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美军机进入俄罗斯上空侦察?
据悉,3月1日早晨,一架编号为61-2670的波音OC-135B“开放天空”侦察机在俄罗斯上空进行了侦察飞行,上月23日美军侦察机也进来了类似的侦察。为何俄罗斯防空军对于进入俄领空的美军侦察机却按兵不动?
(图截卫星通讯社)
这是因为两国签署有协议,开展侦察前,两国已进行了沟通,在征得俄罗斯同意与授权后,美军侦察机在国际《开放天空条约》框架下对俄罗斯进行侦察。因此,俄防空军才会按兵不动。
(图为美军OC-135B开放天空侦察机)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开放天空条约》。该条约是在1992年由欧安组织27个成员国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共同签署,签署国之间可在条约框架下进行相互侦察飞行,俄罗斯于2001年5月签署《开放天空条约》。该条约旨在增强双方军事透明度,增加互信,避免猜疑。
由此可见,进行这种侦察之前,双方事先都会进行沟通。美军进行侦察前,会事先把相关事宜告知俄罗斯,在征得俄罗斯同意后,才开始在俄罗斯上空进行侦察。
既然这种侦察是获得俄罗斯授权的,俄罗斯防空军就会接到指令,而美军侦察机在没有违反国际《开放天空条约》的情况下,俄罗斯防空军自然不会对在俄罗斯上空飞行的美军侦察机进行拦截。
而且,这并不是美军单方面进行的侦察,美军侦察机上还有俄罗斯观察员负责监督,与美军共同开展侦察活动。这种侦察方式俄罗斯侦察机也曾载着美国空军代表对美国进行过侦察。
(图为俄罗斯图-154侦察机)
这种侦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双方互信,避免引起猜疑,而这种侦察与真正意义上的军事侦察是有所区别的,而且是由双方共同进行的侦察,因此都会有所保留。
要知道,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最优秀的防空系统,拥有优异的拦截能力,具备拦截14倍音速的来袭导弹,而且俄罗斯防空部队得到授权,可以击落闯入领空的不明飞机,甚至包括民航飞机。
(图为导弹发射瞬间)
因此,俄罗斯防空军按兵不动,没有对进入俄罗斯领空的美军侦察机进行拦截,是因为美军侦察机是在国际《开放天空条约》框架下对俄罗斯进行的侦察,获得了俄罗斯的授权。如果未经俄罗斯允许,或在俄罗斯不知情的情况下,美国这种侦察机擅自进入俄罗斯领空进行侦察,早就被击落掉地上烧成灰了。
这样的回答您满意吗?如有疑问或更好的解答,欢迎留言共同谈论,如果您觉得满意,敬请关注未来天际线。
为什么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近防系统要取消密集阵?
为什么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近防系统要取消密集阵,改用海麻雀?
题主这个问题问的有意思,其它大部分的答案都以为是题主错把海拉姆说成了海麻雀,实际上他们不知道伯克IIA型驱逐舰确实有一段时间是没有装备密集阵近防系统的,近程防御基本上都是依靠兼容在MK-41垂发中的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ESSM)来负责。
(伯克IIA型驱逐舰有一段时期并未安装密集阵近防系统,图中的DDG-85就是个例子。)
至于伯克级驱逐舰为什么要取消密集阵近防系统,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改进型海麻雀的优异性能以及密集阵近防系统本身不太给力这两个主要的因素了。
首先来讲,改进型海麻雀的前身正是负责舰队近程防空的RIM-7海麻雀舰空导弹,相比其前身,改进型海麻雀可谓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射程、射界、对高机动目标的拦截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以外,最重要的是还能以1坑4弹的模式兼容到MK-41的垂发之中,极大的提升了其对空防御的火力密度与持续性,是一款性能极为优秀的中近程舰空防御系统。
(对于伯克级来讲,兼容在MK-41垂发中的改进型海麻雀是一款十分可靠的防空系统。)
而密集阵系统作为一款极为经典的近防系统,虽然其设计对各国海军的近防系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其在美国海军内部风评并不算好,除了它使用的20mm弹杀伤力与射程均不太足以外,最致命的是其在多次的实战中都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需要密集阵的时候,它总不在,由此可见美国海军对其的态度。
(密集阵系统虽然经典,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在美国海军内部的风评却不高。)
以上两个原因直接导致了伯克IIA型驱逐舰在一段时间内都未安装密集阵,而使其近防炮系统暂时处于“裸奔”的状态。不过之后美国海军又开始寻味起来,密集阵系统虽然不太靠谱,但是相比ESSM这种舰空导弹,好歹在抗干扰能力上还是有优势的,而且当下其面对的非传统性威胁越来越大,所需要执行的反海盗与反小型水面快艇的任务也成了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在伯克级上除了加装了新的MK-38型大毒蛇遥控武器站外,密集阵系统也在之后得以恢复使用。
(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得以重装密集阵近防系统的DDG-85。)
