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俄军已经开火,它会像十年前的格鲁吉亚一样吗?
谢谢邀请。
答案是很有可能。
但话又说回来了,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下一步的局势如何发展,走向如何主要还得看乌克兰方面怎么决策,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俄罗斯目前不会主动挑起冲突,也不会升级冲突。
自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的那天起,美国和欧洲西方国家就开始想方设法的想搞垮俄罗斯,西方国家在全球,多方面多层次的围堵消耗俄罗斯,尤其近几年,欧美的力度加大,俄罗斯一直在被动的防守。而且俄罗斯这些年在欧美围堵、制裁下,俄罗斯的经济很不景气,所以俄罗斯现在没有心思也没有足够的经历去对乌克兰发动战争,只要乌克兰不主动挑衅俄罗斯,俄罗斯是不会对乌克兰发动军事打击的。
第二,乌克兰方面。
如果波罗申科等乌克兰政客为了一己私利,为了保住执政的权利的话而对俄罗斯进一步挑衅,一旦俄罗斯被逼到极限,那俄罗斯在俄乌边境停放的坦克和飞机可不是摆设,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乌克兰全境。
第三,欧美西方国家方面。
国际社会都知道,乌克兰只是西方国家的一颗棋子而已,如果乌克兰和俄罗斯真的发生正面军事冲突,欧美国家绝对不会为了乌克兰这颗棋子而站出来与俄罗斯对抗,西方国家只会在第一时间撤走在乌克兰境内的间谍、士兵、网特等人员,西方国家会在第一时间溜走,到那时乌克兰将自己独自面对俄罗斯。
这一幕不就是当年格鲁吉亚在那个政治小丑萨卡什维利所作所为的翻版么。
击落土耳其十余架军机?
一场大决战即将在多灾多难的利比亚展开。结果有三种可能: 一,哈夫塔尔将军领导的国民军攻下的黎波里,利比亚实现统一。二,民族团结政府和国民军继续僵持,利比亚仍然处于分割状态。三,域外国家介入,利比亚成为“叙利亚”那样的多国战场。
据法国24电视台12月12日报道,利比亚国民军总司令哈里发·哈夫塔尔将军在周四发表讲话并命令部队向首都的黎波里中心地带进攻,进行一场“决定性”的战斗。哈夫塔尔说:“零点的钟声敲响了!这是全面‘征服’的时刻。每一位崇尚自由和光荣的利比亚人都在等待它的到来。”不过,的黎波里的民族团结政府似乎也做好了决战的准备。民族团结政府的内政部长也在自由利比亚电视台发表声明说:“民族团结政府武装已经准备好面对哈夫塔尔这个‘政变者’将采取的任何疯狂攻势。”而常驻的黎波里的各国外交人员也纷纷撤离。看来,一场大战将不可避免。
利比亚人民也是多灾多难。自2011年卡扎菲被推翻后,历经八年内乱至今仍然战火纷飞。国家仍然没能实现统一。目前,利比亚仍然处于割据状态。经过“大浪淘沙”式的分化和组合,现已形成东西部两大势力集团。西部是以首都的黎波里为中心的民族团结政府,大约控制了利比亚20%的面积。东部是以原卡扎菲时代的哈夫塔尔将军为首的国民军。大约控制80%的国土。从实力和民众的认可度来看,哈夫塔尔将军领导的国民军显然占据着优势。但由于的黎波里的民族团结政府在法理角度上占优(联合国承认的政府),所以,利比亚一直维持着东西部共同存在的状况。不过,从今年四月份开始,相对平静的利比亚局势又起波澜。
今年4月4日,哈夫塔尔将军突然命令国民军包围了的黎波里,并要求民族团结政府主动缴械,以便于实现民族和解。然而,民族团结政府也不是“吃素的”,因此,双方展开了“攻防战”。可是,攻者不能破,而守者也无力反攻。此时,域外势力开始介入了。联合国也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于是,战事就这么打打停停间过去了8个月。在此期间,域外国家也渐渐形成了两个阵营。支持的黎波里民族团结政府的主要是欧盟国家中的大多数,以及土耳其等国。而明确表态支持东部哈夫塔尔将军的有俄罗斯,埃及,沙特,以及欧盟中的法国。所以,外部势力也算是势均力敌。也正因为此,双方才僵持不下。
