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
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互联网的棉衣准备好了吗?
而裁员、增效,退出不必要的内卷区域,正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现在还看不到的棉衣!
我有腾讯云学生机?
你要先搞清楚学生机有什么功能,能做什么,再看看自己的能力,对于这部机你会做什么,那些不会做的,就要去学习,这样才能把这机发挥最大价值!我们做人也是一样,要让一个人发挥最大的潜能,那么你就要先搞清楚这个人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知道短处就要努力学习变成长处,这样你才能发挥你的最大潜能!
腾讯云什么时候超过阿里云?
综述:
阿里云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云计算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均大大高于腾讯云。此外,阿里云的自主研发模式与ToB业务进程也领先于腾讯云。但是腾讯自身在游戏、视频、社交、出行等业务是市场的领头羊,拥有强势地位,从而腾讯云在这些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拥有较强竞争力。从“两朵云”的战略布局来看,阿里云的自主研发模式与ToB业务进程领先于腾讯云。腾讯云业务起源于公司内部需求,2013年走向市场后多以C端用户为主,对企业、政府涉足较晚,但腾讯基于自身的生态体系,初期能为腾讯云带来大量客户。而且在2018年10月,腾讯对其组织架构进行大调整,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通过CSIG新事业群打通B端服务,新的事业群联合更多的行业解决方案,进一步拥抱产业互联网,希望实现云业务的赶超。
高盛的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云计算的市场渗透率将首次突破10%,达到11.3%。研究表明,一旦一项技术的渗透率超过10%,将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毫无疑问,云服务这个增量市场即将进入更高速的增长阶段,也会迎来更多的变数。
综上,当前阿里云是中国的“云计算之王”,但是腾讯云奋起直追的效率惊人,不容小觑。未来云计算行业仍然存在较多变数,“两朵云”的宿命之战值得期待。
下边从几个方面对阿里云和腾讯云进行对比:
(1)阿里云介绍
阿里云是国内第一家做云计算的平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云计算平台,阿里云最早的倡导者王坚也在2019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也从侧面证明了阿里云的实力。阿里云虽然坑不少,但目前来说是中国的公有云里最靠谱的,产品线也丰富;技术上的确相对过硬,而且看得出他们的目标是亚马逊AWS,亦步亦趋在跟随。阿里巴巴拥有较强电商行业DNA,阿里云最初围绕电商行业进行业务的尝试与建设,此后横向拓展多个行业,并逐步拓展至海外市场。据统计,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科技类公司是阿里云的客户。阿里云的定位是中小企业的赋能者。因此阿里云发力的重点是商业社会和物联网世界的基础设备,希望云服务可以惠及全球的中小企业和政府部门。另外,出于对云服务应用前景的思考,阿里云聚焦于新零售、新金融和数字政府三个战略性行业。
(2)腾讯云介绍
腾讯云晚于阿里云进入市场,在游戏、社交、视频等领域布局较多,区别于阿里云的打法,腾讯云选择在差异领域建立护城河,进而深挖垂直赛道用户。腾讯云的定位是产业间的链接器。腾讯云基于QQ、微信、腾讯游戏等海量业务的技术锤炼,从基础架构到精细化运营,从平台实力到生态能力建设,腾讯云将之整合并面向市场,使之能够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集云计算、云数据、云运营于一体的云端服务体验。马化腾在公开场合曾提到:“腾讯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做连接,我们希望能够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服务,在云时代它分别对应着人联网、物联网和智联网。”
(3)发展里程
(4)特点分析
(5)数据中心对比
(6)市场份额
国际数据公司(IDC)历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从IaaS市场份额来看,2019年一季度阿里云市场份额达到43.2%,稳居中国市场第一,并大幅甩开国内竞争对手。IDC的中国公有云市场数据报告从2015年统计至今,3年来阿里云一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但是腾讯云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据IDC统计,2015年的前十名的云服务商中,并没有腾讯云的身影。这几年腾讯云一路赶超,2019年一季度市场份额占比12.2%,发展速度惊人。
过去一年,阿里云将中国市场领先优势扩展至海外市场。目前,阿里云在亚太拥有规模最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设立了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日本等地域节点。据Gartner发布的2018年全球IT服务市场报告显示,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阿里云在亚太区域市场排名第一,2018年市场份额为19.6%,超过亚马逊AWS(11.0%)和微软Azure(8.0%)的总和。不仅是2018年,2017年阿里云在亚太区域市场份额为14.9%,AWS为11.2%,Azure为7%。也就是说,在整个亚太地区,阿里云已经两年排名第一。
而腾讯云以5.4%的份额在2018年首次超越Google的4.3%,位列第四。从云计算基础设施来看,腾讯云依然落后于阿里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云2018年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及IUS(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服务)领域的增速达到128%,整体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全球18位上升到2018年的全球第6位,增速全球第一。
(7)营业收入:阿里云一骑绝尘
据阿里巴巴集团历年披露的财报显示,阿里云营业收入从2015财年的12.71亿元飙升至2019财年的247.02亿元,四年增长了20倍,年复合增长率达110%。2019财年净利润802.3亿元,同比增长30.6%。
2018年腾讯云营业收入91亿元,2017年和2018年增速分别达到195%和385%,营收快速增长。但是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同,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中,腾讯云的营收和增速再次被“雪藏”。腾讯在财报中依然单列“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该项收入为228.88亿元,同比增长37%。腾讯在财报中表示,该项增长主要受商业支付及云服务的收入增长推动。其中云业务的收入维持稳健的同比增长,主要因为销售团队、产品类型的扩大及产品提升,使付费客户群有所增长。
综合来看,阿里云和腾讯云的营业收入多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是最新的财报显示,两者的营收差距仍然较大,阿里云一骑绝尘以压倒性的247亿营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8)技术实力
云服务是资产与技术并重的行业,尤其是技术方面,对于用户来说功能稳定强大的使用体验才是最关键的。接下来本文从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人工智能(大数据)、CDN业务、域名服务这6个云服务商的基本能力对阿里云和腾讯云两家进行对比。综合来看,阿里云稳定性较好且人工智能技术较强,腾讯云场景化能力较强,但是在技术研发方面略显吃力,详情见下表。
(9)云主机性价比:腾讯云略高于阿里云
CloudBest选用阿里云和腾讯云在北京的1核1G云主机进行测评,结果发现腾讯云1核1G云主机的性价比高于阿里云。腾讯云1核1G云主机性价比8214.15,阿里云1核1G云主机性价比2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