不过近年来,在某些热点海域美国与传统军事强国潜在冲突的可能性也有所加剧,加之拉姆近防导弹模式的成熟。因此在某些前言热点地区部署的伯克级驱逐舰也开始在密集阵近防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其成果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海拉姆”近防导弹系统。
(密集阵改装海拉姆后进行试射的伯克级驱逐舰。)
这个系统最大的特定就是在保留了原先密集阵系统的搜索、跟踪雷达与光电跟踪仪的基础上,取消了其标志性的6管20mm近防炮,在原炮位改装了一部11联装的拉姆导弹发射装置,简单的来讲就是密集阵火控+拉姆导弹的结合,使其近防系统的最大拦截距离从密集阵的2.5KM提升到了海拉姆的17KM以上,这个措施无疑大大强化了伯克级的近程防御能力,为将来的密集阵系统的升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密集阵与海拉姆系统的对比,继承了密集阵火控系统的拉姆就是今天的海拉姆。)
除了海拉姆以外,得益于激光技术的进步和实用化,美国海军也曾经规划过未来在密集阵近防系统的基础上兼容大功率激光反导系统用于执行末端防空反导任务。
美国上空出现巨型发光火柱?
有人目击在美国西弗吉尼亚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型的发光火柱,并且拍下了视频。
从视频的画面上来看,这个火柱中间有一个很明显的暗边,所以从侧面看起来,有些类似于三棱柱的形状。
●视频截图,看出火柱是立体的。
前一段时间,在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不锈钢的三棱柱,有人认为这是外星人在发信号,所以联想到美国在天空中出现的巨型发光火柱,就很容易和UFO划上等号。
美国是一个UFO多发的国家,甚至整个美洲都是一个UFO多发的地区。巴西公开承认UFO,而且还有地球上唯一一个正式编制 UFO研究院。
前一段时间,有记者曾经采访过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问他有关外星人的话题,奥巴马并没有正式回答,他只是说:我不能说。
所以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奥巴马是默认了,而且甚至有媒体报道说,美国和外星人有相关的协议。
但是绝大部分UFO事件是经不起推敲的,一个拥有超自然力的外星智慧种族应该无所不能,怎么可能有求于地球人呢?
也有人认为,美国上空的发光火柱,是一个在天空中飞过的陨石划出的尾迹。
但是从画面上看来,这个发光火柱没有高速飞行的痕迹,尾迹没有陨石的亮度那么高。
陨石和空气摩擦的时候温度至少会达到3000度以上,会发出黄白光。铁陨石还会燃烧,会发出白光。
所以,这更可能是一种大气发光现象。
根据拍摄画面分析,当时拍摄的背景是晴空万里,这个痕迹可能是由某种飞行器制造出来的。
也就是飞行器的尾迹云发光。
涡轮喷气发动机喷出的尾气中含有很多微小的颗粒,这些颗粒会成为空气中的凝结核。汽车的尾气里也有这样的微粒,一般被称为PM2.5污染。
空气中水分子在这些凝结核上汇集,就会形成微小的液滴。实际上所有的云都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从天上降下的雨水也不是纯的蒸馏水,如果我们接一盆雨水的话,就会发现里面有脏东西。
制造云气的凝结核,可以是灰尘,也可以是某种气溶胶,喷气发动机里面喷出来的物质就是气溶胶。
航空燃料主要是碳氢化合物,高温燃气喷出物里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水汽、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它们构成了气溶胶的主要成分。
飞机的尾迹和导弹的尾迹,都会形成长条形的云。
尾迹云发光,并不是主动发光的,它是反射太阳的光芒,在反射的过程中会吸收那些短波长的光,反射后的大部分都是长波的光,偏向于黄色和红色。
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发光体的颜色来判断温度。
发蓝色光的要到5000度以上,发白色光的话要到3000度以上,发黄光要到1500度,发红光800度以上就可以。
太阳的表面温度是5500度以上,它发出的光包含了各个波长,照射到尾迹云上的时候,蓝光被吸收了,只剩下黄光和红光。
这和早上的朝霞和晚上的晚霞发出的光一样,这些所谓的火烧云并不是被火烧着,而是反射阳光。
从当时视频拍摄的画面来看,这个尾迹是有相当的宽度的,非常符合喷气式发动机喷出来的气流扩散的宽度,而且有明显的截止面。
美国有很多高空高速飞行器,都会产生这样的尾迹云,比如说SR71黑鸟以及传说中的女武神。
还有一个可以判断它不太可能是UFO的原因。因为UFO飞行,绝大部分情况下是不会产生物理效应的。
能够产生物理效应的飞行器都是人类的飞行器,UFO是超自然的,按照它的定义也是这样的,所以UFO的飞行不会产生尾迹云。
能够产生物理效应的UFO,公开的记录只有一个,就是贵州都拉营怪车。
当然,要拍摄到这样的天空中的发光火柱,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在早上或者是傍晚,太阳斜射的时候,天空背景比较暗,云对阳光的漫射和散射才能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美国官方并没有对此事件进行回应。
也许美国正在试验一种秘密的飞行器,而网友恰恰拍到了实验痕迹。
陆基宙斯盾系统与萨德有什么不同?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最荒凉的沙漠,无授权禁转!