大家肯定也发现了,怎么没有美国人的身影呢?这似乎有点不正常啊!其实,早在4月4日国民军发动攻击前,美国就撤出了!目前,美国舰船仍然在公海“旁观”。按理讲,美国应该表明态度才符合其一贯的做法。但是,美国这次为什么又不选边站了呢?这要从当年攻打利比亚,推翻卡扎菲政权的那场战争说起。
很多人都说,有动乱的地方就一定有美国。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是利比亚战争的“始作俑者”。其实,在这件事情上,美国“稍微”有点冤枉。因为,美国也是被逼无奈才不得不出手的。利比亚战争真正的始作俑者其实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盟国家中的北约成员。当时的情况是,法,德等欧洲国家要打,而美国和北约总部并不想介入。美国当时的考量是:利比亚是个部落制国家,如果没有一个足以强势的人物出来代替卡扎菲的话,盲目的攻打后,利比亚很容易乱。所以,美国让曾被美国收留的哈夫塔尔将军回到了利比亚。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想让哈夫塔尔将军代替卡扎菲。那样的话,美国可谓是“一举两得”,既推翻了卡扎菲,又建立了一个亲美政权。美国的意图使法,德等欧洲国家急眼了!所以,它们要抢在哈夫塔尔将军的势力还没有“成型”之前动手,以便成立一个“更亲”欧盟的国家。于是,它们不顾美国的劝说,率先轰炸了的黎波里。
利比亚战争中打响第一炮的是法国,提供支援的是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法国和欧盟为什么那么急不可待呢?有两个明面上的原因和一个暗面的原因。两个明面原因是:(1),利比亚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法国和利比亚有历史渊源。(2),利比亚的石油是欧盟国家的主要能源渠道之一。推翻卡扎菲主要是为了保障“渠道畅通”。而暗面原因是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卡扎菲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萨科齐曾和卡扎菲好得像“八拜之交”似的。可是,后来两人“恼了”,萨科齐突然有了“除去”卡扎菲之心。而美国本来在利比亚的利益就不大,也不愿和法国,德国等盟友去“抢地盘”。所以,也就没有过分坚持。
法国和德国等欧盟中的北约国家率先打响利比亚战争后,美国和北约总部才“不得不”参战,毕竟都是北约成员国。这绝不是杜撰。这是北约秘书长斯滕尔伯格在去年11月份“怼”马克龙时无意间透露出来的。去年11月份,马克龙提出了组建欧洲军设想,这引起了北约总部的不满。于是,北约秘书长嘲讽说:“欧洲的战力很强吗?那为什么当年率先攻打利比亚后还要北约出面‘帮忙’呢?”所以说,在攻打利比亚和组建过度政府问题上,美国都是“被动”的。自然,美国对欧洲人主导的民族团结政府也不是“很满意”。这也是利比亚8年来无法统一的原因之一。因为,美国根本就没怎么太上心利比亚的问题。
欧盟国家主导建立的的黎波里民族团结政府能力有限,实力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它们无力统一利比亚,而只能偏隅在的黎波里之地。反而是哈夫塔尔将军领导的东部国民军却逐渐坐大了!在收编了南部的部落武装后,国民军控制了利比亚大约80%的国土面积。根据形势判断,哈夫塔尔将军认为统一利比亚的时机成熟了!但是,的黎波里的民族团结政府毕竟在名义上是合法的。如果贸然进攻的话,可能不会被国际社会理解。于是,在今年三月份,哈夫塔尔将军出访了欧洲和俄罗斯。虽然没能说服支持的黎波里的其他欧洲国家,但却使法国的态度转变了!最主要的是在访问莫斯科时得到了俄罗斯的明确支持。当然,哈夫塔尔也肯定和美国沟通了,不然的话,美国也不会在今年4月4日哈夫塔尔发动进攻的黎波里之前迅速将美国舰艇撤到了公海。在阿拉伯国家方面,哈夫塔尔也得到了埃及和沙特这两个重要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心中有底的哈夫塔尔于是发起了对的黎波里的进攻。然而,战斗真正打响后,艰难程度却超过了哈夫塔尔的预料。