前几年韩国部署“萨德”系统闹得是沸沸扬扬,这也相当于是帮其做了个广告。但是“萨德”并不是普遍的反导系统,真正广泛部署的还是传统的陆基“爱国者”,海基“宙斯盾”。可是偏偏就有人想把两者结合起来。比如弄个陆基“宙斯盾”。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没有什么纵深,特别害怕本土被打击)
原本就同时拥有“爱国者”和“宙斯盾”的日本自卫队。如今高调进口两套陆基型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而且已经和美国签订了采购合同,并且准备了2400亿日元的预算。照理说,日本装备宙斯盾虽然有些年头了,装备爱国者2也很长时间了。可是装备爱国者3才没几年呀,怎么突然又要弄陆基宙斯盾了?总不是因为这陆基版本的,比爱宕、金刚上的好很多吧?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爱国者导弹虽然可以用于拦截弹道导弹,可是毕竟效果有限,戴着帽子总不如撑伞)
目前世界上的弹道导弹攻击模式和二战时候的V2导弹也没差多少,无非是技术进步了,打的更远更准了而已;原理上还是一样的。导弹发射升空后,飞行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飞加速段,也就是起始段,在这个阶段的导弹,因为飞行速度比较慢,加上助推器还没有脱落,火箭发动机喷出的高温尾焰等,不论是雷达还是红外目标都比较大,属于比较容易拦截的阶段。等飞过这个阶段,导弹就开始加速飞行进入中段了,这个阶段基本已经飞出大气层了,这个时候在广阔无垠的太空里,没有云雾干扰观测。导弹的飞行轨迹一旦探测出来,就可以计算出弹道,得出导弹将要袭击的目标。如果防空导弹的射高能达到这个阶段,那么这时候拦截也是最方便的,前提是这个阶段的导弹没有释放诱饵弹。如果都没拦住,那么导弹就会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再入大气层的末段了,这个时候的导弹已经抛掉了助推器等零部件,体积大大缩小,只剩下战斗部,目标也就小了。而且现在一些比较先进的地对地弹道导弹还会在这个阶段进行机动规避,用以干扰敌方的拦截,所以这个阶段的拦截难度就比较大了。日本原来装备的爱国者3,只能用于拦截20000米以下的低空目标,这时候基本已经是袭击的末端了,一旦拦截失败就来不及再次拦截了。
(陆基宙斯盾就是用建筑物来代替军舰。钢筋水泥可比战舰省钱多了)
从技术角度来说,导弹刚刚发射后的助推段拦截,那是最好的选择。用爱国者3进行末段拦截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要在发射段就进行拦截,那必须采取攻势防御,因为这个阶段的弹道导弹很多都没飞出发射国家的领空范围。如果日本自卫队敢先发制人的话,还不如直接把敌人的导弹连发射架一起炸了,所以技术是技术,现实是现实,不要说日本,就是美国大多数情况下也没办法采取这种方式。既然大家都不能这么玩,那就只有在末段进行拦截了,可是日本又不甘心这样。所以必须借助宙斯盾来实行中段拦截。宙斯盾配套的标准-3型拦截弹就可以进行中段拦截。
(日本打算把两套陆基宙斯盾系统部署在这两个地方)
防卫省已选定陆上自卫队的秋田和山口两个演习场进行部署的预选方案。但是,当地民众害怕部署陆基宙斯盾反倒会给自己的家乡招来军事打击。纷纷走上街头抗议。而日本政府为消除当地居民的不安心理,不得不在当地实施了一系列关于雷达所发电磁波影响的调查,并组织公关部门进行科普和劝导。这是铁了心要部署了,谁也拦不住。
(日本一直幻想能恢复航母编队,所以必须提前解放出宙斯盾驱逐舰的战斗力)
这个陆基宙斯盾系统,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和舰载的宙斯盾系统差不多,核心都是AN/SPY-1D相控阵雷达、还有运算、火控、指挥系统。再加上一些MK41发射模块。一切都是宙斯盾驱逐舰上的简化版。难道说,之所以部署在陆地上,就是为了省钱?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省钱。因为宙斯盾系统如果部署在海上,那么一条上万吨的驱逐舰造价不菲,而且受天气、海况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做不到24小时的全天候战备值班。