国民军对的黎波里的进攻之所以受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利比亚人的战斗力本来就不强。虽然利比亚曾经很有钱,但它们打仗却不敢令人恭维,因为它们大多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部族武装。而哈夫塔尔将军之所以和卡扎菲分道扬镳也与当年对乍得的战败有关。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曾和乍得打过仗。利比亚很富,乍得很穷。但利比亚却战败了!而指挥战斗的就是哈夫塔尔。战争结束后,卡扎菲和哈夫塔尔的矛盾也就公开化了!据说,卡扎菲意欲抛弃哈夫塔尔,而哈夫塔尔也认为卡扎菲救援不力。于是,哈夫塔尔去了美国。二是的黎波里政权控制的国土面积虽然小,但是,利比亚的最好油田却都在民族团结政府控制的区域内,所以,很有钱。它们虽然兵力少,但却装备精良。而东部的国民军虽然人数多,但武器和战斗力却一般。三是域外势力对的黎波里民族团结政府的支持很坚决,而的黎波里政府的合法地位也增加了国民军的进攻难度。而这些支持者中就包括土耳其。
土耳其这个国家很有“野心”。特别是埃尔多安,他不仅强硬,而且很会利用土耳其的战略地位和北约成员国的身份在美俄之间“骑墙”。所以,土耳其的“胆儿”现在特肥。土耳其不仅想做中东地区的老大,而且还想成为伊斯兰国家中的领袖。利比亚尽管不属于中东国家,但却属于伊斯兰国家。所以,土耳其对利比亚问题很“上心”。于是,土耳其就公开介入了利比亚事务。在哈夫塔尔今年4月份开始进攻的黎波里后,土耳其向民族团结政府提供了大批军援。对于土耳其对民族团结政府的支持和援助,哈夫塔尔将军自然是恼怒异常,于是下令击落了十几架土耳其援助给民族团结政府的飞机。而埃尔多安也同样是“睚眦必报”之人,所以,埃尔多安公开声称:“必要时将武力介入利比亚局势”。而假如土耳其真的派兵参战的话,利比亚必然会“乱作一团”。因为,如果土耳其武力介入利比亚的话,支持哈夫塔尔的埃及,沙特,法国,俄罗斯等国家肯定也不可能做“壁上观”。然而,因为土耳其的特殊身份,这些国家自然也不可能和土耳其“开打”,怎么办?只能是也进入利比亚。那样的话,利比亚就热闹了!果真如此的话,介入的国家肯定不会少,最起码要比待在叙利亚的外国势力更多。那样的话,利比亚很可能会比叙利亚还乱。
综上所述,利比亚的未来局势可能有三种走势。一是哈夫塔尔将军领导的国民军攻下的黎波里,实现利比亚的统一。二是依然保持目前的僵局。三是域外国家武力介入,利比亚将进入“乱战”时期。如果是第一种的话,利比亚的和平可期。如果是后两种的话,多灾多难的利比亚人民仍然难见和平和统一的曙光。
到底是俄罗斯菜还是支持乌克兰的北约菜?
俄乌冲突已经一年多了,围绕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仍激烈进行着。让外界都感到意外的是,在俄军猛烈进攻下,乌军居然能坚持这么久,光控制马里乌波尔,俄军就耗费了两个多月。
如今,俄乌双方将重点放在了卢甘斯克地区。外媒消息称,卢甘斯克军事行政长官证实,俄军已经占领了卢甘斯克95%的区域,双方交战正激烈进行着。乌克兰国防副部长马里亚尔表示,围绕顿巴斯的战斗已经达到“最高烈度”。
俄罗斯是公认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常规军力仅次于美国,核武库规模比美国都庞大。可以说,俄罗斯完全具备毁灭世界的能力。相比之下,乌克兰军事力量十分弱小,使用的基本都是苏联留下的家底,缺少战机、导弹、坦克等先进武器。面对“弱小”的乌克兰,俄罗斯为何久攻不下呢,俄军战斗力真的被严重高估了吗?