这对于反导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美国因为宙斯盾舰多,所以无所谓。日本只有4艘金刚级和2艘爱宕级驱逐舰装备了宙斯盾。一共才6艘,加上训练和维护期间扣除掉,那使用起来就非常紧张了。更何况现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打造了大型直升机航母,只等将来采购了F-35B之后就将组建一支超级航母远洋编队。届时几条宝贵的宙斯盾驱逐舰都将用来执行保卫航母的护航任务。所以,现在引进陆基地宙斯盾就是为了把海军的宙斯盾驱逐舰从专职的反导任务里解放出来。一旦日本把现有的各种武器装备整合完毕,构成海陆空三军一体的信息化,那时候进可攻,退可守。恐怕撕毁《和平宪法》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S400防空系统怎么样?
近日,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在今年12月上旬,我国使用刚接装不久的S-400进行了相关的性能测试,这次测试是在模拟敌方高强度电磁干扰的情况下,使用S-400配属的48N6E导弹成功拦截了250公里外速度达10000公里每小时(8.8马赫)的弹道导弹靶标。从这则新闻中可以看出,首先S400具备较强抗干扰能力,其次具对高超音速来袭的弹道导弹具备一定的拦截能力。
我国为什么引进S400,就是看中了其最重要的反导能力。这也看出我国现有的红旗9系列性能还是落后于S400的,毕竟红旗9是依据S300改进来的,而S400则是比S300领先一代的产品,这种代差不是说改进就能换来的,虽然S400和S300外观类似,但是其雷达制导系统,拦截导弹基本都会全新的设计。其全新的作战模式作战理念带来的性能提升才是我们引进学习的目的。
S400装备的新型多波段相控阵雷能够探测600km内的目标,同时跟踪目标多达300个,一套S400系统能一次性发射96枚导弹,并针对300个目标选择出威胁最大的48个目标,同时引导96枚导弹对其进行攻击。该系统射程最远达到400千米,远超S300最新版PMU2携带9M96E的120千米射程,同时也大大超过美国现役的爱国者(160km),萨德(THAAD 200km)的射程,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防空导弹系统。这里关注的重点不是射程远,要想获得远射程,加粗弹体就可以达到,关键的是如何在这么远的距离上能精准的探测捕获目标,对抗强烈的电磁干扰,并引导导弹攻击,这才是S400真正厉害之处。
S400防空系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对付包括远中近,高中低空全空域目标,包括各种空中飞行器,战术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等等,是世界上首款具备全空域作战能力的防空导弹系统。S400采用的导弹多达8种,包含射程从40km到400km各型导弹,其中40N6是射程最远的,达到400km,这种导弹在2018年才完成定型,该导弹可以拦截高空大型飞行器和中程弹道导弹能力,只有装备了这种导弹的S400才能算是完全体。还有这次我们国家测试的48N6E3,射程达到250km,可以拦截速度在4800米/秒以下的目标,包括中程弹道导弹和一般飞机,巡航导弹等。还有S300使用的9M96E系列,射程在40km-120km之间。
所以S400具备很强的通用性,一辆导弹发射车可以装载多种射程导弹,例如3个发射筒装3枚40N6或者48N6E3,另外一个发射筒装4枚9M96E系列,就能做到涵盖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作战,而以往防空系统则是远中近各种导弹系统各司其职,而S400一个平台全方位覆盖这种创新也是值得学习的。
正式由于S400具备如上优异的性能,所以各国纷纷求购,除了我们中国购买外,还有印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越南,土耳其,沙特等多国也纷纷求购,而这次我国进行的拦截实验也是对S400最好的广告,相信后续求购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