针对外界的质疑,5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给出了答案,他表示,俄军是有意放慢进攻的步伐,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平民提供撤退时间,尽可能降低特别军事行动对平民的伤亡。从结果上看,俄军这样做确实保护了平民。
外媒报道称,乌军正是看准俄军对待平民十分谨慎,所以用平民当“人质”,在学校、幼儿园,甚至医院部署兵力、设置火力点,以此来阻挡俄军的进攻,让俄军不敢轻举妄动。按照俄军的说法,乌克兰军队纪律性极差,根本不会顾及平民的安危。俄军接到的命令是,不可以对可能有平民的民用设施发动攻击,只有在得到准确情报后,确认不会误伤平民,俄军才会对乌军发动精确打击。
绍伊古表示,俄军特别重视平民的安全,多次主动停火,为平民撤离交战区建立人道主义通道。这一说法在俄乌冲突中得到了证实,在此前围绕亚速钢铁厂的战事中,俄军多次主动停火,帮助平民离开交火区域。哪怕是乌军,只要愿意放下武器,也可以平安离开亚速钢铁厂。
谨慎对待平民的态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俄军的计划。无论是开战初期的“基辅之战”,还是之后的马里乌波尔战事,俄军都在面对“如何保护平民”的问题,这导致俄军不能实现“闪电战”,被迫缩短战线,大批部队被牵制在马里乌波尔,给了乌军足够的部署时间,并且等来了西方的军事援助。
不久前,白宫方面签署了迄今为止对乌克兰最庞大的援助方案,计划向乌克兰提供高达398亿美元的援助。今年3月份,美国国会就已经批准向乌克兰提供130亿美元的援助。两次援助加起来,总金额超过53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2019年全年的对外援助。俄罗斯一年的军费,也才600亿到700亿美元。
另外,绍伊古还指出,目前在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兵,已经超过6000人,大部分来自西方国家。表面上看,俄乌冲突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打仗,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俄罗斯对抗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所以俄军打起来肯定会吃力。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相差几何?
既然是谈继承苏联遗产后的军事实力,我们就把时间先倒推到苏联解体的1991年,几乎就是瞬间,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就这么倒下了。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特别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各自继承驻扎在其境内的前苏联军队及装备。乌克兰大约继承了前苏联三层左右的军事遗产,曾经被称之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
得益于苏联时代将军工发展分布到各个加盟共和国,其中乌克兰就占了大头,除战斗机外,几乎所有类型的主战武器,都能生产制造。
一、乌克兰继承了苏联35%的军工企业,多达3594家,相关从业人员300多万。同时接收78万现役军人、350艘军舰、7150辆装甲车、500辆坦克、1500架飞机、1272枚洲际导弹核弹头、2500枚战术核武器。
这种装备水平,当时世界上能超过乌克兰的真没几家,下面再看几大重点军工产业情况。
1、黑海舰队
拖延数年之后,1995年6月,俄罗斯和乌克兰决定将舰队一分为二,因舰队中多数舰只年久失修,乌克兰只接收18.3%,其余部分折价售给俄罗斯。(主要还是缺钱,养不起)
末落的黑海舰队
2003年时期的乌克兰海军U134号“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锈迹斑斑的该舰被拖往黑海凿沉。大家如果看这图没感觉的话,请留意这段话“我舰奉命撞击你舰”,就是它干的。
好汗不提当年勇,这是冷战时期苏联的末日辉煌,风水轮流转,轮到乌克兰时,直接就送进了海底。
2、尼古拉耶夫造船厂(黑海造船厂)的航空母舰
这家位于乌克兰黑海尼古拉耶夫港,苏联时代第五大造船厂和唯一航母总装厂,伴随着苏联的解体逐渐末落。在建中的“瓦良格”号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均归乌克兰所有。
瓦良格号航母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
因为缺钱无力建造维护,瓦良格成了“辽宁”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则被以废钢铁出售。
3、战略轰炸机及相关弹药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获得19架图-160、约70架图-95、30余架图-22战略轰炸机。
还是因为缺钱,乌克兰1999年底将8架图-160、3架图-95MC战略轰炸机及相关地面设施,还有575枚巡航导弹交给俄罗斯,用于抵偿外债。
剩余11架图-160及图-22M3、230枚Kh-22空射巡航导弹、483枚X-55巡航导弹在美国施压下,由美国拨款1500万美元“帮助”乌克兰销毁。
4、核力量
苏联解体之后曾经的世界核老三,终于耐不住缺钱,将175枚洲际导弹和1800多枚核弹头进行销毁。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美国总统克林顿,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和英国首相约翰梅杰,于1994年12月5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签署条约,正式确认清除乌克兰核武库。
不断被销毁的核弹发射井,这个自废武功就厉害了,原来还指望以这种方式和美、俄达到安全保障,适得其反。
5、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
绝对是世界超级运输机的摇篮,安-24(运-7)、安-12(运-8)、世界最大的螺旋桨运输机安-22、巨无霸安-124和安-225。
6、动力沙皇”马达西奇公司
安-124、安-225配套的D-18T涡扇发动机、米-17、卡-27等配套的涡轴发动机、米-26配套的D-136涡轴发动机。
7、莫洛佐夫设计局
著名的T-64主战坦克设计局,包括后期的T-80、T-84都以T-64为基础研制。如果不是因为俄乌冲突,泰国新坦克可是轮不到我们的VT-4。底子还在,研发实力不可小觑。
苏联解体,庞大帝国主要由俄罗斯、乌克兰两家继承,笼统的打个比方,可以看成是三七开。上面已经大致介绍过乌克兰,相应的大家对俄罗斯应该有有个大体的印象。解体初期,乌克兰为迎合俄罗斯以及西方的安全保障需要,同时需要大量资金注入国民经济,选择自废武功,看似强壮的身躯实际上没过几年就垮了。
乌克兰解体初期可以理解为双方实力三七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吃老本,该卖的也卖光了、该垮的也垮了。虽然在某些领域里可能还独树一帜,但是目前整体实力和俄罗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依托西方的支持,同时俄方没有扩大冲突的意愿,目前状态未来还将继续维持。
复活节期间在顿巴斯地区临时停火?
波罗申科是想告诉民众,乌克兰现在作为北约的申请国,已经开始得到北约的眷顾了。
(乌克兰变态机枪可射穿防弹衣)
确实欧洲国家法国和德国如果选在叙利亚还是东乌克兰与俄罗斯军事对峙,他们真心不希望在东乌克兰的顿巴斯开战,所以这次的暂时停火其实更像是乒乓球比赛,法国和德国两位技术指导的“技术性叫停”。
顿涅茨克闹独立已经4年了,顿涅茨克境内的顿巴斯是世界最大的煤矿区,且东乌地区有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东乌地区的独立对乌克兰有如心头肉被割去。乌克兰的金属冶炼,采矿,化工,军工,电力都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乌克兰对东乌地区是势在必得。
(203S重炮外号牡丹)
这次与东乌交火其实是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的乌克兰军第一次首先开火,乌克兰方动用了苏联时期的镇国神器203mm重炮,外号“牡丹”,猛轰东乌武装,该炮威力巨大,东乌武装被轰后心理阴影面积N大,东乌武装则动用120mm迫击炮进行还击。
在这之前美军的RQ-4A“全球鹰”战略无人侦察机全天候对顿巴斯地区进行了不间断的情报收集和巡查。美军的“全球鹰”其有着超长的续航能力和超高的飞行能力是其他无人侦察机都无法比肩的。美军经常利用“全球鹰”对他国军事目标进行全方位侦查。
另外北约狙击手将东乌外号“白雪公主”的美女狙击手狙杀,其刚刚被俄授予“特殊勇气”称号。在之前其男友Mikhail Tolsykh,号称东乌战神在其办公室被人用火箭发射器RPG装温压弹烧死。
(白雪公主)
(前其男友Mikhail Tolsykh)
另一位以冷静嗜血闻名,号称东乌战狼的Arsen Palov,在公寓电梯和其六名助手被炸弹炸死,至此东乌三位人气标杆全部被GAME OVER。
(东乌战狼的Arsen Palov)
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表示,乌克兰需要停火协议,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停火后联合国维和部队将进入东乌克兰,最终使得东乌克兰回到祖国。
结合乌克兰之前的行为,乌克兰总统这段话的意思是,乌克兰愿意给和平一个机会,让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如果能达到使外部军队撤军的效果,就能使得东乌克兰回到祖国。
(乌主战坦克“堡垒”已成军)
应该说,现在法国出兵叙利亚,表面上是保护库尔德武装,对抗土耳其(土国内加入欧盟的声音震天,埃尔多安借他三个胆也不敢动法军),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针对俄罗斯的。
而且等法国一旦站稳脚后,英国也必然赶到。英国现在不来是因为英国一到,针对俄罗斯的意味就太强了。
但这对俄罗斯来说的话,已经压力山大,为此普京总统先是建议在叙利亚全面停火,并且俄罗斯最近为了安抚和拉拢土耳其,与土耳其达成协议,在叙政府事先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将叙利亚的战略要地塔尔里法特转交给土耳其军。让其把阿夫林及土军支持下的叙反对派的地盘连成一整块。
(土仆从军叙自由军抢到盆满钵满)
可以预见未来,俄罗斯仍然面临如何平衡东乌克兰与叙利亚战局的考验。
我是“天下会会天下”,为您解读时事政要提供预测,欢迎您的关注!